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序
穿大象服的男孩
我心中有一頭難以忘懷的大象。牠就是林旺爺爺。
年輕的朋友或許不認識林旺爺爺,甚至聽都沒聽過,可是在你們的父母、祖父母那兩代人的記憶中,林旺爺爺必然占有一席之地。牠曾經是臺北動物園裡最受歡迎的動物明星,在緬北當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用馱獸,是壽命最長的亞洲象,更是陪伴許多人走過苦難的夥伴。牠在許多人心目中,不只是一頭大象,而是朋友,甚至是家人。
我還是個孩子時,林旺還住在圓山動物園。那時的象舍很簡陋。象舍和群眾間只隔了一道鐵欄杆和一道圍欄。林旺喜歡將鼻子伸出鐵欄杆,有些大膽的民眾就會爬上圍欄,將身體往前傾,伸長手臂企圖和林旺握「鼻」。我看了實在羨慕極了,但因為個頭小,爬不上圍欄,而且知道那是禁止的行為,不敢貿然嘗試。雖然無法和林旺握「鼻」,並不減損我去看林旺的興致。
牠像一堵牆、一座山,在那布滿皺褶的眼皮下卻有一對最溫柔的眼睛。小時候在圓山動物園,有幾次我發現牠正看著我,雖然只是短短一瞥,我卻有一種觸電的感覺,彷彿牠認識我、記得我。我跟朋友說,每個人都笑我,我依舊一廂情願的如此認為。後來,當我知道大象擁有驚人的記憶力時,更堅定了童年時的感覺。
大象的記憶力讓牠們記住了曾經發現的水源地,因此能夠在艱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大象的記憶力,也能讓牠們記住曾經一起生活的夥伴。和親友久別重逢時,牠們會繞著圈子,搧動耳朵,高聲鳴叫,表達心裡的興奮。牠們很重感情,夥伴生病時不離不棄,離世後會發出哀鳴,並為牠舉行喪禮。
林旺年少時生活在緬甸叢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被日軍抓去當運輸兵,那段經歷也吸引著我。我腦海中總會浮現在那一望無際的叢林裡,一個孩子騎在林旺背上,披著月光,唱著歌兒,悠然的在叢林裡漫步、玩耍,就像《叢林奇談》、《森林王子》之類的故事。
林旺過世之後,我對牠的情感也漸漸淡了。
後來我開始在山林健走。走了一天的路後,搭起帳篷、升起營火,在夜色中吃著簡單的晚餐。山林夜黑如墨,月光穿透林間的縫隙,就像銀色細粉從篩子抖落下來,晶亮得如黑絲絨上的碎鑽。
當月兒爬上樹梢,火光逐漸黯淡下來,林子更沉靜了。鹿、山羊,還有些我不認識的動物,悄悄從幽暗的山徑中走出來,披著月光,走到溪水旁,有時低頭喝水,有時只是靜靜站著。我生怕驚擾牠們,如石頭般坐著。夜愈深,月色愈發清明,灑在動物身上的光輝也更晶亮了。
這時,我總會想起林旺。想像著林旺就站在溪水旁,夜風輕撫著牠的身體,溪水從牠腳下流過,月光悄悄溜進了牠眼中。我也曾想著,騎在林旺背上,就著月色、星光,在林子裡漫遊。那是令我嚮往的情境,一個美麗的夢。
我將這個夢轉化到一個男孩身上,為了表達我對林旺的懷念,我把故事的背景時間設在二○○三年,即牠去世的那一年。
故事裡的男孩昕翰天天夢到大象在林間漫遊,他不知為什麼會做這樣的夢,夢裡的情境卻讓他感到安心。
他不僅常夢到大象,還認為自己就是一頭大象。
他整天穿著大象服,戴著大象頭套,從不以真面目示人。他還以大象的姿態趴在地上行走;吃東西時托起象鼻,把食物往嘴裡塞,趴在池邊喝水。他經常躺在游泳池裡,如同一頭真正的大象在池中戲水。
爸媽要他上學,他卻說大象不需要上學。他不是藉由大象推拖,而是真的認為自己是一頭大象。當他拗不過父母的要求時,就會生病,真正的大病一場。爸媽只好讓他在家自學。
社區裡的孩子想跟他玩,他躲開;大人想跟他說話,他也避開。他將自己隱藏在厚重的大象服裡,獨自在社區裡遊蕩,顯得格外孤獨。
他忘了八歲以前的事,不記得以前做過什麼、去過什麼地方。他想知道,卻又害怕知道,天天躲在大象服裡,沉醉在美麗的夢境裡。他以為日子會這樣過下去;然而當月亮被烏雲籠罩,大雨驟然降臨時,叢林像突然翻了臉似的,變得危機四伏,猙獰可怕,他的夢出現了變化,消失的記憶開始浮現,而且來勢洶洶。他的生命頓時風起雲湧。
當昕翰被逐漸喚醒的記憶逼得無路可退,因大象和他建立親密情誼的象奶奶,卻極力想挽回因失智而喪失的記憶。他倆都為記憶而戰,然而戰場不同,誰也幫不了誰。
大象也同樣面臨生存之戰。雖然很多國家致力保育野生動物,但象牙盜獵者始終蠢蠢欲動,象牙交易依然十分熱絡。近年來盜獵者在大象未斷氣前,割下牠們的皮膚,製作出一種血色念珠手鏈,殘忍至極,慘不忍睹。誰又能幫得了牠們呢?
這不只是一個男孩的生命故事,還探討了記憶及人與動物間的關係。
「牠不只是一頭大象,而是我們的朋友。」謹以此書獻給喜歡大象的朋友們。
作者/林滿秋
作品賞析
面對生命的傷痛與不完美
每個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可能經驗過大小不一的痛苦事件。事情過了後,我們往往以為沒事了,有時卻發現自己對於某些事物變得容易感到緊張,或者產生不合理的排斥。
較單純的現象,就像有的人幼年曾溺水,長大後學游泳時,可能由於過度怕水,因而緊張得學不會游泳;有些小朋友上臺演講卻遭到嘲諷,就會開始排斥上臺,甚至拒學;有些人曾於手術麻醉過程中引發強烈不適感,往後面對任何手術,都會有心悸與莫名驚恐的反應。
記得曾聽過一個特殊且已寫在書中的案例:有個男人不斷夢想著要跟北極熊結婚,而他真的將這個不合理的夢想付諸行動。然而,在積極追求北極熊的過程中,他總是被北極熊攻擊得幾近瀕死。透過心理治療,回溯他幼時的經驗,發現當時他的父親忙於工作,因此他必須經常獨自承受患有憂鬱症母親的情緒,孤單的他只有北極熊玩偶陪伴他長大……這是遭受情緒創傷的極端例子,相當不可思議。
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面臨無法承受的壓力或意外事件,例如:父母親意外早逝、面對重大手術、車禍、慘遭霸凌、目睹家暴、遭受性侵等不同類型的創傷事件,有些孩子面對傷害會立即反應出憤怒、哭泣、退縮、焦慮等情緒,讓大人得以警覺到孩子的需要並伸出援手;有些孩子可能因為過度震驚,只能把自己的情緒完全封閉起來,讓情感麻痺,本能性的選擇用遺忘來面對創傷,以保護自己不至於崩潰。這樣的表現,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解離」。
兒童經歷創傷後,會無法克制的不斷回憶當時的創傷畫面,因而產生苦惱,或出現極度的逃避行為,並會對於類似的刺激無法分辨,只要身邊出現類似的聲音、畫面或物品,都可能引發創傷再現或極度的痛苦感。有些孩子由於創傷超過其心靈負荷,產生了解離的現象──忘記所有發生過的事情,失去與現實的聯結,也失去了與自己的聯結。故事中的男孩昕翰,便是目睹盜獵象牙者拿槍射擊媽媽頭部的恐怖場面,在面對母親被槍殺那一刻,他的心自動關上,遺忘了一切,甚至忘了最愛他的媽媽,只能堅守著那曾經帶給他安慰的大象服。
解離彷彿是造物主奇妙的機制,它保護昕翰面對恐懼時心不至於崩解,短暫止住了痛苦。然而,創傷的痛苦巧妙轉化、變形,呈現在他的日常遊戲與夢境中,不斷呼喚著他。因為大家對他的愛,昕翰的心準備好了,他勇敢的再次面對記憶中媽媽死亡的畫面,再次經歷痛苦。慢慢的,昕翰的夢境不斷變化,不斷喚醒他的心。昕翰開始可以上學、交朋友、關心失智的象奶奶,可以為有了新妹妹而開心,可以面對他親生的媽媽,甚至可以再次面對媽媽的死亡。透過昕翰,讓我們得以了解創傷導致的傷痛與恐懼,更明白了創傷復原的歷程是何等神奇與珍貴。
一口氣讀完這本小說,眼眶溼了,心震動了!隨著故事情節起伏,我彷彿跟著昕翰走過一次他的無助與驚恐,也跟著昕翰一起鼓起勇氣並釋放悲傷,心中更留下那久久揮之不去的哀悼與紀念。如同勇敢的昕翰,每個人唯有面對生命的傷痛與不完美,生命才得以完整。
透過《大象的孩子》一書,讓我們一窺早期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面貌。若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請溫柔、有耐心的對待他們,相信他們的勇氣與生俱來,為他們尋找專業的兒童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治療,陪伴這些孩子一步步走出來。他們的心將更柔軟、更堅強,這個世界也將會為他們展開雙臂,而這世界也會因他們的存在倍受祝福。
王加恩(臺北馬偕紀念醫院臨床心理師‧臺灣大學心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