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序
臺灣為多元族群的社會,其中原住民族是現存臺灣族群中,最早來到臺灣,經過數千年繁衍,根深蒂固,並各自發展出豐富而多元的特色文化。直到19世紀中期,仍有臺灣原住民族以傳統方式,獨立於部落生活的記載。1895年日本開始統治臺灣,一改過去清國政府模式,對原住民族的掌控態度更為積極,而衍生大小事件不斷。這中間有長期進行實質控制計畫性的討伐,也有因雙方認知不同產生的劇烈衝突。習慣傳統或半傳統部落生活的原住民族,面對所謂高度「文明」的日本政權,不僅在物質上相對弱勢,在語言文字的詮釋上,也無法與現今留下日人檔案、報導、寫真帖等相抗衡,加以戰後部分漢人透過其認知之史觀詮釋,雖強化了所謂國家民族意識,但日本時代重大事件對原住民族本身所具意義,也就更凸顯必須重新爬梳整理之必要。
本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為保存原住民族歷史文化,長期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研究,迭有成績。自110年度起,為落實關照原住民族、還原歷史真相,雙方共同倡議「原住民族歷史事件調查研究出版計畫」,擇定原住民族6項重大歷史事件進行調查研究,試圖從原住民族的角度,讓大眾更能認識原住民族歷史之真實樣貌。1914年的「南蕃事件」,是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在「五年理蕃計畫」推展押收銃器政策下,所發生的衝突事件。當時總督府對北蕃先進行武力押收槍枝,南蕃則採行勸說,直至北蕃完成後,南蕃仍有排灣、布農、魯凱等族不願繳械,因此雙方發生激烈的衝突。當時抗拒繳械的有阿緱廳六龜里支廳和臺東廳施武郡群的布農族、臺東廳大南社和阿緱廳阿里港支廳的魯凱族(霧臺),以及阿緱廳的枋寮支廳(力里)、枋山支廳(大龜文和射不力)、恆春支廳(四林格)及臺東廳大武支廳(姑仔崙)等排灣族酋邦。此戰役魯凱族歷時三個月,排灣族歷時五個月,布農族歷時18年之久。南蕃事件的發生,有其複雜的背景及深遠的後續影響,是臺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本書《南蕃事件調查研究》係「原住民族歷史事件調查研究出版計畫」的研究成果之一,由計畫主持人葉神保博士撰寫,全書內文除緒論、結論外,共有六章,分別討論日本管制槍枝與南蕃事件、排灣族源流與社會組織、排灣族南蕃事件的始末、帝國觀點與原住民族的主體性、南蕃事件的影響等。作者透過文獻史料爬梳整理、田野調查,以及本身為排灣族大龜文酋邦後裔,試圖站在原住民族的角度進行書寫。期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能引發各界對原住民族歷史的關注與討論。爰於此書付梓之際,謹綴數語為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長 張鴻銘 謹識
2023 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