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看你不爽會找你麻煩,但不會一言不合砍你腦袋;
同事會捕風捉影暗箭傷人,但不會巧詐構陷害你性命!
自古不變的小人依舊兩面三刀,隨時準備把你騙得連褲子都不剩!
兩千年前至今,人際與職場難題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每一個在塵世中打滾的人,仍舊必須面對上司的刁難、同事的爭搶、下屬的諂媚,
每一個無法獨立生存於世上的人,依然必須學習語言的技巧、沉著的態度與保留適當的空間。
*當團隊論功行賞時,若成就多數歸屬於你,你會如何?
岳飛用他的死,陳述過於鋒芒畢露的下場;
龔遂的幕僚用智慧與勸戒,讓其安居於高位閒職之中,輕鬆享受悠閒與財富。
「領導者對我們的看法是好是壞,決定了我們的未來與命運,畢竟很多時候,最大的法不是憲法,而是看法。」
*身邊出現意欲剪除的目標時,面對禮義廉恥的桎梏,你會如何?
曾經訂定城下之盟的孔子說過:「被迫訂的盟約,連神也不會遵守。」
齊桓公曾在性命受脅的情況下被迫割地,他暴跳如雷,管仲卻勸他要信守承諾。
「信用是一件道具,是用來做事的。如果把信用視為高貴品德,那就大錯特錯了。」
*鬱鬱不得志的時候,出現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老闆,你會如何?
王猛一生,兩次拒絕有能者的提拔,靜靜蟄伏,等待有能者出現;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得諸葛亮的一生效忠。
「一個人再有才能,如果沒有聰明能幹的上司,也無法發揮能力;
正確地選擇自己的上司,本身就是一個人才能和智慧的展現。」
*面對曾經意圖陷害自己的強悍敵人,你會如何?
齊桓公選擇重用曾經意圖射殺自己的政敵管仲,成為春秋時期首先稱霸的諸侯;
唐代張說原諒了與自己寵愛婢女私通的門生,聽取他的建議,避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人無完人,我們要用的是一個人的才能,不是他的過失,那為什麼還要執著於過失呢?」
*歷史上的成王敗寇,血跡斑斑中透出待人處事的智慧之光
兩千年前的古人,需要用項上人頭理解如何與上司相處;
兩千年後的我們,汲取他們的智慧與勇氣,在現代江湖上明哲保身,戰無不勝!
作者簡介:
陳深名,高中在選擇文組或理組時猶豫不絕,最後為了飯碗還是選了理組,但依舊沒有改變他熱愛歷史的文人魂。想要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科學家,最仰慕的人是關羽,著有《古人跟你一個樣》。
金躍軍,筆名毛人、余金,大學主修中國文學系。代表作品有《聖經的大智慧》、《讀禪學做人》、《讀禪悟管理》、《培養狼性DNA》、《電影療傷》、《做自己的心理按摩師》等。
章節試閱
立信要花費苦心
人要在官場、職場上立足,信用最重要,它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春秋時齊靈公喜歡後宮裡的后妃們穿男裝、戴男帽、著男靴、佩男人飾物。風氣一開,上行下效,全國形成一股女扮男裝的潮流。
然而靈公不喜歡老百姓學宮廷裡的樣子,下令各級官吏嚴禁,凡是街道上、市集中、鄉里間發現有女人敢穿男人服裝者,就把她的衣褂扯碎,絛帶剪斷。
可是這種風氣始終屢禁不止。
齊靈公氣得問晏子:「寡人下了這樣的命令,為什麼老百姓敢於違抗,屢禁不止?」
晏子說:「大王,您在宮廷裡提倡,在宮廷外禁止,就和掛了牛頭在大門,賣的卻是馬肉一樣。您要是想讓全國婦女不穿男服,只要宮廷內的先不穿,誰穿就罰誰,老百姓自然不敢以身試法。」
靈公點了點頭,「好吧。」
命令發佈不出一個月,齊國內再也看不到一個穿男裝的女人。
信用這個東西,確實是聰明者的遊戲。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征戰不休。有一年,齊國連吃敗仗,齊景公很著急,想要找到一位得力將領扭轉局面。
齊景公根據晏嬰的推薦,決定令田穰苴為將軍,領兵開赴前線回擊敵軍。
田穰苴原來只是一名下級官吏,他拜謝景公後,誠懇地提出一條請求:「大王,我一向地位卑微,現在您一下子把我從卒伍之間提拔到將軍之位,我擔心士卒們不聽百官不信。我請求您派一位高尊的大臣做我的監軍,以助士氣。」
齊景公說:「這個簡單。」
景公當即派他的寵臣莊賈走一趟。
田穰苴與莊賈約好第二天中午在軍門外會合出發。第二天,田穰苴很早就帶領部隊來到軍門外,列好隊伍,等候莊賈。
可是到了傍晚,莊賈才大搖大擺地來到軍門。
田穰苴生氣地厲聲喝問:「莊大人為什麼這麼晚才來?」
莊賈因受景公寵愛,一向狂妄驕橫,哪裡把小小的田穰苴放在眼裡,傲慢地說:「親朋餞行,多飲了幾杯……」
田穰苴說:「眼下敵軍入侵,大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士卒戰死在邊境,百姓的性命難保,你卻為酒宴而違犯軍法──」
莊賈毫不在乎地說:「你不要太神氣,才當了幾天將軍就教訓起我來了。」
田穰苴毫不示弱,厲聲吼道:「違犯軍法該當何罪?」
旁邊的司旗官回答:「當斬!」
莊賈那顆氣焰囂張的腦袋立刻被砍下來,掛到旗杆上,成為穰苴向全軍示信的道具。
田穰苴之舉威震三軍,將士們俯首貼耳地聽從他的指揮。
幾個月後,擊退了敵人,田穰苴率軍凱旋,齊景公親自迎接,後提升他為大司馬。
這個例子是以權臣的腦袋作為道具立信於軍中,與孫武借吳王兩個寵妃的人頭展示軍威的道理如出一轍。三國時曹操用自己的頭髮做道具立信,也需要一定的勇氣,因為古人篤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割髮視同自殘,要承受不孝的駡名。
曹操領兵出征,行軍經過麥田,下令:「士兵不得損壞麥子,違反命令者處死。」
騎兵們知道主帥軍令如山,紛紛下馬步行,有的還將倒伏的麥子扶起來。
誰知曹操的坐騎並不給這位丞相面子,一下子躍入麥田,踏毀一片麥地。曹操吩咐掌管刑法的主簿按法給自己定罪。
主簿戰戰兢兢,不敢直接回答,而是根據《春秋》上記載的道理回答:「對於高貴的人不能施用刑罰。」
曹操說:「制定法令的人自己犯法,怎麼能統帥部隊?然而我是軍隊主帥,不能自殺,請允許我處罰自己吧。」
曹操拔劍割下自己的頭髮放在地上,代替死刑。
曹操割髮代首,既是對自己的嚴厲懲罰,也是立信於人的策略。
另外,要立信,不僅需要苦心和智謀,也需要實力。拿現代的銀行信用制度來說,從來不借錢的人的信用是零,他的承諾一點作用都沒有,自然無法高額貸款,而有借有還的人借越多的人信用越好,因為他的承諾有效。
欠了會還,還了會再欠,輪番往復,只有這樣才有信用。
講信用就是要使原本不信的人相信,這必須要花費種種苦心。
凡事因信而成
如果以為信用只是一種個人美德,不應該含有任何功利色彩,那就是混淆了生活的方法與目的,大錯特錯。若是允許絕對一點的說法,縱覽中外歷史,只有事因信而成的例子,沒有人無信不立。
三國時劉備來投奔曹操,曹操任命劉備為豫州牧。
有謀士對曹操說:「劉備有雄才大略而且深得人心,其胸懷大志,謀略不可測度,他的手下兩名大將、關羽和張飛又有萬夫不當之勇,甘願為他盡忠效命。古人說一日縱敵,數代之患,我認為不早點除掉他,必為後患。」
曹操點點頭,又徵求郭嘉的意見。
郭嘉說:「這種想法有道理。不過話說回來,明公你現在起兵的目的,是為百姓剷除殘暴的邪惡勢力,以真誠和信譽號召天下豪傑幫助你建功立業。劉備有英雄之名,因為走投無路才來投靠你,假如這時殺了他,雖然能夠免除一個後患,但就要背上妒賢害能的駡名,使普天下英雄灰心,把所有想來投奔你的人才都嚇跑,到那時你要用誰去平定天下呢?值此安危之際,你不能不考慮其利弊得失。」
曹操說:「講得好!」
曹操明知劉備胸懷天下,日後與自己必有一爭,仍然聽從勸告,為了獲得天下英雄之心而留用他。曹操不做失信於天下的事,並不是因為他品格如何高尚,不過是為了達到聚集英雄豪傑為自己服務,有效地號令天下的目的。
因為曹操清楚地意識到,即使只欺騙別人一次,付出的代價都可能無可挽回。
齊桓公歸國即位後,任用管仲、鮑叔牙、隰朋等賢人治理國家加強軍事實力。齊國逐漸強大,開始吞併鄰國。
齊桓公五年,桓公派兵攻打魯國,魯國在位的莊公派遣大將曹沫迎戰卻連連失利,不得已請求割地求和。
桓公同意了,雙方會盟於柯地。
齊桓公與魯莊公坐在盟壇上談判,曹沫突然拿著匕首劫持齊桓公。齊桓公的左右一時不敢輕舉妄動。
管仲沉住氣問曹沫:「你這是要幹什麼!」
曹沫回答:「齊強魯弱,你們以強淩弱,強佔我們魯國土地,太欺負人了!我現在要求歸還那些土地。」
齊桓公君臣見狀,答應全部歸還魯國侵地。曹沫扔下匕首走下盟壇,神色不變。
齊桓公暴跳如雷。管仲勸他說:「現在我們是在諸侯面前答應了別人,如果因為貪圖小利而失信於天下諸侯,我們就會處於被動,孤助無援,不如歸還侵地以此取信天下,樹立我們齊國的信譽。」
齊桓公聽從了管仲的勸告,把戰勝得到的土地都歸還魯國,因此威望大增,各諸侯國也都想歸附齊國。
齊桓公因為遵守信譽,肯於放棄小利,顧全大體,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不論是國家、公司還是個人,要想成就事業,除了靠實力之外,還要講求信譽,以信取人,不要顧小利忘大局。
不要輕率承諾
永遠記住:不要輕率承諾。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被承諾者和承諾者兩方面來分析。
從被承諾者的角度來說,任何人的承諾都是在某種特定環境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做出的某種犧牲。如果對方承諾得太容易了,就要考慮對方是不是能夠實踐,特別在承諾的特定情勢消失後,對方還肯不肯做出那種犧牲。
魏昭王六年,秦國和趙國一起攻打魏國,他們說好獲勝後要把魏國的鄴城分給趙國。
魏王受到秦趙兩國的威脅,心中十分焦急,連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相國芒卯說:「大王不要憂慮,臣下有辦法可以退敵兵。」
魏王連忙請芒卯說下去。芒卯說:「趙國和秦國本來就有矛盾,這次聯合,無非是為利益。大王可以派一位能言善辯的人出使趙國,對趙王闡明利害關係,再拋給他一點甜頭,要他與我們聯合,共同對付秦國。接下來的事,臣下自有辦法。」
魏王說:「好倒是好,先生可願去擔此大任?」
芒卯說:「這事臣下不宜出面,臣下推薦張倚前往。」
魏王於是同意張倚出使趙國,臨行前,芒卯又對張倚如此這般地交待了一番。
張倚到趙國後對趙王說:「現在大王既然要聯合秦國來攻打我們魏國,鄴城這個地方我們是保不住的了。為了避免軍事爭端,魏王情願把鄴城獻給大王,不知大王可能接受?」
趙王心中暗喜,嘴上卻問:「魏王的美意敝國領受了,但不知貴國有什麼要求?」
張倚回答說:「其實也說不上什麼要求。魏與趙世代友好,原來出於一國,魏與秦卻有著世仇。秦國是虎狼之國,秦兵兇狠殘暴。魏王的意思,不外乎希望與大王永結邦交,如果大王看得起敝國,就請與秦國斷絕關係。我們的鄴城正等待著大王前去接收啊!請大王三思。」
趙王為了穩妥起見,又徵求了相國的意見。相國說:「與秦國聯合攻魏,興師動眾,最終不過是得到鄴城,現在不動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樂而不為?請大王接受。」
趙王於是答應了魏國的條件,立即宣佈與秦國絕交,下令關閉關卡,不准秦國人通過。秦趙兩國撕破了臉,秦國放棄了進攻魏國的計畫,反而把矛頭轉向了趙國。
趙王派使節興沖沖地到魏國去接收鄴城,芒卯卻領兵拒使節於邊境外。
使節說明來意,芒卯說:「我國之所以派張倚出使貴國,目的就是要保全鄴城,怎麼可能把它拱手相讓?如果張倚真有這種說法,那是他弄錯了,我可不知道。」
趙國使節垂頭喪氣地回去報告趙王。趙王一聽大驚,才知道上了魏國的當,正要討伐魏國背信,又聽說秦國正在拉攏魏國一起來進攻趙國,更加惶惶不安,連忙召開緊急會議,反過來自動割讓五個城邑給魏國,以求聯合魏國共同抵抗秦國。
趙國之所以在這次外交鬥爭中偷雞不著蝕把米,主要就是因為趙王過於貪婪,忘記了輕諾者必寡信的道理。
從承諾者的角度來說,有人認為,信用是一種美德,因此對人動輒承諾。或者只因為當時氣氛,或許是一時衝動,承諾者答應非能力所及的事,結果卻帶來無法解脫的負擔,這種行為相當沒有意義,其結果必然是讓周圍的人對他失去信任,自己也很被動。
三國時的華歆和王朗同鄉,有次乘一條船避難,有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
華歆感到很為難。
王朗卻說:「這條船正好還寬大,為什麼不可以讓他上船呢?」
便將對方邀上了船。
後來敵兵越追越近,王朗慌了手腳,就想把他扔下去。
華歆止住他說:「當初我無法決定就是怕這樣。既然已經接受了別人的請求,怎麼可以在危急頭頭,把他拋棄呢?」
於是他仍然像起初一樣,帶著那人一同逃走。
旁邊的人因此判斷華歆的人品比王朗更高,追隨他的人也就多起來。
一個講信修義的人,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是不會答應自己辦不到的事情,反過來說,他們一旦答應就一定會做到。這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負擔,因此如果我們從來不知拒絕別人,總有一天會把自己陷入到騎虎難下的地步。
立信要花費苦心
人要在官場、職場上立足,信用最重要,它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春秋時齊靈公喜歡後宮裡的后妃們穿男裝、戴男帽、著男靴、佩男人飾物。風氣一開,上行下效,全國形成一股女扮男裝的潮流。
然而靈公不喜歡老百姓學宮廷裡的樣子,下令各級官吏嚴禁,凡是街道上、市集中、鄉里間發現有女人敢穿男人服裝者,就把她的衣褂扯碎,絛帶剪斷。
可是這種風氣始終屢禁不止。
齊靈公氣得問晏子:「寡人下了這樣的命令,為什麼老百姓敢於違抗,屢禁不止?」
晏子說:「大王,您在宮廷裡提倡,在宮廷外禁止,就和掛了牛頭在大門,賣...
目錄
一、立信背信 方圓成事
立信要花費苦心
凡事因信而成
不要輕率承諾
不必對敵方守信
信用是用來做事的
二、保持冷靜 見機行事
用事實指點對方
把握言行的分寸
關鍵時刻顯神威
因時而動,見機行事
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隨機應變保全自身
專注於要事
以逸待勞奪戰機
快刀斬亂麻
臨危不亂抓機遇
三、察言觀色 巧妙辦事
情勢不同,表現也會不同
心有所想,必形有所動
審視變化,因人知事
慧眼測陰陽神變
聽其言同時觀其行
凡事須從大處著眼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用人得當事半功倍
四、順風順水的達變之道
紅黑臉相間化責難
蘿蔔大棒齊上陣
扮憐賣乖博同情
鷸蚌相爭收漁利
手握雙管同時下
調停紛爭用手段
借用外力打周旋
乘時代風,與時俱進
寧壞勿愚
小事之中沾大光
五、反敗為勝的容忍秘術
遭遇小人,忍辱求生
遭遇失敗,隱忍尋機
小節隱忍才能大事精明
懷才不遇更需等待
容人,並適當克制
願意承認自身錯誤
藝術地處理感情好惡
別把面子看得太重
「厚黑」之道寫春秋
六、把脈人心的駕馭聖手
欲擒故縱
有捨才有得
以「收心法」感化對手
巧妙地批評他人
點到為止的原則
以激將法達到目的
以賞罰為管理手段
寬嚴並濟,張弛有度
打蛇要打七寸處
「借刀殺人」不見血
七、進退自如的曲伸絕學
小事愚,大事明
走在「糊塗」與「不糊塗」之間
不可處處顯示精明
委婉含蓄的力量
韜光養晦等待機會
以屈求伸
彎下腰身前行
八、服從上層的恭維真功
打好上司的圓場
不可戳傷上司的面子
把功勞讓給上司
以啟發式語言勸諫上司
避免受到猜疑
九、立身處世的切記要典
黃雀未必是最後的贏家
富貴應恰到好處
好人未必做得了好官
不要拋出一片心
不可迂腐愚忠
捧場不要捧出迷魂湯
自嘲是恭維別人的好方法
淡化自己,免受攻擊
口舌之利禍害多
避免將對手逼入牆角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一、立信背信 方圓成事
立信要花費苦心
凡事因信而成
不要輕率承諾
不必對敵方守信
信用是用來做事的
二、保持冷靜 見機行事
用事實指點對方
把握言行的分寸
關鍵時刻顯神威
因時而動,見機行事
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隨機應變保全自身
專注於要事
以逸待勞奪戰機
快刀斬亂麻
臨危不亂抓機遇
三、察言觀色 巧妙辦事
情勢不同,表現也會不同
心有所想,必形有所動
審視變化,因人知事
慧眼測陰陽神變
聽其言同時觀其行
凡事須從大處著眼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用人得當事半功倍
四、順風順水的達變之道
紅黑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