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長白山文化 打響吉林特色地域文化品牌
主編寄語
第一章.文化發展概述
第二章.文化事件
040 宋徽宗遺詞古韓州
042 文化古城赫爾蘇城湮沒湖底
044 滿族重要發祥地葉赫部覆亡
050 清設葉赫驛站傳遞文書
052 康熙葉赫留詩篇
054 梨樹縣因梨得名
056 梨樹古城牆消失
058 梨城書院創立
061 常氏建私立中學
062 梨樹地方志存錄
065 「中國二人轉之鄉」花落梨樹
076 梨樹師範學校創立與發展
079 《梨樹報》創刊與停辦
081 梨樹打造葉赫影視城
084 梨樹縣榮獲「詩鄉」美譽
第三章.文化名人
092 清代詞家聖手—納蘭性德
094 開縣弘文第一人—錢開震
095 《吉林報》的創辦者—錢宗昌
096 「延安十老」之一—錢來蘇
098 吉林省著名文藝理論家—田子馥
099 中國當代楹聯界的掌門人—孟繁錦
101 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之一—王海洪
102 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白玉良
104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董孝芳
106 梨樹現代二人轉的奠基人之一—郭玉芹
107 作品典藏於毛主席紀念堂的書法家—周雲芳
108 吉林省著名二人轉劇作家—趙月正
110 入選《中國攝影家大辭典》的鄉土攝影家—門起福
111 「岳池杯」金獎編劇—陶秋然
112 中國楹聯最高成就獎得主—李俊和
114 「文化援藏」工作的開拓者—趙春江
117 四平市十佳社科學者、文化名人—張振海
118 二人轉藝術家中的「拔尖人才」—董瑋
120 「金話筒」獎獲得者—尹興軍
122 榮獲「吉林文學獎」的詩人—于耀江
124 入選《中國最佳詩歌》的詩人—鄧萬鵬
125 以正書入選全國大展的書法家—白石
126 將兒童詩寫進教材的詩人—錢萬成
128 吉林省二人轉「轉星」—陳淑新
130 吉林省二人轉「轉星」—白晶
132 永存記憶中的「馮鄉長」—李正春
133 長白山文藝獎得主—張偉
134 獲「金雞百花」新片獎的編劇—張信
135 當代最具學術價值和市場潛力的畫家—王昌
136 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發起人—趙雲良
137 榮獲「吉林文學獎」的小說家—孫學軍
138 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趙海燕
139 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趙丹丹
第四章.文化景址
142 偏臉城古城遺址
151 二龍湖古城遺址
154 梨樹柳條新邊遺跡
156 友誼村的遼墓群
161 葉赫古城
162 小城子長山遺址
165 潘家屯小城子古城址
166 孟家嶺四楞格子山遺址
167 石嶺鎮城子山古城遺址
168 青石嶺古墓群
169 城楞子古城遺址
170 狐仙洞溝遺址
171 關家崗子遺址
172 老地局子遺址
173 石家崗子遺址
174 東南崗子古墓群
175 郝家街遺址
176 關林山石棺墓
177 十家堡鎮八盤碾子遺址
178 八棵樹遺址
179 田家溝遺址
180 肖大崗子遺址
181 高家堡子遺址
182 孟家嶺城子山古城
183 梨樹溝青銅遺址
184 河山村二塊石遺址
185 孟家崗子遺址
186 西道上遺址
187 八寶屯遺址
188 東溝遺址
189 大晟編鐘
193 新建奉化縣署記碑
195 梨樹縣四平街市紀念碑
200 姜化南墓碑
204 常氏懿德碑
206 梨樹文廟碑
210 賢孝牌
211 梨樹財神廟碑
213 宋代青銅「唐卡」
215 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
216 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霍家店
第五章.文化產品
222 在央視一套熱播的農村題材電視劇—《陽光路上》
224 聚焦新農村建設的長鏡頭—《追求幸福的日子》
226 梨樹地域文化的解說—文藝專題片《雞兒花開》
228 「轉鄉」唱響綠色二人轉—梨樹專業二人轉演出
233 吉劇創作演出基地的新貢獻—梨樹大型滿族神話吉劇《狼妻》
235 《四書類解》折射出的縣域文化底蘊—梨樹文學創作
239 小葫蘆上的大乾坤—戴守太的葫蘆畫
241 別開生面的「動物世界」—崔存生仿真野生動物工藝品
243 「扎」進生活裡的美—榮華工藝笤帚
245 開在「古藝軒」的民間藝術奇葩—薛冰木雕工藝品
247 鋼筋水泥鑄就的別樣生動—魏明義水泥雕塑作品
249 中國書協會員的聚集效應—梨樹精品書法藝術
257 鈐上《西泠印社》的印章—梨樹草根篆刻藝術
259 火在春節民俗裡的丹青—梨樹年畫
261 漂洋過海的鄉土藝術—梨樹農民畫
264 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藝—梨樹根藝作品
266 遍生「轉鄉」的「車轆轤菜」—民間二人轉演出
268 厚重的史冊—梨樹出版的三部歷史文化圖書
第六章.文化風俗
272 生活習俗
283 婚姻
285 歌謠
290 歇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