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踏入職安(工安)這個行業是2006年,一晃眼就已經16年過去了,在這期間總共經歷過了大大小小29個專案,跟大多數人一樣,日複一日的工作,然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是一個人獨立作戰、團隊共同努力或是擔任新進人員的訓練與工作輔導,對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以前叫勞工安全衛生管裡)的領域其實也沒想太多。
而在2019年4月的時候,我的一位老同事、老同學邱信榮在臉書(Facebook)成立了一個粉絲專頁「職人學管理」,想要分享關於管理以及職安的相關文章與見解,很榮幸的,我收到了邀請成為管理員之一,可以在上面發佈一些感想,在一開始的六個月內,我發佈了7篇文章,確實看到文章點擊率高,會讓人有成就感以及想要繼續分享下去,也開始對於臉書上許多跟職安相關社團的內容,多了一些留意(很久前加入了好幾個工安社團,但卻沒在關注內容),會想去瞭解其他同行先進、長官們對於職安這個領域的分享。
但是找得越多就越是發現,似乎職安這個行業的風氣好像跟10年前、15年前並沒有差太多!因為我想起了,當我還是個菜逼八小工安的時候,15年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網路資訊量也沒有現在那麼大,在那個時候,除了讀法規外,只能由前輩們教你,或是到現場摩擦碰撞後學到,坊間上也只能看到找到跟考取證照相關的書籍而已;再往前一點約10年前的時候,也只是智慧型手機App或是網路上查法規便利了一些,但是一樣沒什麼資訊,而到近期資訊量已經這麼龐大的狀況下,我很訝異的是,為什麼關於職安管理的相關資訊還是一樣匱乏!
並不是指職業安全衛生資訊匱乏,而是「職安管理」資訊匱乏,要職安資訊,從許多政府網站確實可以取得很多,也有相當多文獻資料與研究報告可以學習、瞭解與進步,它會說到很多正確標準以及危害是什麼,但卻沒教你可以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如果行不通還可以換哪種方法嘗試,或是其他人的管理案例分享。(在這裡我想要強調,我並沒有看不起或是忽視研究與提出標準,這也非常重要,但我想提的是,要怎麼做,才可以更順利且持續落實的做到標準這部分!)
而在其它非政府網站網站上看到有關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資訊,更是讓我感到挫折,因為大多數的能見度都著重在考試、證照或是看哪本書、上誰的課比較容易過;還有一些則是職災新聞報導轉發、PO文爆料哪裡出事,然後下面一片欷歔與怨嘆;再來就是職安工作的抱怨、工作上的求救以及求職的發文;對於如何讓安全做得更好,或是分享不同的作法與提供建議,這些正面並且互相學習的資訊則是如鳳毛麟角般難尋。
法規要求只是最低標準,要如何做得更好才是真本事,但為何我們周邊可以看見的資訊,幾乎都是那種做不到60分的結果,再來跟你強調60分是什麼,然後喊個口號要大家重視安全,但卻依舊是每隔一段時間就重新上演一次相同事故?
確實還是有一些先進前輩的發文,是分享關於職安這個角色該怎麼做的,但可惜只有少部分的文章,並且很快地,就被現代的資訊洪流給帶走,然後淹沒,要找到這些文章,實在是事倍功半。在這種挫折與感概下,也讓我停下了發佈文章的腳步,開始對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這個領域,在整個台灣的氛圍與大多數非大型公司裡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的地位,以及現在會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新鮮人」們,為什麼會想要從事這個職業?原因到底是什麼?等,多了很多思考及疑惑!
明明職業安全衛生的領域這麼大,為什麼不像醫生一樣可以分很多專科,分成很多不一樣的專業類別?
為何安全衛生管理不能像一般的管理分享一樣,會有像是《經理人月刊》或是《快樂工作人》?這些分享如何工作的方法、思考與觀念,或是分享成功經驗案例的資訊?
為什麼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這個工作、這個頭銜,不會讓我有從事這份職業是很有價值與成就的感覺?
又為什麼?
其實我也沒真正想通,我也還是有疑惑,而嚴長壽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台灣不缺批評,也不缺看到問題的人,但台灣真正缺的是願捲起袖子實做的人。」卻在我腦中浮現,讓我有了出一本書的念頭,反正做就對了。所以在2020~2022年間,我開始紀錄周遭的管理事務,將自己遭遇過的難題或是成功的案例,盡自己所能地分享在這本書中,希望能給那些也可能會遇到類似工作困難的人,有所幫助,從別人已經發生過的經歷,來減少自己摸索的時間、減少碰壁的可能,而更重要的是,希望這個開頭可以拋磚引玉,讓更多先進、長官們願意分享,讓更多人可以知道「原來安全還可以這樣管、這樣做啊!真的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創意與新思維!真是厲害得讓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