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太習慣的那些愛
某晚回家,在電梯裡看到一位老先生,他的手裡抓著一大把花花綠綠的氣球。
我笑著打招呼,順口問道:「給家裡小孩子買的氣球啊?」
他卻搖頭:「不,給老伴的。」
我愣了愣。老先生不好意思地笑起來,一臉深深的皺紋:「沒辦法,她喜歡呢。」
看到一張路人偷拍後放到網上的照片,一位國外的老太太在超市裡選粉底。她看上去年逾古稀,拿著幾瓶粉底開心地試著。更有趣的是,陪伴她的老先生也一臉認真,聞來看去地幫她挑選著。
照片一出,網友評論便爆了。「真甜」、「真幸福」、「居然到了這個年紀還能這樣談戀愛」、「希望我老了也能有這樣的另一半」……。
只有一個網友回了一句:「這不是很正常嗎?我爺爺也是這樣幫奶奶選洗髮乳的啊。」
這條評論很快淹沒在鋪天蓋地的「好羡慕」、「沒見過」、「超難得」……之中了。
閨密聚會,酒興正酣,一位女性朋友的電話響起,她即刻接起。我們看著她不停地誠懇道歉,說真的對不起,今晚是我不好,忘記了提前定好的事情,我這就回去,下次絕對不會再犯。
掛了電話她連聲告罪,說有急事必須先走。我們笑著說算了算了,天大地大老闆最大,有事就趕緊回公司處理,扣了獎金可就虧大了。她說你們誤會了,剛剛是我三歲女兒的電話,我忘記了今晚陪她看兒童劇的,回去要好好向她道歉。大家吃驚,說看你的態度明明是在跟一個成年人交流,身段放得那麼低,哪有個當媽的樣子?
她比我們還吃驚,說當媽應該什麼樣子?我的女兒,不是比老闆更值得尊重嗎?
另外一個飯局中的電話,來自一位平日裡並不起眼的男士。只見這位男士面帶溫柔笑容,對那邊絮絮地交代今天的工作,又說聚餐要晚歸,讓對方先吃飯,多吃點。承諾一定在晚上十點前到家,連朋友們的名字都一一道來。語氣耐心和緩,最後還來了一句:「愛你,掰掰。」
待到放下電話,大家紛紛調侃他。「老婆的電話吧。」
「百煉鋼化繞指柔啊。」
「沒看出來您還是個合格的『妻管嚴』啊。」
男士先是愕然,隨即失笑。
「你們想到哪裡去了,那是我爺爺,都八十多歲了,他把我從小帶到大,感情深著呢。」
朋友們一片譁然,都說絕不可能,一定是不好意思承認。
男士正色反問:「我一直都是這樣跟家人交流的。但大家為什麼會不習慣這種跟長輩說話的方式呢?」
大學一位室友,每天晚上都要煲一個長達兩小時的電話粥。
「學餐的飯簡直太難吃了,紅燒肉全是肥肉!」
「昨天上課的老師居然拿了個答錄機,一按開關就自動播放課程內容,過分不過分?」
「我喜歡的明星又出新專輯了,回頭你陪我去看演唱會吧!」
「好煩啊,完全不想看書,這次考試要掛了怎麼辦?」
起初不熟,大家以為是她男友,熱戀中的人都是如膠似漆的,多打幾通電話也可以理解。後來某天聽她大力誇讚一個男生長得帥、性格好,想要主動出擊「把他拿下」,大家頓時都驚了。
等她放下電話,室友忍不住問她:「你當著男朋友的面說要拿下別的男生?他都不會生氣嗎?」
她吃驚地看著我們:「什麼男朋友?」
看她的表情,我反應過來:「不是男朋友啊?那是以前的同學或者閨密吧,難怪聊得這麼投緣。」
她「撲哧」笑出聲來:「你們說每天打電話的那個?不是男友,也不是朋友,那是我媽!」
其他室友「啊」了一聲,一臉的不可思議:「天哪!你們母女感情也太好了吧?我跟我媽從來都是唯唯諾諾的,她說往東我不敢往西,怎麼可能這麼講話?」
我也有同感:「我媽比較開明,但脾氣急,我們常常說沒兩句就會吵起來。」
那個一開始問她的室友,則是遲疑了很久才開口:
「我從小就害怕我媽,我多吃一塊肉她就說我是討債鬼投胎,說她命苦才生了我。小時候考不好要挨打,丟了筆要挨打,玩得時間久了點要挨打,花錢買零食更要挨打。我從不對她說任何心裡話,她也從不跟我講她工作中發生的事情。我甚至覺得,如果沒有血緣關係,我們之間根本不像母女,而像仇人。」我們都同情地看著她。
「所以看到你跟媽媽這麼和諧,我很羡慕,羡慕到不敢相信—母女之間真的可以用這麼平等溫馨的方式對話嗎?」
「是的,可以的。」
「……可是現在的我,即使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也已經不再習慣了。」她沉默片刻,有些失落地說。
為什麼會對這些相處模式感到不習慣?因為稀少,因為難得,因為太難擁有。所以始終懷著質疑與失落的心情,又暗藏連自己都不可知的希冀與渴望。
早年訂閱《黃河黃土黃種人》,曾讀到一篇舒乙先生的自述,裡面說到一九五○年,十五歲的舒乙從重慶到成都,父親老舍去迎接他。見到他走下車廂,老舍突然微笑著伸出手來,並操著京片子非常禮貌地向他問候:「舒乙,你好!」這鄭重其事的舉動讓舒乙先生也嚇了一跳,只是在很久以後回憶起來,他才漸漸明白,父親是在傳遞一種資訊,也是一種主張:自己與子侄輩,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這道理多麼淺顯,卻少有人感知並實踐。
對年邁的另一半如初戀般甜蜜疼寵。把子女當成同齡人那樣尊重理解,徵求意見。給予長輩的耐心和微笑像給予自己的男神/女神一樣多。與父母像朋友一樣相處笑談,分享情感,推心置腹。覺得不可思議,並不是因為排斥這樣的相處模式。相反,因為太過嚮往,才會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愛不是飼養動物和完成任務。愛是心與心的碰撞與融合。那些從未經歷過、付出過,也不太習慣的愛,它們切實存在於這世間,並且是以最為正確的方式存在著。
我愛了,你隨意
一對美國夫婦收養了一個黑人小男孩。他是孤兒院裡年紀最大的孩子,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家。正式辦理手續的那一年,小男孩已經八歲了。
有人覺得他們辦了一件蠢事。既然是收養,不如收養一個嬰兒,畢竟小孩子可以早早培養感情。八九歲的男孩已經懂事了,也因為沒有父母,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陰影,很難溝通。
「最主要的是,這孩子沒有得到過愛,所以不知道怎麼愛你們。」朋友說。可那對夫婦堅持收養這個男孩,養父說:「如果他不懂得怎麼愛,我們就先愛他好了。」
儘管男孩一開始表現得很緊張局促,甚至連叫「爸爸」、「媽媽」的表情都十分生硬,他們也始終不曾放棄。他們供他上學讀書,為他精心做三餐,一起穿親子裝,買一隻可愛的大狗做朋友,釣魚、野餐、參加各種家庭聚會,一家人買了最好的票去看當紅歌星的演唱會……。男孩一點點放鬆下來,他開始主動開玩笑,節日買鮮花帶回家,還會幫養父擦車,幫養母洗碗,最難得的是,他開始學會跟他們撒嬌、辯論,甚至發一點小脾氣……一切都在漸漸好起來。十幾年以後,他們相處得比很多原生家庭都要融洽溫暖。
黑人男孩後來考上一所相當不錯的大學,每當提起理想,他都會說,想為那些孤兒做事。原因正是當初養父的那句話:「如果他不懂得怎麼愛,我們就先愛他好了。」
「這太難得了,」他說,「他們從不曾期待過回報。但就是這麼奇妙—我也愛上了他
們。」
林驕被系裡其他同學稱為「女生之恥」。
為什麼「恥」呢?因為每一次談戀愛,都是她主動追求男生。大方告白、寫情書、打電話、打飯、送菜、洗衣服,不含糊不膽怯。對方同意後也是立刻一系列的「送上門」,牽手、擁抱、接吻……被林驕喜歡的男生簡直是活活拿錯性別劇本,等著被「寵愛」就好了。
女生們覺得「丟了臉」,男生們評價「不矜持」,可她並不在意,依然把每一段戀愛都談得轟轟烈烈、風生水起。
林驕說:愛情像一場酒宴,要喝得盡興,就不能只看別人的酒量和酒膽,要想好為什麼而來,陪酒、飲酒,還是享受酒?當然應該是享受酒。她說:我只喜歡把主動權把握在自己手裡,想要盡情享受,不能瞻前顧後。
在愛情裡等他人主動,就像在等鄰桌敬酒。如果不來,只好空舉著酒杯嘴饞著急。兩個人,真的合拍,不會在意表白誰先誰後。若不同路,起碼碰過杯,品嘗過心悸與快感,總比縮在座位裡自斟自飲喝悶酒要好太多。
後來,一句很瀟灑的言論從她開始廣為流傳。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深表認同。
「我愛了,你隨意。」
無論外人怎麼議論,林驕在畢業後順利修成正果,與最後一任男友步入婚姻殿堂。據說連求婚都是她先開的口,男朋友也笑稱自己「有點沒面子」。但兩人婚姻至今甜蜜幸福,生了個可愛的女孩,當媽的成天炫耀「當初是我主動出擊,把你爸追到手的」。這一場愛情盛宴,她頻頻舉杯,總算酒逢知己,賓主盡歡。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先愛者賤」。遇到不懂愛之價值的人,那個飛蛾撲火、愛無反顧的人,自然就是被看輕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運氣為自己付出的愛找到一個好歸宿,萬一明珠暗投,也不必後悔。所有的貴賤在時間面前,都將渺如雲煙。但想愛而不敢愛的遺憾,卻會深入身體某處,遲遲難散。
愛錯了是經驗值,愛對了是附加值。都是增值,何不放手一試?畢竟,先愛者把命運交到自己手裡,後愛者把命運交到別人手裡。
我愛了,你隨意。哪怕醉夢一場,至少先舉杯的人,睡得比較香,夢得比較遠。
愛是測謊儀
一個女生瀏覽出差男友的微博,看到他發布了一張當天拍的照片。她將照片放大後發現,男友戴的墨鏡上反射出的人影是一位年輕女性,在此之前男友說只有一位男主管和他一起出差。女生起疑,調查一番,男生承認了出軌的事實。
另外一位女生則是因為一頓飯結束了一場感情。異地的男友來看她,兩人甜蜜用餐時,有人撥打了男友的手機。男友的手機調成靜音,反扣在桌面上一直在振動。她注意到了,提醒他接電話。男友厭煩地說:「哎呀,都是工作的事,太累,不想接。」
女生對男友異常的態度留了心。她注意到餐桌是玻璃的,分上下兩層,她透過玻璃的反射看到手機一直在響,螢幕上亮起的備註居然是「最愛的甜」。她沉默地吃完飯,然後送男友到車站,上車前提出了分手。
讀到一篇熱門微博貼文,發文者講述了一次發現出軌的過程。同樣是男友發了一張在廁所鏡子前的自拍照。細心的她發現,洗手臺上自己的化妝品都被收了起來。女生就此推斷出男生出軌。在她看來,如果不是另外一位女性鳩占鵲巢,男朋友才不會費那麼大的力氣把她的化妝品都收起來呢。後來事情果然如她想像的一般。網友對此紛紛評論:「真是聰明,也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在大學裡擔任講座講師,一個學生談起兒時的往事。
「那時我才六歲,父母離婚了。他們覺得我小,不懂事,所以辦完手續後很長一段時間還住在同一套房子裡,依然對我很寵愛。但我就是清楚地知道,他們分開了。」
她說她和母親都喜歡吃肉,父親喜歡吃素,母親以往做飯都會半葷半素,但是忽然有一天,母親只做肉菜了。父親的表現則在於,以前回家就喊母親開門,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的腰帶上開始掛上了鑰匙。
最重要的是,父母依然帶她出門遊玩逛街。但是以前他們都會商定去哪裡,要麼是父親聽母親的,要麼是母親聽父親的。但是後來,他們都來問她的意見:「囡囡,你想去哪裡?」因為他們已經不再重視對方的意見。
她說:「你看,所有人都覺得對一個六歲的孩子隱瞞一件事是多麼簡單,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他們忘了,我愛他們啊。」
美籍華人阿張在中國工作,在洛杉磯保留了一棟老房子,每年會回那裡小住一段時間。有一次車子剛開到院外,他就猛地蹦了起來,急急跳下車,嘴裡大罵髒話:「見鬼!家裡進賊了!」
阿張衝進院子打開房門。果然,客廳裡被翻得亂七八糟。
報完警,同行友人問他:「剛剛離得那麼遠,你是怎麼發現進賊了的?」
他說:「我在院牆邊栽種的那棵櫻桃樹,落了一地的櫻桃。這一帶居民互相熟悉,不會偷摘。如果不是賊翻牆進去,怎麼會搖掉那麼多果子?」
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沒想到,平時你那麼粗心的一個人,居然也能這麼敏感。」
他瞪了友人一眼:「廢話,這可是我家!」
我的愛人,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的家。關注源於在意,聰慧來自瞭解,細節只因熟悉與親密。
自己丟了錢包渾然不覺,卻對對方兜裡十塊錢的去向都瞭若指掌。自己少吃一頓飯都不記得,對方與「某個人」共進一餐卻有了不祥的預感。自己住宿舍時懶得要命從不打掃,貸款買了個小房子,從此收拾得一塵不染。
一個大大咧咧、粗枝大葉的人,卻在那個人、那個家面前,變身堪比柯南的高智商偵探和心理專家。當然,也在對方面前無所遁形。有人大呼:這種壓力,讓人無可逃避。可為什麼要逃避?當你開始逃避,那份愛已經離你遠去。
所有的敏感與預知都是為了揭穿真相。如果事情還沒到必須揭穿的地步,不必焦急,做笨蛋也沒什麼不好。只不過,一個真正的笨蛋和扮演一個笨蛋,還是有區別的。
聰明人做笨蛋,心如明鏡。笨蛋做笨蛋,心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