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苗栗產業創新展現台灣經濟生命力
個人在擔任第八屆不分區立委時,有感於國家級經濟建設偏重六都,苗栗位處竹科與中科之間,傳統產業廠商在8、90年代曾大量外移,導致苗栗地廣人稀產業空洞,雖有工業區、科學園區及產業園區進駐皆僅止於加工代工層次,或利用山城地利之便,無法鏈結在地提供青年在地就業機會;回顧70年代苗栗藉著出磺坑天然氣、南庄煤礦及公館陶土等天然資源及客家吃苦耐勞特質,形塑多元產業群聚如陶瓷生活用品、裝飾藝術、石油化工群聚、金屬鑄件及汽車零組件等;尤其苗栗粉末冶金產值占全國48%以上,是全球重要零組件之供應製造地,山城之農業、陶藝、休閒與文化創意產業之創新加值、技術升級及二代傳承均為在地業者經營轉型所面臨之問題。
苗栗有工業區、科學園區及產業科技園區,缺乏研發法人進駐輔導配套的措施;協助在地業界培育產業創新人才、提升研發能力、加強產學研合作達到產學研訓用合一目標,吸引廠商投資創造苗栗青年返鄉就業機會及提供青年創業友善環境。援引經濟部東部產業技術服務成功案例,2012年在立法院提案催生苗創園區,經行政院裁示經濟部設置苗創推動辦公室執行苗創計畫,2015年升級為「苗栗產業創新推動中心」,整合產學研創新團隊驗證地方特色產業群聚創新成效。2016年起納入四年中程綱要計畫,持續推動苗栗產業創新加值;感謝苗創團隊六年來在苗栗各產業之輔導與成效有目共睹,期望持續創新擴散典範移轉。
《築苗聚落啟航》這本書,筆者以動人文字娓娓道出17家業者築基與創新過程,帶出苗栗粉末冶金製造、高值陶瓷文創、主題式智慧服務等特色產業聚落,經由苗創團隊伴陪輔導突破技術應用、產品量產、創新服務模式等瓶頸並彫塑品牌文化。期望透過本書可以讓讀者看到書中主角深耕在地產業精彩點滴,從代工製造到研發創造歷程華麗轉身;感動苗創業師團隊群,攜手企二代啟動創新、凝聚資源、嫁接市場,形塑具地方特色產業聚落;讓平民百姓體會政府透過資源挹注、調適政策跨越部會整合讓產學研共創協作平台,提供青年築夢踏實嶄露自我最佳舞台;願苗創中心成功案例成為台灣產業創新典範。
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吳宜臻副執行長
築苗創新聚落再創華麗轉身
面對全球化數位知識時代,台灣致力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已透過「產業創新走廊推動方案」整合跨部會資源建立創新研發育成中心、產業園區、科學園區等產業發展基礎環境,形塑各區域「產業聚落整體發展」形貌;另搭配五加二產業創新政策連結未來、連結國際、連結在地,將在地產業聚落升級為產官學研共同推動之創新生態系,由中央政府機關協助地方建構友善經營環境,引進產業所需之創新資源,整合在地產、官、學、研合作機制及運作模式,建構更有效政策整合與協作平台,強化創新研發能量與產業生態系整合,達成產業結構調整,進而提升國家整體研發創新能量與競爭力。
經濟部自103年起設立「苗栗產業創新推動中心」,由工研院主導結合農科院、國衛院等研究單位及聯合、亞太、育達等在地大學,協助苗栗中小企業創新研發,推動「粉末冶金」、「高值陶瓷」、「主題式智慧服務」等特色產業,開啟中小企業創新研發風氣,6年來已協助診斷三百多家廠商及培育內部創新人才,協助中小企業成立微型研發中心;同時協助業者導入政府研發輔導資源,促進研發投資、轉型經營、拓展新市場、衍生新創事業、增加就業人口,再將創新能量模式擴散到新竹、桃園等地區,成果十分亮麗。
本書《築苗聚落啟航》描述了苗栗在地企業主打拼、奮鬥之過程,及苗創團隊居中協助廠商業者創新發展之案例,已帶動苗栗地方產業與學研單位專家學者之合作,運用科專成熟技術創新應用,開發新產品新市場,並善用政府輔導補助資源及政策調適,使苗栗山城遍佈特色產業聚落,以達成苗栗產業創新轉型,促進在地就業機會、育成新創廠商,培育產業人才等目標,讓苗栗的年輕人有更多返鄉深耕與就業機會,並期透過本書讓苗栗經驗擴散到全台更多地方,使在地產業升級一棒接一棒。
經濟部技術處羅達生處長
科技人文苗栗情產業聚落在地紮
「四月雪、五月螢」,春末夏初的苗栗遊人如織,洋溢浪漫氛圍。許多來苗栗賞桐花、看螢火蟲的遊客或許不知道,苗栗除了自然景致與客家人文風情外,也坐擁得天獨厚的天然氣、土礦資源,縣境內的粉末冶金產業更是享譽全球、數一數二的隱形冠軍產業。從汽車、機電設備、手機到燃料電池,都有來自苗栗粉末冶金廠的零組件,與相鄰的新竹高科技產業互補共榮,年產值超過百億元。
此值全球化產業結構重整的關鍵時刻,產業面臨再創或被邊緣化的巨大挑戰,苗創中心以科技結合在地特色,攜手返鄉青年共創苗栗產業未來。自2014年成立至今,苗創中心集結業師團隊包括:農業科技發展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發展研究院及在地大學聯合大學、亞太創意學院及育達科技大學等學者專家,共同參與此一在地跨領域創新平台,以高科技產業創新經驗推動地方特色產業轉型發展,讓創新走出科學園區、研究機構,走入在地產業、遍地開花。
《築苗聚落啟航》一書生動描繪出一幀幀執著本業、熱愛生命的在地職人群像:其迂迴曲折的生命考驗、創業歷程的酸甜苦辣、產業西進與南向的天人交戰以及乍然面對陌生新科技的無助、隔行如隔山的恐慌。一代又一代,因積累而富足、為逐夢而高飛、願承擔而返鄉;書中主角雖行業各異,卻懷抱對這塊土地共同的情感與堅持。這樣的感覺於我並不陌生,也讓我堅定相信,唯有如此熱忱做後盾,讓科技為夢想插上翅膀,才能帶著臺灣在地產業振翅高飛。
苗創團隊以前店後廠模式,整合業師經驗傳承創新種苗,導入科專成熟技術加以商品化,以大帶小群聚經營並扣合國際市場,再以政府輔導資源扮演創新錢母,點燃產業創新風潮。有跨領域專家群的陪伴同行,在既有優勢上結合在地業者、學研與政府等各界能量,借力使力,讓企業接班青年結合在地文創力與技術驅動產業轉型,在傳承與創新取得平衡,再造產業美好未來。
工業技術研究院劉文雄院長
構築創新築夢的實踐舞台
社會不斷進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當然不能原地踏步,產業創新必須具備知識、見識與膽識,無論在科技技術、商業服務模式、人才培育及企業主的觀念與經營態度等,都成為產業創新重要環節,靈活運用新的科技技術,創造新的產業經營常態,孕育新的市場與需求,更進一步加值升級甚至創造新的經營樣態與產業倫理,成為企業與產業服務的重要課題。
工研院技術團隊2009起與展開東台灣熱情築夢之旅,經濟部繼東部產業技術服務後成立「苗栗產業創新推動中心」,運用成熟科技服務在地偏鄉微型企業;台灣經濟活力除展現高科技產業外,更需要在地微型企業協助驗證科技技術應用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深切了解產業發展意涵與問題所在。2014年經濟部成立苗栗產業創新推動中心,援引東部產業服務經驗惦記產業創新發展不移植不複製,避免重蹈水泥廠移植花東模式;苗創成立展現政府對台灣未來產業發展開啟另一扇窗,科技創新將在科學園區、六大都會區、工業科技園區暨偏遠城鄉同步推動,並與在地土地資源緊密扣合,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苗創團隊成軍高舉科技、人文、苗栗情旗幟,凡事奉在地自然人文為師,業師群導入成熟技術加值產品開發仍須以市場導向需求為圭臬;創新主角標靶在地經營主人及即將傳承二代接班,以在地人本為創新核心不致影響在地人文感情,六年來苗創團隊以前店後廠模式號召在地法人大學超過百位專家學者,培育兩百多位創新種苗數十家企業成立微型研發中心,運用中央及地方政府產業輔導補助資源作為創新錢母火苗點燃苗栗產業創新風潮;讓青年返鄉就業創業承繼家業,也讓早期粉末冶金、金屬製品、陶瓷玻璃、石化纖維、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在西進轉南向躊躇之際,發現返鄉創新再出發才是邁向產業光明大道。
苗栗參與業師團隊包括工研院機械、材化、綠能、生醫、服科、量測中心及農科院、國衛院等法人技術團隊提供科專成熟技術及熱情伴陪在地業者,聯合大學成立粉末冶金暨精微金屬製品創新群聚服務據點,動員數十位博士學者參與並成立粉末冶金研發暨驗證中心,推動苗栗粉末冶金產業脫胎換骨成為國際亮點;育達科大除發揮商科專長,募集熱情老師成立苗栗主題產業智慧服務據點,設置青年培力專案與食材檢測中心,同時搭配苗栗產業創新轉型開辦產業碩士專班,將企業菁英從合作拚事業變身成研究所同學,班代表何川澤也是粉末冶金群聚總召集人,並以粉末冶金專用機械手臂論文取得碩士學位,解除同業人力短缺痛點更與聯大產學合作成為智能製程業界講師。
《築苗聚落啟航》繼80萬公里的熱情、花東築夢人描述政府對東台灣產業關懷使力,藉由科技釣竿伴陪微型企業張揚部落經濟,成為台灣經濟史上亮點;苗栗產業創新描述17個構築創新築夢的實踐舞台,濃縮六年來在苗栗創新產業故事,感謝技術處提供創新平台推動創新群聚資源,後場業師熱情投入奉獻,感謝苗栗縣政府提供產業資訊及地方型SBIR補助經費供苗創種苗練兵成長場域實戰,感謝科技部竹南科學園區務中心敞開胸懷,開放園區事業外業界行走科學園區並與園區廠商互動學習,最後感謝明新科大通識中心陳密主任帶領老師們實地採訪,讓業者們與業師們的奮鬥故事躍然紙上,這本書出版不是結局而是開端,苗創的故事未完待續請各位期待。
苗栗產業創新推動中心郭煌村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