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8 項符合
創藝之道: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創藝之道: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
內容簡介
《創藝之道》是一本觀察與思考超過40年而成就的書,作者王嵩山在多年積累的後結構主義背景架構下,提出對於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底蘊之「社會形成」如何成為其多樣多元藝術表現基礎依據之宏大論述,洋溢著企圖、熱情與功力。
雖然原住民社會變遷非常快速,文化流失、社會解組的情形屢見不鮮,但是臺灣南島語族藝術的藝術形式,體現包容性、多樣性、韌性、可持續性的生命力。在部落、都會新社區、世界南島社群、博物館與文化展演場域,藝術創造日漸蓬勃,各個族群以獨特的方式,詮釋人、自然與文化共構的世界。在自然與文化遺產消逝的人類世,原住民族藝術提供洞察原住民社會文化的視野。
本書採用人類學的比較觀點,揭露南島語族創藝之道的根基:人與事物之起源以及歷史事件的敘事、人觀、祖靈、系譜關聯、物與自然知識、空間組織。描述臺灣南島藝術及其產地,詮釋部落生活與社會力動態變化所造成的影響,理解自成一格的藝術形式與創作者和社會文化體系的關係,區辨日常思維與藝術思考如何製作日常物與標誌物,通過紀錄影像製作文化記憶,從想像與象徵面向理解物、意象與新性。
◆「這是一本觀察思考與積累超過40年而成就的書,我何等榮幸可以親自見證王嵩山教授逐步地從1970年代熱血的靑靑子衿人類學學生,卓然成為如今著作等身卓越學者的歷程......這本書巧妙地運用八個章節,帶領我們從古典人類學理論注重『社會如何維繫其自身』切入,藉由臺灣南島語族對於造型、視覺、表演、工藝等議題,深入藝術藴含的社會與文化的意象、價値、眞確性(authenticity)、文化新性(cultural newness)以及社會力(social agency),不僅回應了上述博物館與源出社群關係、研究與展示的方式等問題,更進一步帶領我們進入南島文化的創造與藝術領域,從形式、溝通與美感經驗探索南島語族的韌性與生命力。」——王長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嵩山
臺灣澎湖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專任客座教授。人類學知識來自於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與研究所。已出版專書38種。
目錄
館長序
自序
原住民藝術的物、意象與新性
導言
區辨原始藝術與族群藝術
藝術在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位置
工藝製品與象徵表達的界限
意象、社會與文化價值
傳統的形式與內涵的新性
臺灣南島藝術及其產地
南島世界的形成
藝術之自然知識、文化景觀的背景
臺灣南島藝術之社會起源
臺灣南島藝術之文化起源
器物與藝術的邊界移動
造型與視覺藝術
陶藝
琉璃珠
木石雕刻
造舟
製作神聖的空間
衣冠飾物
手工器物
想的與動的:表演藝術
口語傳統
音樂、歌謠與舞蹈
器樂
戲劇、詮釋與社會
物、工藝與文化價值
工藝的社會性
住居工藝、空間與親屬的價值
家屋物件與空間的文化定義
家屋:起源與血緣的價值
男子會所與公領域的價值
物、製作與社會力
意象、視覺形式與社會
導言
社會文化背景與村落日常生活
製作個體意象
意象再現與創造的物質、歷史和社會原則
文化展演、社會真確性與新性
導言
製作鄒之社會真確性
展演形式與社會意識再製
社會生活與展演場域之擴大化
文化展演、社會真確性與新性
創藝之道
製作文化記憶:紀錄揭露歷史與社會文化現實
當代原住民藝術的幾個趨勢
文化與美學經驗
參考書目
序
館長序
◎王長華
這是一本觀察思考與積累超過40年而成就的書,我何等榮幸可以親自見證王嵩山教授逐步地從1970年代熱血的青青子衿人類學學生,卓然成為如今著作等身卓越學者的歷程;還記得自己初入博物館這行的那年,偶讀嵩山寫的關於美國鳳凰城Heard Museum西南印地安族群藝術蒐藏重鎮的文章,心生嚮往,隔年隨即循跡奔赴拜訪的情景,今天藉著這本《創藝之道》新著,讀到嵩山教授為我們展現多年積累的後結構主義背景架構下,提出對於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底蘊之「社會形成」如何成為其多樣多元藝術表現基礎依據之宏大論述,企圖、熱情與功力依舊,澎湃激動難掩書卷。
嵩山教授《創藝之道:臺灣南島語族之物、意象與新性的人類學觀點》這本書巧妙地運用八個章節,帶領我們從古典人類學理論注重「社會如何維繫其自身」切入,藉由臺灣南島語族對於造型、視覺、表演、工藝等議題,深入藝術蘊含的社會與文化的意象、價值、真確性(authenticity)、文化新性(cultural newness)以及社會力(social agency),不僅回應了上述博物館與源出社群關係、研究與展示的方式等問題,更進一步帶領我們進入南島文化的創造與藝術領域,從形式、溝通與美感經驗探索南島語族的韌性與生命力。我們可以從書名使用的「創藝之道」(Ways of Making Arts)切入:「創」指的是「創造」,是個人或群體為了適應多變且複雜的環境,便透過奠基於社會文化核心思維進行現狀的改變,或成為與自身及外在社會溝通的媒介;「藝」即為「藝術」,雖然南島語族不必然有直接詞彙直指「藝術」,但仍透過其語言(例如排灣族語的“pulima”為指稱擁有「巧手的人」之意,可延伸為具有藝術能力並以此進行訊息傳遞的人)闡釋了對於藝術的意涵,並且持續影響人的行為、驅動社會關係、改變社群結構等力量,讓我們從本書論述的創造與藝術見解,一同理解臺灣原住民族的現在與過去,在以往形成文化邊界的社會條件下,我們是否能交換或分享彼此的想法,進而成為相互溝通、甚至讓你我成為認同、尊重彼此的途徑。
本書的付梓與史前館常設展廳重新開展一樣令人期待,我們從1990年成立籌備處、2002年正式開館服務迄於2020年中,開始啟動建築景觀與展示更新工程而暫停對外營運。我們深刻地察知廿多年來臺灣社會變遷迅速,土地與人群的歷史認知、斷裂與認同問題受到極大關注,各界對於臺灣及島上原住民族群的歷史文化及其主體性、敘事權力及其目的、主位與客位觀點……反省與期待迭生,我們珍視這個重新審視史前館內涵與定位的機會,並且反覆討論確認這座博物館是要朝著為社會而存續的角度來重新開展。這個過程當中特別要感謝嵩山教授同意擔任我們展示更新工作總顧問,尤其是在「南島世界‧世界南島」展廳的當代視野、展示整體框架形塑、敘事策略乃至單元內涵等等方面,我們共同朝向孵化成為臺灣最具有史前縱深,也更有當代意義的展示而努力,經歷超過一年的多次反覆研討,嵩山教授給與我及我的團隊夥伴最大的協助與引導,我們要表示深摯謝意。
史前館建築景觀與常設展更新再造工程期間,我們在硬體改造整備以外,還同時進行館內專業研究學門配置、研究同仁海內外研究田野調查開展、館內展示典藏等行政法規檢討、以及檢討並重新策畫出版業務等等內造更新的工作;提出出版業務重新規劃與佈局,將其與研究及展示教育進行系統性整合的想法,以期整體貢獻且不負於博物館作為知識生產者的角色,值此重新開館,有幸邀得王嵩山、蔣斌、蔡政良三位教授提供專著共同推出系列第一波,呼應史前館更新後重構博物館知識藍圖的出版,也期待館內外更多考古學門、博物館學,甚至臺灣原住民族重要資料彙編等可以陸續接棒出版,得與常設展展示廳中各種議題延伸成為論壇(Forum)方式的特展持續相互輝映,帶出與民眾共創當代視野、詮釋與意義,成為真正有社會影響力的博物館。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328207 叢書系列:文化觀察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陳嘉珍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10
66折: $ 634
作者:許添盛主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12
66折: $ 660
作者:YUKIJI
出版社:春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9
66折: $ 329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01
66折: $ 660
作者:荒岸来歩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8
$ 356
作者:地主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1-13
$ 209
作者:楊佳燊 (Jason Yang)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26
$ 316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5-01-20
$ 205
$ 187
作者:裘蒂絲.柯林斯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4-12-24
$ 375
作者:台灣犯罪作家聯會
出版社:幻華創造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7
$ 199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