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為什麼要做徒手重量訓練?
訓練器材、系統和暴起暴落的飲食法之所以普遍流行,主要是行銷所致,那並非真的想要幫助身材走樣的人養成更好體能,讓身心更健康。如今,家中和健身房塞滿各式健身道具,然而鍛練肌力並減去脂肪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只需利用自己的身體進行鍛練的技巧,卻被眾人忽略了。
除了特戰部隊之外,長久以來一直有名人實例證明了徒手重量訓練的功效,例如李小龍、瑪丹娜,或是蘇聯兩屆奧運金牌得主阿列希夫(Alexeev),號稱是他同時代世界上最強壯的人,第一位抓舉能突破500磅的舉重選手,或是達拉斯牛仔隊跑衛渥克(Herschel Walker)等等。就像無數的其他人,他們主要都是利用徒手重量訓練,鍛練出最棒的身材及體能。
大多數重量訓練只用到某些肌肉,所需要的肌肉占全部肌肉的比例很低,而徒手重量訓練同時要整合運用很多肌肉。徒手重量訓練的動作還有額外好處,它們對核心肌群的要求(有誰有六塊肌的嗎?),會比用到重物及器械的動作多更多。
徒手重量訓練的動作,能避免一般重量訓練與其他不自然動作所帶來的慢性傷害(例如關節的毛病),而那些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也僅有少許實用價值。動作或鍛練要想有實際功用,必須儘量和訓練目的越相似越好。平常人所要求的表現,主要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動動身體。若想練得平日活動的體力更好,還有什麼要比用自身體重來練習更實用有效?然而,歪倒在沙發上和臥推做比較(一個是坐著,一個是躺著),可發現臥推並不怎麼實用。老實講,除了使用健身房的躺椅或器械,上回你坐著或躺著時還要使勁出力是多久前的事?
長久以來,流行的運動法往往忽視這些練習動作。除了跑步和游泳,大多數的人並沒有受過運用自己身體進行運動的訓練。瑜伽和皮拉提斯突然大受歡迎,正是徒手重量運動價值的明證,然而若是單獨採行這些方法,就缺乏系統化,不容易練出全方位體能。
我設計的課程有個優點,讓你充分運用整天帶著的那件東西,也就是你的身體。你可以練得更強、更有力、更有肌肉,還能鍛練心血管耐力、速度、平衡、協調和彈性。配合良好飲食,持之以恆,便能一直維持良好效果,更能控制自己身體。
這些鍛練可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進行,不需昂貴的健身中心會員資格或是器材。除此之外,即使是要舉重物的人,這些運動也是極有價值的額外補充。
你的訓練方式,就和阿基里斯上特洛伊的戰場之前一樣,和舉世聞名最優秀的古代戰士一樣,和未來的特戰部隊勇士一樣。為什麼?因為這套方法有效。
迷思:徒手重量訓練無法調整動作的難度
坊間有個普遍的誤解,認為目前可見到的那些徒手重量訓練有其限制。伏地挺身、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然後就沒什麼別的了。我之前說過本書收錄了125種不同動作,這可還沒包括變化做法。事實上,這本書裡的運動項目,要比世上任何一間健身房所擁有的器械設備還要多得多。
另外有些人以為,某些肌群無法用徒手重量訓練來鍛練。這也是錯的。每個肌群,甚至是你根本不曉得的肌群,不論是想擺脫細瘦脖子,還是練脛部肌肉來緊實小腿,都可以不用重物加以調整。
徒手重量訓練的唯一限制,是你的創意。你可以運用自己的體重來摹仿每種舉重動作,把它弄得更難,或更簡單都行。而且我所提出的動作項目不像健身房裡的那些器械,可說是有無限變化的可能,從今天起,讓你的肌肉持續有所期待,持續增長。
舉個例子,我詳細解說伏地挺身該怎麼做之後,就算體重高達272公斤(或者,70歲老嫗)也做得起來。而另外還有一些,比如像是跳板式伏地挺身,大部分專業健身者若沒有勤加練習,根本做不起來。我所規劃的十週課程,針對不同能力人士專門設計了各種鍛練項目,每個人都面對同樣的挑戰。
有四個簡單的方法,不增加負重就能改變動作難度:
● 增加或減少槓桿。
● 在不平穩的平台上進行。
● 動作開始、結束及(或)途中停頓。
● 將某個動作改成單側肢體操作。
再拿伏地挺身為例,這是鍛練胸膛、肩膀、三頭肌、腹肌、斜方肌以及下背部的標準動作(它不像臥推只動到一半的肌肉)。如果你的伏地挺身是站著,雙手推動位於前方幾十公分處的牆壁,那就相當容易。接下來,試看看雙手放在一個高台上來做,像是櫃子或窗台。手放置的平台越低(桌子、沙發、電話簿等),動作難度越高。要是把腳放在茶几上而手在地面,動作就變困難了。這就是使用槓桿增加動作難度。
想再更難些,就可以雙手各放在一顆球上,比如說籃球。這時我們用的是不平穩的平台。
要更難的做法,就在籃球上做伏地挺身,並且壓到最底的時候要停頓。還不夠?試看看做單手伏地挺身;再進一步,單手伏地挺身而且腳放在沙發上。然後,單手放在不平穩平台。然後,加上停頓……你懂意思了吧。
這不過是個簡單的例子,我所提出的很多種動作項目都能加以應用。你會發現,可能性永無止境。
道理在此:我們從某樣動作的變化形式開始,差不多每位讀者都做得到,然後進步到較難的變化形式,差不多沒有哪位讀者可以不經練習馬上做成。徒手重量訓練的難易度可量身打造,符合幾乎是所有人的需求。你可以充分掌握阻力多寡。
4為什麼要做肌力訓練?
不管你是想要減脂、增肌,或是兩樣都想要,肌力訓練應是體能調適計劃的核心。另一方面,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有氧運動並不夠又沒效。
人們有個迷思,認為要做長久而持續的訓練,最能夠燃燒脂肪並達到心血管健康。你在跑步機上賣力跑著,能燃燒多少熱量?可能得要花上45分鐘,才能達到300大卡。不過這300大卡是此期間燒掉的總熱量,而不是基礎代謝之外多燒300大卡,所謂的基礎代謝即使是休息沒什麼動也會消耗掉。因此,健身機要問你的體重,這樣才能算出你的基礎代謝率。一般成年男性在平靜休息時,45分鐘內會燃燒掉105大卡。而一份貝果就可以在半鐘頭內補回跑跑步機額外燃燒掉的195大卡(僅僅比打個瞌睡多花去195大卡)。而且,有氧運動通常會激發食慾,其結果要比補回這少量真正燒掉的熱量還多。
事實上,要供應體重59公斤的女性維持心率進行長達15小時的「有氧運動」,半公斤的脂肪已綽綽有餘。要是我們的新陳代謝如此沒效率,用運動器材所宣傳的那個速度燃燒脂肪,那麼人類根本就無法存在得這麼久,而且絕對沒法撐得過艱困的冰河期。狩獵採集等活動所耗費的熱量,會害我們還沒抓到長毛象就餓死了。依現今的標準,人身上的代謝材料恐怕不夠讓你去趟超市還活著回來,更別說要背著55公斤的裝備,潛入敵後進行為期一週的偵察任務。
關於有氧運動,更糟的還在後頭:不管是跑步、騎自行車還是階梯有氧課程,越做越輕鬆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由於心血管調適改善,而是因為動作效率改善。也就是說,因為你的身體神經系統逐步適應,動作變得更有效率,需要的力量和氧氣,要比之前少。省去不必要的動作,必要的動作做得更精準,而且用不著緊繃的肌肉會放鬆,最後就容易退化。馬拉松選手久久才騎一次自行車會上氣不接下氣,就是這個道理。
有氧運動訓練實際上會造成肌肉消耗,因為身體的設計是要適應任何可能的要求。長時間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訓練僅需反覆啟動最小最弱的「慢縮」肌纖維。其他更強更大的「快縮」肌纖維在做這些動作時用不到,就成為沉重且耗氧的負擔。除了反覆進行相對較簡單動作所必需的之外,身體並不需額外的肌肉。因此身體適應的方式實際上是燃燒肌肉。即使你做穩定態訓練還搭配肌力訓練,身體增加精瘦肌肉的可能性,還是低到所剩無幾,尤其是腿部。有氧運動訓練只應拿來用在訓練特定運動或項目,用來提高動作效率,例如五公里跑步、鐵人三項或特定的軍事體能測驗。我在MarkLauren.com針對這些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很多人尤其是過了三十歲之後會隨著年紀漸長而體重逐漸增加,原因在於他們的肌肉量不如青少年及二十多歲的時候。人成熟後,肌肉自然減少,若生活中活動量減少就更是如此。肌肉組織減少,就造成代謝率下降。如果飲食習慣沒有改變,那體重就會慢慢增加。排除囤積的體脂的關鍵在於:透過肌力訓練重拾肌肉,重拾年輕時的代謝機能。
然而,若是持續性的有氧運動,長時間下來,燒掉的更可能是2.5公斤的肌肉。也就是說,身體每天少燒掉50大卡。而且隨著你的身體更適應於跑步,在跑步機上燃燒的195大卡會減少到125大卡。我們算算看:做有氧運動,每天會在基礎代謝之外額外多燃燒125大卡。減去因為肌肉變少而沒法燃燒的50大卡,整個算下來,你氣喘吁吁的結果只比什麼也不做多燃燒75大卡。只需半罐可樂,或是一大瓶運動飲料「補充水分」,這運動效果就沒了。因此,世界各地健身房裡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在做過那麼久的「有氧運動」之後,體形還是不能看,體能表現也沒想像中的好。
解決方案:間歇式肌力訓練
間歇訓練是要反覆從事高強度動作,進行一段設定好的時間,然後休息一段設定好的時間。間歇運動的項目可由各種動作組合而成,且有各不相同的鍛練及休息時間。和有氧運動比起來,這方法所燃燒的熱量多得多,而且耗費的時間較少,就讓身體組成往正面的方向轉變。
這並不僅是因為肌力訓練養出肌肉,還由於它會影響到鍛練後的代謝。肌力訓練對身體平衡造成的壓力夠大,就算已經結束運動,仍然會繼續消耗大量的熱量。
若是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做動作的時候脂肪會氧化,但動作結束氧化就會停止。然而進行高強度運動期間,身體將碳水化合物氧化以得到能量,而不是燃燒脂肪。接下來,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進行脂肪的氧化,好讓身體系統回復正常:復原被耗盡的碳水化合物、磷酸肌酸、ATP(三磷酸腺苷)、循環系荷爾蒙,血液重新充氧,並降低體溫、呼吸速率以及心跳速率。更不消說更為了長期的需求:強化肌腱與靱帶,增加骨質密度,形成新的微血管,適應肢體動作,修補肌肉組織並建立新的肌肉。你所擁有的肌肉量越多,運動時還有運動後所能燃燒的卡路里就越多。
肌力訓練提升你的代謝,效果持續到實際鍛練期間結束以後,長達48小時。反之,有氧運動訓練過後,你的代謝幾乎立刻回復正常。因此,採用間歇訓練,我們不單純在建立肌肉,也能提高之後的代謝──即使在睡覺時也一樣。
很多人以為有氧運動強化心臟,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病之類的疾病發作機率。然而,經過研究,就連發明「有氧運動」(arobics)的美國空軍心臟學家庫伯醫師(Dr. Kenneth Cooper)也承認,有氧運動的表現與健康、長壽或預防心臟病沒什麼關聯。
另一方面,有氧運動確實帶有高度受傷風險。其中大多數,即使是號稱「低衝擊」的訓練課程,或像踩飛輪之類的活動,並不必然算是低受力。而像是跑步之類的,實屬極度的高受力,對膝蓋、臀部及背部的壓力不小。有氧舞蹈更糟。當然,你偶爾會聽到有些天生的例外,宣稱他們在做這些運動時從來沒受過傷。但使用過度導致的傷害是累積性的,會在不知不覺中日積月累,等到發現已經太遲,在年紀大時造成行動不便,再惡性循環導致壽命縮短。
透過高強度肌力訓練,你也能更安全、更有效率地達到有氧運動帶來的效果。別忘了,心血管循環系統支持肌肉系統,而不是肌肉系統支持心血管系統。高心跳速率並沒有別的意義。在「全副武裝夜間高空跳低空開傘」(HALO)編隊傘訓之前感受到的緊張,往往會讓我的心跳飆高,但這並不能讓我腰圍變細。而且,就算你堅持要以心跳速率增加來度量運動的效果,我猜你也找不到什麼動作要比我的「循環間歇」(stapper)能讓你心跳更快。
我們的結論如下:間歇式肌力訓練不僅在燃燒脂肪方面優於有氧運動,同時還比較能夠鍛鍊出肌力、速度、爆發力甚至是心血管耐力。而這些訓練所需的時間,比起累人的「有氧」課程少得多了。
本書前後都有「Hooya」這個小方塊,提供資訊、事實、研究與想法。「Hooya」是美洲印第安人作戰時所用的隊呼,意思是「我還要!」當綠扁帽部隊和特戰人員突破個人舒適達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時,就會高喊:「Hooya!」
Hooya!
加拿大魁北克體能科學實驗室的湯伯雷(Dr. Angelo Trembley)和他同事,檢驗了一般所認為「強度低、時間長」的運動最能有效減去脂肪的這種普遍想法。他們比較了「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與「高強度間歇訓練」兩者的消除脂肪效果。
測量皮下脂肪後發現,間歇訓練組的人消去最多體脂。此外,若把間歇訓練在鍛練時間內消耗較少能量這件事也納入考慮,它們的消脂效率要比有氧運動課程高9倍。簡而言之,間歇訓練組的運動每燃燒一卡,就得到9倍的消脂效益。這是怎麼回事?
他們在取過肌肉切片,測量肌肉的酵素活動以及運動後狀態的脂質運用情況,發現了原因:高強度間歇運動導致鍛練過後有更多熱量會被燃燒掉。此外,他們也發現劇烈間歇訓練過後,食慾更受壓抑。
Hooya!
日本東京國立健康增進研究部的田畑泉(Izumi Tabata)及其團隊,比較了中等強度耐力訓練及高強度間歇訓練對最大攝氧量的作用,這是心肺耐力的最佳指標。他們以兩組隨機挑選的男性,進行為期六週的研究。
第一組,每週五天各做一小時耐力訓練;第二組,每週五天只做四分鐘的間歇訓練。六週過後,第一組的最大攝氧量增加10%,而第二組增加14%。間歇訓練組不僅在攝氧量的增加多了40%,肌力還增加28%,相對於耐力訓練組的肌力並無增進。這一切,只不過是每天四分鐘的間歇訓練就可以辦到。
類似的研究已證實,相較於費時的耐力訓練消耗肌肉情形,間歇訓練的有氧訓練更能增進體能,更能減脂,並且加強更多的肌力。
7
常見肌力訓練迷思
迷思一:重點減脂
是的,沒錯,每年夏天被美美的雜誌重覆強化那個老舊想法,認為減肥效果可限定在身體的特定部位。
「想要消除肚子的肥油嗎?做些仰臥起坐就好啦!」
你想得美!
事實上,雖然每天做幾百下仰臥起坐確實能夠練出強健腹部,但如果你肚子上堆積了肥油,做仰臥起坐並不能讓你擁有六塊肌。想要單獨減去那部位的肥油,靠仰臥起坐是辦不到的。
減肥只可能全身各個部位同時進行,而且燒掉的熱量要大於攝取的熱量才行。實際來說,想要減去肚子的肥油(別的部位也是),鍛練大腿或肩膀可以和仰臥起坐達成同樣(甚至更多)的效果,因為這些都是比較大的肌群。
只有當你全身除掉的脂肪夠多,才能讓腹肌顯露出來,單單鍛練強大腹肌只會把肚子的肥油更往外推。
那麼,應該怎麼消去肚子上的一圈肥油、鬆垮的臀部,或是軟綿綿的肚皮?注意飲食,藉由肌力訓練培養出肌肉。至於身體各部位減去脂肪的速率則是靠遺傳來決定。
迷思二:肌肉會變成脂肪?
脂肪細胞和肌肉細胞的功能完全不同而且各不相干,絕對不會從這種變成另一種。如果某人原本「結實」而富筋肉,後來變成「軟綿綿」又過重,那是因為熱量輸出不再超過熱量攝取。這往往是肌肉減少所造成代謝減緩的後果。肌肉流失是因為缺乏必要的刺激造成,肌肉並不會神奇地變成脂肪,只不過是肌肉量減少而體脂增加。
迷思三:做肌力訓練,肌肉會長太大
全球各地都一樣,尤其是女士們會這麼說:「我不想變太壯。」有人之前見過肌力訓練的最初效果,就退避三舍,怕也會變成神力女超人。要知道,有些職業健美選手會使用類固醇以及其他非法藥物。如果沒有用強效藥劑,人體並不會長出那麼大的肌肉,當然你也一樣。
肌力訓練的前幾個星期裡,常會覺得變得比較壯碩,主要是由於肌肉內的血液循環增加。而肌力突飛猛進,同樣也多半是由於神經適應新的動作,而不是因為肌肉量增加。
不用害怕會不小心變得太壯,或害怕肌肉會毫無節制長大。女性能夠持續每個月增加0.22公斤的肌肉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而男性能夠每月增加0.68公斤就相當可觀。別忘了,這只是理想狀況,你必須持續投入肌力訓練和攝取適當營養才會有健康美麗的身體,這沒辦法一蹴可幾的。
這又讓我想到另一個迷思……
迷思四:女性的訓練應和男性不同
有個常見的錯誤認知,認為女性會因為肌力訓練變壯。並不會,除非妳們開始吃藥、打針。
不需要因為性別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鍛練。兩性增減肌肉和油脂的方式一樣。沒錯,男性和女性的目標往往並不相同。然而,這些目標可以用相同一套健身法達成。
大部分女性並不想要練出壯觀的胸肌和手臂,而是想練得全身緊實,特別是大腿及臀部,這幾處恐怕是女人年齡增長了之後最難維持的。女性在健身的時候,經常讓兩隻手臂閒著不動。男性和女性的肌肉一模一樣,唯一的差別只在其大小尺寸。許多女性一直不願相信,如果她們練上半身如同練下半身同等勤快,腹部就會更加平坦,而臀部會更加緊實,因為這麼做能增加妳們的總精瘦肌肉量。再次強調,燃燒脂肪及熱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養出肌肉並維持下去,這樣就夠了。
相反的,男性被教導的是要專攻仰臥推舉,高拉滑輪機、深蹲架以及其他健身道具,但是這種做法所達到的效果不論是功能上還是體形的誘人程度,都不及我在本書中所提出整套徒手重量訓練的鍛練法。
迷思五:多多益善
有些人直覺上會認為:練得越勤,肌肉長得越大;花在健身的時間越久,效果越好。既然肌肉是我們所擁有最有效的燃脂工具,訓練時就不能因為營養不夠或是訓練過度而影響了肌肉的增長。記住,肌肉是在休息的時候成長的。
訓練過度以及營養不夠是最常見的缺失,是初學者和健身運動老鳥,都很容易犯的錯誤。究竟多少就算是過度,並沒有精確的答案,因為牽扯到太多因素了:遺傳、飲食、睡眠、訓練強度、頻率及持續時間等,這些都有關係。最好的辦法就是留意下列過度訓練的徵兆:停滯不進步、慢性疲勞、動機減退、經常受傷,還有靜止心率增加(每天早晨還沒起床前就先量)。
如果有可能過度訓練,至少要做以下的調整:飲食、睡眠量(設法每晚睡足7~8小時)、訓練強度、持續時間,還有訓練的頻率。
迷思六:做局部的動作可以重塑肌肉
沒這回事!肌肉不是長得更大,就是縮得更小。尺寸改變後肌肉會是什麼形狀,並非由你所做的局部、特定鍛練的動作來決定,得看你的遺傳如何。
然而要記住,有些肌群我們通常以為是單獨的肌肉,例如肩膀、大腿或後背,可藉由強化該肌群內的某條肌肉而加以調整。
舉例來說,肩膀,如果把後三角肌練大,從側面看就是個美好的心形,但後三角肌能受控制的程度只有更大或更小兩種可能。
同理,做深蹲動作的時候你可以把腳趾朝外,藉此將大腿的「內股肌」(位於膝蓋內側正上方)練得更大。反之,做深蹲動作的時候你可以把腳趾稍微朝內,更集中強化外股肌,藉此增加大腿的外側「線條」(這就讓女性穿比基尼時大腿超好看)。
迷思七:定型時反覆次數多,增大時反覆次數少
與反覆次數少的情況相比,身體或特定肌肉都不會因為某個動作做了非常多下而更為定型。肌肉的形狀如何,是由其大小以及周圍的脂肪量所決定,就是這樣。
為了定型,我們需要做那些能夠最有效地練出肌肉且燃燒脂肪的動作。若必須反覆多次以便額外燃燒更多的脂肪,是非常沒有效率的,而且所養成的肌肉有限,請時刻牢記最佳的燃脂夥伴是誰:當然是肌肉。
肌肉的形狀要漂亮,持續而多樣化的高強度間歇訓練配上適當營養,才是正道。如果肌肉太大確實造成困擾,只需減少熱量,因為影響肌肉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營養。大部分成年男性可依靠1500大卡進行2至5下的低反覆次數鍛練,而肌肉大小並不會增加。
的確,反覆次數低的鍛練(由強力爆發的動作組成)會比反覆次數高的鍛練更能練出大肌肉(但並非較沒有定型),因為爆發式動作用到的「快縮」肌纖維,要比耐力式動作用到的「慢縮」肌纖維大得多。然而實際上,就肌肉量而論,難道你不想用到所有可能用得上的肌纖維,而不只是「快縮」肌纖維?
同理,為了要「定型」(要減去體脂以便讓肌肉線條更明顯),你難道不想調動所有可用的肌纖維,更何況影響我們休息代謝率(也就是促使脂肪減少)的頭號因素正是肌肉量?
唯一能依據個人目標(不論是要練體能或是長肌肉)而更動的部分,就是營養。
迷思八:肌力訓練讓你變壯,心肺循環訓練讓你瘦
再次重申,飲食攝取是調節身體組成的主要因素。雖然持久、中等強度的運動,像是有氧運動,可有助於稍微增加你的能量消耗,但對於養肌肉的貢獻有限。若沒有肌力訓練,你就是將手頭最佳的燃脂工具:更多的肌肉,置之不用!我相信你現在懂我的意思了。沒別的東西能比肌肉更有效地提升身體的休息代謝率。多幾公斤精瘦肌肉,所燒掉的熱量幾乎等於一堂普通有氧運動下來所耗去的能量。增加的肌肉可讓你即使在睡覺時也能燃燒更多熱量。
若想增重,增加熱量攝取,並藉由肌力訓練養肌肉。
若想減重,減少熱量攝取,並藉由養肌肉增加你的休息代謝率。
迷思九:無法同時養出肌肉又減去脂肪
如果你在很久沒運動之後剛開始做這個健身訓練,配上適當營養,就可以感受到肌力增加的同時體重減少。對於一直有在健身的人或是運動員,這就有點難,但並非不可能。配上完美均衡的多醣類、好的脂肪,還有充足的蛋白質,你的身體就能達成這些看似分別獨立的目標。
迷思十:飲食受限
人們往往會為了減重而餓肚子。絕對是此路不通!
身體可用的資源甚多,而且它會將代謝率調低,以補償熱量不足。身體會設法利用你所攝取的任何熱量,因為它不確定何時才能再次進食。然後,一旦你回復原先的正常熱量攝取,代謝率仍維持調低。也因此,想要限制飲食的人經常重拾原本的體重,有些人往往還增加更多。
好消息來了,如果你想減重,絕對不應該餓著肚子。藉由少量多餐(每隔2.5~3.5小時)所養成的良好均衡飲食,是長期成功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