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這部《漫步左營舊城- 歷史地圖集》是筆者第10 本地圖集/ 地圖研究著作,也是筆者第1 本以歷史街區為主題的歷史地圖集。
近年來由於臺灣本土意識的興起,以全臺或城市為主題的「多地圖」史志較多出版,包含了一些古地圖圖錄,以及「歷史地圖散步」系列等。「古地圖」與「歷史地圖」原應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過在臺灣已經頗為混用。古地圖(antique maps)又稱老地圖或古舊地圖,泛指各種類「有年份」的地圖,因此就混雜不同時代的地圖典範與測量精度;歷史地圖(historical maps)則是一種主題地圖,是以當代地圖典範繪製,各種歷史專題(比如歷史政區、歷史街區、歷史事件⋯⋯等)的空間科研成果。目前臺灣市面上的歷史地圖散步,地圖內容幾乎都是以古地圖為主,或輔以少數歷史簡圖而已。何以如此?因為一張複雜的歷史地圖繪製太耗工了,以一張歷史街道圖為例,就得從檔案到公報地毯式整理街道和地標的沿革,在GIS 資料庫建立數十個圖層,上百甚至上千筆點、線、面資料,美工編修的負荷更是巨大。
讀者或許要問,既然有古人留下的古地圖了,為何還要費心再製作歷史地圖呢?這是因為每張古地圖的地圖典範、測量精度、測繪目的、圖幅範圍都是不同的,比如一般讀者看太古老的圖(比如清代方志地圖)必然代溝感很重,而像左營這樣的軍事重地,過去地圖遮蓋的情形很多(留白,或假繪為甘蔗田,後者如經建版地形圖)。
讀者或許還要問,歷史地圖只是拿古地圖重新描過嗎?當然也沒這麼簡單。首先,地圖也有標錯或怠惰未修訂的情形,需要圖像和文字史料互證。其次,軍事要地的街道圖常被主管機關要求簡化、粗略化,用GIS 套疊現代街道後,往往偏移好幾條街。再來,更多的歷史主題地圖從未被繪製過(甚至沒被完整研究過),完全得靠文獻資料重新建構。
是以左營舊城雖然面積不大(舊城內僅0.45 平方公里,整個左營區19.4平方公里),但三百年來城垣、市街、軍事、族群的因素累加起來,需要做的主題圖也就相當複雜了。筆者把這部《漫步左營舊城- 歷史地圖集》定位為歷史街區的小品歷史地圖集,本圖集確實做到以歷史地圖為主體,輔以老地圖、老照片和文字,主要的歷史主題地圖系列包括行政區域沿革(10 圖)、舊城附近街道變遷(5 圖)、蓮池潭周邊變遷(1 圖)、眷村變遷(6 圖),加上序圖(空間地理、文化資產等)、導覽圖(4 圖),總共新繪歷史地圖36 圖,合文字分為左營的歷代發展、歷史空間再發現—小區域地理變遷、以及走讀導覽共3 章14 節。
這麼多的內容和地圖,實際上專案的期程不滿一年。能夠在這麼短的期限內達成使命,起自於2013 年起執行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委託「高雄史料集成地圖篇」(共二輯)過程中的累積。除蒐集大量古地圖外,2014 年出版的《高雄市古地圖與歷史地圖集成》,也已經繪製了清末至縣市合併成立大高雄市期間22 幅歷史政區主題的歷史地圖,做為發展高雄城市歷史地圖的基礎。
感謝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方支持歷史地圖之研究,筆者自2016 年完成《臺灣歷史地圖》後,深知使命仍重,還要賡續製作臺灣更專業主題、各地區、各城市的歷史地圖集,以此推廣臺灣人和世界各國人民對臺灣的歷史和地理認知。筆者期許本圖集指引一個歷史文資豐富區域的鄉土史、鄉土地理介紹和史蹟走訪、觀光情報,對在學學生、當地居民、觀光客群發展都很有所幫助。
感謝內人楊瓊對文字初稿的整理,感謝小乖和小Q 陪同實地考察左營各地,感謝實察、諮詢及審查中提供協助的師長和朋友。最後,還是得老話時間倉促,誤漏難免,祈再版時增補修訂。
2019 年12 月
青刊社地圖工作室 黃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