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二者乃相為表裏,不可分割。因此,孔學是孟學的原泉,而孟學是孔學的滙注。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作者簡介:
陳光政
出生時地:民國32年(1943年)新竹縣竹東鎮。
學歷:客家私塾、南投縣埔里國小、史港國小、埔里初中、新竹縣立一中、臺灣師大國文系、政大中文系、政大中文所碩士班。
經歷:外務員、育達商職、中興中學、明志工專、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美國密蘇里大學交換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國學新探》主編。
著作:《梁僧寶之等韻學》、《如何校訂錯字》、《如何校訂別字》、《高中國文資料彙編(六冊)》、《指事篇》、《轉注篇》、《會意篇》、《說文解字索引》、《段注說文聲韻校勘》、《廣韻四聲相承之繫聯》、《美國遊學日記》、《美國漢學一瞥》、《生命的樂章》、《眉批論語》。
章節試閱
梁惠王(上)
❶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①!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眉批】好個無禮的國君,孟子時年不過五十三歲而已,竟被視為「老傢伙」
,不敬到如此地步,焉得忠藎之臣,梁國覆亡,亦可知矣。
【注】①老傢伙。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眉批】孟子理直氣壯,衝口而出,氣勢逼人。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徒費口舌而已。可見理直氣壯未必妥,極易惹反感,反而礙事,何妨理直氣和,樂為聽者接受。
【注】①厭、饜古今字,飽也,足也。
❷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鴈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①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②鹿攸伏,麀鹿濯濯③,白鳥鶴鶴④。王在靈沼,於⑤牣⑥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黽。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⑦曰:『時日害⑧喪,予及汝偕亡。』
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夜
【眉批】范仲淹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夜,乃脫胎於此。
【注】①不預設時間。②母鹿。②肥也。③白也。④於、鳥、嗚古今字,此當讚嘆詞。⑤滿也。⑥《尚書》篇名。⑦何也。
❸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①,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眉批】機心為善,可畏也。
【注】①荒年。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①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②,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眉批】孟子不愧為設喻高手,其撼動力,乃古今絕響。
【注】①鼓聲。②走、跑古今字。
曰:「不可,直①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眉批】功過有大小輕重之分,豈可一視同仁。
【注】①但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也。數罟①不入洿池,魚鱉黽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榖與魚鱉黽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眉批】孟子重視自然環保,傲視百家,輝映古今。
【注】①密網。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眉批】中國人自始就不是一個食肉民族,而是以五穀雜糧為主食,因此,體格上不如歐美人種,這與傳統食物的營養成分不高,是有很大的關係。導致中國民族熱愛和平敦厚,不尚武鬥,缺乏冒險犯難的創造精神,可知矣。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②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③者,未之有也。」
【眉批】行王政,看似簡單,做實難。老者皆得安養,舉國無飢民,未之聞
也。
【注】①殷周學校之名,殷曰序、周曰庠。②斑也。③讀去聲(ㄨㄤˋ),動詞,稱孤道寡也。
梁惠王(上)
❶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①!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眉批】好個無禮的國君,孟子時年不過五十三歲而已,竟被視為「老傢伙」
,不敬到如此地步,焉得忠藎之臣,梁國覆亡,亦可知矣。
【注】①老傢伙。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作者序
讀孟示益(代序)
1 仁義至上論。
2 主張與民同憂樂。
3 王道取代霸道。
4 章章皆一氣呵成,可作為範文。
5 對話精彩生動。
6 譬喻入木三分,發人深省。
7 正氣凜然,不畏權勢。
8 揣本知言,鞭辟入裡。
9 中庸之道的維護者。
10 提倡人性本善。
11 不得已而辯。
12 崇古賤今。
13 重視法統。
14 尊孔。
15 重視生態的平衡發展。
16 反戰,愛和平。
17 具幽默感。
18 釐清不為與不能。
19 思而後行,避免蠻幹。
20 民生與教育並重。
21 國家的大小不重要,百姓的幸福才是關鍵。
22 邦交有道: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
23 暴君可誅。
24 百工各有專家,唯獨政治無專家可言。
25 治政要以民意為依歸。
26 藏富於民則國強。
27 活下去,就有預想不到的機會。
28 天意難測,人意可期。
29 時勢造英雄,易;英雄造時勢,難。
30 天時、地利、人和是成事的三要件。
31 專長有主副,樣樣通,無異樣樣鬆。
32 自主命運,何必怨天尤人。
33 重農勵商,絕不抑商。
34 輕稅或無稅,萬民之願。
35 愛心充塞,是政治的最高藝術。
36 人皆有仁義禮智的端苗。
37 職業雖無貴賤之分,慎擇則有其必要。
38 知過好善,樂莫大焉。
39 潔癖無異孤芳自賞而已。
40 人和勝過天時與地利。
41 不食嗟來之食。
42 事實勝於雄辯。
43 悔過勝於指責。
44 時保綽綽有餘裕。
45 喪葬貴盡心,厚薄因財而異。
46 師出有名。
47 君子勇於改過認錯,小人善長掩飾文過。
48 孟子是頂天立地的偉丈夫。
49 孟子太過泥古。
50 萬般皆可待,民事不可緩。
51 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
52 委屈求全,枉尺直尋,玉碎瓦全等,孟子不為也。
53 當官不礙為君子,取之有道。
54 環境影響學習至大,君側攸關治政尤深。
55 惡君不見,亂邦不入,以免一身腥。
56 行善要速,易失良機。
57 孟子認為政治乃一治一亂,印證中外歷史,未必正確。
58 至清至潔,可能喪失免疫力,若稍打折扣,反而沒病。
59 人治兼法治,始克完美。
60 真理常在老生常談之中。
61 為政不難,不得罪於權貴。
62 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63 不仁者是無可救藥的。
64 要怎麼收穫,就看怎麼栽。
65 自暴自棄,上帝也救不了。
66 誠是上上策。
67 老者安之,可以安邦定國。
68 聽言觀眸,可以透視人心。
69 恭儉無法偽裝。
70 道濟天下。
71 易子而教,不傷親情。
72 大孝養志,小人口體之養而已。
73 德高望重者方能矯正君心之非。
74 不期而遇的毀譽難持久。
75 無的放矢,使不得。
76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77 強調尊師。
78 凡人但求溫飽,有志之士力求絃外之音。
79 萬物皆須傳宗接代,人可以無後嗎?
80 仁義禮智樂有其玄之又玄之處,孟子化虛為實。
81 事親重於天下,謂之大孝。
82 種族和時間無關成聖的要件。
83 好行小惠,難以持久。
84 君民互動,好來好去。
85 殺戮能免則免。
86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87 聖賢們同中有異。
88 詩經與春秋,乃一脈相承。
89 則固因循,反對創新發明。
90 弔喪,不茍言笑,切忌趁機攀交情。
91 君子存心愛敬而不妄。
92 求富貴利達務須取之有道。
93 交友貴知心,不仗勢。
94 比較法與譬喻法有其盲點,不如用歸納法與演繹法。
95 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
96 專心致志,始克有成。
97 兩刀論何其危險,不妨多重選擇。
98 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
99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00 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101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多方折磨之。
102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103 放牛班亦是一種教育方式。
104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05 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106 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
107 其進銳者,其退速。
108 春秋無義戰。
109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10 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111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12 聖人百世之師也。
113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114 君子之言,不下帶而道存焉。
115 說大人則藐之。
116 君子返經而已矣。
讀孟示益(代序)
1 仁義至上論。
2 主張與民同憂樂。
3 王道取代霸道。
4 章章皆一氣呵成,可作為範文。
5 對話精彩生動。
6 譬喻入木三分,發人深省。
7 正氣凜然,不畏權勢。
8 揣本知言,鞭辟入裡。
9 中庸之道的維護者。
10 提倡人性本善。
11 不得已而辯。
12 崇古賤今。
13 重視法統。
14 尊孔。
15 重視生態的平衡發展。
16 反戰,愛和平。
17 具幽默感。
18 釐清不為與不能。
19 思而後行,避免蠻幹。
20 民生與教育並重。
21 國家的大小不重要,百姓的幸福才是關鍵。
22 邦交有道: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惟...
目錄
讀孟示益(代序)
第一篇梁惠王001
梁惠王(上)(共七章) 003-013
梁惠王(下)(共十六章) 014-026
第二篇公孫丑027
公孫丑(上)(共九章) 029-041
公孫丑(下)(共十四章) 042-053
第三篇滕文公055
滕文公(上)(共五章) 057-068
滕文公(下)(共十章) 069-080
第四篇離婁081
離婁(上)(共二十八章) 083-096
離婁(下)(共三十三章) 097-110
第五篇萬章111
萬章(上)(共九章) 113-123
萬章(下)(共九章) 124-134
第六篇告子135
告子(上)(共二十章) 137-148
告子(下)(共十六章) 149-160
第七篇盡心161
盡心(上)(共四十七章) 163-178
盡心(下)(共三十八章) 179-195
讀孟示益(代序)
第一篇梁惠王001
梁惠王(上)(共七章) 003-013
梁惠王(下)(共十六章) 014-026
第二篇公孫丑027
公孫丑(上)(共九章) 029-041
公孫丑(下)(共十四章) 042-053
第三篇滕文公055
滕文公(上)(共五章) 057-068
滕文公(下)(共十章) 069-080
第四篇離婁081
離婁(上)(共二十八章) 083-096
離婁(下)(共三十三章) 097-110
第五篇萬章111
萬章(上)(共九章) 113-123
萬章(下)(共九章) 124-134
第六篇告子135
告子(上)(共二十章) 137-148
告子(下)(共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