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首選
《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圖書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薛承泰 專文推薦
結婚生子,生老病死;
外包提供便捷,同時也帶來破壞。
而當我們把生活一切交給各領域的「專家」,
是否也任由市場入主原本私密的情感與人生?
洞悉事理、深刻動人,
本書精準捕捉現代生活未言明,卻是最重要的社會趨勢。
現在的服務商場,永遠能提供你想到與沒想到的服務。
美味的傳統大餐?可洽詢「祖母出租」。賓主盡歡的生日派對?慶生顧問幫得上忙。孩子總學不會上廁所?如廁訓練師隨時出手相救。不確定自己能否勝任父職?「家庭360」會替你評估。想要有個孩子卻遲遲不孕?在世界的另一頭有人能為你代孕生子。
在每一個案例中,顧客都會自問,這是我做的行為還是你做的行為?這是表達我的心意還是表達你的心意?還是透過你來表達我的心意?每一個案例中,客戶先是將個人化的行為外包,再試圖取回該行為的一部分,作為自我的表達。這種現象在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裡雖不易察覺,卻是現代人苦惱的徵兆,事情不太對勁、一種越線的警訊。
服務商場確實替忙碌又勞累的父母減輕某些耗時又困難的工作,但同時也貶損非專業但親力親為的價值。市場越占主導地位,我們越仰賴市場販售的商品,也就越相信付費的專業是我們所欠缺。
面對市場入侵,即便我們什麼都沒買,卻開始像生意人看待得失、報酬及盈虧那樣看待個人生活。一旦我們確信「買來的永遠比較好」,最終會將家人朋友的意見棄之如敝屣,總想著要出去買新的東西,永遠不滿足。
佳評如潮,讚譽不斷!
「情感的外包促動了人性最難以處理的一面,也將會是外包市場中一個重要的考驗……巧的是,資本主義市場最能瞭解人們生活的困境,不斷找機會,為人們創造解除困境的外包機制。這本書能讓讀者認識到未來生活的樣態,並激起對未來不同的想像。」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薛承泰
「當我們外包越來越多個人,甚至私人的事務給收費的『教練』、照護者、陪伴者、活動顧問、第三世界的代理孕母,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這個問題,需要一位兼具思考高度和廣度的社會思想家來探索,也需要一位才華洋溢的作家將答案寫得引人入勝。愛爾麗‧霍克希爾德兼具以上兩者,而這本書很可能是她的顛峰之作。霍克希爾德讓思考饒富趣味。」
──美國知名作家 芭芭拉‧艾倫瑞奇(Barbara Ehrenreich)
「這本書的貢獻在於,霍克希爾德寫出了外包隱而未現的成本:『人與人關係的去個人化』、無法享受籌辦一場婚禮的過程、錯過自己孩子的童年──這些不算壞事的小事一點一點侵蝕我們的人生,我們才猛然發現自己的人生變得如此單薄、悲傷。」
──紐約時報書評 茱蒂絲‧舒勒維茲(Judith Shulevitz)
「文筆出色、令人信服,讀了就放不下來的精彩好書……美國權威生活社會學家以其獨具的慧眼觀察快速發展的商品領域。」
──《工作過度的美國人》作者 茱麗亞‧休爾(Juliet Schor)
「太棒了……霍克希爾德在書中提出許多重要的問題,探討外包如何影響我們的自我價值,以及我們與家庭和社區之間的關係。」
──克里夫蘭誠懇家日報
作者簡介:
愛爾麗‧羅塞爾‧霍克希爾德 (Arlie Russell Hochschild)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兼社會學家,四處演講,並曾替《紐約時報》、《瓊斯夫人雜誌》、《哈潑雜誌》與《今日心理學》等刊物執筆。
著有《時間困擾》(The Time Bind)、《第二班》(The Second Shift),與《情緒管理的探索》(The Managed Heart)等書,皆獲選紐約時報書評年度最受注目好書,翻譯成全球十三種語言;並另與芭芭拉‧艾倫瑞奇合編《全球女性:新經濟下的保母、女傭與性工作者》一書。
目前與丈夫亞當住在加州柏克萊。
譯者簡介:
歐宜欣
章節試閱
在市場購得「去市場化」的感受
蘿拉和查弗選擇委託克蘿伊作為婚顧,但都委託她做些什麼呢?正如同葛蕾絲.韋佛將尋找靈魂伴侶的部分工作委託給戀愛顧問(協助個人品牌建立),其他工作則堅持自己做(親自從一封封電子郵件訊息中挑出可能發展的對象),蘿拉和查弗在籌劃婚禮時,也有這般分工。蘿拉解釋:「有些工作我就只想把它完成而已,我不在乎是誰做的。」克蘿伊協助蘿拉做出各種決定:
音樂:你要Salsa 還是1950 年代的搖滾樂?
Salsa。
好。
花:你想要紅色鬱金香這類春天氣息的花,還是像白玫瑰這種正式場合會擺放的花?
鬱金香。
好。
蘿拉可以輕易將婚禮籌劃多數細節工作委託給克羅伊,不過,相較於其他工作,挑選婚紗更為私人,蘿拉覺得必須將這項工作留給自己的母親和閨蜜。不過,即便是非常私人的工作,有些夫妻也選擇將這些工作外包給他人。克蘿伊回想:
如果太忙,有些新郎會多付我一筆錢,請我擔任他未婚妻的閨蜜。所以我就要到處跟著新娘,陪她選購衣服、花、音樂、挑選宴會公司以及糕餅店。有新郎告訴過我:「我希望你陪我的未婚妻逛遍每一間店,是陪伴她,不是只是跟著她。」那位新郎通常是沒有時間陪未婚妻做這些事,或是在出差旅行,所以才僱用了我,這樣他的未婚妻就不會覺得必須獨自承擔一切。我常常上一秒還是這位與他們通話的好人婚顧,下一秒就變身成為讓新娘推心置腹,為新娘打點大小事的貼身閨蜜。
我問克蘿伊:「妳可曾覺得自己真的在扮演家人的角色?」聽到這裡,克蘿伊似乎對於我的天真感到不可置信,回答道:
天啊!當然啊!我的意思是,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在扮演家人的角色。我每年籌辦十二到十八場婚禮,婚禮後還會持續與客戶保持聯繫。我熟悉他們的品味,知道什麼會讓他們煩躁、什麼讓他們放心。我好比聆聽他們告解的神父、他們的付費知己。對某些客戶而言,我就是他們理想中的母親,只不過是個年輕版的罷了。
如同托斯丹.范伯倫的理論,中上階級的本質就是認為自己不該親自從事生活必需的勞務工作(好比鋤玉米田、打掃房子、用鐵鎚釘釘子),但蘿拉和查弗外包的是另一種必要的勞務工作──情感勞動(關心與在乎)。從他們的經驗看來,一對新人可以幾乎不用操心婚禮的籌備,同時仍覺得那是「他們的」婚禮。
對克蘿伊而言,她則是默默引導查弗多參與婚禮籌備工作,好讓這場婚禮真正屬於這對新人。也就是說,專家的職責就是替客戶在乎某項工作──比如看到金框檸檬樹卡片不是擺在盤子的左邊時,就會感到焦慮,反之則鬆一口氣。然而,專家的另一項職責卻是將這份在乎再還給這對新人,讓蘿拉和查弗有參與感,讓他們覺得好像是他們自己將卡片擺在那個位置上的。
為了蘿拉和查弗的大喜之日,克蘿伊想出一個特別的主題來代表這對新人的愛情。「我總努力想要想出合適的婚禮主題。我請準新人回想他們是如何墜入愛河,他們隨口跟我講述他們相愛的故事,我則從中發想出一個婚禮主題。」蘿拉的故事是在一次午餐時隨口告訴我的,故事是這樣的:
一次晚餐後,我和查弗去散步,經過一個長滿檸檬的小株檸檬樹。我說:「如果我有一株檸檬樹,肯定對加州更有歸屬感。」幾個月後的情人節,我收到了由十幾朵黃色長莖玫瑰環繞的小株檸檬樹。
克蘿伊選中這個蘿拉隨口分享的故事,解釋道:「我選『檸檬』作為主題。我向蘿拉提議:『何不把你們的故事改寫成檸檬樹傳奇?』蘿拉回答:『好主意。』」於是,典禮過後,賓客排隊走過一個又一個花瓶裝好的黃花,進入婚禮帳篷,帳篷內有十二張鋪上白色桌巾的桌子,桌子正中央擺著裝滿檸檬切片的玻璃裝飾。每副餐具左側皆置有一張印上檸檬圖樣的金框大卡片,卡片內以細長的Franklin Gothic字體印著一篇故事。這個故事由克蘿伊提出,蘿拉執筆,查弗認可,再經克蘿伊潤飾,名為「檸檬樹傳奇」。
今年情人節,蘿拉在家門前發現了天大的驚喜──一株簇擁著黃玫瑰及新鮮檸檬的小檸檬樹。蘿拉隨即想起曾經與查弗在浪漫的夜色中散步時,隨口提到若是能擁有一株檸檬樹,加州就更會有家的感覺了。她完全沒想到,查弗竟花了好幾天的時間,開了好幾哩路,找到這株迷你檸檬樹,送到蘿拉門前。查弗的創意、體貼與毅力,深深觸動著蘿拉的心弦,蘿拉於是便悉心看顧著它……如今,這株涵養了陽光精華,結實纍纍的檸檬樹就站在蘿拉與查弗的新家門前,一起歡迎各位的蒞臨。──蘿拉與查弗
像寶嘉康蒂、丹尼爾.布恩及亞瑟王宮這些傳奇故事在時間的長河中世代傳承,廣為流傳,但這些很少是特意創造出來的故事。反之,檸檬樹傳奇雖然無關國家與時代,卻是為了將蘿拉和查弗繫在一起所寫成。這是個專屬、精心的安排,從某種角度來說,卻也是藉由消費所買來的傳奇故事,但仍暖透人心。
美國不僅從村落社會轉型成外包社會,同時也創造出一個情感的市場。諷刺的是,這個市場販售的其中一個感受卻是「去市場化」的感受。「檸檬樹傳奇」這個市場的產物本應象徵一個非市場的領域──一個極親密,只容得下兩個人的愛情領域。矛盾的是,這個傳奇卻是靠專家克蘿伊的慧眼選中,並靠她的巧思才提升成為一個「不朽的」、專屬於蘿拉與查弗的永恆愛情象徵。
-----
重拾耐心運動
像伊凡‧卡茲那樣的戀愛顧問協助人們尋愛,像克蘿伊‧德克斯塔那樣的婚禮顧問替人們籌劃婚禮,「家庭360」的顧問協助人們為人父母,而像蘿絲‧惠特曼這樣的管家則協助有錢人家管理家務。舉凡定期帶寵物找獸醫檢查、孩子的數學作業、修車、預約美髮、接機──這些大大小小的事務全由管家一手包辦,世上成千上萬的蘿絲也就因此成了客戶家庭的神經中樞。
蘿絲表示,這份工作的關鍵就是不被看見。沒錯,她整天待在客戶家中或客戶身旁,不過,這份工作如果做得妥當,客戶應該幾乎不會注意到她。即便是她負責替客戶處理大量的個人事務,但成功做好這些事情的關鍵卻是讓客戶覺得自主、有成就感,就像那些事情是客戶親自完成的。無論蘿絲的雇主有多依賴外包,他們仍希望覺得自己獨立自主。即便請了女傭、保母、園丁、個人助理,還有像蘿絲這樣的管家,他們依然希望自己像是自耕農或是白手起家的人──這些美國人心中自立自強的標竿。如同伊凡‧卡茲自稱是「客戶不可告人的祕密」,有位私人助理也告訴我:「我的客戶不喜歡向其他人承認我在為她工作。」一位生命成長顧問說:「我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恭喜我的客戶鼓起勇氣來找我。」看來,這些工作都有個未言明的共通點──這些服務者都得坦然接受自己的隱匿性。
我請教她們兩人,有什麼是她們看見了,但覺得客戶看不見的東西。她們不約而同笑了出來。她們都認為,客戶其實不懂自己外包了什麼出去。貝卡解釋道:
我有很多客戶是三十幾歲的網路公司主管,他們講話非常快,劈哩啪啦劈哩啪啦的。「打電話到吉姆的辦公室……告訴他我們必須明天早上八點前收到訂單……」邊說還會邊彈指──一下、兩下、三下。於是,我便打電話到吉姆的辦公室。我對吉姆的接待人員態度友善,我和吉姆本人談話,回答他的疑問,並確定他明白我的意思,且欣然接受我傳達的訊息。如果我從他的聲音裡察覺任何猶豫或不滿,我都會主動應對化解。我很有耐心,我的客戶們將耐心外包給我。一旦他們習慣將耐心外包,他們自己便會永遠失去耐心,變得總是不耐煩。
我在想,我們是否正以情商將世上的人分門別類──頂層是大聲命令、快步調的企業家,而底層是通情達理,步調人性化的居中協調人?突破對方層層的防衛機制去說服一位高階主管、教小孩綁鞋帶、餵食年長的父母、陪伴復原中的病人在醫院病房內行走、陪伴孩子在醫院診間等候看病、為一個班機嚴重誤點的青少年接機──以上種種底層者所負責的工作需要的都是無關金錢利益的特質,像是耐心、歷練、與心思細膩。
位於底層的蘿絲與貝卡彌補了頂層者的耐心匱乏。蘿絲不僅完成交辦任務,她更營造了和諧、平靜的情緒氛圍,讓客戶高枕無憂。當諾瑪不慎將紅酒灑在一件借回家試穿的昂貴禮服上,是蘿絲去向女店員道歉。十三歲的大衛從寄宿學校回家時,總是蘿絲到機場迎接,給他歡迎回家的擁抱,並轉達諾瑪對他的愛。諾瑪孩子學校的烘焙義賣委員會上,是蘿絲代為轉達諾瑪的關心,也是蘿絲耐心地在義賣會上販賣自己親手為諾瑪的孩子烤的餅乾。在這些情境中,蘿絲都必須扮演「稱職的諾瑪」,同時壓抑自己的感受。
相較於純粹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這種「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較不易察覺,但造成的傷害依舊。畢竟,蘿絲的工作經常需要代替諾瑪同情那些焦慮、遭忽略或憂鬱的人。無論諾瑪自己是否同意這種說法,但她其實是買下一種權利,讓自己能與所有可能令她不安、憤怒或不滿的人保持距離。不知不覺中,諾瑪也將同情心外包了出去。
蘿絲遭布朗夫婦解僱,與埃弗里特離婚過了幾年後,我依然與她保持聯繫。她有一小段時間在做管家,之後則改做個人助理。後來,她接下一份工作,負責領導一個小型非營利幼兒園計劃。她募款、為幼兒園搬進一盆一盆的鮮紅色與黃色鬱金香。為了增進家庭與家中幼兒的互動,蘿絲發起「爸爸與我」的散步活動與「早安奶奶」時間。她更將這項計劃的服務對象延伸到收容所與流浪街頭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她會勸父母們放慢腳步。蘿絲覺得,如果義大利廚師能發起鼓勵慢步調植種、烹煮,和品嚐的「慢食運動」 (Slow Food Movement),她為什麼不能發起「放慢步調的教養運動」(Slow Parenting Movement)?在這個將耐心外包的社會裡,或許我們需要的是重拾耐心的運動。
在市場購得「去市場化」的感受
蘿拉和查弗選擇委託克蘿伊作為婚顧,但都委託她做些什麼呢?正如同葛蕾絲.韋佛將尋找靈魂伴侶的部分工作委託給戀愛顧問(協助個人品牌建立),其他工作則堅持自己做(親自從一封封電子郵件訊息中挑出可能發展的對象),蘿拉和查弗在籌劃婚禮時,也有這般分工。蘿拉解釋:「有些工作我就只想把它完成而已,我不在乎是誰做的。」克蘿伊協助蘿拉做出各種決定:
音樂:你要Salsa 還是1950 年代的搖滾樂?
Salsa。
好。
花:你想要紅色鬱金香這類春天氣息的花,還是像白玫瑰這種正式場合會擺放的花?
鬱金香。...
作者序
推薦序/薛承泰
情感外包:人性最難以處理的一面
外包這個字眼,過去人們最常聽到的是工程,蓋一棟大樓,修一條捷運,因有太多項目需要分工來做,於是有大包小包一層層包下去,按照廠商的協力關係與專長來完成。政府也不例外,為了避免編制上不斷擴張,也會將一些業務外包出去。走進二十一世紀,外包已入侵個人生活世界,只要有錢似乎沒有什麼不能外包,舉凡管家、修剪草皮、照顧老人、帶小孩……,更不用說,婚喪喜慶人生大事,早就如此。
這本書運用一些鮮活例子說明無所不在的外包,特別是親職責任的外包,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無意間發展出感情,成為相互支持的共生體;換言之,照顧責任的工作契約,有一天卻成為情感的外包。過去只有在人生大事因無力自己完成而「團包」(即親朋好友來幫忙),不知何時已發展成了「外包」(以契約方式由專業團體執行);以結婚為例,從聘僱婚禮顧問(或新祕)到喜宴的進行,已發展出不同套裝可選擇,也可按照客戶特殊需求客製化,而外包一條龍更以效率來吸引忙碌的現代人。最後新人將最動人的畫面呈現在臉書上詔告粉絲,這就是現代人生!
其實,「情感的外包」或「生活的外包」某種程度源自於炫耀式的消費型態,人們的消費不是因為生活必要,而是顯示「身分地位」或期待粉絲產生共鳴。尤其當智慧型手機與網路普及,把宅男宅女們帶入虛擬群體並公眾化了人們的行動;於是,人們越來越重視在社群中分享經驗,外包不再是有地位者的專利,一般人都可以為了臉書或微信上從未謀面的粉絲,公開生活片段,雖是分享也帶有幾分炫耀。書中提到連孩子的生日派對也流行外包,派對顧問的責任除了解決父母的忙碌,如何取悅孩子,在賓客前炫耀,更是設計的重心。
書中有一段論及管家蘿絲,負責照顧大衛而產生情感的投射,對雇主(諾瑪)來說,卻是情感的外包。這個情形也發生在台灣,約有二十二萬來自於東南亞國家的家庭看護,拋家棄子來到台灣照顧他人的小孩與長輩,她們捨棄了原鄉親情,卻在異鄉照顧工作中尋得寄託;許多案例已經超越金錢交易的理解,而是相互依存的情感關係。
香港近來一部紀錄片《星期日選美皇后(Sunday Beauty Queen)》,即在描述香港菲傭在忙碌六天之後,只能在星期天尋求解放,當一天的灰姑娘傳奇;這何嘗不是在尋求情感上的寄託,星期天活動如果成為慣例,那麼主辦者也變成菲傭們情感外包中心了。情感的外包促動了人性最難以處理的一面,也將會是外包市場中一個重要的考驗。
無論如何,這條外包路,在炫耀式消費的推波助瀾下,形同不歸路,尤其當人們年輕時忙於工作,退休後卻又可以活得比過去人久;因此形成年輕時無暇照顧人,年老時需要他人來照顧。光是照顧這一件事,人們對專家的依賴有增無減,同時也使得人們自我照顧以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不斷滑落。巧的是,資本主義市場最能瞭解人們生活的困境,不斷找機會,為人們創造解除困境的外包機制。
在這本書中,作者先從自身小時候在鄉間隨祖母在田野間工作,凡事自己來的生活樣態;長大後因父親擔任大使,全家人身分地位突然轉換,凡事都不須自己來了;最後,面對年邁的姑姑,自己工作繁忙想照顧而做不來。從這自我生命歷程加上作者對於社會變遷細膩的觀察,引發出對未來的一些思考;筆者好奇,有一天當作者進入老年,她會不會把「餘生」外包出去?
這本書能讓讀者認識到未來生活的樣態,並激起對未來不同的想像。每個人都有不同長短的生命歷程,有些或許需要外包,但不能把整個「餘生」都外包出去,那麼生命還有何意義?就像是當戀愛顧問告訴你:「你應該作為自己感情的CEO。」「那我還需要請你來擔任顧問嗎?」相信人們都會如此反問。面對未來生活的外包,我們是否也應抱持這種態度?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台北市社會局局長
推薦序/薛承泰
情感外包:人性最難以處理的一面
外包這個字眼,過去人們最常聽到的是工程,蓋一棟大樓,修一條捷運,因有太多項目需要分工來做,於是有大包小包一層層包下去,按照廠商的協力關係與專長來完成。政府也不例外,為了避免編制上不斷擴張,也會將一些業務外包出去。走進二十一世紀,外包已入侵個人生活世界,只要有錢似乎沒有什麼不能外包,舉凡管家、修剪草皮、照顧老人、帶小孩……,更不用說,婚喪喜慶人生大事,早就如此。
這本書運用一些鮮活例子說明無所不在的外包,特別是親職責任的外包,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無意間發展...
目錄
推薦序:情感外包:人性最難以處理的一面
引言:村民與外包者
第一章:你有三秒鐘的時間
第二章:檸檬樹傳奇
第三章:伴我一生
第四章:我們的孩子,她的子宮
第五章:我的子宮,他們的寶寶
第六章:服務商場
第七章:逗樂五歲小孩沒你想的容易
第八章:「家庭回憶製造」得佳績
第九章:進口家庭價值
第十章:我看不見自己
第十一章:諾蘭替我享受陪伴父親的快樂
第十二章:買來的永遠比較好
第十三章:如果她是我的母親,我就會繼續探望她
第十四章:人生的盡頭
尾聲:需求分析師
致謝
推薦序:情感外包:人性最難以處理的一面
引言:村民與外包者
第一章:你有三秒鐘的時間
第二章:檸檬樹傳奇
第三章:伴我一生
第四章:我們的孩子,她的子宮
第五章:我的子宮,他們的寶寶
第六章:服務商場
第七章:逗樂五歲小孩沒你想的容易
第八章:「家庭回憶製造」得佳績
第九章:進口家庭價值
第十章:我看不見自己
第十一章:諾蘭替我享受陪伴父親的快樂
第十二章:買來的永遠比較好
第十三章:如果她是我的母親,我就會繼續探望她
第十四章:人生的盡頭
尾聲:需求分析師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