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我爸爸──我家的梅子老師
一場疫情,打亂了每個人的生活。
有的人因此在醫院和家中來回奔波;有的人長期停駐在家,用視訊接起人與人的互動;有的人為了追求公共利益,無法片刻休息;有的人⋯⋯
因為疫情,我也難得從繁忙的臺北回到南投老家。這裡人很少,連菜市場裡都沒什麼人,眼看外頭紛紛擾擾,這裡卻依然歲月靜好。
難得的空白時間,該拿來做什麼呢?
玩電腦遊戲?
爸爸敲了我一記,「妳這個年紀應該把時間拿來自我提升,怎麼可以虛度光陰!」
那學爸爸看電影總可以吧?
「爸爸看的是導演的劇情鋪排、角色塑造,妳如果看不懂,也是浪費時間。」爸爸一邊看著旅遊頻道的蛋糕大賽,一邊毫無說服力的說著。
那⋯⋯那寫書法可以了吧!
爸爸難得的點點頭,「你媽當年就是花了大把時間啊⋯⋯」
現在,我的書法字有沒有進步不好說,但可以確定的是,爸爸每天只用一小段時間對著電腦敲敲打打,居然完成了一部作品,將不同孩子們的疫情生活用文字串連在一起。
疫情,讓人們更珍視生命,逼著所有人成長。
疫情,讓人們學會待在家裡,好好與家人、和自己相處。
疫情,讓人們更了解社群媒體工具,原來相聚不只有一種形式。
這些難得的日子,我們不會想再經歷一次,但值得好好的為它寫下回憶。
疫情帶來的,也許不全然是壞處。
你看,王老師不就在這段時間,又寫出了一本書與大家分享嗎!
──王文華老師的女兒 海薇
面對詭譎多變的疫情,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步調,難免會有不安焦慮的情緒,此時此刻正是閱讀《教室被封鎖了!》的好時機。結合時事的校園故事,描繪出梅子老師的堅持和勇於嘗試,十位同學的鮮明特質和相互關懷,還有貫穿每一篇的伏筆線索,更能滿足小讀者的好奇心。整本書讓孩子們看了心有戚戚焉,家長們可以讀到教養的妙點子,老師們則彷彿看到自己班級的縮影,點燃更多教育的熱情。這就是王文華老師的魅力,運用一個既平凡又深刻的故事,讓親師生共享閱讀的好處。
──教育部閱讀推手 曾品方
作者的話
讓想像力奔馳在無垠的宇宙
還記得那一天,因為疫情關係,突然來了一道緊急命令:「明天起,學生在家上課,一切以健康為第一優先。」
學校要封起來了,教室要凍起來了,跟著我學演講的孩子突然傻了一般的問:「老師,會不會就這樣一直停課,然後我就長大了?」
「孩子,你要相信,我們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
其實這句話說完,我自己也愣了一下:我們這群大人,究竟創造了一個怎樣的世界給孩子們啊?尤其看著去年九月才入學的一年級學童,從他們進入學校開始,為了預防染疫,臉上的口罩就不曾脫下,現在還愈戴愈緊,他們會不會把口罩和讀書做了可怕的連結?
停課的事來得很突然,我們只有兩節課的時間能應變:有老師衝回教室,想多趕一點進度;有老師猛然惡補線上教學,四處尋找教學影片⋯⋯
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事,就是要來考驗你的應變能力。
五月的時候,缺水缺電缺疫苗,難道我們也缺乏應變能力?
我很快就拿定了主意:停課兩週,其實不會影響孩子太多的學習。兩週的進度,屆時都能補回來的,然而一顆安靜從容的心,一個啟發思考的腦子,卻可以趁機鍛鍊出來。
我給孩子的課單是:
閱讀學校的共讀書——方素珍老師的《明天要遠足》,每天練習用裡頭的句式寫一首詩,而且要寫在王淑芬老師教的《一張紙做一本書》的自製小書上,上個學期王淑芬老師光臨我們學校,讓孩子們趁這個機會再做一次練習。以上是國語。
賦閒在家,不如觀察家中昆蟲,寫觀察日記,如果能用昆蟲的視角寫日記,老師會慎重考慮,多加兩分。這是自然。
美術是畫窗外的風景,反正停課期間,哪裡都不能去,那麼一天畫一張圖,媒材不拘,大小自便,透過小窗看世界,拘禁的視野會出現怎樣的寬闊世界?我好期待。
至於社會,《神奇樹屋》和《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各自帶一小套回家讀,想穿越哪一朝、哪一代都行。
以上是我的授課科目(包含了閱讀)。
還有網友建議我加開體育,日日拖地一次;家政課則為家人煮一道菜等等⋯⋯
集合眾人的討論,我的課單變成了長長的一串⋯⋯
很多家長、老師汲汲於線上課程,但是啊——不給力的網速與電腦設備,模糊了的視力與頭腦,對孩子究竟是助力還是傷害?當然,如果學校一直封鎖下去,我最終還是會為孩子們開個線上課。不過,在停課的那兩週,
也就沒有糾結在國英數上了!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過的事,還是能再三溫習的。
唐詩三百首,親子重讀,會有不同的領悟。
經典小說,再次翻閱,看看有什麼新體會。
我還請孩子們寫疫情日記,人生難得被要求在家耍廢,耍廢日記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每天晚餐準時公開與家人分享,相信會是全家最開懷的時刻。
後來的後來,當疫情最嚴重的那幾週,我們班的孩子完成了一份又一份非常棒的作品,而我竟然也在被封鎖的城市裡,寫完了這本書。
因為我一直謹記:噴火龍絕對不會落在你家門口,但是想像力的翅膀,卻能帶孩子飛向無垠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