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人員,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在新的環境中野心勃勃,有一展身手的慾望。領導者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一點,挖掘新人的潛力,則其前景輝煌。
1.年輕人潛力無窮
松下曾極力主張「實力勝於資力」、「讓年輕人任高職」。松下之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有其生理的、社會的理論依據。
松下認為,一個人,30歲時是體力的頂峰時期,智力則在40歲時最高。過了這個階段,智力、體力就會下降,慢慢地走下坡路。儘管也有例外,但大部分的情況如此。因此,職位、責任,都應與此相呼應,這才是合乎規律的。
閱歷、經驗,當然是年長者多一些,但這並不等於「實力」。松下提出的「實力」概念,是很有意味的。他認為,有實力,不僅要能知,而且更要能行,知行合一,才是實力的象徵。
年長的人也許能知,但往往力不從心,未必能行。相比較來說,還是三、四十歲的人更具實力。有實力的人,當然應委以重任。然而,一個大公司由於有各種各樣的職位,其中一些還是頗適合年齡大的人的。但面對困難時的攻堅、衝刺,就非年輕人不可了。松下認為,國家遇到困難,公司遇到困境時,要靠年輕人的力量才能突破難關。其原因,正是因年輕人更具備潛力。
同樣,創新也是離不開年輕人的,這是與人在各年齡段的生活觀念具有高度相關的。人的眼光也有年齡的區別,年輕人向前看,中年人四周看,老年人回頭看。因此,老年人易於保守,給他們創新的任務顯然是不適合的,這項使命應該交給年輕人。
但是,根深蒂固的東方傳統文化,並不輕易容許年輕人脫穎而出。松下深知此點,因此,他有一個緩衝的辦法,那就是經常聽取年輕人的意見,親自向他們詢問。如果年輕人直接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即使正確並富有建設性,也會因為人微言輕而不被採納;但如果公司領導徵求他們的意見,用經營者自己的口說出來,份量就大不一樣,這就是巧妙的領導藝術了。松下很看重和欣賞這種技巧,他認為年長的企業領導,應該吸取年輕人的智慧,巧妙地推進工作。
松下對數千年形成的東方民族「重年資」傳統的弊端看得很清楚。
在一次會議上,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手下的部屬們:「現在年輕的幹部,過10年20年就會老了,那時候不管你的地位是社長還是會長,論實力都比不上40來歲有才能的人,假如由他們來代替你們的職位,就更能促進公司的發展。但日本的情勢、人心向背,各種因素錯綜複雜,這一設想未必能順利進行。但是,千萬要記住,如果可以替換的話,對公司的發展是有益的。」
2.以愛心迎接新夥伴
以愛心伸出嚴厲和溫暖的手,迎接新夥伴,一起加入工作行列。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以往松下電器公司非常賣力,所以得到社會很好的評價。別人一定覺得他們的職員都很拼命,事實上,也不過是基於選是去非的原則,平靜穩定地去做應該做的事,並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松下常常考慮到人的價值和國家、同業的繁榮發展,這些考慮,成了他們工作最大的推動力,才能致力工作。這種精神得到同行業和全公司的同意,因此從外表看來並不很積極。
但是,他們仍要將這種精神,充分地傳達給每一位新進人員,讓他們有一顆溫暖、體諒的心。因為要特別注重新進人員的訓練和指導,因為他們的成長會帶動公司的進步。迎接新進人員,公司的每一個單位都會產生新鮮的風氣。先賢的人也會想起自己剛進公司時的情形,心情一轉,又產生一股衝動。所以說,這個時期是公司發展最難得的機會。
這種做法雖然有利,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因為不管多麼優秀的人才,剛從學校畢業,第一次工作,一點兒經驗也沒有,完全靠前輩的指導,才能慢慢進入工作狀態。
這時候,前輩為了指導他,被占去很多時間,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本來新進人員的工作效率就很低,前輩的工作效率,也因提攜後輩而受影響;整個公司的效率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等這一批新進人員發展起來了,能自立了,公司的實力就會大增,這是可以期待的。可是在過渡時期,也有認識平均效率會減低的必要,尤其在今天這種困難的局面,大家都拼命想堅守崗位。
3.新老員工同心協力
大家在一個組織中一起做事情,最重要的是同心協力、團結一致。由50個人組成很團結的團體,比100個人聚集的烏合之眾,力量要來得大、要有成就,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的。戰爭中,也不一定人數多的那一邊會勝利。儘管擁有大兵,但如果是一群烏鴉,怎麼能打勝仗?團結就是力量,有了團結,勝利才會向你招手。
一個公司的上下能不能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向目標努力,是企業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然而,這種團結,是人愈少的時候愈容易做到;人數越多,意見紛亂,要團結也較困難。假定團體的每一個人的修養都很好,協調性也很高,那麼要他們團結的話可能沒有問題;否則,人數越多,越難團結。
由此看來,新進人員來了,人數增加了,要團結一致,就比以前困難。再加上新進人員缺乏經驗,完全依仗前輩指導,而使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普遍下降,無形中也對團體產生了一種阻力,公司的體質就更加衰弱了。新進人員的加入,不但會造成平均實力的降低,也會使公司全體的團結實力降低。新進人員越多,這種情形就越顯著。當然,實力的降低,隨新進人員的成長會慢慢恢復;到了新進人員能獨立作業的時候,實力也會增加了。這一段成長期是時間可以解決的。
不過,在迎接新進人員的時候,就要有最壞的打算,要在平均實力、團結實力都降低的情形下進行工作。有了這種心理準備,應該要求新進人員做些什麼?怎樣指導?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為了使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有美好的未來,做前輩的千萬要積極團結新來的員工。
4.不能把資歷與能力劃上等號
我們提出人才要年輕化,克服不論才能只看資格、不問品德只看輩分的「論資排輩」的思想和做法。資歷反映了人們的實踐經驗,但也不是絕對的。不能把資歷同能力、水準劃等號,更不能按資歷深淺決定職位的高低。年輕化也不是絕對的,年齡只是表面現象,有沒有真才實料才是真的。有許多人是大器晚成,到了中、老年才成才。
有人對1500年到1960年全世界1249名傑出科學家和1228項重大科技研發的成果作了統計,發現發明的最佳年齡是25歲到45歲。也有人統計了301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其中大約40%的人是在35-45歲獲得的。而且還有大量事實證明中年起步成才也不晚,前蘇聯的一位農村婦女叫做古謝娃,40歲才開始接受教育,73歲當了博士。
麥當勞速食從1970年起進入法國,速食店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平均每半個月就新開設一家速食店。隨著速食店的不斷增加,需要聘用大量的管理人才。法國麥當勞公司人才部主任喬治•布朗說:「我們在招聘人才方面不拘一格,所有的人才都能在本公司找到合適的位置。」
他們招聘的人員既有大量的初出茅廬或剛跨出校門的年輕人,也有在其他地方工作過、具有一定經驗的中年人。所有履歷考核全部通過的求職者,要在門市裡進行實地實習,讓他們熟悉未來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看一看工作環境是否與自己的願望一致,經過3天實習後,雙方再第二次見面,確定是否錄用。
一個年輕的畢業生必須先當4至6個月的實習助理,以熟悉各部門的業務,從結帳櫃台到各個崗位。然後升為二級助理,之後是一級助理,也就是經理的左右手。從進入麥當勞,平均經過2至3年,可成為速食店經理,他們認為,對麥當勞公司來說,文憑僅僅是「潛力的外表」。麥當勞公司的口號是:「能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文憑很快就會失去作用。
能否敢於大膽啟用新人,是領導的思維與能力問題,每一位渴求人才的管理者都應認真對此進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