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9 項符合
教養是合作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279 |
![]() |
二手中文書 |
電子書 |
$ 315 |
![]() |
親子教養 |
電子書 |
$ 315 |
![]() |
生活教養 |
$ 315 |
![]() |
新書推薦79折起 |
$ 339 |
![]() |
社會人文 |
$ 359 |
![]() |
親子關係 |
$ 359 |
![]() |
社會人文 |
$ 371 |
![]() |
中文書 |
$ 371 |
![]() |
親子關係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阿德勒正向教養】✕【實用溝通策略】
第一本以「合作」為概念的教養指南
★特別收錄:12篇教養思維翻轉練習★
看懂孩子的行為及渴望,也引導孩子看懂你的需求!
一個家,是完整的圓,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承擔與貢獻。當我們在教養這條路上,看懂原來一切都是「合作」,就不會過度將所有重擔扛在自己肩上,也能引導孩子承擔屬於他的責任。
擁有多年於校園為青少年諮商及輔導經驗的海蒂老師,以「阿德勒心理學」陪你探索家庭獨特的脈絡,回到你與孩子之間的連結與情感需求,找到雙方都能接納和包容的相處方式。並將伴侶、師長納入「隊友」,打造最佳的團隊合作。
本書目標在提醒父母:關於教養,不是只有搞懂孩子的問題,還包括釐清自身教養需求與內心渴望。於是教養沒有所謂正確的公式,只有最合適的教養風格。本書提供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豐富的實用心法及練習,帶領你一一拆解煩惱,打造獨一無二的教養使用手冊,讓共好成為唯一答案。
教養是合作,與自己合作,與伴侶合作,
與孩子的本質合作,也與周遭環境合作。
★合作式教養五部曲★
Part 1 寫在面對孩子之前
• 有了孩子之後,我們怎麼了?
• 孩子抵達,是夫妻關係的危機,還是契機?
• 和孩子合作,是天方夜譚?
Part 2 與自己合作:辨識你的教養需求
• 在教養裡,你真正想滿足的是什麼?
• 你和孩子分別是哪種「主軸性格」(生命風格)?
• 性格不同,要怎麼溝通及相處?
Part 3 與孩子合作:辨識孩子的內在渴望與困擾行為
• 為何孩子會出現頂撞、報復、擺爛等負向行為?
• 如何重新定義看待孩子的方式?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營造連結感、能力感、重要感、勇氣感?
Part 4 與孩子合作【實戰篇】:教養的要與不要
• 同理、鼓勵、正向引導,如何實踐?
• 教養的「課題分離」,你是不是誤會了什麼?
• 什麼才是「剛剛好的管教」?
Part 5 與未來合作:「父母」這條路的終點是?
• 當父母,都得這麼委屈嗎?
• 你會先跟孩子道歉嗎?
• 身為父母,你何時畢業?
【誰適合讀這本書】
• 家裡有各種年齡層的孩子都適用,特別推薦給「大腦風暴期」青少年的父母
• 嘗試了市面上的教養書,卻發現育兒路上還是挫折滿滿的父母。本書給你不同觀點!
• 想要和父母積極合作、解決孩子問題的老師
本書特色
• 三大溝通主題✕引導式提問,協助父母聚焦與練習
• 以阿德勒「4C」概念拆解孩子負向行為,並提供有效應對策略
• 找出親子「主軸性格」,知己知彼,更能順暢互動
• 結合案例與實際情境,容易共感、輕鬆理解
作者簡介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美國芝加哥阿德勒大學諮商心理學碩士畢業,從事大專校園輔導工作多年,近年深感「許多孩子長大被漏接,不如及早接住他們」,於是過去十年逐步增加中小學校輔導工作,協助親師諮詢。持續秉著阿德勒「Act As If」的精神,闖蕩於全臺各機關單位、學校與私人諮商機構,提供諮商、諮詢、演講、課程與督導。
堅信阿德勒所說,父母是孩子通往世界的橋梁,得協助孩子建立與社會的健康連結。也自我期許,能搭建一座名為「阿德勒心理學」的橋,為所有家庭打造相互理解的通道,並讓每個人都找到安放自己的位置。
現職
• 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常務監事
• 臺灣大學學務處學生心理輔導中心 兼任諮商心理師
• 東吳大學心理系 兼任講師
• 多所私人心理諮商所、心理治療所特約諮商心理師
• 電子媒體與雜誌專欄作者
著作:《你在煩惱什麼呢?大學諮商心理師給你的陪伴之書,關於成長的疼痛與焦慮》
FB│海蒂的療癒3次方 Heidi's Therapy⊃3;
部落格│海蒂的療癒生活:Therapy X Therap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