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擺攤這段時日,姜禾已經跟國子監門口的小販們混熟了。
這天,當她將大鐵盤架在爐子上的時候,剛擺攤的小販們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和姜禾交好的攤主更是直接上前圍觀。
「這是做什麼呢?」
姜禾正往鐵盤裡倒油,聞言抬頭看向油條攤上抱著孩子的婦人。
她早已跟油條攤的人熟稔起來,只要出攤,就會向他們拿油條酥。飯糰加油條的吃法,頗受工匠們的歡迎。
「在做醬香餅。」
姜禾笑著將提前做好的麵團拿出來,動作麻利地擀平。因為是第一天賣,姜禾怕自己不夠熟練,早上出門前已經擀過一遍,塗過油酥了。
她將麵餅擀得又薄又圓,抱著孩子的婦人看了看明顯大過鐵盤的麵餅,有些好奇,這怎麼放得下啊?
接著,姜禾用擀麵杖捲起麵皮,一點一點放進鐵盤。
麵皮碰到熱油,發出滋啦聲響,皺皺的地方立即鼓脹起來,像是綿延的丘陵。
姜禾將提前刷好油、放在一旁的另一個鐵盤蓋在上面。即使如此,也沒能完全掩蓋住香味和滋滋的誘人聲響。
「這得做多久啊?」上門的工匠起初是奔著飯糰來的,卻被這動靜吸引了注意。
「很快很快,馬上就好!」姜禾說著,又從竹背簍裡掏出一個陶罐和一把小蔥。
等她飛快將小蔥切碎後,鐵盤那邊也好了。掀起壓在上面的鐵盤,油香頓時四溢開來。
在眾人發愣時,姜禾將麵餅翻了個面。
浸在油裡那一面,被烙得金燦燦的,光是看上一眼,就可以想像出有多酥脆,效果比想像中還要好些。
姜禾鬆了口氣,端起小陶罐,用刷子蘸上醬料,朝金黃的酥脆大餅上刷去。
刷完醬後,整張餅泛著棕褐色的光。
醬料裡不知加了什麼香料,被高溫一激,鹹香混著辛香味,往鼻子鑽去,勾得人直吞口水。
姜禾沒急著將餅撈出鍋,而是稍等片刻才撒上蔥花,一手持一雙長筷子,將大餅挾到案板上。
在鍋裡的時候,醬汁已經刷得很均勻,姜禾只提著刷子,在邊角上補了些。而後拿起刀,將整張餅切成方便入口的小塊。
刀刃觸碰到餅時,清脆聲響在圍觀的每一個人耳中響起,像是有一隻爪子憑空出現在腦子裡,哼哧哼哧地撓著。
工匠嚥了嚥口水,迫不及待地問:「怎麼賣啊?」
一旁的雨桑已經將油紙袋子撐開來,姜禾接過後,將小塊的醬香餅挾進袋裡,直到袋子被撐得鼓鼓囊囊的,才收手。
青楊遞過兩根竹籤,戳進最上面的餅裡。
「一袋六文。」
姜禾話音剛落,方才開口的工匠立刻掏錢遞給青楊,迫不及待地接過油紙袋。
六文錢,能買兩塊燒餅了。
燒餅的餡是梅乾菜,裡面多少有點肉,可惜就是薄薄一塊,不太容易吃飽。
醬香餅怎麼做出來的,圍觀的人可是全看在眼裡──沒有肉。
但是,一包醬香餅看著分量也不少。尤其是醬料,實在是香得勾人。
即使理智告訴自己不划算,還不如去吃兩塊燒餅。但身體卻像扎根在原地一樣,動彈不得。
剛剛買了一包醬香餅的工匠沒走遠,就站在攤子旁邊吃了起來,陶醉的表情和嘴角鮮亮的紅油,讓人忍不住懷疑,這是不是攤主請來的幫手了。
姜禾也不急,取來兩根竹籤,戳起案板上的醬香餅,遞給油條攤子的婦人和隔壁粥鋪的大爺。
「嚐嚐!」
婦人道謝後,接過竹籤。
醬香餅被切成四方形,可以看見鼓起好幾層的表皮,醬汁覆蓋其上。
皺起來的地方吸飽了醬汁,濃郁赤亮,但依舊保持著層層分明的酥脆。伴隨著蔥香,令人生出一分期待來。
婦人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
牙齒觸碰到醬香餅的第一個感覺,是酥脆。咬到底,卻能感受到內側麵皮的柔韌。接著,香料的味道在唇齒間橫衝直撞了起來,微甘和鹹香完美交織,瘋狂刺激著味蕾。
婦人嚼著嚼著,雙眼一點點亮了起來,剛嚥下嘴裡的餅,便迫不及待朝姜禾道:「來一份,我要一份!」
姜禾一直沒停下裝袋的動作,聞言直接遞了一袋過去。
雖然價錢有些貴,但這香味吸引了不少人狠下心,掏錢買上一袋。
姜禾也沒閒著,開始著手準備攤下一張餅。
有過飯糰第一天賣不出去的經歷,現在姜禾對醬香餅有足夠的信心,怕忙不過來,還特意把青楊和雨桑都帶上。
她有些慶幸,來到這個時代前,在家待業了半年多。
在那段時間裡,她不僅在陽臺種菜,還因為想吃小學門口的醬香餅,又懶得出門,就看短影音自學,在家琢磨起來。
雖然醬料配方無法完全相同,但大齊和南方的商貿往來密切。南方慣用的香料,大半都可以在京城找到。
做飯糰需要一定的本錢,肉鬆也不便宜。可醬香餅不一樣,最關鍵的地方在於醬料。
秘製醬料不像飯糰那樣,一般人真的學不走。她也不打算賣,準備做成京城獨一無二的吃食。
隨著戰亂結束,香料沒有之前昂貴了,本錢可謂一降再降。雖然比較耗油,訂製的模具也有點貴,但很快就能回本。
這樣算下來,醬香餅的利潤甚至比飯糰還高一點。
買了醬香餅的食客,只要吃上一口,覺得貴了點的想法立刻被香味衝散。再掂一掂這分量,心裡頓時有了判斷。
這六文錢,花得值!
只是,隨著早上上課的時辰越來越近,監生們在濃郁香味的誘惑下,還是選擇了飯糰。
像李墨這樣早早就來的人,自然可以買上一份,慢悠悠吃完後,再去漱口淨手,不會沾染上濃郁的香料味;但像楊瑞棠這樣趕時間的人,即使沒下馬車就聞到了香味,卻只能眼巴巴看著,接過飯糰,然後一步三回頭地進國子監。他膽子再大,也不敢帶著這樣香味濃郁的吃食去上課。
監生們的胃口畢竟有限,姜禾的目標是想靠這香味吸引來來往往的路人。
醬香餅什麼都好,就是熱了點。
姜禾站在鐵盤前,熱得直冒汗。
今天青楊倒是沒有再離開攤子了,他和雨桑守著飯糰攤,小榆幫忙撐開油紙袋子。
姜禾的目光落在雨桑身上,微微皺眉,面色有些沈重。
雖然三個孩子來幫忙,比平時多賺了一倍的錢,但下個月就要把他們送去書院了。賺錢很重要,可也不能耽誤孩子們讀書。
最好的方法,還是找個幫手來。
姜禾思索的時候,青楊和雨桑也在竊竊私語。
昨日在國子監發生的事,青楊略過自己的狼狽遭遇,揀著說給雨桑聽了。
雨桑有些驚愕。「那位大人要你考進國子監?」
「對。」青楊長舒一口氣,隱藏情緒,壓低聲音道:「聽他的意思,我是有能力可以考進去的。」
雨桑擔憂地眨了眨眼,沒有說話。
兄妹倆沒開口,從彼此眼中看出他們最擔心的事。
良久後,青楊嘆了口氣,抬頭看向姜禾,眉眼之間滿是惆悵。「妳說,現在生意這麼好,她會讓我去讀書嗎?」
「她會的。」
雨桑語氣篤定,打量著青楊化不開的愁色,確定四下無人後,才開了口。
「若你是擔心碰上薛承道後,她礙於薛家權勢不肯護住你,前幾日我從柳姨那裡得了消息,南方那支軍隊,下個月就要回京城。」
「妳是說……」青楊的眼睛倏地亮起來。「爹要回來了!」
顧沛回來,他心中的石頭就落下大半。
顧沛絕對不會把他交給薛承道,也一定會願意供著他讀書。
就在青楊滿心雀躍的時候,雨桑扭頭看姜禾一眼,語氣平淡,卻是篤定。
「哥哥,我覺得,在權勢和你之間,她還是會選擇你。」
青楊一愣,不由跟著抬頭望去。
姜禾剛擀了餅,正往鐵盤裡放。年輕姣好的臉上因為太熱而泛紅,汗水順著鬢角緩緩淌下,指尖也因為靠近油鍋,被熱氣蒸得有些紅了。
儘管如此,她依舊臉上帶笑,眼眸璀璨地閃著光。
「不管怎麼樣,她都已經不是那個嬌滴滴的大小姐了,你沒必要這樣抗拒她。起碼這些日子,她不曾虧待過我們,我們甚至過得比以前好多了。和她拗,對我們來說沒有好處,只管按部就班地過日子。其他的,留給爹處理便是。」
這些話,自然不是雨桑琢磨出來的,而是柳長歌說給她聽的。
原本雨桑並不想干涉青楊的想法,只是,憑藉她對青楊的了解,青楊真會因為所謂的家仇和未知的風險,放棄進國子監的機會。
雨桑認字不慢,卻始終對顧沛帶回來的《詩》、《禮記》之類的書不感興趣。但是青楊不一樣,這兩年,他來來回回把書翻了無數遍,還常常拿著樹枝,在廚房後的濕軟地上練字。
別的大道理,雨桑也不懂,她只知道,青楊不能因為仇恨,徹底放棄自己的未來。
不知為何,此時此刻青楊腦海裡浮現的,是昨日那個男人的樣子。
雖然昨日的狼狽,皆因和男人的對視而起。但青楊不得不承認,那個男人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青楊深吸一口氣,對雨桑點了點頭。
這時,姜禾送走了攤上的客人,放下刀,朝青楊和雨桑招招手。
「來來,我有事想要問你們。」
青楊和雨桑對視一眼,按捺下心中的情緒,走上前去。
瞧見哥哥姊姊都動了,在旁邊玩的小榆也忙丟開手裡的東西跟上。
三個孩子走近了才瞧見,姜禾的樣子不太對,面頰泛著不正常的緋紅。雖然同往日一樣,臉上帶笑,但眼眸中已經沒有光亮,眉眼間是掩藏不住的倦意。
雨桑一驚,忙伸手想攙住姜禾。
太陽升了上來,鐵盤下的爐子又一直生著火,雖然這些日子天天往田裡跑,姜禾的力氣大了不少,但仍是耐不了熱。
「沒事沒事。」姜禾說著,下一刻卻被雨桑架住,往桂花樹蔭下的板凳走去。
雨桑的手勁,姜禾是怎麼也掙脫不開的。坐到陰涼處後,才覺得稍稍舒服一些。
「天氣太熱了。」青楊站在一旁,微微皺眉看向泛著油亮光澤的大鐵盤,輕聲道:「要不……別賣醬香餅了吧。」
提到這個,原本有些乏力的姜禾瞬間精神了起來。「不行!醬香餅比飯糰好賺,我還指望下個月之前再攢上一筆呢。」
下個月?雨桑不由扭頭和青楊對視。剛剛他們才聊到,下個月顧沛就回來了,但對姜禾來說,這個時間有什麼特別的嗎?還是姜禾也打聽到消息,等顧沛回來之後,有別的打算?
雨桑不像青楊那麼彆扭,性子直,便直接開口問了。「為什麼是下個月?」
「因為下個月要把你們送去書院啊。」姜禾扳著手指數。「我問過楊姑娘了,像小榆這麼大的孩子,也可以送去開蒙。三份束脩要一起拿出來,得花不少銀錢。」
書院?三份?!
雨桑愣了下,指了指自己。「我也要去?」
「當然!」姜禾理所當然道:「妳放心,我打聽過了,是華陽長公主親自定下的授課內容,沒有《女誡》,傳授的是《詩》、《書》之類的經文。」
一旁的青楊也沒反應過來。他本以為姜禾將是求學路上最大的障礙,甚至開始盤算起退路,其中包含和姜禾決裂,或者求國子監那個神秘男人等手段。
但此刻姜禾的話,讓他許久的困惑就這般輕描淡寫的,在姜禾理所當然的話中,悄然消散。
居然……這麼容易嗎?
青楊仍在發愣,只知道,腦海裡那翻來覆去修改了無數回的計畫,又要粉碎重寫了。
姜禾並不知兩個孩子還瞞了她不少事,以為雨桑呆住,是因為不想去學堂。
*欲知精采後續,敬請期待2/4上市的【文創風】1330《好味寶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