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閱讀三國經典,細觀豪傑們如何衝破困境,創造自己的舞臺。
訴不完三國風流人物,歎不盡英雄壯志未酬。鮮活的人物形象使《三國演義》深入人心。鑑於後世論三國人物,多侷限虛實、善惡之爭,部分與整體之爭,故擬因應時代,透過對話閱讀,從多面向理解書中人物。
文中揭示《三國演義》重視個人與群體、個人與時勢的關聯,強調個人才德與性格對個人事功及群體的影響,以及知己知彼、謀始見機、順時而行、放對位子的重要。既重視時勢與人謀的關聯,亦接受冥冥天數。這些正是《三國演義》的獨特觀點。
透過考察《三國演義》這部講史而非純小說的經典,借助《三國志》及裴注所援引諸雜史的史實材料,針對史實所呈現空白,透過歷史想像補白,運用文學筆法,將選擇的史料與想像,結合作者理念,生動的刻劃事件與人物,成就這部重要經典名著,為後人津津樂道。
作者簡介:
楊自平
臺灣彰化縣人。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儒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系主任、副院長及中央研究院短期訪問學人,並曾榮獲中央大學學術研究傑出獎。專注《易》學及儒學研究,旁涉《史記》學、三國學。著有《清初至中葉《易》學十家之類型研究》、《儒學的現代詮釋與時代關懷》、《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明代學術論集》、《吳澄《易經》解釋與《易》學觀》、《梨洲對明代儒學的承繼與開展》,並與楊祖漢教授合編《綠色啟動:重探自然與人文的關係》(共三冊)及《黃宗羲與明末清初學術》。此外尚有二十餘篇期刊論文、專書論文及會議論文。
章節試閱
前 言
三國是後人津津樂道的時代。亂世奸雄曹操,興仁義之師的劉備,關、張的義、勇,諸葛亮的忠、智,人物鮮明,深植人心。《三國演義》在正史基礎上,加入生動的想像情節,關羽千里走單騎、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遺恨五丈原,這些豐富的人物形象及複雜的歷史事件,在在牽動人心。
學界對三國的研究,除禚夢庵《三國人物論集》及張大可《三國史研究》外,尚有不少跨領域研究,如,三國學與管理、三國學與心理學、三國學與領導學等等。此外,有許多通俗性讀物,影視媒體也不斷翻新三國故事。
特別值得一提,有兩部與本書同名的論著《羅貫中與三國演義》,最早的是二○○七年沈伯俊教授的大作,最新則是衛紹生教授於二○一八年八月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論著。這兩部書皆側重對《三國演義》的文本分析,環繞主題思想、人物形象、敘述藝術、後世影響四大面向,回應後世讀《三國演義》文本所關心的議題及存在的疑義。
沈教授將長期鑽研心得,分成五部分論述:一、成書、作者與版本,二、思想意蘊、三、人物形象,四、藝術成就,五、影響。衛教授的論著分成八部分:一、羅貫中其人之謎,二、文本研究,三、主題之爭,四、敘事藝術,五、人物群像,六、縱橫捭闔說「三奇」,七,名副其實「才子書」,八、三國謀略。
前 言
三國是後人津津樂道的時代。亂世奸雄曹操,興仁義之師的劉備,關、張的義、勇,諸葛亮的忠、智,人物鮮明,深植人心。《三國演義》在正史基礎上,加入生動的想像情節,關羽千里走單騎、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遺恨五丈原,這些豐富的人物形象及複雜的歷史事件,在在牽動人心。
學界對三國的研究,除禚夢庵《三國人物論集》及張大可《三國史研究》外,尚有不少跨領域研究,如,三國學與管理、三國學與心理學、三國學與領導學等等。此外,有許多通俗性讀物,影視媒體也不斷翻新...
作者序
余自幼喜讀歷史故事,尤好《三國演義》。早期只認同蜀漢人物,感動於劉、關、張深厚的兄弟情義,折服於諸葛亮出神入化的謀略,欣賞趙雲忠肝義膽。常為諸葛亮壯志未酬,遺恨五丈原黯然神傷。隨著年齡增長,透過讀《三國志》與裴注,及王船山史論與牟宗三先生之《歷史哲學》,對三國歷史與人物有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在中大求學時,曾修習蔡信發教授開設的《史記》及章景明教授的《左傳》,蔡老師生動的講課,嚴謹獨到的評論,章老師如數家珍般介紹春秋時期的人物與事件,至今難忘。有幸在兩位老師啟發下,開啟寬闊的歷史視野,點燃對史籍研究的熱情。
自二○○三年起在中大大一國文及清華大學文化經典開設三國方面的課程,「三國研究」、「三國史選讀」、「漢初與三國人物」、「《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透過不斷講習經典,結合時代問題,對三國議題產生許多新想法。雖然個人專業偏重《易》學領域,其次是中國哲學,但對三國學研究熱情未減。過去曾發表〈三國人物綜論〉(《新竹師院語文學報》,第九期,二○○二年十二月,頁一一九 ─ 一三四。)一文,探討曹操、劉備、孫權、魯肅四位人物。也曾指導學生張嫣庭完成《劉備與諸葛亮管理蜀漢之研究》碩論。在特殊因緣下,受邀參與【經典名作鑑賞】系列叢書撰寫,得以將多年來研究三國學的心得以專書形式呈現,實為殊勝機遇。
本書關注三大議題,分別為如何看待《三國演義》的虛實,《三國演義》的主題與重要想法,及如何恰當理解《三國演義》的人物論述及評價,希望以通貫方式較相應的詮解《三國演義》。
有幸自二○○三年回母校任教,十餘年間先後出版《明代學術論集》、《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清初至中葉《易》學十家之類型研究》、《儒學的現代詮釋與時代關懷》,及兩部學位論文《吳澄《易經》解釋與《易》學觀》、《梨洲對明代儒學的承繼與開展》。尚有與楊祖漢教授合編《綠色啟動:重探自然與人文的關係》、《黃宗羲與明末清初學術》二部論著。
在此,特別感謝我親愛的家人,感念先父楊景柏、家母張素真辛苦的教養之恩。先父離世三年餘,思念之情時不容已。感謝任教新民高中的舍妹楊自青及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光機電研究所副教授的舍弟楊自森給予溫暖的手足關懷。外子呂學德長年來的支持,是我心靈、事業的後盾,兩位寶貝呂紹君、呂紹辰的陪伴,讓我體驗到為人母的幸福。特別感謝指導教授林安梧教授及大學導師曾昭旭教授自余從學期間至今,不斷給予鼓勵與指導。在此也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第六編輯室副總編輯黃文瓊女士及編輯吳雨潔女士在編務及出版上的諸多協助。
最後,謹將拙作獻給我最親愛的家人。
余自幼喜讀歷史故事,尤好《三國演義》。早期只認同蜀漢人物,感動於劉、關、張深厚的兄弟情義,折服於諸葛亮出神入化的謀略,欣賞趙雲忠肝義膽。常為諸葛亮壯志未酬,遺恨五丈原黯然神傷。隨著年齡增長,透過讀《三國志》與裴注,及王船山史論與牟宗三先生之《歷史哲學》,對三國歷史與人物有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在中大求學時,曾修習蔡信發教授開設的《史記》及章景明教授的《左傳》,蔡老師生動的講課,嚴謹獨到的評論,章老師如數家珍般介紹春秋時期的人物與事件,至今難忘。有幸在兩位老師啟發下,開啟寬闊的歷史視野,點燃對史籍研...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三國演義》的主題及重要想法
第一節 三國時勢與英雄的大主題
第二節 世族與寒門的階級差異
第三節 「義」的不同層次與現實抉擇
第二章 三國領導者的理解與想像
第一節 曹操的權術及功利結合的曹魏集團
第二節 劉備的才德及性情相契的蜀漢集團
第三節 孫權的智勇及意氣相投的東吳集團
第三章 三國德才兼備的國體及器能之才
第一節 荀彧的才德與委屈行道
第二節 諸葛亮的賢德與全才
第三節 魯肅的才智與遠識
第四章 三國傑出的謀略家
第一節 智勇兼備卻未能全志的徐庶
第二節 難得王佐才卻壯志未酬的龐統
第三節 智謀過人且善於用兵的奸雄司馬懿
第五章 三國智意家的理解與想像
第一節 受曹操寵信的郭嘉
第二節 受劉備寵信的法正
第六章 三國武將的理解與想像
第一節 周瑜之志與瑜亮情節
第二節 關羽的驍勇與忠義
第三節 張飛的豪邁與用智
第四節 趙雲的忠勇與持重
第七章 三國後期的奇士對決
第一節 諸葛亮接班人姜維
第二節 忠勇多才卻遭忌的鄧艾
第八章 結 語
前 言
第一章 《三國演義》的主題及重要想法
第一節 三國時勢與英雄的大主題
第二節 世族與寒門的階級差異
第三節 「義」的不同層次與現實抉擇
第二章 三國領導者的理解與想像
第一節 曹操的權術及功利結合的曹魏集團
第二節 劉備的才德及性情相契的蜀漢集團
第三節 孫權的智勇及意氣相投的東吳集團
第三章 三國德才兼備的國體及器能之才
第一節 荀彧的才德與委屈行道
第二節 諸葛亮的賢德與全才
第三節 魯肅的才智與遠識
第四章 三國傑出的謀略家
第一節 智勇兼備卻未能全志的徐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