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為你的目的與選擇而活:談阿德勒的創造性自我,從超越自卑到成就人生三大課題

的圖書
為你的目的與選擇而活:談阿德勒的創造性自我,從超越自卑到成就人生三大課題 為你的目的與選擇而活:談阿德勒的創造性自我,從超越自卑到成就人生三大課題

作者:胡慎之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25-07-16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65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為你的目的與選擇而活:談阿德勒的創造性自我,從超越自卑到成就人生三大課題

內容簡介

中國影響力Top 50的心理學家,深度解讀阿德勒的生活哲學。

●所有煩惱都來自兩處:對自己的認知、與他人的關係
●如何不再透過他人照見自己,而是獲得自給自足的肯定
●如何在交友、戀愛與工作中學會課題分離,擺脫消耗型的人際關係

遺傳和環境只是提供了人格的原材料,
詮釋經歷的方式、把握未來的能力,則仰賴我們自己。

  許多人將現在的不幸歸咎於過去的經歷,例如原生家庭的問題。阿德勒認為,我們的行為並非由過去決定,而是受到「目的」引導。那些無法從困境中走出的人,往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內心不願脫離。無論是沉浸在失戀的痛苦中、抱怨犧牲太多,這些行為背後都隱藏著特定目的。

  而我們天生就帶有一定的自卑感,這源於幼兒時期的弱小和依賴。但自卑感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成為自我發展的強大動力。阿德勒進一步提出「創造性自我」概念,主張人擁有主動力量,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每一次的嘗試,都能幫助我們發展這種力量。

  從「課題分離」走向「共同體感覺」,
  透過阿德勒的核心理論,主動掌握命運。

  人際關係的三大類:工作、交友、愛的課題,之所以會滋生負面感受,在於人們總是——干涉他人的課題、自己的課題被他人干涉。解決人際煩惱的起點是「課題分離」:區分開「我的事」和「你的事」,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而人際關係的終點是「共同體感覺」:將他人視為夥伴,並在群體中感受到自己的位置和歸屬感。

  阿德勒心理學是一種充滿勇氣和選擇的哲學,通過重新審視我們賦予生活經歷的意義,理解自身的生活風格如何影響與塑造自己;當我們能夠不再透過他人照見自己,而是獲得自給自足的肯定時,人際關係將從煩惱的源頭轉變為滋養的所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慎之


  著名關係心理學家,被評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50位心理學家之—。

  擁有20多年的諮詢實踐經驗,超過15,000小時的個案經驗,曾任CCTV《心理訪談》特邀嘉賓、湖南衛視《變形計》和《奇葩說》等節目特邀知識顧問、《蔡康永的情商課》首席知識顧問。

  在各大心理平臺開設關係心理類人氣課程。著有《恰如其分的孤獨》、《如果父愛缺席》、《在人際關係中成長》、《與家人相處的秘密》等作品。譯有阿德勒的《走出孤獨》。
 

目錄

導言  世界沒有那麼糟糕,美好是一種選擇

第一章  目的論
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隱含著目的
痛苦源於目的不明確
自主選擇是一種能力

第二章  自卑與補償
自卑感的產生
自卑情結的運作
解決自卑感的方式

第三章  追求優越
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追求優越
優越感的滿足
需要被警惕的四種優越感

第四章  生活風格 
生活風格是人格的核心
生活風格的形成與特性
影響生活風格發展的因素
如何看待你的生活風格

第五章  社會興趣
社會興趣是人類的本性
什麼樣的人會缺乏社會興趣
人生三大問題
如何發展社會興趣

第六章  創造性自我
「我命由我不由天」
部分地決定自己的人格
創造性自我的表現

第七章  滋養型的人際關係
人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只有課題分離,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人際關係的起點是課題分離,終點是共同體感覺
 

導言 

世界沒有那麼糟糕,美好是一種選擇(摘錄)


  其實很久之前,我就想「做」一本關於解讀阿德勒的書,所以這次出版社的邀請讓我很驚喜。這種不謀而合的感覺特別好。

  為什麼說「做」一本書,而不是寫一本書呢?因為這本書,更多的是以阿德勒生平所有的著作,他的心理學理論以及實踐為基礎,加入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案例故事,再結合我二十多年來對關係心理學的研究進行解讀。雖然我是一個客體關係心理理論方面的研究者,但我發現,阿德勒心理學對我的影響一直存在著,甚至貫穿了我自己的成長。這是我想要解讀阿德勒的原因之一。

  另一層原因在於,雖然近幾年阿德勒的學說很流行,但我發現大家對他的觀點還是存在一些誤讀。比如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很多人以為這句看似很有同理心的話是出自阿德勒,其實不然。如果我們真正去研究阿德勒的理論,你會發現,這句話是不存在的,甚至有些牽強和偏頗。這句話之所以這麼流行,原因在於很多人誤解了阿德勒的理論,大家似乎更在意的是,想找到一個原因來解釋當下的痛苦。

  但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在幼兒時期就已形成一種「生活風格」,並會據此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所以,相比是什麼經歷塑造了現在的自己,阿德勒認為一個人決心實現怎樣的人生目標才是更為重要的。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不同生活風格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比如,有些人會說,原來我的不幸都是童年所造成的;但也有些人會認為,我的童年不需要去療癒,我需要做的是努力去創造自己今後人生中的幸福。因此,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去看看阿德勒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是我為什麼想要解讀阿德勒的原因之二。

  ……

  阿德勒的理論思想更像哲學,能夠解答我們的很多困惑。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本人生哲學問題的解惑百科全書,我試圖用它來解答幾個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終極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是誰。

  結合我自己多年來的個案研究,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表達阿德勒的理論,那就是「做個普通人」,也就是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阿德勒的核心理論「自卑與超越」中去看看我是誰。

  在生活中,其實很多人不是想當一個普通人,更多的是想當神或者一直在努力迎合他人。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當一個人特別自卑的時候,他就想去當神或者扮演上帝的角色,有些人把這稱為追求優越。比如電影《芳華》裡的男主角劉峰,個子不高,出身貧苦,從小感到自卑的他為了維持「活雷鋒」的形象,事無鉅細地為身邊的人貢獻,幫戰友們捎東西,修地板,豬跑了也叫他去找,最後連自己手裡的機會都主動讓給別人,這其實就是在當神而不是在當人,忽略了自己去迎合他人。

  第二個問題是,我從哪裡來。

  雖然阿德勒和佛洛伊德在觀點上有本質的區別,但是阿德勒也承認過往經驗對我們是有影響的,只是並非決定性的。阿德勒在提出「生活風格」這個重要觀點時提到,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早期的記憶以及夢中,尋找到一個人生活風格的形成原因。

  對於阿德勒提到的生活風格,我更願意把它理解為生活態度。它是我們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或者說是某種生活價值觀。大多數時候,我們會遵循這個風格或者價值觀來生活和建立關係。所以,當我們意識到這個生活風格受到過往經驗中一些事情的影響,並且接納了這種影響時,我們就不會想著去成為別人。要知道,很多人因自卑而痛苦,就是因為想要成為別人。

  第三個問題是,我要去哪裡。

  阿德勒核心理論中的「生活目標與生活風格、社會興趣與創性自我」,其實回答了我們將要去哪裡。佛洛伊德提供的走向未來的路徑是,人們退行到童年或者幼年的狀態,再重複體驗一次創傷情境,以此來理解並解決我們內心的衝突,以便更好地面對未來。但阿德勒不是,阿德勒心理學表達的是,你走向哪裡是你現在可以選擇的。你可以選擇回到過去,也可以選擇從此刻開始邁向未來,創造新的生活。

  阿德勒對心理學的貢獻,遠遠不止這人生三問。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裡面有一個觀點讓我很認同。它說文化有兩種屬性,一種是強勢的,一種是弱勢的。我們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文化系統中都會被影響,就像我們會被自己的家庭環境所影響一樣。我認為,強勢的就是非常有力量、積極的,而弱勢的就是退縮、保守的。

  強勢的文化屬性,追求的是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而弱勢的文化屬性,是不斷地請求別人認同它的價值。我認為阿德勒更像是強勢文化屬性的一個代表人物。他的很多理論觀點都非常符合這個世界的發展,所以,我們都或多或少地需要阿德勒。

  西方心理學對於亞洲的影響非常大,這是無庸置疑的。如果一定要問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與其他學派相比哪個更好,那就犯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錯誤。因為現代很多的心理學流派都逐漸走向融合,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另一方面,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曾經說過,若我們生活在一個比較式、打壓式的教育環境裡,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與別人做比較。如果我們把阿德勒和別的心理學家互相比較,那麼,我想阿德勒應該是不會喜歡的。

  在這本書中,也藏著我的幾個小心願。

  第一,希望讀完本書的朋友,都能學會如何「當個人」,也就是意識到,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看過去是為了我們的未來,而不是為了替我們的痛苦找到歸罪之處。當然,我們有權利責怪別人,但如果我們成年了,那麼自我負責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自我負責,是成年人應該具備的一個基本能力,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實際上現在是可以開始選擇的。如果一直以來,你都因糾結於自己的過往而痛苦,那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你放下痛苦,放過自己。

  第二,也許你時常認為自己不夠好,甚至因此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交友、職業、學業或者婚戀,那麼希望讀完本書的你,不再為自己的自卑而自責,而是能夠學會更寬容地看待身邊所出現的人和事,不再讓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我經常說:「每一個人都是因為了解而理解,因為理解而和解。」當我們了解自己,了解關係,了解這個世界運轉的規律,了解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底層邏輯,然後我們再去審視,再去重新看待我們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也許你就會愈來愈理解自己,理解關係,也理解你身邊的那個人。和解不是為了原諒,是為了釋懷,也許對方也在為對你造成傷害而懺悔。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糟糕,相反地,也許美好就在我們的身邊。」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932160
  • 叢書系列:On Mind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6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百鬼夜行卷1:林投劫
66折: $ 21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哈囉!地球
作者:學習樹研究發展總部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8-25
66折: $ 16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叛逆玩家(1)
作者:花於景
出版社:魔豆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0
$ 25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向死神獻花(全)
作者:柳瀬せの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7-24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律師帶你看校園大小事: 老師和家長必知的44個霸凌防制和性平觀念指南
作者:Kitty Mao 毛律師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7-19
$ 35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瑠璃龍龍 3 (首刷限定版)
作者:眞藤雅興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7-04
$ 17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不可思議!知識小百科系列:身體篇
作者:莎拉.霍爾
出版社:小光點
出版日期:2025-07-18
$ 31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高個子樸素巨乳 到異世界後被無臉男當作性奴隸了(全)
作者:星人
出版社:紳士出版
出版日期:2025-07-11
$ 3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公主騎士是我的同班同學!THE COMIC (05)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緊緊抓住我吧,老公大人(01)
作者:ユキハル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5-02
$ 119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