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1】「BL」與「Yaoi」
竜:因為BL實在被放在太多複雜詭異的文脈下談論,議論的方向頗為混亂,所以我想先從這裡著手整理。春日同學,這考試會出喔!
春:是!
竜:首先來聊聊「BL與Yaoi」。
「BL」指的是「描繪男性之間戀愛的原創作品」。
「Yaoi」指的是「將原創作品中的角色關係解讀為戀愛關係的心理活動或創作活動」。
嚴格來說兩者還是有所不同,希望大家能夠分清楚。
春:哇,原來不一樣喔!
竜:閱讀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將出現在原創作品中的角色解讀為BL關係,這樣的幻想稱為「Yaoi」。「BL」則從原創就已經是「BL」了。也就是所謂的商業作品。所以,問人家「喜歡商業還是喜歡同人」,這裡的商業指的就是BL,同人指的則是Yaoi。是這樣區分的。
春:換句話說,BL是一開始就描繪男性之間戀愛要素的原創作品。
竜:對。不過,如果用「解讀男性之間的戀愛」來定義BL的話,就會得到「Yaoi中也有BL」的結論。但是,兩者卻是各有各的樂趣喔。
我喜歡用「請客理論」來比喻「Yaoi」。比方說,我去春日兄家玩,春日兄請我吃飯。你請我吃的,是自己去後山摘香菇、山菜,自己洗米煮飯做出來的食物,還是「去麥當勞買回來」的現成食物呢?
就像原著裡的角色不知道自己在別人腦中會被解讀為戀愛關係一樣,長在森林裡的香菇和山菜,並不知道自己(香菇和山菜自己)會被人吃掉吧?因此,如果春日兄用後山摘回來的食材做飯,那就是「Yaoi」。換句話說,烹調(想像)的人從山裡(原著裡)選擇了這個角色和那個角色,自行烹調後端上桌時,會擁有一種「完成了!」的成就感。
春:這麼說我就懂了!
竜:可是另一方面,BL從一開始就是現成的食物。換句話說,就是「吃店裡買回來的現成食物」。就結論來說,兩者最終都有「品嚐食物美味」的共通點,可是站在「Yaoi」愛好者的角度,BL因為是「別人煮好的現成料理,想也知道一定好吃」,反而不感興趣。最近這樣的趨勢意外流行呢。
春:原來如此。「給我們想像的空間!」是這個意思吧?
竜:正如你所說,Yaoi愛好者要的就是「自己想像」,想自己填補空白。基本上,比起「想吃美食!」想要「自己做出美食!」的欲望更加強烈。
如果把商業BL比喻成餐廳裡的美食,Yaoi就是家庭裡的家常菜。至於Comike或COMITIA等具有代表性的同人誌販售會,說起來就像家常菜評鑑會,是個充滿人情味的同溫層。不過,可別因為我用家常菜來比喻,就把Yaoi想成B級美食喔!不是B-1大賽,是BL-1大賽!
餐廳美食和家常菜除了用來比喻「商業作品與同人作品」或「官方作品與非官方作品」之外,可能也有人會用來比喻「專業作者與素人作者」的差異。不久前或許還是如此,現在則不一樣了,不但有不少同人作者晉身為專業作者,也有收入媲美商業作家的同人創作者,兩者之間幾乎已沒有差異。甚至有許多專業漫畫家因按捺不住熊熊燃燒的Yaoi魂而投入同人活動呢。
我想說的只是「Yaoi」的魅力在於「自己做菜的樂趣」,自己從既有作品中找出「萌角」(發揮BL想像的對象),發揮想像。「BL」則是對象和想像都已具體呈現在眼前。
有些腐女子只對Yaoi感興趣。也有些腐女子只對BL感興趣。當然,也有很多腐女子兩者通吃。腐女子身懷絕技,只要給一點提示,她們就能做出厲害的料理。她們可是街頭的發明家呢。
春:她們想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提示!
竜:因為她們自己就有高明的「廚藝」,只要提供食材就能做出好料理。應該這麼說,她們喜歡的是「做菜」這件事本身。這點可要好好搞清楚才行。
春:原來如此,這麼說的話,難怪只想要食材就好。
竜:我自己是先對商業BL感興趣,先「吃遍了各大餐廳料理」,後來才發現,似乎可以將這過程中學到的戀愛法則,以Yaoi的方式套用在某漫畫作品上,「這部BL漫畫和那部BL漫畫中描繪的角色關係,說不定也可以套用在那個漫畫的這個角色和那個角色身上!」就像這樣學會更多享受作品的方法。不過每個人的「腐成長」過程也未必相同就是了。
你看,是不是覺得愈來愈有趣了?
【試閱2】不同觀點招來的誤解
竜:接著,進入二○○○年後,圍繞著「腐」的討論陷入混亂。特定文脈下的發言屢屢招來誤解,有時也會導致像我這樣的人躊躇不前,不敢發言。
那是什麼樣的混亂呢,簡單來說,就是對象與主體的混淆。聽起來有點艱澀,其實就是「對象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作品之中發生了什麼事」和「從對象身上產生萌感的我發生了什麼事」,這三件事很容易混淆。
因為本身一直從事搞笑研究,所以我可以分得很清楚。關於搞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詮釋。比方說,有人可能會說「笑點就從落差中產生」,或是「搞笑就是追求出乎意料」。可是,每個人出乎意料的點都不同,對落差的感覺也不一樣。如果是結構上的落差,那就不是閱聽人的問題,而是對象(搞笑演員、文本或天生搞笑的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人會說「不,搞笑就是情緒上的緊張和放鬆」。然而,這裡的「情緒緊張/放鬆」是發生在「觀賞搞笑的人=我」身上的事。這是我說的混淆。
春:你的意思是說,先在自己腦中消化了搞笑的內容,之後才發生「情緒的緊張和放鬆」吧。
竜:沒錯沒錯。情緒會不會緊張是閱聽人自己的事。所以,必須把「對象的構造」和「自己身上的構造」分開來看才行。我這樣舉例吧,如果有人說「BL最重要的就是『萌』」,站在作品主義者的立場,一定很想反駁:「不對吧,重要的是角色之間的關係」。相對地,一定會有和我一樣站在閱聽人立場的人發出類似「不對不對,無論角色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萌不萌還是端看自己」的反駁。這就演變成「百年論戰」了。所以我說,對象和主體絕對不可以混淆。
竜:此外,「角色萌」和「關係萌」也經常被混淆。
春:這個對外行人來說就有點難懂了。
竜:讓我舉個例子吧。以時代劇來說,你最喜歡那個演員?
春:三船敏郎。
竜:三船敏郎是嗎。三船敏郎作為一位演員確實非常耀眼,不過,你認為三船和誰合作時最耀眼呢?
春:再怎麼說,還是和仲代達矢戰鬥時的他最耀眼了。
竜:「三船真的很不錯」,這就是「角色萌」。「和仲代演對手戲時的三船最棒了」這就是「關係萌」。
春:啊,我懂了!
竜:接下來就是發展成「不、三船只能屬於仲代。我的三船絕對不能和仲代之外的人交手」。
春:這已經是高級班了吧。
竜:沒錯,到了這個地步就稱得上高級班了。所以,當看到三船跟其他演員在時代劇裡演對手戲的時候,就會自我安慰地說「那只是外遇一下而已」。用這種理論,享受將自己心中已成型的「三船.仲代是一對」幻想視為事實的樂趣。自以為的也沒關係!再進一步說,從兩人若即若離的距離中感到樂趣的方式就是一種「關係萌」。
春:原來是這樣啊,好有趣,好深奧。
竜:如何?春日兄,想像一下三船和仲代在休息室裡的對話吧。
春:啊,我想想喔。感覺三船是個滿客氣的人呢。仲代說著「早,打擾了」走進休息室,三船可能會說「別客氣,隨便找地方坐」,還端茶給他……大概像這樣吧。實際上仲代在演藝圈的輩分比三船小,而且三船還是主角,可是為了讓仲代帶著好心情演戲,三船還特地端茶給他喝……
竜:這很萌耶!然後咧?然後咧?
春:然後,仲代就一邊說「啊,不好意思」一邊把茶喝了。可是,他絕對不會表現出坐立不安或卑微的態度。因為他不想讓三船看到自己示弱的一面,刻意不以後輩的態度應對。因為兩人在劇中是對立的角色,即使在休息室也不能示弱。
竜:及格!
春:真搞不懂你的評分標準。
竜:你升上二級了。
春:二級!我進步了!
竜:剛才的水準很高喔。年紀和輩分都比較小的一方站在接受客套的立場不說,這位後輩還表現出落落大方的態度,一點都不卑微。看來這配對是「仲代X三船」了。
春:順序沒有搞錯嗎?
竜:肯定沒錯。
春:不是「三船X仲代」啊……這樣啊,我好像有點懂了。
竜:就是這麼回事,這就是所謂角色之間的關係。不過,也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說「不對不對不是你想的那樣,雖然是三船對仲代客套,可是仲代其實是在明白三船的客套之下選擇了接受,這就是仲代對三船的依賴。所以,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這段關係其實還是三船主導的吧」。
春:這麼解釋的話,就會變成「三船X仲代」囉?
竜:沒錯。爭論「三船X仲代」還是「仲代X三船」的意識形態論戰就此展開,論戰一旦展開,就非爭個你死我活不可。從七○年代開始就一直有這樣的論戰喔,爭論哪一方才是「官方配對」。曾有一段時期,以動畫角色之間的關係為中心,真的是掀起了組織規模的戰爭。在同人販售會等活動上,甚至還有人在論點與自己不同的同人誌上潑了醬油就走。這類事件成為都市傳說,一直流傳至今呢。
春:那真是太誇張了。
竜:堪稱日本最後的壓力團體啊。
春:BL團!聽起來好嚇人。
竜:規模相當龐大又激進的組織呢。說著「這是只有我們才能獨享的樂趣」「這個角色非這樣解釋不可!」對自己的意見非常執著。很可愛呢。
留白的各種樂趣
竜:比方說,像我們是男人,以男人的身分將情感投射到受君或攻君身上,腐女們則以女人的身分將情感投射到受君或攻君身上,光是這樣就有四種組合了。再加上受君、攻君角色彼此之間的關係、屬性等等,BL的欣賞方式可以說有無限多。舉例來說,白天是上司和部下的關係,實際上卻是攻受逆轉的下剋上;或是俗稱「誘受」的積極受君等等。這麼一想,其實也代表自己身上的快感穴道可以接受無限多種刺激呢。
春:這麼說來,好像也可以採取「試讀」的解讀方式囉?「試試看從另一方的角度投射情感」,說不定看到的景色也會改變。
竜:對啊。那些雖然是BL的好處,其實還可以進一步拿到Yaoi來「補足」在BL中學到的關係性、情節模式甚至肉體性。想像著「那兩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這樣的」,在自己腦中做調整,我覺得這大概就是Yaoi有趣的地方了。
春:從解釋到補足,真的是智慧遊戲。
竜:金田淳子小姐曾說「同人作品多半具有集體性,雜亂而缺乏一貫性,正因如此,比起單一作者縝密而具有一貫性的創作作品,反而感覺更有趣」。所以才會有剛才說的那種「啊,原來還可以這樣補足啊」的樂趣產生。
春:從各種不同的解釋中獲得樂趣就對了。
竜:對對對。所以有時也會有「原來要從那個留白的地方下手啊?」「那個留白的地方原來可以這樣解釋啊?」的意外收穫。自己有自己的解讀方式,看到別人不同的解讀方式又是另一種樂趣。或者也可以說是比較的樂趣吧。當然也會有人說「不,我一定要這樣才行!」但我個人還是更贊同金田小姐的說法。
比方說,有人很喜歡《七龍珠》裡的角色「比克」(第一代比克大魔王的兒子),可是從故事中段開始比克就很少出現了。對這個人來說,當然就會很想知道比克現在在做什麼,過得怎麼樣。然後,當比克睽違已久地出現在作品中時,竟然發現他的個性變得成熟穩重許多,在書迷之間引起一陣騷動與臆測,心想「嗯?這段時間比克經歷了什麼嗎?」由於作品中並未解答這個問題,教人猜得心癢難熬。這段沒有出現在作品中的時間,引起比克心境變化的事件到底是什麼?於是,有人編起了故事,說他其實是談了一場幸福的戀愛。也有人揣測比克在孤單中察覺其實幫助自己成長的人是悟空,於是變得比過去更加成熟。這些想像化為同人誌的內容問世,就是金子小姐口中的「具有集體性但雜亂而缺乏一貫性」的部分。
連載中的官方作品固然能點燃讀者的熱情,有些讀者想知道的答案也可以在連載作品中找到官方解答,但並不是每次都會有。若想徹底享受每週的連載內容,一定要具備揣測「後來的發展」或「現在沒出場的那個人現在怎麼樣了」的想像力。這就是我說的「留白的樂趣」。
春:像電影雜誌就經常以一部電影或一位導演為主題,請來各界人士環繞著這個主題發表評論,是不是很接近這種型態?
竜:正是如此。也就是說,電影本身很有趣,「談論這部電影」也很有趣。和這個一樣,BL或非BL的原著本來就很有趣,針對作品本身討論也有其樂趣。然後,在這些談論之中加入「留白與補足」,更進一步擴大的樂趣,就是BL或Yaoi的樂趣了。這其實很有創意呢。找出「留白」這件事,有時甚至已跳過作者「省略」的意圖,在作品中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喔!
春:聽你這麼說,我想到的是「Yaoi」的活動真的和電影評論無限相近。電影評論一開始總是從容易討論或評論的地方開始。「Yaoi」也是一樣,從容易想像的題材或作品開始對吧?不過,漸漸地覺得這些部分太無趣或不夠滿足,於是自己探索起「說不定可以針對某某部分評論?」或「某某部分出乎意料的是值得評論的地方」等等,彷彿開拓未知領域一般,逐漸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換句話說,差別只在是像電影評論那樣以「理性的評論」做為「解釋對象」的手法,還是像Yaoi那樣以「感性的行為」做出「名為想像的創作」。除了這個不同外,總覺得兩者在過程的進行方式或深入挖掘的特性上,似乎是非常類似的。
竜:沒錯。還有,我覺得那種發現留白的方式和透過想像補足情節、填補字裡行間的手法,也有幾分俳句創作的味道。
著名俳句「牽牛花藤爬滿罐,向鄰人取水」,說的是早上想去井邊打水,汲水罐上爬滿了牽牛花藤,只好去跟鄰居借水。這乍看之下毫無脈絡可言的兩件事,必須從字裡行間讀出其中真正想表達的是「啊,這個人是因為不想為了打水而割斷罐子上的藤蔓,又因為沒水可用,只好去跟鄰居借水吧?一定是因為罐上的牽牛花很美,她希望能讓更多人欣賞」。
現在這種從俳句字裡行間解讀的方式多半已整理出單一解答,其實原本應該有無限想像空間才對,比方說去打水的也可以是一個男人,解讀的方式有無限多種呢。
春:因為有留白,從中就能做出各種各樣的解讀。
竜:找出並補足字裡行間的留白,這原本就是日本人擅長的事。
舉例來說,陶器如果有缺口,日本人就會說那是「不完美的美感」,認為隨著經年累月的使用,缺口反而呈現另一種美。佛像的例子也是,愈多人合十膜拜,焚香祝禱過的佛像,被薰得愈黑愈好。在日本人的文化中,那種經年累月形成的變化是值得欣賞的美。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看到現在故事的表面時,會喜歡去找出留白的部分並加以補足的原因。
春:連背後沒演出來的情節都一起思考進去,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短歌和俳句也是如此,對作者來說,講究是如何用最少的情報表現出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對讀者來說則是如何發揮想像力……這是一個以留白與補足為前提的創作表現呢。
竜:所以我才說BL充滿創造力啊。
竜:這麼一來,比方說聽到有人講「我上次做了一個夢,在夢裡和那個角色做了這樣那樣的事喔」、或是「和那個角色約會時要這樣這樣做」等等,斬釘截鐵地描述某角色的特性。聽了這種描述,「旁觀角色型」的人就會反駁「才不是那樣呢」,而「欺負角色型」的人則會輕蔑地說「你還太嫩了啦」。
春:喔,即使是同一個角色,在每個人心中的形象還是因人而異。
竜:對對對,結果就在每個人都搶著說「不對不對」的情況下吵起架來。遇到這種問題時,我會提醒大家「嘿,陷入混亂狀態了喔」,希望大家能和平相處。畢竟「大家對作品的愛是一樣的」。
春:只是喜愛的方式不一樣。
竜:對的,只是喜愛的方式不一樣而已。還有,為了避免招來世人誤會,腐女們對自己的嗜好也多半傾向閉口不提。不管有多喜歡,絕對不跟別人分享。是說「萌」本來就是很個人的事,會有這種結果也沒辦法。
春:有點悲哀呢……
竜:到最後,只會和喜歡「同一部作品」裡「同一對配對」的同溫層聚在一起。
春:感覺好像在聽基督教的說明……
竜:沒錯,這就是宗教戰爭。
春:因為對《聖經》的解釋或對耶穌說的話解釋不同而有「百年戰爭」的說法。
竜:就是這樣啊。所以,有些人是這樣的,和支持相同配對的人可以感情很好地玩在一起,可是換成別的作品或別的配對時,就會換一個帳號來支持。或是在建立同人社團時用不同的網址成立不同網頁。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很可能引起原本的夥伴抱怨「這傢伙上次明明不是這樣說的啊」,甚至演變成戰爭,也有可能被支持不同作品或配對的人罵「竟然背叛我們」。
春:感覺像個叛國賊。
竜:是啊。所以有時腐女活得低調是必須的。
春:就像信仰同一個神,在不同解釋下,不同教派的思想也完全不同。
竜:這就是為什麼我推崇佛教的不拘小節。什麼都可以啊。只要大家都統一信仰同一個佛陀或同一個耶穌,其他的事就不用那麼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