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過去政治傳播教科書提供大量紮實的理論,已奠定政治傳播教學的基礎,而當前網路和社群媒體本為中立平臺,然在政治傳播中,政治的意圖和虛假的訊息使得資訊戰成為新興議題,政治傳播的情勢也快速變遷。紙媒的優勢在於專業的菁英產製知識或訊息,然與之對立的卻是大規模業餘化的社群媒體。美中對抗不僅在軍事、國防、太空和外交,更在科技、文化、媒體和傳播。國內政局的藍、綠陣營對立因著社群媒體同溫層加劇,政治透過媒體可為善,但若非心存善念,則落入深淵;媒體報導政治可為善,但若非心存善念,則背離責任。不論政治或媒體皆需依賴公民社會監督,始能健全。
本書的結構幾經思考,決定以最簡單易懂的政治傳播過程確立架構,第一篇導論包括政治傳播的意義、理論與研究途徑,以及政治傳播的開端「政治傳播者」,接續第二篇則為「政治傳播訊息、媒介與接收者」,第三篇為「政治傳播效果」,因為近年來許多研究都集中在此,因此衍生出許多新的理論內涵,最後第四篇則介紹「政治傳播的新興議題」,預測未來政治傳播的發展。政治傳播除了是近年來熱門的教學研究方向,也常是國家考試的方向,唯多數為本書第一章的範圍(本書將全數納入第一章課後習題),然政治傳播面向廣泛,除了第一章,其他篇章有待讀者更深入地探究。
撰寫《政治傳播》這一本教科書,是升等教授後的心願,而這個心願卻只能在各項教學、研究、服務和輔導工作中緩慢進行,期間政治傳播的形式和現象不斷推陳出新,本書內容也一再構思翻新。教科書的內容除了介紹基礎理論,更需隨著現象與時俱進,奠基在過去的研究之上,本人也將這些年研究成果的精華呈現在書中。
本書得以出版,首先謝謝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和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政治傳播」歷年來的學生,你們的提問和砥礪,厚實了本書的底蘊。更謝謝陳百齡老師找我回母系政大新聞系開設「政治傳播」課程,使得自己對這個領域更加投入,在兩個學校同時開設這門課程,也加深自己完成本書的使命。而國立臺北大學109學年度教學優良獎項的肯定,也使本人在教學上更具有使命感。
還要謝謝系上的同事,這個系的同事不僅認真賣力教學,許多老師都是教學獎項的常勝軍,在開課課程中經常是人手一本自己寫的課本,你們都是我無形中學習的對象,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用自己寫的書上課。再者,本書除了涵蓋政治和傳播領域,也因為本人身處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耳濡目染下,也將政策溝通和政策行銷納入本書的思考和寫作範圍。
更要謝謝雙葉書廊羅曼瑄經理對本書的賞識,她對於原文書進口、出版和結構的了解,以及對國內教科書市場的眼光,給了本書許多專業建議,銘記在心。羅經理和編輯姚淑娟小姐對於本書的策劃、編輯和推廣不遺餘力,由衷謝謝她們的用心。李嘉妤、簡嘉歆和簡堉秦三位助理的細心校對,也增加了本文的可讀性。
謝謝我的家人總是包容我的忙碌,總是很難說明自己在忙些什麼,大概唯有這本書的出版,具體地呈現這些年寫作的結晶,謹以本書獻給我的家人。
出版承載著文明,本書的問世希望對政治傳播教學的傳承略盡心力,也請各界不吝指教鞭策。
劉嘉薇
2023年4月
於 鳶山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