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在本書中我們定義《量子太極哲學》歸屬於「心物合一論」,那是因為我們定義屬「第八維度法界」的「法身」屬「唯心論」,而現代科學中所講的「所有『有為法宇宙』的自然守恆定律」(第七及第九維度的法界)則屬「唯物論」的緣故。《量子太極哲學》「心物合一論」是屬「第一原理理論模型」,而屬「心物合一論」的「如來藏模型」則是屬「實證模型」。最重要的是,兩者是完全可以相通的;因此,我們用《量子太極哲學》(或量子哲學)「心物合一論」推導出來的結果,會用「屬心物合一論的如來藏模型」來加以解釋。本書中還定義《唯識量子力學》「法界緣起理論」僅屬「唯心論」,而且是《量子太極哲學》或《量子哲學》「心物合一論」的近似解。因此,我們用《唯識量子力學》「法界緣起理論」推導出來的結果,則會用「屬唯心論的如來藏模型」來加以解釋。
在本書第一部中介紹的是《唯識量子力學》法界緣起理論,而法界緣起的《量子力學》,跟一般《物理學》中的《量子力學》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它的微分方程式,跟一般《量子力學》的微分方程是不一樣的,這個我們會在書中討論。因此法界緣起的《量子力學》,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在本書中我們定義「法界緣起的量子力學」屬於《唯識量子力學》;這裡的唯識,就是代表《唯識論》中的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及阿賴耶識),尤其是強調《唯識論》中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這是因為《唯識量子力學》業方程式,將無為法的「有效實相」跟有為法的「業」,兩者之間的關係給聯結起來了。「業」決定了我們的「前七識」,所以《唯識量子力學》業方程式,將第八識跟前七識的關係給連結起來了。請讀者注意,在本書中【量子哲學第八識】指的是廣義的第八識,因為它包含了「法身第八識」(法身藏識)及「色身第八識」(色身藏識)。「法身藏識」含有「有效實相、有漏福德,及煩惱」,而「色身藏識」則含有「有漏善業種子及惡業種子」。「有漏善業種子及惡業種子」上傳至法界後就被稱為「有漏福德及煩惱」。所以,本書【量子哲學第八識】跟【傳統第八識】的定義是不相同的。
在第一部中最重要的就是,《唯識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業方程式」會讓「法界內自由實相子」彼此間產生「量子糾纏」,而「業方程式會造成『量子糾纏』」在《佛學》中即稱為「道種智」。更妙的是,我們還發現《金剛經》講的就是跟「菩薩修行」有關的「道種智」。可見,《量子力學》在2,500 年前即已為「古德先賢」們所知曉,只是他們將高科技用在「精神文明科學」而非「物質文明科
學」上。現代「物質文明科學」過度發展,很可能會造成人類文明的滅絕。
在本書第二部中,我們發展出一套能夠達到自洽的(self-consistent)理論,也就是《量子哲學》心物合一論。《量子哲學》心物合一論不但是一套能夠達到自洽的理論,而且還能夠涵蓋「法界緣起理論」。在第一部中我們稱屬「唯心論」的「法界緣起理論」為《唯識量子力學》,但在第二部中我們卻稱屬「心物合一論」的「真空緣起理論」為《量子哲學》;那是因為在第一部中,我們將屬「第七維度」的「道種智業方程式」清楚地寫了出來,因此我們稱屬「唯心論」的「法界緣起理論」為《唯識量子力學》。但在第二部中,我們只能預測「多重宇宙」的存在,卻無法將屬「第九維度」的「不同宇宙所遵守的自然定律與形成的條件」清楚地寫出來,因此我們只能稱屬「心物合一論」的「真空緣起理論」為《量子哲學》,這裡真空代表的是「自由實相子+ 能量+ 虛空」。從《量子哲學》心物合一理論,我們發現「法界緣起理論」其實是「一真法界緣起理論」的簡稱,而「一真法界」所代表的意義則是「自由實相子+ 法界心識能量」;如此,「施受種子」是來自於「法界心識能量」就變得是理所當然了。
在本書第三部中,我們進一步將《易經》的「太極哲學」融入《量子哲學》心物合一論中,因而發展出一套《量子太極哲學》「圓融三諦」理論模型。《量子太極哲學》「圓融三諦」理論模型不但將《佛學》的整體大架構給建立起來,而且還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純通教」理論模型。我們還發現,「天台宗的圓融三諦理論」是屬「凡位修行的通教」而《金剛經》則是屬「菩薩修行的通教」;所以,只要將《金剛經》融入「天台宗的圓融三諦理論」中,「天台宗的圓融三諦理論」也就可以變成一套非常完整可證至第十地位菩薩階位的「純通教」理論了。當然,如果《天台宗》「圓融三諦三觀」理論能再將「如來圓融三諦」理論也考慮進來的話,它就可以成為一套非常完整的「純通教」佛學理論了。
能夠完成這本書,第一個要感謝的當然是養育我的父親蔣鳳翔先生跟母親劉蔚齡女士。再來就是二哥蔣志鵠和二嫂邢承智,在我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當然常晉法師的鼓勵與諄諄教誨,慈旭法師的關鍵一句話點破,都是能出這本書的關鍵。當然還要謝謝當我在外期間,因我行動不便,始終陪著我的黃寬朗、陳菁鄉,以及徐鈺淇。還有就是每次我到中部演講時,都會視我如同親人一般照顧我的李守仁劉桂香夫婦及其女兒李毓珊。還有在我生病時照顧我的醫生鄒順生先生及盧韻如女士。最後還要謝謝羅奕凱教授、姜一民教授,及蔡秀芬教授默默的真心相挺,更要謝謝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李孟恩教授、逢甲大學林德培教授、心善寺惠謙法師、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編輯劉靜芬女士,以及負責編輯林佳瑩女士的全力相助,謝謝您們!
值得再次強調的是,在本書第三部中,我們將《易經》的「太極哲學」融入《量子哲學》心物合一理論中,因而發展出一套屬《量子太極哲學》「圓融三諦」理論模型。《量子太極哲學》「圓融三諦」理論模型不但將《佛學》的整體大架構給建立起來,而且還是人類首次發展成功的一套完整的「純通教」理論模型。事實上,《量子太極哲學》「心物合一」理論不但可以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純通教」理論,它也可以是一套非常完整「圓教或別教」的理論;所以,《量子太極哲學》「心物合一」理論才能夠清楚地解釋屬「別教」的《金剛經》,也能夠清楚地解釋屬「圓教」的「天台宗」理論。我們還發現,「天台宗的圓融三諦理論」是屬「凡位修行的通教」而《金剛經》則是屬「菩薩修行的通教」;所以,只要將《金剛經》融入「天台宗的圓融三諦理論」中,「天台宗的圓融三諦理論」就可以變成一套非常完整可證至第十地位菩薩階位的「純通教」理論了。
屬心物合一論的《量子太極哲學》是一套新發展出來的「完整佛學理論」模型。雖然它成功地解釋了《金剛經》及「天台宗圓融三諦」等理論,並將《金剛經》、《涅槃經》、《唯識論》、《華嚴經》,以及「天台宗圓融三諦」理論都給連結起來了。但是,因為這是人類首次提出來的一套「完整佛學理論」模型,所以難免會有一些地方因思慮不周而造成一些疏漏之處,尚待後人的繼續努力修正及推展,使《量子太極哲學》能真正地變成一套圓滿的「完整佛學理論」模型。
還有就是,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科學家們稱「還無法獲得實證的新理論」為「假說」。因此,《量子太極哲學》心物合一論還有待大家一起努力地加以驗證及修正,讓《量子太極哲學》心物合一論可以真正地成為一套「完整的佛學理論」而不只是「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