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數線與整數的四則運算
一、數線與相反數
(一) 數線組成三要件:⑴ 原點;⑵ 正向(習慣以右為正);⑶ 單位長(可依狀況
選定任何適當長度)。
(二) 數以性質分類為 ⑴ 正數:大於 0 的數(包括正整數、正分數、正小數⋯⋯);
⑵ 零:中性數(既不是正,也不是負,但 0 是整數,也是偶數);⑶ 負數:小
於 0 的數(包括負整數、負分數、負小數⋯⋯)。
(三)整數分成正整數(又稱自然數)、0、負整數。
(四)最小正整數為 1,最大負整數為 –1。
(五) 相反數:在數線上原點的兩邊,且與原點距離相等的兩點所表示的數稱為相反
數。
⑴ 5 的相反數是 –5; –(–7)的相反數是 –7;0 的相反數是 0;a 的相反數是 – a。
⑵ 相反數的性質:若甲、乙互為相反數,則甲 + 乙 = 0。
二、絕對值與兩點距離
(一) 絕對值的意義:在數線上,表示一個數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
值。例如:–3 的絕對值為 3,記做 |–3| = 3;|–5| = 5 ≠ –5,– |–5| = –5,– (–5) = 5。
(二)若 a 為任意數,則 |a| ≥ 0。
(三)⑴ 若 a > 0,則 |a| = a;⑵ 若 a = 0,則 |a| = 0;⑶ 若 a < 0,則 |a| = –a。
例題
請問絕對值小於 12 的整數共有多少個?
三、絕對值的大小比較
(一)若甲、乙為任意兩數,則 |甲| + |乙| ≥ |甲 + 乙|。
(二)若甲、乙是同號數或有一為 0,則 |甲| + |乙| = |甲 + 乙|。
(三)若甲、乙是異號數,則 |甲| + |乙| > |甲 + 乙|。
四、整數的運算性質
(一)加法交換律:甲 + 乙 = 乙 + 甲。
(二)加法結合律:(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三)甲數減乙數 ⇔ 甲數加上 (乙數的相反數),即甲 –乙 = 甲 + (–乙)。
(四)乘法交換律:即甲 × 乙 = 乙 × 甲,例如:3 × (–2) = (–2) × 3。
(五)乘法結合律:(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例如:
[(–2) × 3] × (–4) = (–2) × [3 × (–4)]
(六)乘法對加減法的分配律:
⑴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甲 × 丙;(乙 + 丙) × 甲 = 乙 × 甲 + 丙 × 甲。
⑵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甲 × 丙;(乙 – 丙) × 甲 = 乙 × 甲 – 丙 × 甲。
⑶ (甲 + 乙)÷丙 = 甲÷丙 + 乙÷丙;(甲 – 乙)÷丙 = 甲÷丙 – 乙÷丙。
五、減法運算中的「變化多少」
(一)狀況改變多少=(改變後的狀況)-(改變前的狀況)。
(二)溫度變化多少=(最後的溫度)-(原來的溫度)。
)水位總變化 = (最後水位的位置) – (最初水位的位置)
=各次水位變化的總和(正數表上升;負數表下降)。
(四)時間變化:
⑴ 現在比三年前:0 – (–3) = 3(多 3 年)。
⑵ 三年前比現在:(–3) – 0 = –3(多 3 年)。
⑶ 二年後比三年前:2 – (–3) = 5(多 5 年)。
六、三一律
(一)甲、乙兩數,一定可以比較大小,其大小關係恰為下列三種的其中一種:
⑴ 甲 > 乙;⑵ 甲 = 乙;⑶ 甲 < 乙,即未比較前有三種可能性,但如完全比較
出來,恰有其中一種成立。
(二)不等號的意義:
⑴ ≥(不大於)⇔ ≤(小於或等於)。
⑵ ≤(不小於)⇔ ≥(大於或等於)。
⑶ ≠(不等於)⇔ > 或 <(大於或小於)。
七、遞移律
(一)甲 > 乙,乙 > 丙 ⇒ 甲 > 乙 > 丙。
(二)甲 = 乙,乙 = 丙 ⇒ 甲 = 乙 = 丙。
(三)甲 < 乙,乙 < 丙 ⇒ 甲 < 乙 < 丙。
八、自乘與乘方
(一)乘方:同一個數本身連乘若干次叫做自乘,所得的積稱為此數的乘方。
九、完全平方數
若一個整數 a 可以寫成 b 2(其中 b 為整數),則稱 a 為完全平方數。若將此數寫
成標準分解式,則其每個質因數的次數都是偶數。完全平方數的常見計算樣式如 5 +
5 + 5 + 5 + 5 = 1 + 3 + 5 + 7 + 9 = 1 + 2 + 3 + 4 + 5 + 4 + 3 + 2 + 1 = 52,透過圖示,更可
以了解這三種計算樣式間的恆等關係。
十、更改原點或單位長
例題
數線上有 A、B、C、D 四點的坐標分別為 –5、7、11、19。
⑴ 若以 A 點為新原點,單位長不變,請分別寫出 B、C、D 的新坐標。
⑵ 若以 B 點為新原點,原單位長的 2 倍為新單位長,請分別寫出 A、C、D 的新
坐標。
⑶ 若以 C 點為新原點,且新單位長的 4 倍等於原單位長,請分別寫出 A 、B 、
D 的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