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本書的角色與功能
本書出版至今,一轉眼已至第十一版。歷經了十年,本書的角色與功能也隨著學生或考生的需求而逐漸地調整成如今的面貌。面對司法官與律師考試,考生須培養實例申論題型的分析演繹與論述推理能力,也須掌握清楚的基本觀念以面對選擇題型。在考試的準備上,無論是單一法律規定的要件、法律效果,或複數法律規定間之適用關連性,或是相關連法律概念的比較與釐清、重要爭點的學說與實務趨勢,或解題的法律思維與分析論述方式等,考生均有必要作適度的準備,以期能充分掌握各種題型,進而面對未來國考改制後橫跨大範圍的實例題型。本書的功能,主要是透過對於實例題型與重要考題的分析,使考生得以培養實戰經驗,並提升解題能力。而為求重點複習與實戰演練相輔相成的功能更為完全,筆者在基本觀念上對於重要的觀念與爭點,及最新的學說、實務見解趨勢,均有適度的介紹、整理與補充。如此,除了能夠補充題型分析所未說明的重點外,也希望考生在演練實例題型或考題之前,能夠先對相關之重要觀念作一複習、理解,以提升複習、演練效果。本書所扮演的角色,是希望能作為一本篇幅適中、兼具有體系、基本觀念、實例題型解析與考題演練的學習用書與考試準備用書。無論是對於法律系的學生或準備國家考試的考生,尤其是在考前複習與題型演練的功能定位上,本書可發揮提升學習效果的輔助者角色。
二、本書的編寫方式與特色
在國考試題中,身分法的試題範圍往往是跨章節的,在未來的國考趨勢上,橫跨財產法與身分法的題型也會愈來愈常見。向來的實例題型中,多先針對當事人間之親屬關係為測驗(如結婚之要件、婚生推定與婚生否認、認領之要件與效力、收養之要件與效力等),再進一步就繼承之相關爭點為測驗(如歸扣後之應繼遺產為何、特留分是否受侵害等)。其中,亦不少結合「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與「繼承實例計算」之問題。因此,按章節順序選取題目,本有一定的困難度。但本書還是以體系化的方式,按章節順序將考題予以分類,一方面讓考生能順利地掌握各章節中之相關命題重點,另一方面也方便考生在章節、體系式的學習下得以循序漸進之方式作演練,不過,學習者還是應留意各條文間的適用關聯。此外,在國家考題的「擬答」之前,筆者提供「審題思維與解題預備」,點出該題命題之重點,及答題時建議的思考方式、相關的技巧及注意事項。在「擬答」之後,筆者會視該題爭議問題之難易,提供「編者的話」,進一步帶領讀者進入深層的「思考」與「理解」,期能消弭讀者對相關爭議問題的困惑感。
本書以「基本觀念釐清」與「實例題型分析、考題演練」並重的方式編寫,以整合分析的基本觀念與實例題型的解析為主,使讀者容易掌握基本觀念、重要問題與考點,並協助讀者理解條文間之適用關聯,進而培養法律思維與國考解題能力,這是本書的最大特色;而不是僅以題目作單一面向的加強,就此而言可說與一般的解題書不同。對於重要的觀念、爭點、以及學說、實務見解趨勢等,本書均有適度的說明與補充,部分題型與內容亦配合法學發展的新趨勢(如大法官釋字第748號)與家事事件法的理論及實務發展作修正與增補。筆者認為,對於一個科目的學習與複習,為求有效率地掌握該科,重要觀念的理解與釐清是提升選擇題型與申論題型解題能力的必要前提,而奠基於清楚的觀念之上,進而演練解題的法律思維與分析論述方式,如此相輔相成,或許能達到較佳的準備效果。此外,就本書內容所涵蓋的身分法各考點與題型,筆者整理一「考點與題型目錄」置於本書第一單元,供考生與學習者便於參照或尋找演練題型。
三、結語
法學教育與法律學習的重點不在於標準答案,筆者對於考題的分析,目的並不是提供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答案,而是以「培養思維、檢視學習效果及提升解題能力」為目的,盡力呈現一適當的答題內容供讀者參考。在掌握基本觀念後,面對千變萬化、繁簡不一的題型事實,善於解釋、適用相關的法律規定,培養出一定的法律思維能力,得以解決親屬法與繼承法的實際考題案例,並將所學、所思於答題時清晰且適當地論述作答,是筆者所期待的學習效果。筆者學植未深,謹以提供考生幫助的心編著此書,錯誤在所難免,尚祈讀者諸君不吝指教。
編者 林青松 謹識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