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請把明天……變晴天。
孩子都不喜歡下雨天,因為不能去玩。
小可可決定做個晴天娃娃,拜託晴天娃娃把雨天變成大晴天。
可是一連幾天,還是不停下雨。
小可可沒有生氣、埋怨,他用寫信、送禮……不停的想辦法,
最後還體貼的體諒「晴天娃娃」太累了。
溼溼冷冷的雨天,因為小可可的體貼,讓我們覺得溫暖。
這樣溫暖的故事透過片山健美麗的水彩插畫,
讓我們欣賞到雨天和陽光的不同風景。
謝謝小可可,謝謝片山健。
延伸閱讀:
1.晚安,小火車晚安
2.晚安,工程車晚安
3.來抱抱
4.可以睡覺了嗎?阿迪
可以說晚安了嗎?
作者簡介:
片山健
日本繪本賞大賞得主
國際安徒生大獎入圍插畫家。
1940 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學校商業設計科。1969 年之後,有十年不再創作繪本,專心創作鉛筆畫。一直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又開始以油畫和水彩來繪製繪本。
作品有:《給森林的信》、《肚子餓扁了》、《獨眼貓》(講談社出版文化賞)、《からだっ
ていいな》詩集(身體好好啊)(日本繪本賞)、《狐妻》(日本繪本賞大賞)和《でんでん
だいこいのち》(日本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賞)。
譯者簡介:
游珮芸
兒童文學專業研究者
台大外文系畢,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博士。
任教於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致力於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的研究與教學,並從事文學作品
的翻譯與評論。譯有近百本童書,學術著作有《宮崎駿動畫的「文法」》等。
章節試閱
連續下了好多天的雨。
小可可做了一個晴天娃娃。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請把明天……變晴天
第二天早上,小可可起床一看,又是一個下雨天。
於是,小可可在晴天娃娃裡放了一封信,許了一個願。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請把明天……變晴天
可是,第二天還是下雨天。
這一次一定要成功!
小可可放了許多寶物進去。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請把明天……變晴天
晴天娃娃變胖嘟嘟的。
連續下了好多天的雨。
小可可做了一個晴天娃娃。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請把明天……變晴天
第二天早上,小可可起床一看,又是一個下雨天。
於是,小可可在晴天娃娃裡放了一封信,許了一個願。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請把明天……變晴天
可是,第二天還是下雨天。
這一次一定要成功!
小可可放了許多寶物進去。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請把明天……變晴天
晴天娃娃變胖嘟嘟的。
推薦序
導讀一
這個年紀的小小孩有一項特質:他們的世界是天地有情、萬物有靈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延伸為萬物的感受;並且深信天地會作出相對的回應。作者利用孩子的這個特質,讓小可可把她的期望,寄託在日本文化中十分獨特而有趣的晴天娃娃上。
這個以方形手帕包裹棉團,畫上臉譜,製作簡單的布娃娃,據稱源自古代中國的「掃晴娘」。
傳入東瀛後,歷久不衰,成為每一世代扶桑人民投寄美好生活的一個象徵。尤其是在陰鬱溼冷、似乎永無止盡的雨季中,晴天娃娃不知承載了多少童年樸素而真摯的情感想像!
小可可便是在這樣的想像裡,親手製作了晴天娃娃,期望可以帶來暖陽。但是不知為何不能如願,第二天依舊陰雨綿綿。不願輕言放棄的小可可,於是絞盡腦汁,想幫娃娃一把;先後放入祈願信、鈕扣、玩具等寶物,把晴天娃娃變成了胖嘟嘟的大頭娃娃,卻仍然不從人願。於是,她心生體諒,讓晴天娃娃好好休息一晚,老天總算放晴!
這是一個情節單純的小故事,但就像《晚安,小可可》的架構,作者利用重複演奏的技巧,讓故事呈現音樂般迴旋前進的韻律,饒富趣味。在每一個陰冷溼寒的鏡頭後,小可可誠心的說出:「晴天娃娃,晴天娃娃,請把明天變晴天。」的祈禱詞,一步一步把故事張力及讀者的期望帶到高點。所以,當最後出現滿版的鶯飛蝶舞、陽光普照的畫面時,大夥都不禁鬆了一口氣!然後,小可可俏皮篤定的結語:「我說嘛。」便如畫龍點睛,為故事帶來令人莞爾的終曲。
相對於四季遞嬗分明的日本,位處亞熱帶、季節變化不大的寶島台灣,一般人對大自然的感應相對薄弱。這本可愛的繪本可以是一個輕盈的叮嚀。透過小可可現身說法與大人引導,為幼兒剛萌芽的感知領域開一扇窗,引導他們窺見節氣變化所帶來,細微的身體感受,從而為自己打開一個細緻、敏銳、豐富的心靈世界。
───編輯的話
導讀二
小可可和晴天娃娃
聽到每晚睡前,小可可用稚嫩嗓音,道出誠摯的祈禱詞,誰能不為之心動呢?這是畫家片山健在《小可可》系列中,又一本可愛、有趣,適合二到四歲小小孩與爸媽共賞的繪本。
這個年紀的小小孩有一項特質:他們的世界是天地有情、萬物有靈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延伸為萬物的感受;並且深信天地會作出相對的回應。作者利用孩子的這個特質,讓小可可把她的期望,寄託在日本文化中十分獨特而有趣的晴天娃娃上。
這個以方形手帕包裹棉團,畫上臉譜,製作簡單的布娃娃,據稱源自古代中國的「掃晴娘」。
傳入東瀛後,歷久不衰,成為每一世代扶桑人民投寄美好生活的一個象徵。尤其是在陰鬱溼冷、似乎永無止盡的雨季中,晴天娃娃不知承載了多少童年樸素而真摯的情感想像!
小可可便是在這樣的想像裡,親手製作了晴天娃娃,期望可以帶來暖陽。但是不知為何不能如願,第二天依舊陰雨綿綿。不願輕言放棄的小可可,於是絞盡腦汁,想幫娃娃一把;先後放入祈願信、鈕扣、玩具等寶物,把晴天娃娃變成了胖嘟嘟的大頭娃娃,卻仍然不從人願。於是,她心生體諒,讓晴天娃娃好好休息一晚,老天總算放晴!
這是一個情節單純的小故事,但就像《晚安,小可可》的架構,作者利用重複演奏的技巧,讓故事呈現音樂般迴旋前進的韻律,饒富趣味。在每一個陰冷溼寒的鏡頭後,小可可誠心的說出:「晴天娃娃,晴天娃娃,請把明天變晴天。」的祈禱詞,一步一步把故事張力及讀者的期望帶到高點。所以,當最後出現滿版的鶯飛蝶舞、陽光普照的畫面時,大夥都不禁鬆了一口氣!然後,小可可俏皮篤定的結語:「我說嘛。」便如畫龍點睛,為故事帶來令人莞爾的終曲。
相對於四季遞嬗分明的日本,位處亞熱帶、季節變化不大的寶島台灣,一般人對大自然的感應相對薄弱。這本可愛的繪本可以是一個輕盈的叮嚀。透過小可可現身說法與大人引導,為幼兒剛萌芽的感知領域開一扇窗,引導他們窺見節氣變化所帶來,細微的身體感受,從而為自己打開一個細緻、敏銳、豐富的心靈世界。
───游珮芸(譯者)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
導讀一
這個年紀的小小孩有一項特質:他們的世界是天地有情、萬物有靈的。他們會把自己的想像和感受,延伸為萬物的感受;並且深信天地會作出相對的回應。作者利用孩子的這個特質,讓小可可把她的期望,寄託在日本文化中十分獨特而有趣的晴天娃娃上。
這個以方形手帕包裹棉團,畫上臉譜,製作簡單的布娃娃,據稱源自古代中國的「掃晴娘」。
傳入東瀛後,歷久不衰,成為每一世代扶桑人民投寄美好生活的一個象徵。尤其是在陰鬱溼冷、似乎永無止盡的雨季中,晴天娃娃不知承載了多少童年樸素而真摯的情感想像!
小可可便是在這樣的想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