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年~前三二二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希臘三賢之一: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科學家和教育家、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立呂克昂學院,被視為柏拉圖之後世界古代史的大思想家。
亞里斯多德曾擔任當時僅十四歲的王子老師,這位王子不負期望,後來當了馬其頓的國王,並且建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他便是歷史知名的亞歷山大大帝。
關於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有許多領專業研究,例如邏輯學、物理學、形上學、經濟學、動物學、詩歌、戲劇、音樂、生物學、道德、美學、政治以及倫理學等。曾被馬克思和恩格斯讚譽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最博學的人」。
本書從亞里斯多德的核心思想出發,對其形上學、倫理學、邏輯學、公民教育論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另外,對他的幸福原理和人生觀也有一個全面而精練的介紹。從某種程度上說,本書是亞里斯多德博大精深的思想的濃縮,是廣大讀者了解其思想精要的一個便捷渠道。
作者簡介:
林真如,熱愛哲學、閱讀、攝影與旅行,醉心於各家經典西方哲學,並期盼能夠與大家分享。
著有《你黑格爾系的?》、《你榮格系的?》、《你康德系的?》、《你愛經系的?》、《你蘇格拉底系的?》……等。
章節試閱
肉體快樂
肉體快樂是與放縱相關的,不值得欲求,這是某些人的意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亞里斯多德提出了肉體快樂值得欲求的原因:其一,它驅開痛苦;其二,它十分強烈,有些人卻只享受強烈的快樂。
亞里斯多德對肉體快樂有較為客觀的認識。
有些人反對肉體的快樂,認為這些是與放縱相關的,不值得欲求,而高貴的快樂則值得欲求。亞里斯多德認為,持這種意見的人應當考察一下快樂的性質。如果這樣說是對的,如果與惡相反的是善,那麼與快樂相反的痛苦則是惡了。但這顯然是錯誤的。如果不是惡便是善,那麼必要的這類快樂就是善的東西,或者,在一定範圍內就是善的。因為,儘管有些品質和過程在善這方面不存在過度,因而也不會有過度的快樂,但在另一些品質與過程中的確存在這種過度,因而會有過度的快樂。在肉體快樂方面存在過度。壞人之所以成為壞人,就是由於過度追求不必要的肉體快樂。所有的人都在某種程度上享受佳餚、美酒和性快樂,但不是每個人都做得正確。痛苦方面的情形則與此不同。人們躲避的不僅僅是過度的痛苦,而是所有痛苦。因為,過度快樂的對立面不是痛苦,除非對追求過度快樂的人才是這樣。
亞里斯多德認為,對真假都應以說明,因為說明了那些虛假的意見,則可使人們增強對真實的意見的信念。當充分說明了某種看似真的意見並不真時,人們對於真實意見的信念就會增強。亞里斯多德接下來又談到了為什麼肉體快樂顯得比其他快樂更值得欲求。首先,這是因為它驅逐開痛苦。過度痛苦使人們追求過度快樂,一般來說是因為過度的肉體快樂與痛苦的鮮明反差,且這種快樂顯得十分強烈,所以人們追求它(有些人不把快樂看作是好的有兩個原因。首先,有些快樂是出於壞本性的行為,這種本性有的是天生的,例如獸類,有的是由習慣養成的,例如壞人。其次,其他的快樂是從匱乏向正常品質回覆過程中的快樂,而處於正常的狀態比處在向它回覆的過程中要更好。但是這些快樂又是伴隨著一個走向完善的過程的,所以它們在偶性的意義上又是好的)。第二,這是因為它強烈。有的人不能享受其他的快樂,只能享受強烈的快樂(例如故意使自己饑渴)。這種事情如果無害,便也無人反對。但是如果有害,那就是壞事情。這些人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快樂。對他們來說,中等的感覺就等於痛苦(這是因為,動物的機體經常處於痛苦狀態。自然科學家告訴我們,看和聽都是痛苦的,不過我們已經變得習慣了)。
同樣,青年人由於發育而陶醉,因而青春就是快樂。此外,那些好激動的人總是需要回覆到正常的狀態。由於性格的原因,他們的身體總是處於躁動之中,他們的欲求也總是很強烈。而快樂,不僅是相反的快樂,而且是偶發的快樂,只要是強烈的,都驅除著這種痛苦。所以,衝動的人會變得既放縱又快樂。與此相反,不帶痛苦的快樂就不存在過度。這些快樂自身就是令人愉悅的,而不是在偶性上令人愉悅的。所謂偶性上令人愉悅的,指的是那些治療性的東西。實際上,只是由於正常品質還殘留的部分的作用,它們才產生治療的作用,那個過程才使人愉悅。相反,那些激起正常本性的活動的事物,則是本性上令人愉悅的。
亞里斯多德認為,人們不會永遠對同一事物感到愉悅,因為人的本性不是單純的,而是有另一種成分(所以有死亡的存在)。其中一種成分的活動必定與另一種成分的本性相反。而當兩者平衡時,它們的活動就既不痛苦也不快樂。如果有某種存在的本性是單純的,同一種活動就會永遠令他愉悅。所以,神享有一種單純而永恆的快樂。
因為,運動和不運動都有實現活動。而快樂更多地是在靜止中,而不是在運動中。「變化是甜蜜的」,詩人說,因為人有劣性。所以,正像變化多的人是劣性的一樣,變化多的本性也是劣性的。它既不是單純的,也不是公道的。
肉體快樂
肉體快樂是與放縱相關的,不值得欲求,這是某些人的意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亞里斯多德提出了肉體快樂值得欲求的原因:其一,它驅開痛苦;其二,它十分強烈,有些人卻只享受強烈的快樂。
亞里斯多德對肉體快樂有較為客觀的認識。
有些人反對肉體的快樂,認為這些是與放縱相關的,不值得欲求,而高貴的快樂則值得欲求。亞里斯多德認為,持這種意見的人應當考察一下快樂的性質。如果這樣說是對的,如果與惡相反的是善,那麼與快樂相反的痛苦則是惡了。但這顯然是錯誤的。如果不是惡便是善,那麼必要的這類快樂就是善的東西,...
推薦序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年~前三二二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被視為柏拉圖之後世界古代史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被馬克思和恩格斯譽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最博學的人」。
亞里斯多德出生於古希臘北部色雷斯地區的斯塔吉拉城,從小對自然科學特別愛好,也很鑽研,在十七歲時前往雅典的柏拉圖學園,追隨老師柏拉圖學習和研究達二十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柏拉圖誇他是「學園之靈」。
柏拉圖死後,亞里斯多德離開學園,到小亞細亞艾菲索斯一帶講學。公元前三四三年,擔任亞歷山大的宮廷教師。公元前三三五年回到雅典創建了呂克昂學園。公元前三二三年,亞里斯多德因政治原因被迫逃離雅典,來到歐比亞的加爾西斯,次年謝世。
亞里斯多德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邏輯學方面,亞里斯多德是形式邏輯學的奠基人。他認為,邏輯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他提出了所謂的三段論。這個理論在後來的兩千年內,在西方一直是唯一被承認的論證形式。
在倫理學方面,亞里斯多德強調的是所謂「黃金比例」。他認為,人不應該偏向哪一個極端,唯有平衡,人才能過快樂和諧的生活。
在天文學方面,亞里斯多德創立了運行的天體是物質實體的學說。他認為運行的天體是物質的實體,地球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體由不同的物質組成。
在物理學方面,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只有在一個不斷作用著的推動者直接作用下,才能夠保持運動。可以說,在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大廈沒有構建起來之前,整個西方世界都被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統治著。
在生物學方面,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進行了分類,至少對五十多種動物進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鯨魚是胎生的,還考察了小雞胚胎的發育過程。
在教育方面,他認為理性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主張國家應對奴隸主子弟進行公共教育,使他們的身體、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諧地發展。
亞里斯多德還曾提出許多數學和物理學的概念,如極限、無窮數、力的合成等。
本書從亞里斯多德的核心思想出發,對其形上學、倫理學、邏輯學、公民教育論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解讀,另外,對他的幸福原理和人生觀也有一個全面而精練的介紹。從某種程度上說,本書是亞里斯多德博大精深的思想的濃縮,是廣大讀者了解其思想精要的一個便捷渠道。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三八四年~前三二二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被視為柏拉圖之後世界古代史的另一位大思想家,被馬克思和恩格斯譽為「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最博學的人」。
亞里斯多德出生於古希臘北部色雷斯地區的斯塔吉拉城,從小對自然科學特別愛好,也很鑽研,在十七歲時前往雅典的柏拉圖學園,追隨老師柏拉圖學習和研究達二十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柏拉圖誇他是「學園之靈」。
柏拉圖死後,亞里斯多德離開學園,到小亞細亞艾菲索斯一帶講學。公元前三四三年,...
目錄
版權訊息
序言
亞里斯多德生平
第一輯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一、形上學概況
二、「四因說」與柏拉圖的「原型理論」
三、共相與個體
四、「隱德來希」與目的的實現
五、實體論與宇宙
六、感覺.經驗.技藝.智慧
七、探尋科學的本性及目標
八、關於真理的探索
九、事物的開端
十、事物的原因
十一、事物的元素
十二、事物的必然性
十三、潛能
十四、質
十五、缺失
十六、部分和整體
十七、本質與形式
第二輯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
一、倫理學與理性道德
二、倫理學與形上學
三、理智與道德
四、中庸哲學
五、個人修養與恢弘大度
六、至高無上的德行
七、選擇是德性所固有的
八、考慮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九、願望是有目的的
十、勇敢就是恐懼與魯莽之間的中道
十一、節制是快樂方面的中道
十二、公正是最完善的德性
十三、探索真理的方式
十四、道德形成於習慣
十五、慷慨是財富方面的適度
十六、大方的人是花錢的藝術家
十七、大度是德性之冠
十八、溫和是怒氣方面的適度
十九、友善
二十、誠實
二十一、機智
二十二、羞恥
二十三、獸性與病態
二十四、堅強與軟弱
二十五、不自制與放縱
二十六、自制與固執
第三輯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原理
一、友愛是生活中最必須的東西
二、快樂最適合人類的天賦
三、幸福是人生的目的
四、如何獲得幸福
五、快樂與實現活動
六、快樂與幸福
七、肉體快樂
八、友愛的終止
九、友愛與自愛
十、友愛與善意
十一、友愛與團結
十二、施惠者更愛受惠者
十三、兩種自愛
十四、幸福的人也需要朋友
十五、朋友需要限量
十六、好運中的朋友與厄運中的朋友
第四輯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
一、邏輯學概論
二、邏輯學之父
三、範疇與語言
四、關於實體
五、經典的三段論
第五輯 亞里斯多德的公民教育論
一、人的社會性本能
二、靈魂統治肉體
三、財產的獲得方式
四、靈魂比財富更珍貴
五、公民應該具有的秉性
六、透過三種途徑成為善良賢明之人
七、閒暇也是一種德性
八、關於婚姻和生育
九、對嬰兒的訓練
十、兒童教育
十一、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十二、閒暇比勞動更為可取
十三、體育教育
十四、音樂教育
第六輯 亞里斯多德的人生論
一、模仿出於我們的天性
二、什麼是幸福
三、什麼是好東西
四、什麼是高尚
五、快感是讓靈魂恢復到自然狀態
六、發怒與喜愛
七、什麼是恐懼
八、什麼是羞恥
九、什麼是慈善
十、什麼是憤慨
十一、羨慕的對象
十二、年輕人的性格
十三、老年人的性格
十四、壯年人的性格
十五、高貴出身對性格的影響
十六、財富對性格的影響
十七、權力和好運對性格的影響
版權訊息
序言
亞里斯多德生平
第一輯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一、形上學概況
二、「四因說」與柏拉圖的「原型理論」
三、共相與個體
四、「隱德來希」與目的的實現
五、實體論與宇宙
六、感覺.經驗.技藝.智慧
七、探尋科學的本性及目標
八、關於真理的探索
九、事物的開端
十、事物的原因
十一、事物的元素
十二、事物的必然性
十三、潛能
十四、質
十五、缺失
十六、部分和整體
十七、本質與形式
第二輯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
一、倫理學與理性道德
二、倫理學與形上學
三、理智與道德
四、中庸哲學
五、個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