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要有看世界的智慧
在過去的一兩年裡,我參加了很多有趣的活動,經歷了一些新的事,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品嘗了跟過去不同的人生滋味。從這些經歷中,我得到了一些小小的體悟、回味,我想把這些見聞和思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一些還在創業的朋友,或者正在遭受小小的挫折,感覺到困惑,需要交流的朋友們。
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來做這件事呢?因為二○一九年我整整六十歲了。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到了這個年齡,對很多事的期待就不同了,人生目標也會有所不同。觀山觀景、聽風聽雨,都有一些新體驗,特別是對商業的認知。所以我想在這個階段,以一個朋友的身分跟大家聊聊這六十年的人生經歷、三十年的商業觀察。
在過去六十年的經歷當中,我除了堅持去做好企業,還嘗試著去做了一些其他的事,了解了很多新的領域,讀了很多不同的書,走了不少國內外的地方,也遇到過一些奇人異事。在這個過程中,我看東西的角度越來越多元,體驗也越來越多樣,也發現很多人是透過他們的事蹟、故事、言行來啟示我們人生和商業發展的邏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力量,同時發現了自己的未來。
比如說有一段時間中國蘇南有很多鄉鎮企業,非常熱門,做得很好,後來這個群體似乎突然就不見了。其實在過去我見過很多類似的情況,有些企業做得很大,卻突然倒閉,有些人的命運在短時間內發生了逆轉,從天上到地下。有時候我會很好奇這是為什麼,最終我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缺憾—在行進當中缺少一些自我學習和自我反省的能力,這恐怕是導致他們走彎路的一個原因。
後來我就想,如何才能提升這種能力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三個方面要用心。
一是讀書。透過讀書去獲得新知,透過讀書去自我檢討,達到自我校正、自我進步的目的。
二是行走。增長見聞。到處行走,去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經歷別人沒有經歷過的風暴、大雪、嚴寒、酷暑。然後去冒一些別人不能冒的風險,去別人不能到達的地方,來增加生命的寬度,啟發自己對這個世界全面地思考。
除了讀書、行走以外,我認為第三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與人談。過去人常說「行萬里路,不如與名人談」,就是說你跟什麼人聊天很重要。所以在過去這麼多年裡,我喜歡跟人聊天,他們當中有偉大的人,也有落魄的人,甚至有被大眾稱之為混蛋的人。
跟不同的人聊天,你會獲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視角和智慧。舉個例子,我以前聽過一首歌,鄭智化唱的《星星點燈》。鄭智化是一個臺灣歌手。因為從小有腿疾,走路有些困難,所以他常說,要從底下看人生。也就是說最潦倒的人從最低處往上看,從最潦倒的地方看最輝煌的景觀。
越是潦倒的人,越是從底下看人生。其實他們看到的景象更全面,得到的經歷更殘酷,產生的感受更真實。從底下看人生,不同的人生場景揭示出的人生道理,反而更真實,對自己更有啟發。
所以在這本書裡,我會介紹一些有趣的人,帶著大家一起來挖掘更多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
除了這些人生小體會以外,這本書裡還有我看到的一些企業家的行為模式,和我從商三十年來在經營方面的一些方法、觀察、體會。
總之,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跟大家分享這幾方面的經歷。然後我們再共同經歷一次從容、有趣,而且能夠啟發我們思考的過程。當然,如果還可以幫助一些朋友,讓他們站得穩、看得清、走得端、行得遠,那我就很高興了。
似是而非觀世界,深入淺出講故事。我想跟你們一起講故事、觀世界。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