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有狐
人類歷史上對狐妖的第一次採訪
為了方便敘述,故事裡凡是沒有名字的主人翁,本書大都用張子虛或李烏有代稱,取一個「子虛烏有」之意。
首先聲明,我不是狐狸,也沒有認識的狐狸朋友,所以只能透過古代這些光怪陸離的志怪故事以及想像,拼湊出一個狐狸精的世界。
狐狸這種動物,名字裡既有「狐」又有「狸」。在古代,若「狐」、「狸」二字合併出現在書中,並不特指現代的狐狸,就好比豺狼虎豹泛指四大猛獸一樣,它指的是狐、貉子、黃鼠狼、狸貓等晝伏夜出的小型獸類。
在志怪小說中,「狐狸」二字一般是分開的,狐是狐,狸是狸,它們分別指兩種不同的動物,但傾向於指狐。
翻譯時,部分現代學者認為「狸」應當成狸貓、黃鼠狼之類的動物來翻譯,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此處的「狸」指的也是狐狸,也就是說,只要出現在志怪故事裡,不管是「狐」還是「狸」,翻譯出來都是「狐狸」。
筆者認為還是實事求是,不少志怪故事裡面的「狸」指的就是狸貓,如《宣室志》中李甲一篇:
寶應中,有李氏子亡其名,家於洛陽。其世以不好殺,故家未嘗畜狸,所以宥鼠之死也。
這裡的「狸」特指貓咪。
為了方便講述,以下故事中的「狐」統稱為狐狸。
狐狸這種動物成精之後,有各種稱呼,可以稱它為狐妖,可以稱它為狐仙,更可以稱它為狐神,但不管什麼名稱,總歸是一隻狐狸精。
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它被解釋為:
狐,䄏獸也,鬼所乘之。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後,死則丘首。
短短一句話,將獨屬於狐的「妖異」與「人之德」的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山海經》有言: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東晉郭璞在《山海經校注》裡對九尾狐表達了高度的讚揚: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太平則出而為瑞也。
在狐的身上,妖性與德性,祥瑞的象徵與食人的恐怖特徵並存,人對狐的定義從它誕生之初就存在著矛盾。
而這種矛盾的特質,註定了狐在中國傳統文學上擁有不可替代和不可撼動的地位,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狐幾乎佔據了志怪故事的半壁江山。
漢朝時期是狐文化發展的萌芽期,最有名的故事當屬東漢《吳越春秋》裡記載的一則故事。故事的大意為大禹遇九尾狐,心中有所悟,於是停下打拚事業的腳步,娶了塗山女。
關於塗山這個地方,後人的解釋不同。有人認為是大禹看到九尾狐之後,娶了當地部落塗山氏一位名叫女嬌的女孩;也有人認為大禹娶的是九尾狐,所以之後狐族會稱自己為「塗山氏之苗裔」。
到了魏晉南北朝,隨著《搜神記》這部巨著的崛起,狐正式開始以一種妖裡妖氣的形象活躍在歷史的舞臺上。
唐朝是狐妖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這時候的狐妖,「德」和「祥瑞」的一面不斷被壓縮,直至消失,狐「妖性」的一面被不斷擴大。這時候的狐已經開始跟人混雜而居了。
經過宋、元、明三個朝代的低速發展,清朝時狐文化達到了發展的最高峰。
《聊齋志異》將狐文化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賦予了狐狸幾乎所有獨屬於人類的美好特質。清朝後期的《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耳食錄》等志怪筆記,更是將狐妖文學發揚光大,寫出了風格迥異、千姿百態的狐。至此,狐文化盛極。
歷代以來,說狐的故事很多,但能夠最完備地賦予狐狸「類人品行」的著作,當屬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與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而能夠專門論述自古到今大部分關於狐狸成精問題的是《閱微草堂筆記》中的〈狐言〉一篇。
紀曉嵐曾負責編纂《四庫全書》,稱得上博覽群書。對於狐妖這種精怪,他確實是費了一番工夫專門研究過的,他總結道:
人物異類,狐則在人物之間;幽明異路,狐則在幽明之間;仙妖殊途,狐則在仙妖之間。
狐真是天地之間的異數啊。
因為狐的特性,人遇到狐精,說是怪事也行,說是常事也可以。在夏、商、周三代之前,關於狐的具體事蹟已經難以考據,但《史記.陳涉世家》曾記載過陳勝、吳廣等人點燃篝火,做狐狸鳴叫:「大楚興,陳勝王!」
之所以會出現人假借狐神之口作怪這種事,說明在那個朝代,已經有狐狸成精的故事存在了。那麼,第一個化為人形的狐狸是哪一隻呢?
漢朝吳均的《西京雜記》中曾記載過一個故事:
廣川王挖掘欒書的墳墓,沒想到挖出了狐狸。眾人對奔逃的狐狸圍追堵截,狐狸避無可避,被人打傷了左腳才一瘸一拐地逃掉。等到晚上,廣川王夢到有個瘸腿老頭來找他算帳,老頭質問他「你為什麼要把我的左腿打斷?」。說罷,老頭用拐杖打了一下廣川王的左腳。等廣川王醒來,他的左腳果然受傷了,到他死都沒有好起來。
這是歷史上第一篇關於狐狸幻化成人形的故事。不過,這時候的狐狸以人形示人,只能出現在人的夢中,還沒有出現在現實世界中。
魏晉南北朝時,狐化為人形出現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就多了起來,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與當時道教的發展壯大有一定的關係。
唐高宗時期,老子被尊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與此同時,狐文化也進入了繁盛期。
據張鷟的《朝野僉載》考據,自唐初以來,百姓們大多拜祭狐神。當時甚至流傳著一句諺語:「無狐魅,不成村。」唐朝的狐崇拜發展到了第一個高峰期。而作為中國第一部文言紀實小說總集,宋朝的《太平廣記》匯總了自漢朝到宋初的大部分有關奇聞異事的野史小說及雜聞,裡面收錄的關於「狐」的故事有十二卷,而唐朝的狐故事占了十分之九,這足以證明唐朝狐文化的興盛。
但在如此多的狐故事中,關於狐成精怪或神仙的始末,各種古書典籍中卻記載不一。
紀曉嵐博覽群書後,不僅沒解惑,反而產生了更多學術上的疑問。他跟朋友劉師退聊起這一點,劉師退哈哈一笑:「這不巧了?我前段時間剛剛詳細地採訪了一隻狐狸精。」
接下來是史上第一篇也是唯一一篇人類對狐妖的完整訪談記錄。
採訪的緣由是劉師退收到內部消息,說舊滄州南有個學究和狐狸是朋友。劉師退趕緊請學究幫忙引薦一下,他有問題想請教狐狸。
狐狸很隨和,沒多久,一人一狐就舉辦了一場粉絲見面會。
見面後,一線記者劉師退先是詳細描述了這位狐狸精的長相和各種細節。
這個變成人的狐狸,長得很接地氣,身材短小,貌似五、六十歲的老人家,穿著不今不古,滿髮圓領,像個道士。也跟人一樣拱手作揖。作揖時,狐仙看上去很是謙和恭謹,也很安詳平靜。
一人一狐寒暄完了,狐狸問起劉師退的來意。
記者劉師退說:「我們人類和你們狐族世世代代相處,但是關於你們的傳說大有不同,裡面也似乎有很多隱晦不明的細節。聽我們共同的朋友說您生性豁達,並不忌諱自己狐族的身分,所以我特意前來求您幫忙解惑。」
狐狸聽罷,淡然一笑:「天生萬物,會以不同的名字為它們命名。狐之所以叫狐,就像人之所以叫人一樣。喊狐為狐,就像喊人為人一樣。這有什麼好忌諱的呢?至於我們狐族,好壞不一,就像你們人類,良莠不齊,都是一樣的。人都不避諱人醜惡的一面,我們狐狸又怎麼會避諱狐狸的醜惡呢?確實沒有必要忌諱。」
劉師退對這隻豁達的狐狸表達了欽慕之意後,問:「那麼狐之間是否有區別?」
「凡是狐都能修道,狐中最有靈氣的叫狴狐,打個比方,就像你們人類之中,儒生讀書多,農民讀書少一樣。」
「狴狐生下來就有靈性嗎?」
「這關係到遺傳,還沒成道的狴狐生下來的是普通的狐狸,但是成道以後的狴狐生出來的小狐狸,剛生下來就懂變化。」
「既然能成道,那一定能做到青春常駐了,但是小說中也時常出現一些關於老頭狐、老太太狐的記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狐族所說的成道跟你們人類的得道成仙不太一樣,我們的成道指的是修成人道,蛻去狐身,化為人。真正變成人之後,我們吃飯穿衣、生老病死、男歡女愛都和人一模一樣。可以說,這時候的狐狸已經完全變成了人類。」
「至於白日飛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就好比你們人類求學,千百個讀書人中,也只有一、兩個能考中狀元做官。飛升成仙可是比千軍萬馬走獨木橋還艱難的一件事情。」
「狐狸修煉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服氣煉形,一種是媚人採補。」
「服氣煉形的狐狸,就像人從小到大不停地學習、積累,學到一定程度,才能考中狀元。而那些媚人採補的狐狸,好比你們人類中那些靠走捷徑和邪門歪道暴富的人。」
「兩種修煉方法,各有千秋。但是,想遊仙島、飛升天界,就必須紮紮實實地煉形修煉才能做得到。媚人採補的,傷人、害人太多的,往往有違天律,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那麼,是誰來掌管你們狐族的禁令賞罰呢?」
「小的賞罰由我們狐族首領來掌管,大的賞罰則有當地的鬼神於暗中監察。如果沒有禁令,那我們狐族完全可以做到來往無形,出入無跡,隨心所欲而為所欲為,那什麼事是我們狐狸做不出來的呢?」
「既然媚人採補不是正道,那為什麼不把它列入禁令,反而等狐族傷了人後才進行懲罰呢?」
「這就像你們人類有的會設下圈套,用種種巧妙的手段騙人錢財,上當受騙的人是自願出錢的,這種事就連王法也沒辦法禁止。至於因奪財而殺人的,那就要依法論罪了。《列仙傳》中記載的酒家婆,她又何曾受到過冥府的懲罰呢?」
「經常聽說哪個狐狸為人生了孩子,卻從來沒聽過有人為狐狸生孩子。這是為什麼呢?」
狐狸聽到這個問題,嘴角勾起一抹笑:「這種問題不值得討論,因為和人交歡,狐狸重在採補,既然是媚人採補,那這種形式註定了狐狸對人只有索取,沒有給予。」
「那狐女和人在一起,就不怕它的狐族配偶嫉妒嗎?」
狐狸再次一笑:「先生的話太過放肆。看樣子,您對這一方面是真的毫不知情。跟你們人類一樣,凡是未婚狐女,就像那位對鄫子一見鍾情的未婚少女季姬一樣,是可以自行擇偶婚配的。而已經成婚的狐女呢,她們恪守婦道,不敢越過男女大防。」
「至於那種贈芍采蘭偶然越禮的情況也是有的,不過,這乃人之常情,你們人類中不也有偷情的人存在嗎?在這一點上,人和狐沒有什麼差別,由人及狐,類比一下就可以瞭解了。」
劉師退了然地點頭,再問:「那成精的狐狸,有的住在人家家裡,有的住在曠野裡,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還沒成人道的狐狸,獸性也沒有脫盡,它們現在還不適合與人有太多接觸,住在深山曠野中最合適不過。」
「已經成道的狐狸,處處都和人一模一樣。它們適合和人住在一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比城市更適合它們居住的了。」
「至於那些道行高的狐狸,城市、山林,往來逍遙,想住哪裡就住哪裡。這就像你們人類中的富貴人,因為有錢,所以什麼也能買到,即使住在窮鄉僻壤,也跟住在大都市沒有什麼區別。」
疑惑解得差不多了,劉師退開始和狐狸縱談天地,但是狐狸對此興致不高,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讓劉師退珍惜人身,早學大道。
狐狸語重心長地勸他:「我們狐族辛辛苦苦修煉一、兩百年才能化為人身,先生您現在就是人,修仙已經比我們輕鬆了一大半。可惜啊,你卻天天無所事事,四處遊蕩,將精力平白浪費在一些無聊的小事上,最終跟草木一樣,沒多久就枯朽死掉了,實在可惜!」
劉師退聽罷,尷尬一笑。他想,我是來採訪你,滿足人類好奇心的,可不是來聽你說教的。老劉滿肚子的佛學禪理,也不知是出於賣弄學問的心理,還是單純地好奇,他話鋒一轉,將話題引到了佛學上。狐狸謝絕談論這個話題:「佛家地位很高,可是大部分人修持功夫不到,還不等悟道,就身死入了輪回。一入輪回就失掉了本來面目,還不如先求不死,這樣還比較有把握一點。我也曾遇到過很多善知識,但是從來都不敢見異思遷。」
臨別時,劉師退高興地道:「今天相逢,乃是我天大的幸運和福氣。您能不能給我一句臨別贈言呢?」
狐狸躊躇良久,似乎很為難,最終才下定決心開口道:「自夏、商、周三代以來,恐怕沒有不好名的人,但這些人大都淪為了下乘人。自古以來的聖賢,都心平氣和,沒有一絲一毫的做作之態。宋朝那些崇尚程朱理學的儒者,動不動就一副橫眉怒目的樣子,平白生出許多的枝節。先生您呀,還是自己好好考慮一下吧。」
劉師退聽罷,心中似有感觸,一時間帳然若失,大概是因為他太過傲慢嚴峻,時常有過分的言行吧。至此,人類歷史上對狐妖的第一次採訪正式完成。這篇故事裡提到的一些問題,比如狐狸的修煉方式、白住人類房舍等,筆者會在接下來的故事裡詳細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