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簡單,愈富足的小說家日常
「我的作品來自日常生活,所以必須用心度過每一天。」
──《蝸牛食堂》《山茶花文具店》作者小川糸
‧晨起泡杯茶展開新的一天,在心愛的書桌前專注寫作
‧費時的家事交給機器,珍貴的時間用於創作或享受生活
‧每天傍晚固定散步30分鐘,到大眾澡堂回歸最原始的自己
‧減少生活中的雜物、噪音與過度泛濫的資訊,保持五感敏銳
‧每年夏天到柏林避暑,接受異國文化洗禮,激發寫作靈感
人生苦短,所剩無幾的時間
更應該要花費在美好的人、事、物上
──食
決心做個「一鍋在手,天下無敵」的人。不管是鍋具還是調味料,都是眾裡尋它千百度才得來的經典好物/好味道,有它們就能做出各式各樣的料理,東西少一點還能節省收納空間。
──衣
挑選的標準是穿在身上如同另一層肌膚,感覺若有似無,因此夏天只穿透氣涼爽的麻,冬季則選擇柔軟又溫暖的喀什米爾,雖然價格較高,但是很耐用,可以穿很久;願意花錢修補心愛的衣服、鞋子,延長使用壽命。
──住
現代住宅太過明亮,讓人疲憊,其實從百葉窗縫隙照進來的光就足以照亮房間,還能讓身心放鬆,因此拿掉臥室天花板的燈,晚上想看書時,一盞能照亮手邊的小燈就綽綽有餘。
──行
憧憬游牧民族極簡卻富足的生活型態,選物時最重視的條件是「輕盈」,如果雙手拿滿東西,負擔太重會頓失悠閒散步的興致。輕裝便行,才能從容欣賞四周景致,看到可愛的野花才有手去摘花。
──待人
自覺不夠機靈,無法照顧好每一個朋友,因此人際關係不貪心,珍惜「範圍窄、交情深」的朋友;堅持不用手機,以免「隨時隨地聯絡得上」的安心感,造成輕忽的壞習慣。
──對物
愈是常用的生活工具,愈要講究是否好用,只要稍微覺得不方便或不順手,便會開始尋找有沒有更好用的;東西要用,才有意義,日常樂趣是發掘物品的「新用途」。
──處事
不做不拿手的事,例如園藝;自己負責寫故事,編輯與裝幀就交給專家,信任專業;同時接到好幾個寫作的案子時,取決的標準是「我能做什麼?我該做什麼?」不隨便接受請託,才能真心誠意面對每一件工作。
──買東西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心動的瞬間只要按下購買,快的話甚至當天就能收到,但是我很疑惑,縮短入手的時間有這麼重要嗎?親自到某個地方去,親眼看看親手摸摸,上窮碧落下黃泉,才找到理想之物的成就感,難以言喻。
延伸閱讀:
別人是別人,我是我
旅行私想
無子人生
我將前往的遠方
究極の宿──日本名宿50選
作者簡介:
小川 糸
2008年出版的小說《蝸牛食堂》(時報出版)改編為電影後熱賣,分別於2011年獲得義大利PREMIO BANCARELLA文學獎(義大利書報亭獎),2013年獲得法國Grand Prix Eugénie Brazier小說獎(布拉吉爾女性烹飪傳統大獎)。另著有《喋喋喃喃》(天下文化)、《家譜》、《緞帶》(暫譯,POPLAR文庫)、《七色彩虹》(暫譯,集英社)、《在馬戲團的夜晚》(暫譯,新潮社)與改編為連續劇的《山茶花文具店》(圓神)、《白色沙灘旁的鶴龜助產院》(時報出版)等書。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希望有一天能搭時光穿越機回到古代,用宋代青瓷喝杯茶。在天下文化的譯作有《不妥協的設計》、《非買不可!IKEA的設計》、《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無印良品的設計》(合譯)等。
章節試閱
為了過得舒適,必須對生活中的「不便」與「不快」很敏感
油炸食物時,滋滋作響的聲音,總是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常在我家餐桌登場的天婦羅和炸蔬菜,正是我和外子的最愛,也因此長久以來,我都因為處理炸油很麻煩,而感到十分苦惱。
我曾經試著用儲油罐保存還能重複使用的油,然而從鍋子裡把油倒進儲油罐時,總是會不小心濺出來,即使只有一點點,也會弄得油罐表面黏黏膩膩的,讓我一直都很困擾,結果不知不覺執著於找出這個問題的解方。
為了追求舒適的生活,必須對生活中的「不便」與「不快」很敏銳。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只要稍微感覺到「不太好用」或是有什麼不喜歡的點時,我都會格外注意。
我不喜歡因為「這東西就是這樣啊~」就妥協,勉強自己不斷忍耐這些微小的煩躁,而會徹底找出最佳解方。
炸油的問題,幾年前我終於找到解決方案。
那就是「放棄儲油罐」。靈感來自一只附蓋鐵鍋。當初我買下這只鐵鍋是為了煮飯,但是它煮起飯來的效果,就是比不上文化鍋。
看著一時派不上用場的鐵鍋,我突然靈機一動────鐵鍋的材質不但耐得住油炸的高溫,深度和大小也都剛剛好,不就最適合用來炸東西嗎?
「而且炸完之後,說不定還能連鍋帶油收起來?」
炸完東西後,等到溫度冷卻下來,便蓋上鍋蓋整鍋收起來。不再因為油倒來倒去而弄髒檯面,更不需要為了保養鐵鍋而另外上油,真是個一石二鳥的好方法。鍋子裡的油,炸過幾次蔬菜天婦羅後,拿來炸肉,最後再用不穿的衛生衣,把廢油吸光光後直接丟棄。自從解決了這個油炸料理的唯一困擾之後,就可以輕輕鬆鬆的想炸什麼就炸什麼,端上餐桌的菜色也變多了。
只要堅持「輕鬆」,就會對壓力變得很敏銳,我相信這就是提升生活品質很重要的關鍵。
維修之後,用到最後一刻的幸福用物術
喜歡之物,就希望能長長久久一直用下去。
因此東西壞了,我總是會儘量修理,好繼續使用。購入之前也一定會確認「要是壞了能否修理」。
這是個什麼東西都能便宜買到的時代,「壞了就馬上丟掉,趕快買個新的來取代就好」的想法,似乎才是現在的主流。
但是我不是很想這麼做,我認為,常常汰舊換新的生活,最是貧瘠。
一位三十幾歲的朋友說:「家裡的東西堆積如山,最近才發現真正想珍惜一輩子的,其實沒幾樣。」
原本,人們就是為了讓生活更加豐富,而使用各式各樣的物品。我自己也是過了三十歲,才開始想要和物品長久相處下去。
其實,維修很花錢,有時候甚至會超越物品本身的金額。單純從價格來看,自然是汰舊換新比較划算。但是我所珍惜的是,我和物品一起度過的「時光」。
無論是裂開、破洞或是不再運轉,接受損壞的事實,送修之後耐心等待,然後把它接回家,繼續一起生活。累積愛用與反覆維修的歷史,生活用品就會從單純的「物品」晉升為「夥伴」,成為陪伴你走到人生盡頭的獨特存在。
例如,陪我一起散步的勃肯鞋,正是如此。這雙鞋來自惜物的德國,蘊含當地的文化與工藝技術。
我非常喜歡勃肯鞋越穿越合腳的感覺。現在腳下的這雙,已經送修過好幾次,持續穿了將近十年。穿得越久,越覺得鞋子服貼,我覺得這是一雙可以花時間,讓它成為身體一部份的好鞋。
衣物也可以透過修補來延續生命。我有一件心愛的「minä perhonen」針織外套,又輕又薄,觸感非常舒適,每到夏季幾乎天天都會穿著它,終於有一天袖口部位裂了一個洞。我毫不猶豫,馬上送修。等了三個月之後,終於修好最近才回到家。
「歡迎回家,今後還請多多指教。」
迎接心愛的衣服回家,手臂再次通過袖子的那一瞬間,真的好幸福。
餐具也是一樣。對於現在家中我最喜歡的餐具,就要用比較特別的方法修理。
我在京都的骨董店看到這個大小約莫雙手可捧起的盤子,便對它一見鍾情。聽說是韓國李朝時代的骨董。由於盤緣已經有了缺口,所以只要二千日圓。
我買回家之後,馬上拜託金繕的職人把破損的部份修補起來。雖然花時間又花錢,但是回到家的餐具散發著高貴不凡的氣息,看了令我不禁挺直背脊,正襟危坐。因為這只餐具,我再次感受到自己繼承了悠長的歷史,必須負起傳承給下一代的重責大任。
我和「物品」。一對一的關係交織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故事,所以愈是珍愛它們。這樣說雖然很奇怪,不過我幾乎是從購買的當下,就開始期待什麼時候送修了。
四十歲之後,生活變得比以前都還要愉快,原因就是隨著年齡增長,長年的「愛用品」也增加了。它們應該都會和我繼續走下去,陪伴我度過餘生吧!
活得越久,越是明白自己不需要什麼,取而代之的是愛用品逐漸增加。今後我也想繼續珍惜這樣的生活態度。
為了過得舒適,必須對生活中的「不便」與「不快」很敏感
油炸食物時,滋滋作響的聲音,總是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常在我家餐桌登場的天婦羅和炸蔬菜,正是我和外子的最愛,也因此長久以來,我都因為處理炸油很麻煩,而感到十分苦惱。
我曾經試著用儲油罐保存還能重複使用的油,然而從鍋子裡把油倒進儲油罐時,總是會不小心濺出來,即使只有一點點,也會弄得油罐表面黏黏膩膩的,讓我一直都很困擾,結果不知不覺執著於找出這個問題的解方。
為了追求舒適的生活,必須對生活中的「不便」與「不快」很敏銳。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只要稍微感...
推薦序
【推薦序】無用之用,才是幸福的大用
一直很喜歡日文裡的「道具」這個字,跟中文指的舞台用具有點差距,日文的意思是「工具、家庭日用品」,所以我們常在廣告或雜誌上,看到台所(廚房)道具、登山道具等用語。我總覺得這個字在兩種語言當中,恰巧有種微妙的關連──「道具」既是生活實用工具,也是在人生舞台上展示自我態度的用品。
如果人生是一場演出,那必不可少了有質感的舞台道具。我們的真實生活點滴,就如同小川糸在書中所描述的,對物、對事、對人的珍惜眷戀,才能相互黏著具體堆疊成形。
我想起小川糸《蝸牛食堂》的主角倫子,發現分手的情人擅自拿走了昂貴的檜木飯桶、LC鑄鐵鍋及京都料理筷等廚房道具,但她唯一在乎的只有外婆留下來的米糠醬甕;或是《山茶花文具店》的鳩子在每次代筆前,挑選筆墨、紙張甚至郵票年份的繁複儀式。其實小川糸在作品中呈現的,都是這些日常點滴及由生活用品附加的溫度堆砌而成的故事。而我們或許終於可以在《這樣就很幸福了》這本書中,窺探到小川糸的世界觀來源──珍愛事物的長久陪伴、輕盈極簡的安居幸福。此書寫的並非小川糸教你如何過生活,她的創作靈感都在這本書裡具體解密了。
小川糸說她最愛用的煮飯道具「文化鍋」,雖然已經缺了一角但仍然珍惜使用著。我想到自己用了好多年的無印良品炊飯土鍋,即使鍋蓋被我摔碎了一塊,但仍然可以巧妙調整蒸汽洩漏處,每天為我煮出好吃的白米飯。看似簡單的生活,正因為有故事與感情存在其中,才會變得更加美好;而堅持為自己挑選美好的事物,必然會得到最佳的人生報償。這就是我這個讀者在本書中,與小川糸的共同幸福發現呢。
(本文作者許明煌為《不器用》男子生活風格網誌主人、50+專欄作者、日文譯者。)
【推薦序】無用之用,才是幸福的大用
一直很喜歡日文裡的「道具」這個字,跟中文指的舞台用具有點差距,日文的意思是「工具、家庭日用品」,所以我們常在廣告或雜誌上,看到台所(廚房)道具、登山道具等用語。我總覺得這個字在兩種語言當中,恰巧有種微妙的關連──「道具」既是生活實用工具,也是在人生舞台上展示自我態度的用品。
如果人生是一場演出,那必不可少了有質感的舞台道具。我們的真實生活點滴,就如同小川糸在書中所描述的,對物、對事、對人的珍惜眷戀,才能相互黏著具體堆疊成形。
我想起小川糸《蝸牛食堂》的主角倫子...
作者序
【後記】
我成為小說家已經七年,現在的生活以寫作為中心。
作家也有很多種,我的寫作方式比較像是生活的延伸,或者該說是生活與作品緊密結合。作品來自日常生活,所以必須用心度過每一天。
剛出道時,常會勉強自己全力衝刺,於是在抵達終點的瞬間便耗盡力氣。但是這種寫作方式就算寫出了一部作品,通常要休息很久才寫得出下一部。
為了持續寫下去,我開始認真思考該怎麼做才好,結論是不要勉強自己。
理想的寫作方式是默默的以自己的速度,如同走路般邁向終點,最後以笑容畫下句點。第二天又淡淡的開始執筆下一部作品。
我的體力並不充沛,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一邊保持體力一邊寫作。我發現要集中精神在寫作上,就必須花同樣的精神放鬆。學不會放鬆,真正需要爆發力時便無法發揮。這就跟想要用力吐氣,必須先徹底吸氣一樣。
我經常想擴大生活中勞逸的差異:該玩的時候就認真玩,該工作時便認真工作。因為我發現想要順利寫出好作品,愈要注意生活的緊湊與放鬆。
我想這個道理應該適用於所有職業,因此週末時間也用來工作,或是加班到深夜,都不是值得嘉獎的行為。
白天與夜晚,平日與週末,工作與度假,如何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如何讓生活有緊湊有放鬆,絕對是讓生活更為美好的重要課題。
生活在日本,很容易產生「買了什麼東西就能獲得幸福」──換句話說,就是「花錢可以買到幸福」的錯覺,所以很多人工作的目的是賺錢。但是只要有心下功夫,不花錢也能獲得幸福。
雖然是很基本的道理,但是大家很容易忘記,工作的目的是獲得幸福,而非成為金錢的奴隸。
遠離平日生活的東京,前往蒙古和柏林等地,大幅改變了我的價值觀。在蒙古時,發現只要有心,我也能過遊牧生活。在柏林時,體驗到不用花錢,也能過得幸福快樂。
蒙古和柏林教會我,擺脫「非得○○才能~~」的偏見,徹底解放自己。
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眼光,重要的是自己想怎麼過日子。人要有自己的幸福準則。極端一點的說,人,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好。
這本書與小說毫不相干,我對公開私生活也不是完全不在意。但是最後我還是決定「就這樣吧!」
我明白自己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然而如果我的生活方式有一絲絲值得讀者參考的地方,也就不枉出版這本書了。
要是讀者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能活得更愉快更輕鬆的靈感,那就更好了。
過了四十歲,我開始意識到人生所剩無幾。既然人生苦短,不如徹底享受舒適幸福的生活吧!
二○一五年十月 小川糸
(節錄自本書後記)
【後記】
我成為小說家已經七年,現在的生活以寫作為中心。
作家也有很多種,我的寫作方式比較像是生活的延伸,或者該說是生活與作品緊密結合。作品來自日常生活,所以必須用心度過每一天。
剛出道時,常會勉強自己全力衝刺,於是在抵達終點的瞬間便耗盡力氣。但是這種寫作方式就算寫出了一部作品,通常要休息很久才寫得出下一部。
為了持續寫下去,我開始認真思考該怎麼做才好,結論是不要勉強自己。
理想的寫作方式是默默的以自己的速度,如同走路般邁向終點,最後以笑容畫下句點。第二天又淡淡的開始執筆下一部作品。
我的體力並...
目錄
推薦序──無用之用,才是幸福的大用 許明煌
第1章│這樣就很幸福的12條對物準則
1挑選生活用品時,問自己:「會一直喜歡這個東西嗎?」
2物慾受到刺激時,決定購買與否的標準是「擁有了會幸福嗎?」
3除了「喜歡的、常常穿的衣服」,其他都處理掉
4想用心生活,所以選用「能讓自己變輕鬆的幫手」
5愛自己的人,不會隨便增加家中物品
6決心做個「一鍋在手,天下無敵」的人
7收納的原則是「保留大量空間」
8為了過得舒適,必須對生活中的「不便」與「不快」很敏感
9想與可提升人生品質的美好事物相遇,需要時間
10珍愛之物送給珍愛之人,物品也會覺得幸福
11「鑑賞力」可讓用不到的生活用品重獲新生
12維修之後,用到最後一刻的幸福用物術
第2章│帶給「五感」喜悅的7個祕訣
1養成幫自己重新開機的習慣——天天上澡堂
2從衣物到餐具,最注重的就是輕盈
3為了解決冰箱噪音而展開的舒適生活改造計畫
4減少室內燈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5減少電視和網路資訊,保持五感敏銳
6使用和知名旅館一樣的寢具,打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7不全盤接受人家說的「一流」,培養分辨良莠的眼光
第3章│簡單豐富的蒙古、崇尚自由的柏林
1蒙古的游牧生活是最極致的簡單
2柏林人徹底實踐「好東西就要用得久」
3深受柏林人接納不同生活方式的價值觀吸引
4自己覺得好就好,從世俗認定的價值觀中解脫
5一邊旅行一邊生活所需的極簡行李
第4章│只要有喜歡的「人事物」就夠了
1沒有手機,人才會變得小心、強大
2人際關係不貪心,珍惜「範圍窄,交情深」的朋友
3我有我的任務,其他事情就交給專家
4「對人」、「對事」,都以自己的節奏為優先
5相信直覺,喜歡與否自己決定!
後記
推薦序──無用之用,才是幸福的大用 許明煌
第1章│這樣就很幸福的12條對物準則
1挑選生活用品時,問自己:「會一直喜歡這個東西嗎?」
2物慾受到刺激時,決定購買與否的標準是「擁有了會幸福嗎?」
3除了「喜歡的、常常穿的衣服」,其他都處理掉
4想用心生活,所以選用「能讓自己變輕鬆的幫手」
5愛自己的人,不會隨便增加家中物品
6決心做個「一鍋在手,天下無敵」的人
7收納的原則是「保留大量空間」
8為了過得舒適,必須對生活中的「不便」與「不快」很敏感
9想與可提升人生品質的美好事物相遇,需要時間
10珍愛之物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