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難!
暢銷書《少,但是更好》作者葛瑞格.麥基昂新作
教你用對策略,把複雜的事變簡單,把困難的事變輕鬆
翻轉過勞文化,想成功不需要耗盡力氣
現代生活的複雜度讓人們慣於將事情分成兩類:一類是「困難而重要」,另一類是「簡單而瑣碎」。我們很容易反射性地放棄重要但沉重的工作,去做那些簡單但沒有意義的工作。其實我們還有第三種選擇:把重要但困難的工作變得簡單。
生活當中有90%並非真正重要的事。
方法對了,複雜的事可以變簡單,困難的事可以變輕鬆;
讓你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績效高手、人生贏家!
想把重要但困難的工作變得簡單,我們該怎麼做?麥基昂提出實用的策略,只要歷經三個簡單階段,就能一層一層去除事情的複雜外皮,讓最重要的工作變成最簡單的工作,倍增你的執行力:
․回復不費力的狀態:去除雜念和情緒,重新獲得心理能量和澄澈思維,在對的時間專注於對的事。
․採取不費力的行動:簡化流程,容納不完美,找到並保持適當的步調,讓重要的工作自己變簡單。
․收穫不費力的成果:選擇高槓桿活動,像是向達人學習、基本步驟的自動化、防患於未然等,優異的成果自然會不斷流向我們。
現代人愈活愈忙,也愈來愈茫,身累心更累。問題不是我們缺乏動力,也不是我們不夠努力。問題在於動力和努力都是有限的資源,我們愈是消耗,就愈容易過勞,也更難達成我們想要的結果。然而,只要有好的策略,化繁為簡,我們不必過勞,也能輕鬆做好更多重要的事。從此刻開始,讓我們以嶄新的姿態,迎向輕省的人生。
【好評推薦】
在人人過勞的世界裡,麥基昂的著作至關重要。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在這個充滿恐懼、不確定性,以及工作清單不斷增加、讓人感覺難以處理的時代,本書來得正是時候,而且十分必要。
⸺⸺伊芙.羅德斯基(Eve Rodsky),
《紐約時報》暢銷書《公平遊戲》(Fair Play)作者
我們一直被教導,目標愈重要,就必須愈努力實現它,而這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疲憊與過度勞累。在對專準主義鼓舞人心與重要的後續行動中,麥基昂巧妙地翻轉了這個劇本,與之相反,他認為任務愈重要,我們愈應該毫不費力地完成它。這是過勞文化急需的矯正措施。
⸺⸺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
《沒有Email的世界》和《Deep Work深度工作力》的作者
我們都以努力工作而自豪,但當我們想更努力地推動自己並達到上限時,該怎麼辦?麥基昂在新書中提供了解決方案:我們可以找到一條更簡單的道路,而不是放棄、耗盡或犧牲我們的心智健全狀態。《努力,但不費力》有許多我們可以立即採用的簡單策略,讓我們知道,要實現更多目標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難。
⸺⸺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
Thrive Global創辦人兼CEO
作者簡介:
葛瑞格.麥基昂(Greg McKeown)
擁有史丹福大學MBA學位,身為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奉行者,葛瑞格在全世界巡迴演講、教授、書寫關於在生活及領導方面實行專準主義的重要性。曾受邀至著名企業如蘋果、Google、Facebook、LinkedIn、Salesforce.com、賽門鐵克、Twitter演講。
他同時也是《哈佛商業評論》和領英(LinkedIn)極受歡迎的部落客之一,以及人氣Podcast節目《What’s Essential》主持人,並曾獲世界經濟論壇任命為「青年全球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暢銷著作《少,但是更好》在全球銷售超過100萬冊。
譯者簡介:
張靖之
本名張紫蘭,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輔系人類學,英國劍橋大學漢學碩士,曾任職於媒體與出版業,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近期譯作有《氣候緊急時代來了》、《馬格蘭的街拍智慧》、《艾力克.克萊普頓自傳》、《重新想像資本主義》、《零時差攻擊》等。熱愛文字、真理及大自然,關注氣候與環境議題。賜教信箱:violea@gmail.com。
章節試閱
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
讓我來說說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的故事。
該做的事他全做足了,人生勝利組的條件全部達標: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畢業,哈佛商學院深造,進入頂尖金融與保險公司擔任要職。
他每天超時工作,每週工時長達80小時,即使假日和休假也在忙工作的事。老闆還沒走,他絕不會先下班,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從來沒離開過辦公室。
他頻繁出差,已成為達美航空最高等級的飛行常客,級數高得連名稱都沒有。他在正職以外,又橫跨三大洲兼任四家公司的董事。有一次,他抱病開董事會,會議上去洗手間吐了三次,回到會議室的時候,同事說他臉色慘白,但他還是硬撐下去。
他從小就被教導,一生之計在於勤,這種想法來自新英格蘭人的傳統觀念:從工作倫理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而一向表現超前的他,把這個觀念發揮到極致,他不只認為不眠不休地工作會使人成功,他以為這種表現本身就代表成功──不需要加班到很晚的人,其職務肯定無足輕重。
他以為那些沒日沒夜工作的日子到頭來會有回報。直到某天,他一覺醒來,發現公司破產了。那年是2008年,他任職的公司是美國國際集團(AIG)。他手上的股票跌了97%。那些在辦公室裡熬的夜,那些飛往歐洲、南美和中國的紅眼航班,那些錯過的生日和慶祝聚會,竟全是徒勞。
金融海嘯爆發後的幾個月裡,麥金尼斯完全沒辦法下床,夜裡開始盜汗,視力變得模糊不清,內心也如墮五里霧中。那幾個月,他始終看不清周遭的事物,跌跌撞撞,迷失了方向。
他因為壓力太大而病倒了,醫生幫他做了一些檢查。他感覺自己就像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筆下《動物農莊》(Animal Farm)裡那頭下場悲慘的馱馬「拳擊手」,拳擊手是農莊裡最賣力的動物,不管碰到什麼難題、遭遇什麼挫折,牠的回應一概是「我會更努力」,結果就一直努力到過勞倒下,然後被送進屠馬場。
看完醫生搭計程車回家的路上,他這麼告訴自己:「這次如果大難不死,我一定要做出改變。」套用麥金尼斯自己的說法,他在心中「跟上帝討價還價」。
麥金尼斯說:「我解決所有問題的方式,就是花更多時間、再努力一點。」但突然之間,他發現,「再努力一點的邊際報酬竟然是負的。」
那麼,他該怎麼做呢?有三個選擇:一是繼續努力工作,但下場很有可能是過勞死;二是降低目標,放棄理想;三是以輕鬆一點的方式來達到一心嚮往的成就。
他選擇第三種方式。
他辭去AIG的全職工作,但以顧問身分繼續留在公司。他不再一星期工作80小時,而是每天五點下班,週末假日也不再發電子郵件。
他不再把睡覺當成必要之惡,並開始散步、慢跑和注意飲食。他瘦了11公斤,開始懂得享受生活,甚至重新愛上工作。
差不多在這時候,他受朋友啟發,開始投資新創公司。投入的錢不多,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卻因此開啟了他這方面的興趣。
他投資了幾家公司,投資組合的報酬率達到25倍。即使碰到經濟不景氣,他也不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因為他不再只有單一的收入來源。
他賺的錢比以前多,投入工作的時間卻只有以前的一半,而且工作內容帶給他更大的滿足感,又比較不影響私人生活。他說:「甚至不覺得是在工作。」
經此一役,他學到了教訓:當你已經沒辦法再多努力一點,就是時候另覓出路了。
各位讀者,你呢?你是否曾有過以下這些感覺:
‧你已經加快腳步,目標卻始終遙不可及?
‧你想做出更大的貢獻,卻已經沒有精力?
‧你感到筋疲力竭,快要不行了?
‧為什麼每件事做起來都比原本的預期費力得多?
以上如果有任何一項答「是」,或者以上皆是,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有這些感覺的人通常都很專注、自律,對工作全心投入,積極進取。只不過,他們真的累壞了。
不費力的方法
生活有起有落,每件事都有一定的節奏,努力進取有時,調養生息有時。然而現代人常常是無休無止地努力再努力,沒有節奏,只有消耗。
我們生活在一個遍地機會的時代,但現代生活有時就像在高海拔地區健行,讓人腦袋如有一團迷霧,腳下也虛浮不定,稀薄的空氣使人每前進一步都感到分外吃力。也許是對未來有揮之不去的恐懼和不安,也許是孤單寂寞覺得冷,也許是財務壓力或經濟困難,也許是日復一日被各式各樣的責任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總之我們常常事倍功半。
人生好難,太艱難了。有各式各樣的難,從複雜到沉重,從悲哀到疲憊。承受各種失望很難,有各種帳單要繳很難,感情不睦很難,養育小孩很難,痛失所愛很難。人生還有那麼一些時期,連每天過日子都很難。
如果妄想靠一本書來排解這所有的艱難,那就太異想天開了。我寫這本書不是要告訴你,人生這些擔子沒什麼大不了,而是要幫你減輕負擔。這本書也許不會讓天下的難事全變得好應付、容易擔,但我相信讀完之後,許多難事就會變得沒那麼難。
面對人生的重大難關,感到難以承受、身心俱疲,是正常的;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煩心瑣事,感到難以承受、身心俱疲,同樣很正常。每個人都有這種時候,而且似乎愈來愈多人有這種感受,這種感受也愈來愈頻繁出現。
奇怪的是,面對這種過勞倦怠感,有些人的反應竟是誓言更努力、加更多的班。我們的文化也是幫凶,把過勞吹捧成自我價值和成就的體現,背後隱含的訊息就是:你只要不是一直處於疲勞狀態,就是做得還不夠,只有流血流汗、把自己榨乾的人才會成功,不斷擠出更多東西不知何時成了大家的目標。
別把過勞倦怠當成榮譽勳章
付出努力確實可以換來更好的成果,但這個等式到了某個臨界點就會開始失效,畢竟我們可以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這麼多。隨著精力消耗得愈來愈多,努力的回報愈來愈少,變成惡性循環,直到我們筋疲力竭、倦怠不已,卻還是達不到想要的成果。你應該能懂這種感覺,也許此刻你正承受著這種煎熬。
那麼,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呢?如果我們不再把自己逼到極限(甚至遠遠超過極限),而是找一條輕鬆的路來走呢?
你一定能體會那種全心投入工作,但已累得快倒下的感覺。你已經卯足全力,卻還是自覺做得不夠。重要的事情多到怎麼也處理不完,想付出更多卻再也擠不出時間。好些重要任務確實取得了進展,但你已經累得無法從中感受到任何喜悅。
對於像你這樣盡心盡力的人,我要說:其實還有另一種做事方法。
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在往上爬的過程中,不見得就要長期忍受疲勞。想貢獻一己之力,不是非得賠上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可。
當手上重要的事已經超出你所能負荷,你可以選擇割捨,或是找輕鬆的方法來做。
《少,但是更好》是關於做對的事;《努力,但不費力》要談的則是,用對的方法來做對的事。
本書簡單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重新喚起你的不費力狀態。
第二部告訴你如何以不費力的行動來做事。
第三部談如何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好成果。
每一部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前一部的基礎上。
想像NBA球員正在準備投定點罰球。
首先,球員進入「罰球區」,找到罰球線上的「中心點」,再運幾下球──這些都是幫助球員集中精神、進入狀況的儀式。你彷彿看得出來,球員正在掃除腦子裡的雜念,放下心中所有的情緒,把周圍人群的嘈雜聲過濾掉。這就是我所謂的不費力狀態。
接著,球員微微曲膝,手肘彎曲成直角,然後「抬、彈、射」。球員早已將這些動作練得精準流暢,深深烙印在肌肉記憶裡,因此能做到不假思索、無為而為,動作有如行雲流水,這就是不費力的行動。
最後,球在半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發出過癮的「咻」一聲進入籃框,這是投罰球完美執行的聲音。球員絕不是僥倖命中,他們可以一投再投,球還是會進入籃框,這就是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好成果的感覺。
(本文擷取《努力,但不費力》前言)
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
讓我來說說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 McGinnis)的故事。
該做的事他全做足了,人生勝利組的條件全部達標: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畢業,哈佛商學院深造,進入頂尖金融與保險公司擔任要職。
他每天超時工作,每週工時長達80小時,即使假日和休假也在忙工作的事。老闆還沒走,他絕不會先下班,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從來沒離開過辦公室。
他頻繁出差,已成為達美航空最高等級的飛行常客,級數高得連名稱都沒有。他在正職以外,又橫跨三大洲兼任四家公司的董事。有一次,他抱病開董事會,會議上去洗手間吐了...
目錄
前言 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
第一部:不費力的狀態
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第一章 翻轉:會不會這其實可以很簡單?
第二章 享受:會不會這其實可以很有趣?
第三章 釋放:放下的力量
第四章 休息:什麼都不做的藝術
第五章 察覺:看清事物的方法
第二部:不費力的行動
如何把重要的工作變簡單
第六章 界定:「完成」是什麼樣子
第七章 起跑:顯而易見的第一步
第八章 簡化:從零開始
第九章 推進:產出垃圾的勇氣
第十章 步調:慢即穩,穩即快
第三部:不費力的成果
如何以最小努力獲得最大成果
第十一章 學習:善用他人的知識
第十二章 提升:集眾人之力
第十三章 自動化:做一次就好
第十四章 信任:發動高績效團隊的引擎
第十五章 預防:預見問題,防患未然
結語 當下:接下來怎麼做最重要
謝辭
注釋
前言 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
第一部:不費力的狀態
如何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第一章 翻轉:會不會這其實可以很簡單?
第二章 享受:會不會這其實可以很有趣?
第三章 釋放:放下的力量
第四章 休息:什麼都不做的藝術
第五章 察覺:看清事物的方法
第二部:不費力的行動
如何把重要的工作變簡單
第六章 界定:「完成」是什麼樣子
第七章 起跑:顯而易見的第一步
第八章 簡化:從零開始
第九章 推進:產出垃圾的勇氣
第十章 步調:慢即穩,穩即快
第三部:不費力的成果
如何以最小努力獲得最大成果
第十一章 學習:善用他人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