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小引 21
上編 文與質
第一章 審美視野中的「質」與「文」
第一節 對於「質」的基本審美觀 31
第二節 「文」的觀念發生與「人文」種種 39
第二章 「文質彬彬」
第一節 儒家「文」「質」統一觀的確立 53
第二節 「文質」理論在兩漢的發展 60
第三節 道、儒「文質」觀之差異與《淮南子》的糅合 68
第三章 中國文學的奠基理論
第一節 文.文章.文學 76
第二節 詩、騷、賦之「文」「質」關係 80
第三節 王充的「文章」學說 95
第四章 「文質彬彬」美學意義的延伸
第一節 人物品評:理性審視的深化 105
第二節 人物品藻:「風骨」的審美觀照 113
第三節 書畫之品:藝術理論的發展 122
第五章 文學自覺時代的「文質」觀
第一節 由文體分類產生不同的「文質」標準 134
第二節 「質」的觀念的演化 139
第三節 形文.聲文.情文 149
第四節 「文」「質」結合的新範疇 162
第六章 「文質」論在詩、文領域之分途
第一節 文:以「道」為「質」的回歸 171
第二節 詩:以「意境」為核心的審美創造 177
第三節 「文」與「質」:歷史、美學的評價 186
附錄 「風骨」新論
第一節 「風」是一個審美觀念 197
第二節 「骨」是「質」的概念具象化201
第三節 從品人之「風骨」到品文之「風骨」 204
第四節 「風骨」論發明和運用的重要意義 211
下編 藝與道
第一章 「藝」與「道」的觀念發生
第一節 藝.技.藝術 226
第二節 道.天道.人道.藝道 230
第二章 兩種「道」的美學內涵
第一節 道法自然 243
第二節 人性至誠 258
第三章 三種「藝」的態度與行為
第一節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 269
第二節 「疑神」之技通於「道」 275
第三節 「下學」之藝致其「道」 284
第四章 「原道」種種及其效應
第一節 「神制則形從」—《淮南子》之術 293
第二節 「雕琢情性」—「文心」之術 302
第三節 「文以明道」—「古文」之術 310
第五章 造型藝術領域之「道」與「藝」
第一節 「以形媚道」,「與神為徒」 322
第二節 「游於物之內」之技與「游於物之外」之藝 328
第三節 「畫之理,筆之法」 335
第六章 走向審美自由王國的詩歌藝術
第一節 從「返自然」到「妙造自然」 344
第二節 由「境生象外」到「詩而入神」 353
第七章 「文」「道」矛盾的發展形態
第一節 「文以明道」的發展 363
第二節 「文以載道」的反動 370
第三節 「道」向敘事文學的投影 378
第八章 「道」與「藝」:正統觀念的突破與昇華
第一節 「道」「理」觀念的突破 386
第二節 「藝」「文」觀念的昇華 398
第三節 「藝與道合」—「堪留百代之奇」 407
跋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