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2 項符合

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由棉花看資本主義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9/28
由棉花看資本主義 歷史學家用其敏銳的觀察力與組織能力,擷取客國多年的資料,發現棉花與紡織品世紀以來連續的大大小小成長與衰退的數據一一表列,建構棉花帝國的成長與轉移。 讀者的作用不僅僅在被動接受書籍內說明與內涵的各項解釋,更進一步補足說明書籍...
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作者:斯溫・貝克特 /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2-24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棉花帝國: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內容簡介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是如此普及,幾乎無處不在,了解它的歷史,就是理解現代資本主義起源的關鍵。斯溫•貝克特廣博而迷人的著作,說明歐洲企業家和有力的政治家如何在短時間內,重組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他們將新式機器和受薪勞工與帝國擴張和奴工組合在一起,進而改變世界。這個故事描述的是,在一七八○年代的機械化生產出現之前,這些人從亞洲獲得古老的貿易與製作技巧,並且將它們與在美洲徵用土地和在非洲捕捉奴隸做結合,徹底改造已存在千年之久,位於不同地區的棉花;這股勢力也改變了世界。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隸與種植者、商人與政治家、勞工與工廠主之間鬥爭的支點。貝克特清楚描述這些勢力如何打造現代資本主義的世界,包括巨大財富與至今仍伴隨我們的不平等現象。其結果是一本既令人揣揣不安,又具有啟發性的著作――一本將棉花的故事與當今全球化世界如何誕生交織在一起的精彩鉅著。

各界精彩推薦

  一本重要的學術鉅作,正如貝克特的定義,棉花是工業革命的「發射台」。――亞當・霍西斯柴德(Adam Hochschild),《紐約時報》書評

  重要且卓越……2015年最棒的非小說著作。――凱倫・隆(Karen R. Long),美國《新聞日報》

  巧妙……深刻的研究,可讀性極高。《棉花帝國》一書為持續擴張的全球資本主義,提供了全新見解……驚人的成就。――湯馬斯・本德(Thomas Bender),《紐約時報》

  《棉花帝國》一書證明斯溫・貝克特是一位優秀、真正的全球史專家。聰明的閱聽大眾應該如飢似渴地閱讀本書,不該只限於專家學者與學生。《棉花帝國》處理題目的方式豐富且多元。本書的寫作相當優雅,引用一手與二手史料的方法多元且令人印象深刻。關於國際趨勢的概述,則是靈感與難忘軼事的交織……十分期待本書的續集!――丹尼爾・沃克・豪爾(Daniel Walker Howe),《華盛頓郵報》

  聰明的野心之作……一位史學家精雕細琢的名著。――提摩西・申克(Timothy Shenk),美國《國家》週刊

  引人注目……對想要多了解奴隸制度為何及如何操控歐洲、非洲、美洲的讀者來說,本書非常具有啟蒙性。對那些活在棉花帝國所留下令人困擾的剝削與奴役勞工問題中的人來說,這本書為持續努力實現一個公正與公平的社會,增添了一些靈感。――露絲・西蒙斯(Ruth Simmons),美國布朗大學榮譽校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斯溫・貝克特Sven Beckert


  斯溫‧貝克特為哈佛大學萊爾德貝爾美國史教授。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他,在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史方面勤於撰文研究。他曾獲頒下列機構許多獎項及研究補助,包括哈佛商學院、紐約公共圖書館庫爾曼中心、查爾斯華倫美國史研究中心等。他也是美國學術協會理事會和約翰古根漢紀念基金會的研究員,目前住在麻薩諸塞州劍橋。

譯者簡介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近百本,包括《棉花帝國》、《強國不強?》、《被遺忘的盟友》、《亨利・魯斯傳》、《蔣經國傳》、《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宋美齡新傳》、《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雅爾達》、《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南海:21世紀的亞洲火藥庫與中國稱霸的第一步?》、《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等。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一種全球商品的崛起
第二章 建構戰爭資本主義
第三章 戰爭資本主義的發動
第四章 抓勞工、占土地
第五章 奴隸當家
第六章 工業革命如虎添翼
第七章 動員工業勞動力
第八章 棉花走向全球
第九章 撼動全世界的一場戰爭
第十章 全球重建
第十一章 大破壞
第十二章 新型棉花帝國主義
第十三章 南方再起
第十四章 落幕:經線和緯線
致謝
 
 

導言

  本書要講的,是由歐洲主宰的棉花帝國興亡滄桑史。由於專注在棉花身上,這也是建造和重建全球資本主義以及現代世界的故事。在全球規模的分析下,我們可以知道,歐洲勇敢的創業家和強大的政治家如何在極短的一段期間內,把帝國擴張和奴工與新出現的機器和受薪工人結合起來,重新打造世界最主要的製造業。他們創造出來的貿易、生產和消費的特殊組織,顛覆了已經存在好幾千年的棉花世界。他們活化棉花,投入可使世界產生大變化的動力,以它為槓桿改造全世界。歐洲的創業家和政治家掌握住古老植物的恩賜,以及在亞洲、非洲和美洲一個古老工業的技能和巨大市場,建立了規模和活力極其之大的棉花帝國。但諷刺的是,驚人的成就也喚醒了他們所創造的帝國之內的力量,進而把他們邊緣化。

  一路下來,從新英格蘭到中國,數以百萬計的人把他們的生命投入耕種,棉花田慢慢散布到全世界,從棉樹上摘取數十億個莢殼,把一包包棉花從手推車運到船上、從船上送到火車上,然後由通常相當年幼的童工在「非常惡劣的棉紡廠」裡工作。許多國家為了取得這些肥沃的良田而作戰,許多農場主把算不清的人送進桎梏,雇主縮短其作業員的童年青春;後來引進的新機器造成舊工業中心人口減少,無分奴隸工或自由工,都要為自由和賺取活命的工資掙扎。長久以來透過一小塊地,在糧食之外兼種棉花賴以溫飽的男女,眼睜睜看著自己生活方式遭到終結。他們放下農業工具,投入工廠。在世界其他角落,許多人靠自家織布機織造身穿的衣物,現在卻發現機器無限量產製的布匹全面壓倒他們的產品。他們放下紡紗機進入工廠,卻陷入無限的壓力和債務。棉花帝國打從一開始就是奴隸與農場主、商人與政治家、農民與商人、工人與工廠主之間,在全球持續鬥爭的場域。棉花帝國就以這種以及其他種種方式,帶出現代世界。

  今天棉布已經無所不在,使我們很難看穿它的真相:它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你在讀這段話時,很可能身上穿的就是某種棉織品。同樣也很有可能,你從來沒有從枝梗上摘取莢殼,從來沒有看過一絲纖細的生棉纖維,或是聽過紡紗機和動力織布機震耳欲聾的噪音。棉布為大家所熟悉,但大家反而對它毫無所知。我們把它的恆久存在視為天經地義。我們貼身穿它。我們睡覺時蓋著它。我們拿它包裹新生嬰兒。我們用的紙鈔裡有棉質,我們每天起床醒腦沖咖啡用的濾紙有棉質,我們炒菜用的蔬菜油,洗臉用的肥皂,打仗用的火藥都含有棉質。真的!阿佛烈‧諾貝爾(Alfred Nobel)因為發明結合硝化甘油與硝化纖維(guncotton)的無煙火藥,於一八八七年拿到英國專利權。你現在手裡捧的書,也含有棉質。

  從西元一○○○年至一九○○年約九百年時間,棉花產業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製造業。雖然目前已被其他產業超越,但以就業及全球貿易而言,棉花產業依然相當重要。它在二○一三年仍然無所不在,全世界至少生產一億兩千三百萬包棉花,每一包重約四百英磅,這些棉花足夠替全世界每個人製作二十件恤衫。把這些棉包一一堆高,可以創造高達四萬英里的一座巨塔;平躺下來,它們可以環繞地球一圈半。巨型棉花田分布世界各地,從中國到印度和美國,從西非到中亞。由棉花所製成的粗棉線,緊密包裝成一包,仍然運送到全球雇了數十萬工人的工廠去。成品賣到世界各地,從偏鄉村落的商店到沃爾瑪商場(Walmart)都有蹤跡。的確,棉布可能是少見的,實際上無所不在的人造物之一,這證實了棉花的可利用性,也見證資本主義啟發性地增進人類生產力和消費力。美國有一則廣告,非常正確地宣稱:「棉花是我們生命的基礎。」(Cotton is the fabric of our lives)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沒有棉花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你早上會在覆蓋著皮毛或稻草的床上醒來。接著你穿上羊毛織品,或者,依天氣和你的財富而定,穿上亞麻布織品或甚至絲裳。因為你的衣服很難清洗,也由於它們很昂貴,或者說如果你是自己裁製衣服的話,因非常耗費勞力,你不會常常換衣服。它們有味道,會讓你覺得癢。它們大多是單色,和棉花不同,羊毛和其他天然纖維不易吸進顏色。你身邊會有一大堆綿羊,需要約七十億頭綿羊才能生產等同於目前全球棉花收成量的羊毛。這七十億頭綿羊需要七億公頃的土地來放牧,約為今日歐盟地表面積的一點六倍。

  上述情況很難想像,但這在歐亞大陸最西端的一片土地上,卻是長久以來的常態。這塊土地就是歐洲。歐洲人雖然知道棉花的存在,但直到十九世紀,在歐洲紡織品的生產和消費上,棉花僅占邊緣角色。

  為什麼歐洲這個世界上和棉花關係最淡的區域,可以創造並主宰棉花帝國?若是在一七○○年,任何明理的觀察家一定會預期全球棉花的生產,將仍集中在印度或是中國。的確,直到一七八○年,這些國家生產的生棉和棉紡織品,其數量仍遠超過歐洲和北美洲。可是這時候情況變了。歐洲資本家和國家以驚人的迅捷速度,搶占棉花產業的中心位置。他們利用自身的新地位,點燃工業革命。中國和印度以及世界上其他許多地區,變得愈來愈臣服於以歐洲為中心的棉花帝國。接著,這些歐洲人又利用他們活潑的棉花產業作為平台,創造其他產業;棉花的確成為廣泛的工業革命之發射台。

  里茲(Leeds)的一家報紙東主艾德華‧拜因(Edward Baines),在一八三五年稱棉花是「工業史上很壯觀、無可比擬的東西」。他認為分析這個奇觀,要比研究「戰爭和朝代嬗替」,更「值得學者去傷腦筋」。我完全同意這個說法。跟著棉花走,我們將看到現代世界、工業化、快速和持續的經濟增長、龐大的生產力增加,以及驚人的社會貧富不均之起源。各種立場派別的歷史學者、社會科學家、決策者和意識型態人物,都曾經試圖化解這些起源。特別惱人的問題是,為什麼經過數千年遲緩的經濟增長,少數人突然間在十八世紀末暴發致富?學者現在稱這短短的幾十年為「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直到今天仍形成世界結構巨大分歧的開端:工業化與未工業化國家的分歧,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分歧,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分歧。在此很容易提出宏大的論述,有些非常悲觀,有些充滿希望。然而,我在本書對這個疑惑採取全球性,以及本質上屬於歷史學的取徑:我先從調查存在於此一「大分流」開端之際的工業著手研究。

  聚焦在棉花及其具體且經常是粗暴的發展,使我們對太多觀察家視為當然的若干解釋,產生懷疑:歐洲爆炸性的經濟發展,可以從歐洲人具有比較理性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啟蒙文明傳統、他們所生活的氣候、歐洲大陸的地理,或是類似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和法治的良善體制來解釋。然而,這些很基礎且通常不會改變的特質,不能完全拿來說明棉花帝國的歷史,或用來解釋持續變化的資本主義結構,而且它們往往也不正確。 第一個工業國家英國,並不像它經常被人描述的那樣,是個自由、精實的國家,有可靠、又不偏不倚的體制。英國其實是個帝國體制國家,其特色是龐大的軍事支出、幾近持續不斷在作戰,擁有一個強大而持干預主義的官僚體系,高稅負,政府負債巨大,加上保護主義的關稅――而且它肯定不是民主政體。專注特定區域或國家之內,與社會階級衝突有關的「大分流」論述,同樣有瑕疵。反之,本書採取全球視角,以顯示歐洲人如何聯合資本和國家力量(通常都很粗暴)去鍛造全球生產的複合體,然後利用資本、技能、網絡和棉花的體制,啟動科技和財富提升,界定了現代世界。本書回顧資本主義的過去,交代出資本主義發展的故事。

  和許多有關資本主義歷史的著述不同,《棉花帝國》並不只在世界的一部分地方尋找解釋。本書以「放在全球框架中」這個唯一能夠適當了解資本主義的方法,去了解資本主義。資本、人力、貨品和原料在全球的移動,以及全世界偏遠地方之間形成的聯結,是資本主義大轉變的核心,而它們正是本書主旨。
 
――本文摘自「導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1682
  • 叢書系列: 社會人文
  • 規格:平裝 / 472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由棉花看資本主義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9/28
由棉花看資本主義

       歷史學家用其敏銳的觀察力與組織能力,擷取客國多年的資料,發現棉花與紡織品世紀以來連續的大大小小成長與衰退的數據一一表列,建構棉花帝國的成長與轉移。

       讀者的作用不僅僅在被動接受書籍內說明與內涵的各項解釋,更進一步補足說明書籍以外的世界。完成書籍作者隱含線索卻未說明回答的其他面向問題。

       作者選了一個重要的經濟作物-棉花闡述資本主義的來龍去脈。大部分的人都是以工業革命當作近現代的起源,實則不然,英國歷史學家艾瑞克·約翰·歐內斯特·霍布斯邦(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以十九世紀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總結時代。革命範圍很廣,思想的革命、經濟的革命、政治的革命、土地的革命、宗教的革命、世俗界的革命、藝術的革命、科學的革命。一切是由雙元革命開啟(法國大革命、英國工業革命)開始。三者互相糾結,互蒙其利互相輔佐成長,有些時候卻又成為自己墳墓的掘墓人!而棉花及背後代表的資本主義,通過帝國與殖民而壯大,革命給予轉變契機,又帶給整個種植與編織工業的人們希望與轉變,互相影響而優劣並陳。

       經濟作物泛指利潤作物,相對於糧食作物,為了利潤而種植的農作物。區分市場上的作物和自給作物,後者是指生產者自己的牲畜或作為生產者家庭的食物種植的作物。在早些年,經濟作物通常只是農場總產量的一小部分,而今天,尤其是在已開發國家,幾乎所有的作物主要是為了收入而種植。

       以台灣為例,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經濟作物有百種,存在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如:茶、樟樹、甘蔗、菸草、香蕉,糖等;有些只剩下歷史意義,逐漸被人所遺忘,像百多年前為台灣第三大出口產業:藍染的原料作物「馬蘭」,昔日恆春三寶之一的「瓊麻」,現在多以食用為主,但早年卻是以纖維出口聞名的「鳳梨」等,最新如Noni諾麗果的保健食品檄樹,譽為超級食物的紅藜麥。日據時代最有名的經濟作物就是米與糖,兩者生產所需的地理條件與天候類似,早年常說米糖相剋,兩者都是經濟作物,外銷日本與其他國家,如果農家可以依據國際市場行情選擇作物,在殖民政府日本本島只缺糖不缺米的前提下,種植者不能聽命行事話對於統治當局的國民需求就會帶給日本當局很多後續問題。

       以世界各種大量的經濟作物來說,有穀類(小麥、黑麥、玉米、大麥、燕麥)、產油作物(如葡萄籽、芥菜籽)、油料作物(如大豆),蔬菜(如土豆)、水果類,花卉類,菇類等。樹果或頂果(如蘋果、櫻桃)和軟果(如草莓、覆盆子)。其他如熱帶之咖啡、可可、甘蔗、香蕉、橙子、棉花和黃麻。油棕果實被用來製造棕櫚油。椰子也是類似的作作物,藥材如紅景天,藏紅花也是特別的經濟作物。重要的是本書的主角棉花,目前依然支撐非洲與中南美國家部分經濟。

       作者之所以選擇棉花這個作物,相比與其他大宗散裝物質(非農產品如煤,鐵,木材不算),大豆,玉米,蔗糖為重要農產品。只有此種作物非糧食,必須經過加工才能轉為商品,同時也是初級工業化紡織工業必須的原始材料,即是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非常重要的作物。世界第一紡織大國中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地。美國南方曾經是世界最重要的產地,依靠這個作物撐起世界工業製作大國工業開端,歷史事實逼使讀者重視這個作物!更不要說工業化之後第一個列強的經濟侵略戰。全球國家間的霸權與財富轉移。英國利用本身工業化與殖民地統治的行政手段將傳統印度的手工編織作物完全打敗,轉移當地農作物生產習慣為棉花,成為原始材料供給地與終端商品的銷售市場,中世界的世界織品大國就這樣淪為貧窮國家行列。仄者以棉花為例,解釋全球資本主義以及現代世界的形成與重塑的故事。不只解釋世界的某個地區的資本主義,而是從全球史的框架,以資本、人員、物資和原材料的全球流動為主要內容,來重新解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本質。

       本書榮獲2015年度美國史學最高獎班克羅夫特獎,也是普利茲獎入圍作品,書寫的年代跨度大,由十七世紀開始到現代,地理範圍廣,由主要棉花產地,埃及,東亞,中南美洲慢慢跨越世界各地,如美國南方家園,新興產業國埃及,其他種植棉花基地中南美與墨西哥。很多新穎的觀點,如奴隸制、鄉村等經濟形態與資本主義的關係,國家在塑造市場和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商人、資本家與政治家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等問題。也許有一些流水帳;各項產量數字,超越這些數字即可通徹了解整個資本主義的形成轉變與預期日後發展。

       棉花生產於世界各地,中南美,東南亞,西非當地的簡略編織手工業發達,端賴冒險時代的航海艱辛,美洲原住民的悲慘故事,原土地上的原住民被趕或者因為病菌而人口大減。歐洲慢慢開始有了簡單的棉花紡織工業。在美洲方面引進非洲黑人奴隸的補足中南美洲缺乏的勞動力,同時黑奴成本超低無比。經濟作物的開端是蔗糖,接著是棉花。這些是所謂的戰爭資本主義,也可以說是帝國主義的濫觴及全球化貿易與早期資本主義。利用帝國主義一方面助長帝國的勢力,也壯大宗主國內各項產業發展,大量的免費勞力奴隸與爭奪資源是這個時候的重點。

       工業資本主義也因為工廠的建立而慢慢萌芽,全球貿易的需求與市場需求帶動工業化的起源,整個紡織工業垂直整合,不斷尋找原料,加工技術的替代方案,由東亞各先進紡織國家偷竊盜取重置,整段故事絕對比現在的工業間諜更有深度,已經是全民運動,甚至於是傾全國之力,以往沒有所謂專利的觀念,偷的到取的到就是本事,一點一滴的模仿與抄襲,地主國發展同樣製程的工廠。美國南方幾個棉花殖民地時代的重鎮如佐治亞州薩凡納 Savannah與北卡羅來納的威爾明頓Wilmington都有相同的歷史,現在古蹟甚多。這些地方附近平原土地肥沃。用奴隸貸款後,買入種子和必要資材,加入生產"白色黃金"的行列。工業化的機器需要大量資本。資本家利用奴隸抵押,得到簡單資本。

       在大西洋的彼岸的英國,國內沒有奴隸,必須招募農村閒暇人力入工廠做工。市場的跨大鼓勵技術的創新,英國勞力缺乏下也助長使用機器,工業革命的開端蒸氣機係使用於織布機。如果沒有金銀過多通貨膨脹怎麼會有工資高漲,如果沒有市場需求,怎麼有技術更新的需求?所以學者斷言因為美洲市場的出現,導致東西方國力成長的大分流。此時工業資本主義與戰爭資本主義交互影響,互助而又互相鉗制,美國的北方工業靠南方的原料開始成長。

       工業勞動力在剛開始也類似奴隸一般生活,婦女與童工,多種管理手段與監牢無異,生產力大增打敗家庭手工業,工廠收納失業的人們,繼續被剝削的日子,美國帝國的興起來自於黑奴的壓榨勞力與近乎無成本的生產與成長曲線。雖然南北戰爭是一個轉捩點,工業資本主義將戰爭資本主義逐出,北方機械化工業打敗傳統的農業勞力。但是戰後為了重啟南方經濟,利用各種行政手段,黑人的地位依然沒有與白人等齊。這些都是日後的分裂因子,種族對立與衝突自古其來有自,2020的BLM運動來自古老的吶喊。工業化成為自己的掘墓者,沒有馬克思主義之前的無產階級工人,童工與女工被壓榨的世界,永遠都是資本家得利。雖然資本家獲得冒險的代價,但是贏者全拿是否公平?

       美國的南北戰爭,背後也導致第一次的全球原物料缺乏危機。在南北戰爭前,美國棉銷售整個歐洲各工業國家,德法英都有且比例不低,甚至比例都有高達七成以上。 各國綿花業著對於廢除黑奴制度之後,是否能繼續供給如此龐大數量,又價格低廉的棉花感到憂心。北軍實施港口封鎖,戰爭不結束棉花原料不出口,棉花產業的衝擊十分巨大。為了解決原料缺乏,各國政府也作了各式努力。分散風險與保證原料來源,殖民帝國與其他農產國家紛紛學習在自己國內發展經濟作物或是加強對殖民地內部的控制與建設。法國,德國紛紛在自己的殖民地內大力推廣棉花種植,非洲的多哥就是其中之一,比利時的剛果,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英國的埃及也開始推廣種植棉花,全世界的棉花產量大增。有些國家政府因被殖民,不能保護自有產業。有些生產地點沒有基礎建設,港口、鐵路、沒有大量的可雇用勞工。這些都是後來是否搭上棉花帝國供應鏈的因子之一,先期的奴隸制度只有取得成本低廉之優點,但是管理花費很大,而且效率低落,容易暴動等問題。工業資本主義成為正統取而代之。

       很多轉種棉花的農場主人看似搭上成長順風車,卻因各國的產量大增,獲利減少反而造成很多農場主人無力付出貸款資金。甚至於該地區糧食不足,農家更是苦不堪言。貸款的利率多少是決定剝削與協助產業的重點。中國的青苗法看似協助農民度過青黃不接的生產期間,或者使用未來的產物抵押貸款,這些商業手段無可厚非,但是在農產品持續下跌下卻成了穀賤傷民。農民種植經濟作物反而造成自己貧困,貸款永遠有利於資本家,甚至貧富不均。土地兼併等問題。土地的改造為單一作物,如前所述農村的剩餘勞力輸出到工廠,更大量的種植,原始地貌改變,各種污染的出現,全球環境的破壞等問題。

       日本是新興工業國,也追尋其他帝國的成長方式。朝鮮中國東三省等地鼓勵種植棉花,俄國,西非,印度也開始這個趨勢,延請各國專家,試圖遍地種植棉花,有的獲得成功、有得是心血白流。棉花工業一面改造著世界,卻把自身的地位逐漸逼出舞台。既然有需要大量需要勞工、也少不了對於勞工的壓迫、剝削。十分諷刺的,有些控制手段需要國家來介入。這樣反而削弱了棉花業的主導權,增加了勞工爭取權力的可能性。南方國家因為地利重新拾回棉花生產國的地位,但是工業時勢的不斷推移更新,生產棉花工業重心如今早以物換星移,人是全非。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英國已經放棄紡織工業,這段歷史變成百年孤寂一書中易家蘭脫口而出的那句:「時間不只是流過而已,它是循環不息的」

       閱讀本書經過了漫長的轉折,可能長達數年。由閱讀開始談到的戰爭資本主義到工業資本主義,積累相關名詞之後而開始擱置。本書敘述由棉花的起源地開始,全球化是來自於尋找紡織成品,原始資本累積與日後之後的延伸可能性,資本主義一但開始,如同生命一班自動尋找出路,充斥世界不斷壯大。以上的情節實際上與晚明的對外貿易有相當直接關係。繼開拓美國殘忍征服原住民之後,引進黑奴是為了生產蔗糖,祕魯發現白銀是成為西班牙重要資源。

       白銀由大帆船搭載自秘魯越過大洋而來,到菲律賓集散地換船然後與中國交貨絲綢,瓷器與茶葉等貿易商品,印度棉花紡織品,印尼等地的香料,這些商品建構世界全球貿易,日本利用白銀也和中國交換商品,這也是世界貿易的旁枝。世界貿易開始,西班牙葡萄牙並非不想利用船堅炮利打開中國大門,一切都是經濟實力,出口產品收入僅佔中國經濟力約十分之一,卻是西歐等國全國產值,加上明朝的軍隊依然強大,打不過也能遵循中國的貿易規則,在南方一嶼交易。殊不知貿易的利潤卻壯大西歐各國,踵武前嫌的荷蘭英國繼續這條貿易路線。

       接者閱讀其他有關貿易相關書籍。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慕蘭的大分流 The Great Divergence,李隆生教授之清代的國際貿易:白銀流入、貨幣危機和晚清工業化,晚明海外貿易數量研究—兼論江南絲綢產業與白銀流入的影響等學術著作。旁及決戰熱蘭遮,維梅爾的帽子。與其他各種開拓史與金融資本的書籍,等到時機成熟,再度瀏覽一次迅速完成。

       最後兩三章跨越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棉花及資本主義發展,敘述速度稍快,總結為印證歷史不斷重複自己,怎麼失去就怎麼獲得,當年中國忽略全球貿易,與市場經濟及工業化的交互關係,由中古世紀的生產力雄霸世界千年到一九五零年約只佔世界工業不到百分之五的窘境。改革開放之後,剛好利用美國產業追求利潤,產業外移的機會,一點一滴的由組裝代工開始,不斷將市場占有率擴大之虞,完成產業全面植根,擁有全球所有分類之產業,並且開始尋求量變則質變,產業升級,二零一零年重新奪回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以上所述與剛開始建構世界貿易的商人有何不同?尋求更多的商品,全部一貫化生產擺脫前後環節所以因素掌握在自己手上,持續跨大生產,產業升級,需求更多原料,繼續跨大市場直到生產力與技術科技等相互發展,成為帝國,以上各項條件互相扶持發展直到控制全球。

       美國在十九世紀末默默超過英國成為國力世界第一,生產力持續上升,到一次大戰前夕整體國力比參戰國德英法三國總和還高,大約要二十多年,成為世界霸主。以這個趨勢推斷歷史又重回東方的時間,那個棉花帝國開始前的世界狀態,已經是天翻地覆後不一樣的世界。

書寫日期 2020/07/08
 用口語化的方式清楚描述整個歷史...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9/19
用口語化的方式清楚描述整個歷史脈絡,也完成論述了西方國家在近百年來在貿易成長的過程中對其他國家的深刻影響,以及造成百年來的貧富差距的主因,非常值得一看
 由棉花這項農作物串起列強的經濟...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9/05/01
由棉花這項農作物串起列強的經濟侵略戰。生活中很多長輩都是從事紡織業,可比擬現在的電子業,卻原來背後牽動著全球國家間的霸權。想起現在的貿易戰,原來在百年前已經開打了!
 是一本大作,但目前程度不夠. ...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推薦  2018/07/14
是一本大作,但目前程度不夠. 只讀完3/4. 日後有機會再續讀.
 作者容或有獨到的洞見,但太多流...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7/07/31
作者容或有獨到的洞見,但太多流水帳了;值得看,但要跳著看。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每日讀詩詞】唐詩鑑賞辭典(全三卷)
66折: $ 1782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品格教育繪本 情緒教育:精選繪本套書 (18冊入)
作者:喬尼.蘭伯特、納迪亞.希琳
出版社:東雨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22
66折: $ 395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博客來獨家版.附人生領航指南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29
$ 37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14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9-27
$ 9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守護生命的愛:30個溫暖人心的照護故事
作者:陳玉枝
出版社:活泉書坊
出版日期:2024-11-06
$ 27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閃亮的金句:尋找滄海遺珠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4-11-07
$ 20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稻盛和夫  成功與失敗(新裝紀念版)︰如何過好一生的品格
作者:稻盛和夫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02
$ 29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青春之箱 15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1-08
$ 15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契約之吻 Engage Kiss-02完
作者:いたち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8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學姐在呼喚我!(1)
作者:むっしゅ
出版社:更生文化設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253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