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的表達方式
羅斯福神祕地向四周看了看,把身子向朋友移了移,壓低聲音說:「老朋友,你能保密嗎?」
他的朋友以為羅斯福要把機密告訴他,便非常肯定地說:「當然能!」誰知羅斯福也非常肯定地說:「我也能!」
語言包括有聲語言和非有聲語言兩種,其中有聲語言,又是語言交際的主要途徑。有聲語g是由聲音和語言兩種因素組成的,沒有聲音,也就沒有有聲語言,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而即使有了聲音,不同句式的選擇,結構的安排,表達的效果也大不一樣。況且,語音的輕重,語調的高低、語氣的抑揚,更是千差萬別,具有豐富的含義。據說,英語中的同一個單字「YES」,在不同的語境下,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音,不同的語調來表達,竟然有二十多種不同的意思。因此,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語音,就非常重要。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可以把人說笑,一句話也可以把人說跳。」作為要想拒絕別人來說,就更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因為,我們拒絕別人,本身就很容易讓人生氣,所以如果我們不注意表達方式,就會造成很壞的影響。
那麼,要拒絕別人時,說話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說客氣話
不能因為對方提出的要求,、自己不能夠接受,就出言不遜、出口傷人。常言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即使別人對你的要求,在你看來非常過分,你也應耐住性子,對人以禮相待。這樣,就給你拒絕別人鋪了一條好路;否則,你認為別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使你難以接受,你就對他毫不客氣,臉紅脖子粗地大吵一頓,一下子就把你要拒絕別人的路子堵死了。以後,你無論怎麼說,他恐怕也很難接受你的拒絕。而且,你還會給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以後別人就再也不願意與你接觸了。
所謂說話客氣,就是對人要有禮貌。既然自己要拒絕別人,對方一定也是很不願意的。因此就要給對方以安慰,多說幾個「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這樣,即使你拒絕別人,他也容易接受些。
反之,你對之說話毫不客氣,不把別人放在眼裡,事情往往會被搞糟。如,雖然已是深夜十二點鐘,可隔壁的鄰居家裡仍然是音響震天響,而且又叫又跳,惹得四鄰不安。這時,如果你跑過去敲開門,對他們大吼大罵一通,試想該是什麼結果呢?恐怕很有可能發生爭執,甚至還有可能大打出手,使鄰里關係出現裂痕。
真正善於交際的人,是很少發火的,更不會出口傷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才是有大智大勇的人。要想順利而成功地拒絕別人,就應該學會有忍性。即使在對方無理取鬧的情況下,也應該客客氣氣地拒絕別人,因為客氣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謙和的語態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常有這種感覺,同樣是一句話,用不同的態度說出來,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同樣是「謝謝你」三個宇,如果你用謙恭的語態表達出來,別人會感到很高興;而你要是用冷淡而生硬的語態表達出來,我想別人寧可讓你用愉快的聲音罵他幾句。
在拒絕別人時,究竟用什麼樣的語態更好呢?實際證明,謙恭的語態更能使對方容易接受自己的意見,促進雙方感情的融洽。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拒絕的話,誰都不願意聽,但又不能不說。這就要求拒絕者要在語言上下功夫,透過語言交流,增強彼此間的感情溝通,給對方以「自己人」的感受。如果能夠形成「自己人」的定勢,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從對方利益出發解釋問題,對方就會聽信,容易接受你的拒絕。反之,語氣生硬,不僅很難達到拒絕的目的,而且還會傷害對方的情感,很可能還會引發不必要的矛盾衝突。
比如:某儲戶對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要持身分證的規定嫌麻煩,有意見。這時,如果儲蓄員說:「就這個規定,你不拿身分證就不給支,有意見找主管去。制度又不是我定的,跟我說有什麼用。」
我想如果儲蓄員向你說了這番話,你的心裡一定不會好受,準會氣鼓鼓的。但是如果儲蓄員換一種說法,比如說:「這是銀行的統一規定,到哪裡都一樣。因為我們得保證儲戶存款的安全,萬一存摺丟了,別人揀到也取不走。」其效果顯然就會大不一樣。儲蓄員從儲戶的角度出發,耐心地給予解釋,對方當然會願意接受。
同時,為了表現出語態的謙和來,最好不使用諸如質問之類的語氣。例如:你的上司某次把一項任務交給你做,你從心眼裡討厭這項任務,但你絕不能這樣說:「為什麼偏偏讓我做?你不會找別人嗎?」如果你確實為難,你就應該用和緩的語氣,把理由說出來,上司考慮到你的實際情況,一定會願意接受你的拒絕的。粗暴生硬的語態,無異於給本來已經很難進行的拒絕火上澆油,是應該避免的。
知道了拒絕別人的語言要求,還要採用靈活巧妙的方法,下面就為你介紹幾種常見的拒絕別人的語言技巧:
凡是學過宋詞的人都知道,宋朝的詞人大體上可以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兩類。豪放派講究直抒胸臆,氣勢磅礴,如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婉約派的詞則比較細膩、溫柔,如涓涓細流,比如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在拒絕別人時,採取豪放派的做法是不大行的,而最好採取婉約的手法,用委婉的語氣來說「不」。
古代的時候,皇帝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他手下的大臣經常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輪到自己掉腦袋。因此,一般情況下,誰也不敢惹惱皇帝,除非他是活膩了。但是,為了國家的興亡和百姓的安危,一些正直的大臣,還是經常捨生忘死地向皇帝和統治集團們進諫。為了不使統治者惱怒,而殃及自身,他們就經常採用委婉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議。中國史書上記載的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從中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戰國策.齊策》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叫《鄒忌諷齊王納諫》。齊威王之相鄒忌,身高八尺有餘,儀表堂堂,風度翩翩。一天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問他的妻子:「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當然是您漂亮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不相信,又去問他的妾:「我跟徐公比,誰漂亮?」妾也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哪!」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進來,鄒忌坐著同他聊天。他問客人道:「你看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回答說:「徐公不如您漂亮。」過了幾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不如,相差很遠。晚上,他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終於悟出了一番道理:「我的妻子說我漂亮,是因為偏愛我;我的妾說我漂亮,是因為怕我;客人說我漂亮,是因為有求於我。」
於是第二天,鄒忌進朝去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求我幫助,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方圓一千多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宮裡的后妃和左右侍候的人,沒有誰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誰不怕大王;國境之內,沒有誰不向大王尋求幫助。從這點來看,大王受到的矇蔽可厲害啊。」
廣齊威王聽後,心覺有理,說:「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文武百官和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賞;寫信規勸我的,受中等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讓我聽到的,受下等賞。」
命令剛下達時,群眾紛紛進諫,宮門口和院子裡像鬧市一樣人來人往。幾個月以後,要隔一些時候,才間或有人進諫;二年之後,雖然有人想說卻沒有什麼可以進諫的了。
讀了這則故事,我不僅對齊威王的善於納諫,接受臣下意見而喝彩,更為鄒忌敢於進諫和善於進諫而拍案叫絕。鄒忌在向齊威王進諫時,根據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透過委婉曲折的方式,逐漸把齊威王引到納諫的問題上來,使齊威王很自然地便接受了自己的主張,還連聲說「好」,為齊威王迎來了門庭若市的進諫隊伍。試想,齊威王開始時一定不太喜歡接受別人進諫,而鄒忌如果直接勸他納諫,敢於對國君說「不」,那後果一定是不堪設想的。他之所以能進諫成功,就是採用了委婉語氣的方法。
其實,委婉的語氣不僅適合於政治上對人的勸說、拒絕,更多地是用於生活之中。我們在生活交往中,所接觸的對象,不是家人,就是親戚朋友、同學師長,因此在需要拒絕別人的時候,更應該用委婉的語氣。
比如:在家庭中,幾乎每個青年人都可能遇到自己的意見、看法與長輩不同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均不可因年輕氣盛,與長輩發生頂撞。而應耐心地進行解釋,講明自己觀點的合理性,以委婉的方式拒絕他。長輩對晚輩一般都寄予厚望,出於愛護,他們往往對晚輩提出一些批評和建議,這時如果晚輩對他們尖銳地拒絕成反抗,往往令他們很難接受,也很傷心,雙方之間的關係也很可能因一件小事而導致破裂,因此必須妥善處理。
一位青年,專科畢業後,自己在一個團體企業找了一份工作,準備去應徵。這時,正好他父親託人在一家國營大廠為他找了一份職務,聽了兒子的意向以後,父親表示堅決不同意。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兒子與父親據理力爭,大發脾氣,肯定會在父子間產生隔閡。而這位青年對此事處理得卻非常好,他心平氣和地對父親說:「這個工廠我了解過了,很有前途,生產的是高科技產品,和我學的專業很對口。再說我想,國營企業好是好,可是人才濟濟,我一個專科畢業生,到那裡要想做出一番事業,恐怕很難。可是在這個小廠就不同了,我去那裡,廠長要我馬上把技術工作抓起來,這是多好的機會呀!爸,我從小就依靠你們,您常批評我沒有出息,沒有主見,希望我成為一個敢說敢為的男子漢。我現在長大了,覺得您說得對,我這次的決心就是自己獨立想出來的,我想您一定會支持我的。這麼多年你們一直替我作主,您就讓我自己作一次主,行嗎?」
聽到這裡,父親還能說什麼呢?兒子說的話句句在理,他終於點頭了。一般說來,長輩都是很通情達理的,只要年輕人善於理解他們的苦心,能夠對他們進行耐心地說服,他們還是願意接受晚輩的意見的。
另外,對於夫妻間來說,雖然說是親密無間,但在拒絕對方時,也要注意尊重對方,不要以為「人熟不講理」,語言粗暴,不講說話技巧。其實許多家庭的破裂,就是因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引起的。在拒絕對方時,採用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將會使您的家庭更加和睦,夫妻關係更加協調。
比如:有這麼一對夫妻,丈夫非常喜歡收集古玩。節假日經常一個人跑到古玩一條街上轉,見了什麼喜歡的東西,就想買到手。做妻子的對此非常反感,別人的丈夫一到節假日就陪妻子到處玩,而自己到節假日總是一個人獨守空房,面對的都是一些盆呀罐呀的古董;另外,由於兩個人均是工薪階層,每月的收入並不很多,而丈夫又拿走一大半去買古玩,因此生活上顯得很拮据。
面對這種情況,妻子幾次都想發火,但她都壓住了。最後,她找了個機會,借討論「投資升值」問題,對丈夫進行勸說。她說:「眼下股市不穩,經商咱又沒那時間和心理承受力,也吃不了那苦;買藝術古玩,一是你眼力不夠,二是財力還差,三是週期太長,玩『大』了,還有許多風險。我看,咱不如賺錢買套商品房,改善一下居住條件,就現在這一間半,你買了古玩也擺不開呀!」妻子的一席話,語氣委婉,又入情在理,說得丈夫開了「竅」,從此不再輕易花錢買那些缺邊少角的瓶瓶罐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