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 金庸小說的歷史情懷
第二講 搶錢搶女人
反武俠小說
最能呈現金庸的歷史情懷的作品,無疑應推我心目中的第一好小說、反武俠的形而下極致之作,那就是《鹿鼎記》。我說《鹿鼎記》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好小說,這裡還有個小掌故。一九九四年,我大學畢業的第二年,準備追隨嚴迪昌先生讀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我寫信給嚴先生,向他推薦《鹿鼎記》,說《鹿鼎記》是我心目中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因為我想武俠小說都是年輕人的玩意兒,老先生不一定喜歡這些東西。結果嚴先生回信給我,淡淡地說了一句:「金庸小說,十年前均已讀過。」我目瞪口呆,這才知道嚴先生其實是資深武俠迷,是民國時候讀著還珠樓主長大的。在武俠小說方面,嚴先生也是我的前輩和導師。
問題是,第一好小說「好」在什麼地方? 首先,《鹿鼎記》是一部反武俠小說,它和我們通常概念中的武俠小說,和金庸其他的武俠小說都不一樣。在《鹿鼎記》之前,武俠小說有一些敘事模式。比如說最常見的「成長模式」,《笑傲江湖》、《碧血劍》、《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等,都是;還有「尋寶模式」,《連城訣》、《俠客行》等,都是;還有「復仇模式」,比如古龍的《絕代雙驕》、《九月鷹飛》、《邊城浪子》,《神雕俠侶》也有復仇元素;還有「懸疑模式」,比如古龍的「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
無論哪一種模式,武俠小說的共性就是要塑造一個大俠。這個大俠一般都是男性,渾身都散發著迷人的人格魅力,或厚道正直,或瀟灑不羈,或文武兼備,或智勇雙全,所以頭上永遠閃耀著「主角光環」,身邊不少美麗的女孩子都會不由自主地愛上他,而且最後他一定成為頂尖高手,縱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一流。像楊過這樣聰明的人、郭靖那麼笨的人、段譽這樣不愛武功的人、石破天那麼沒文化的人,最後都達到了武學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 這樣才能有一種「代入感」。武俠小說作為「成年人的童話」,是需要「代入」的。讀者,特別是男性讀者,如果缺少了把自己「代入」為男主角的樂趣,那就會興趣缺缺,大呼不滿。所以金庸在《鹿鼎記》的後記裡說:「很多讀者都不喜歡這部小說,出於對我的愛護,他們把責任推給了一位想像中的代筆者。」他又說:「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很特殊,如果剝奪了某些讀者朋友的代入樂趣,那我很抱歉。」確實,你不太容易把自己「代入」韋小寶,一個妓院出生的小無賴、小流氓,沒有什麼武功,只有一門逃命技術,貪財,好色,好像人品也不怎麼樣,牆頭草隨風倒,怎麼看也不像一個江湖英雄,更不用說大俠了。
這說明,在這部封筆之作裡,金庸解構了武俠小說的種種套路和模式,甚至其中「武」的成分也相當稀少,不仔細找都已經看不太出來了。金庸正是以這種「反武俠」的方式把「武俠」推到了極致。從此之後,傳統意義的武俠小說已經到了頂點,無能為繼,沒有必要再寫下去了。
至微至賤
何謂「形而下的極致」? 我們應該看到,在這部小說裡,金庸以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作家之一的身分,表達了他對中國歷史、中國社會、中國政治運行的獨特思考。我們還應該看到,《鹿鼎記》是一部喜劇性的小說,我們看的時候會一直發出會心的微笑,甚至是哈哈大笑,但是那笑容後面是眼淚,歡樂後面是心酸,調侃後面是有著沉痛悲憫的歷史情懷的。怎麼理解? 我們不妨從韋小寶的「成功學」說起。
韋小寶本來是沒有任何可能獲得成功的,因為他的主觀缺陷太多、太嚴重了。第一個缺陷:韋小寶的出身可稱「天下至微至賤」。「至」到什麼程度呢? 我們知道,古代最高貴的出身是宗室子弟、鳳子龍孫,其次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最低一等是韋小寶出身的市井階層、平民百姓。問題是,市井階層也要分三六九等。韋小寶出身於青樓妓院,那是市井階層的最底層。到這兒有沒有「到底」呢? 恐怕還沒有。比如說我是經營妓院的老闆,會不會也會好一點呢?
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大家可能記得,《鹿鼎記》裡有這麼一個情節:康熙有一天心血來潮,跟韋小寶說:「小桂子,咱們倆也相處這麼久了,我始終沒想起來問,你家裡面到底是什麼出身哪?」韋小寶難得地臉上一紅—我們知道韋小寶的臉皮之厚在康熙朝數一數二,基本上撒謊不眨眼睛,很少臉紅的—彙報說:「皇上,這事說起來不大好聽了,我家裡在揚州開了一所大院子。」「大院子」就是妓院。康熙聽了這話頗為感動:小桂子這傢伙對我確實是忠心耿耿,這麼醜的事情他都不瞞我。其實康熙哪裡知道,小寶已經在大吹其牛了!
他母親韋春芳只不過是麗春院裡的一個普通妓女,什麼時候開過妓院、當過老闆了?《鹿鼎記》裡寫康熙和韋小寶之間帝王心術和無賴心術的交鋒,這是小說特別好看的一個亮點。
那麼這算不算天下最卑賤的出身呢? 還沒「到底」。母親是妓女,這是不能選擇的,從現代人文立場來看,也沒什麼應該羞愧的。問題是,母親是妓女,但是你明確知道父親是誰,家庭完整的,會不會也好一點呢? 韋小寶連這一點最低微的要求都達不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他母親韋春芳知不知道他父親是誰呢? 小說末尾有這麼一段描寫:韋小寶年紀輕輕「告老還鄉」,很鄭重地問韋春芳:「我爸爸是誰? 或者說,我爸爸可能是誰?」韋春芳給了他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那我哪兒知道去? 我那時候年輕,生意可好了!」她只能告訴韋小寶:「漢、滿、蒙、回、藏都有可能,能跟你保證,肯定沒有外國鬼子。」而且還特地補了一句:「有個喇嘛總來找我,上床前一邊念經,一邊拿眼睛賊溜溜地看著我。你這雙眼睛,就像那個喇嘛!」這是《鹿鼎記》這部二百萬字大書的最後一句話,這個結尾是大有深意的,非常值得慢慢回味。我們可以看到,不會有人再比韋小寶的出身更低賤了。
韋小寶的第二個缺陷是他的文化水準非常低。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古代社會就是中國古代文人社會,文化水準低是很難出人頭地的,而這又恰恰是韋小寶的缺陷之一。韋小寶的文化水準低到什麼程度呢? 他有個自白:「我這個名字,『韋小寶』三個字,『小』字放在什麼地方我都能認識,『韋』字和『寶』字如果和『小』字連在一起,我能認識,要分開就不大靠得住了!」還有一個細節:韋小寶剛進皇宮的時候,老太監海大富派他進上書房去偷一本書。韋小寶從小在揚州市井廝混,坑、蒙、拐、騙、偷都是拿手好戲,但是最怕偷書。為什麼呀? 不怎麼識字,容易把書給偷錯了,但這次一聽書名他高興了。這本書叫《四十二章經》。「四十二」三字我都認識,估計這本書偷不錯。這樣的文化水準韋小寶能成功嗎?恐怕也不行。
第三個缺陷是韋小寶沒有大俠的風範和實力。武俠小說裡的主角武功都要相當高,不是絕對第一,也是超一流。同時,還得有大俠的風範,或者凜然正氣,或者義薄雲天,或者風流瀟灑……這些韋小寶一樣都不具備,而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動不動就哭或耍無賴,毫無「主角光環」。
但是,韋小寶成功了嗎? 不僅成功了,而且還「成功」到了世俗價值觀眼中的頂峰。
幾乎是每一個男人的夢想
我把韋小寶的成功歸納為三句話、十二個字。第一句話叫做「官居極品」。韋小寶「告老還鄉」之前做到了一等鹿鼎公。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韋小寶做到了第一等爵位裡面的第一等,距離「王」一步之遙。
第二句話叫「富可敵國」。富可敵國常常是一句誇張語,但我們仔細分析韋小寶的財產狀況,就會發現這對韋小寶來說絕不誇張。韋小寶的家產到底有多少呢? 對不起,我沒有準確數字,這是財務機密。普天下只有韋小寶自己知道他財產的準確數量,他的七個老婆不知道,他的好朋友兼大舅子康熙也不知道(當然他更不可能讓康熙知道了),但是我們能不能估算一下韋小寶的資產規模呢? 還是可以做到的。
韋小寶掘得第一桶金是在什麼時候? 是和索額圖去抄鼇拜的家。索額圖跟韋小寶說:「兄弟,手下人彙報上來了,鼇拜家產一共有二百三十五萬多少多少兩白銀,咱哥兒倆明天見皇上的時候,彙報到一百三十五萬多少多少兩,那已經很說得過去了。咱哥兒倆把第一個『一』字二一添作五吧!」這哥兒倆瓜分了一百萬兩白銀,再拿出幾萬兩上下打點,封住別人的嘴,韋小寶實際獲得的第一桶金是四十六萬兩千多兩銀子,已經是北京城的大富豪了。但這還只是一個開頭,此後韋小寶貪汙受賄、搜刮民脂民膏,花樣翻新,財源滾滾。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不能算得出來呢?
小說快結束時有這樣一個情節:韋小寶去見康熙,康熙在那兒愁眉苦臉、眼淚汪汪。韋小寶當然要關心啦:「皇上,什麼事情這麼愁啊?」康熙說:「現在臺灣發生洪災和風災,老百姓流離失所。我想賑災,但是國庫裡沒有錢,我為這事犯愁啊!」韋小寶一時衝動,跟皇上講義氣,說:「皇上,這事你別愁了! 這麼著吧,我捐二百萬兩!」
你看,韋小寶一時衝動,講義氣,他就能捐二百萬兩,這個時候韋小寶應該有多少錢呢? 可以拿我們慈善捐款時候的心情對照一下。我覺得,要是有十塊錢,捐一塊錢,我們一般都能接受;再慷慨一點,有七八塊錢捐一塊錢,也是能接受的。我想,以韋小寶的守財奴性格,他不會再超過這個比例了。如果這個比例大致成立,韋小寶現在的家產應該在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兩白銀的規模;如果這個計算大概不錯,我們完全可以說,這就是康熙前中期全國年度GDP 的總額,「富可敵國」一點都不誇張。
第三句話,還是四個字,「豔福齊天」,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嘛,漂亮的、溫柔的、風騷的、忠誠的,各有千秋。我們把這十二個字三句話連起來看—「官居極品,富可敵國,豔福齊天」。說句玩笑話,這幾乎是包括我在內每一個男人的夢想,但是,金庸把這個世俗價值觀層面最絕頂的成功安排給了一個揚州妓院出身、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小無賴。韋小寶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成功之間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我們思考《鹿鼎記》,也是思考中國歷史最重要的切入點。劉邦二流子出身,不是也成功了嗎? 趙匡胤軍漢出身,不是也成功了嗎? 朱元璋流寇出身,不是也成功了嗎? 中國歷史上像韋小寶這樣「成功」到世俗價值觀頂峰的人還少嗎?
學習外語很重要
《鹿鼎記》折射出的中國歷史也不都是灰色調的,韋小寶身上當然有光明的部分,讓他走到成功的巔峰。他最大的、人所難及的優點就是講義氣,金庸在《鹿鼎記》後記裡說:「讀我小說的人有很多是少年少女,那麼應當向這些天真的小讀者們提醒一句: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品德,至於其餘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照學。」
韋小寶重視義氣到什麼程度呢? 我們看,韋小寶天地會青木堂香主的身分遭叛徒告密,腳踩若干條船的行徑被康熙發現。康熙大發雷霆:「小桂子! 就憑『反清復明』這四個字,我砍你十七八次腦袋都不為過,但念在你過去為朝廷立過點微末功勞,念在你我是好朋友,今天我給你個機會。據線人稟報,你師父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等若干匪首,還有沐王府的若干匪首,共計數十人,今晚約在你的伯爵府聚會。我已經在附近埋伏好了十幾門紅衣大炮,只要你到那兒去擔任現場總指揮,把你的府邸轟炸成一片廢墟,所有的匪首葬身火海,回來向我交旨,我不僅既往不咎,而且還升你的官。」站在康熙的立場上,提出這樣的要求,應該說是不過分的,而且是法外開恩,給了自己這個小親信將功贖罪的一個好機會。
面對這樣的生死抉擇,韋小寶心裡不害怕嗎? 當然害怕。不動搖嗎? 當然動搖。他知道只要自己當場拒絕,這顆腦袋十有八九是要被砍下來了,但是韋小寶還是沒有答應。他跪在地下想一個畫面:自己的師父和朋友被大炮轟炸得血肉橫飛。他心裡有一個相當堅定的原則,一個聲音在說:「如果我指揮大炮把師父和朋友都炸死了,然後回來交旨升官,這不是拿著師父和朋友的血染紅自己的頂子嗎? 做人做到這個程度,不是王八蛋是什麼?」
因為這點想法,韋小寶居然沉默不語。這叫抗旨不遵! 康熙火大了:「我本來法外開恩,你竟然不要這個機會! 好吧! 沒有你這事我也能辦成! 來人哪! 今天晚上把韋小寶關在皇宮裡面,拿他當欽犯看管。我派別人把那些匪首都除掉了,回頭再跟你算總帳!」為了防止走漏消息,韋小寶被康熙軟禁在皇宮裡,但韋小寶何許人也,他武功不行,但是心眼很多,使點小計謀殺了監管他的御前侍衛總管多隆,終於潛出皇宮,冒險救了自己的師父陳近南和幾十位朋友。從這開始,韋小寶和康熙皇帝這對好朋友就翻臉了。韋小寶歷經曲折,在海外的一個孤島上棲身下來。康熙派人找到了韋小寶,倒也沒追究原來的罪過,反而派了五百官兵駐紮在這個島上,表面上是伺候韋爵爺,實際上,這個島變成了一座監獄,五百官兵就是獄官獄卒,你在這個島上怎麼都好,但是不能離開一步。
轉眼之間對峙了好幾年,最後誰先妥協的呢? 居然是康熙皇帝! 為什麼呢?
韋小寶閒居島上這幾年,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把臺灣收回了版圖,國內已經沒有什麼大事要做了,現在準備對俄羅斯用兵。我們剛才提到,在康熙朝,只有韋小寶一個人去過俄羅斯,他是懂俄語的。因為他懂俄語,所以皇帝都要向他低頭投降,可見學習外語有多麼重要! 這當然是小說家言,遊戲之筆啦!
學歷史的人不喜歡小說家言、遊戲之筆,但是學文學的人喜歡。我們樂於看到金庸以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雋永絕倫的文字、深湛精妙的思想、悲憫厚重的情懷呈現給我們一部又一部小說家言、遊戲之筆,唯一的遺憾是,金庸小說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