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7 項符合

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全史(三冊套書不分售)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乾隆四十一年,也是公元1776...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1/03/15
乾隆四十一年,也是公元1776年。 那時的大清是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在這一年,乾隆除了追謚明末殉難諸臣,刪銷書籍,還重用了和紳。 同年的7月4日,北美洲費城的民眾召開了一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並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 We hold...
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歷史(三冊套書不分售) 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歷史(三冊套書不分售)

作者:吉兒.萊波爾 / 譯者:馮卓健涂豐恩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10-08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全史(三冊套書不分售)

內容簡介

美國,當代最強大的民主國家
一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膽的政治實驗
經過五百年的驗證淬鍊,美國的未來將走向共榮還是分裂?

紐時暢銷作家、哈佛美國史學者重量傑作
比爾.蓋茲2019年冬季書單TOP 5
亞馬遜單月選書、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年度關注圖書
誠品、博客來、城邦讀書花園大滿貫選書
台灣出版界數十年來最完整的一本美國全史

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盧令北,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嚴震生,本書譯者馮卓健、涂豐恩 專文推介
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媒體人唐家婕、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陳方隅、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葉浩、出版人顏擇雅 同聲讚譽(依姓名以筆劃排列)


【本書內容】
除了作為一份美國簡史以及一本公民讀物之外,本書也想帶來其他貢獻,這是個對於過去本質的詮釋。歷史不僅是一門學科,亦是一種方法。整體而言,我的方法是讓死者替自己說話。我將他們的話置於全書的字裡行間,有時因為它們像花一般美麗,有時因為它們像昆蟲般醜惡。歷史學家的工作並非批評家或道德家,而應該是偵探和說故事的人,是哲學家和科學家,是傳說的保存者,真相的述說者,真理的闡述者。──吉兒.萊波爾

美國,是當代最強大的民主國家,她的建國歷程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膽的一場政治實驗,本書的寫作目的是要記述這場美國實驗四百多年來的源起、過程,以及成果。

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登上美洲,白人移民懷著夢想來到這片「新大陸」,他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殊不知他們與有色人種的命運從這天起就糾纏在了一塊。接著時間來到一七七六年,湯瑪斯.傑佛遜向人們揭櫫了獨立宣言的三項「真理」(Truth):政治平等、自然權利、人民主權,而在此後的兩百多年,這些真理在世世代代的美國人身上不斷地遭遇驗證、實踐、矛盾、挫折,甚至背棄。有色人種能獲得基本人權嗎?他們有被當「人」看嗎?女性能獲得政治上的平等嗎?能出門投下神聖的一票嗎?就如作者萊波爾所言,美國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她的歷史上充滿了痛苦和偽善,但同時也有正直與希望,本書近六十萬字就圍繞在作者懷著那份建國時的理想初衷,去一一叩問這數百年來的種種歷史發展,省思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到底有多遠,美國的未來是會走向共存共榮還是分崩離析。

作者說歷史學家應該是個偵探和說故事的人,歷史是一份禮物,也是一份負擔,我們無從閃避,也不能遺忘。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去認識自己的過去。

【國際書評】
《真理的史詩》是一本完整的美國通史著作,涵蓋範圍由哥倫布至川普,整本書雖以編年體為架構,但作者萊波爾教授揚棄傳統編年體通史的敘寫模式,融合報導文學、新聞採訪、歷史傳記以及小說故事等文體,搭配鮮活細膩的筆調,讓整本書閱讀起來,不若諸多學術書籍有種沉重感,反倒像萊波爾教授坐在桌前,端杯咖啡,與讀者們細聊美國歷史的前世今生。──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盧令北

本書是一本美國歷史的巨作,應該是所有研究美國政治和美國社會必讀的教科書。因為作者在不強調修正史觀的情況下,對非洲裔美國人在歷史中的不平待遇,有巨細靡遺的描述。──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嚴震生

令人嘆為觀止的美國歷史……儘管許多優秀的歷史書籍提供了超越傳統歷史「偉大人物」視野的觀點,但萊波爾的書讓各種觀點成為敘述的中心。她向您展示了美國歷史上的所有諷刺和矛盾……這些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聽到的真理。──比爾.蓋茲(Bill Gates),蓋茲筆記

毫不忽視征服帶來的恐怖,奴隸制或屢見不鮮的偏見,萊波爾仍捕捉住了美國的過往如史詩般的特質。──林.亨特(Lynn Hunt),《歷史:為何如此重要》作者

在這本充滿啟發和啟示價值的書中,萊波爾完成了一項艱巨而偉大的創舉,她告訴我們,只有當我們正確地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在今天成為更好的人。她沒有過多著墨於政治鬥爭和意識形態上的討論,而是更多描繪了關於自由、奴隸制和土地所有權之中的矛盾。她利用這些衝突和矛盾,在美國歷史中尋找意義和希望。──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美國著名傳記作家,《班傑明.富蘭克林》、《達文西傳》作者

萊波爾的這部關於美國的史詩將一位學者的嚴謹性和一位詩人的抒情完美融合,正如她所說,理解美國的過去一直是美國最核心的議題。她知道「美國的故事」和美國這個國家本身一樣,充滿多元性和變化,她深刻理解這一切的結果就是一部多角度的作品。這部作品不僅好讀,而且值得反覆閱讀。這將是一部經典。──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大學哲學教授夸梅.安東尼.阿皮亞(Kwame Anthony Appiah)

在這個對美國爭執充滿失望的時代,萊波爾的這本傑作應該是每個心繫美國的人不能錯過的作品。她的作品讓我們想起了曾經困擾這個國家的兩難境地,以及這個國家能從兩百多年的共和體制中生存下來的種種優勢。至少,每一個美國官員都應該反覆閱讀這部作品。──牛津大學、史丹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羅伯特.達萊克(Robert Dallek)

誰能在一本書中寫下既全面又清晰的美國延綿不決的歷史?只有吉兒.萊波爾才有這個勇氣、機智、廣博和洞察力來完成這本大膽而刺激人心的書。《真理的史詩》將許多生動的人物生平交織在一起,闡明了各種激情和事業的起源,這些激情和事業在這一亟需所有我們所能尋得的真理的時代,仍在啟發和分裂美國人。──亞倫.泰爾(Alan Taylor),《美國革命》作者

沒有人以更大的熱情與才華寫過一個充滿缺陷和容易爆發的美國,如何將自己束縛於其立國的超然理想。──蓋瑞.格斯爾(Gary Gerstle),《自由與脅迫》作者

萊波爾這本按時序講述的史詩巨著,生動地闡明了我們共和國歷史上的真理理念,再次證明了她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之一。──哈佛大學教授亨利.路易斯.蓋茲(Henry Louis Gates Jr.)

美國也許誕生於三個真理,政治平等、自然權利和人民主權,但美國的真諦也可能藏在哈佛歷史學家萊波爾所描繪的場景之中:誕生於矛盾的國家,自由之地遍布奴隸,侵略中版圖延伸的祕密,隱沒在長河中的歷史,爭執不休,爭論不止。──《圖書館雜誌》

(萊波爾)這本歷史書優美、易讀、清晰。當新聞迅雷不急掩耳地從一個事件走向另一個事件快速循環,讓人心煩意亂腸胃翻騰之時,它伸出了一隻穩定的手。──《紐約時報》

在她史詩般的新作中,吉兒.萊波爾幫助我們了解我們從何處而來。──《歐普拉雜誌》

那些致力於真誠思索美國的過去的人有了一本適合他們的佳作。萊波爾的書是一個好的起點。──《華盛頓郵報》

撰寫一本好讀的美國歷史是一項大膽的任務,而吉兒.萊波爾不僅完成這項任務,而且《真理的史詩》也是對這個國家如何發揮潛力又在何處失敗的敏銳探索。──《商業內幕雜誌》

精采的呈現,充滿了勝利、悲劇和希望,這將讓萊波爾的讀者極為喜愛並為她贏得許多新讀者。──《科克斯書評》

哈佛歷史學家和《紐約客》的撰稿人吉兒.萊波爾眼中閃閃發光,稱之為「一本老式的公民書籍」。這份厚實而雄心勃勃的單卷本歷史遠不止於此。本著探索的精神,熱切地擊破偶像,《真理的史詩》呈現了它所描述的國家的建國理想。──《赫芬頓郵報》

吉爾.萊波爾是一位非凡的才華橫溢的作家,而《真理的史詩》是美國歷史的大師之作。透過以智識上誠實的方式呈現我國充滿痛苦的過去與現在,她創造了一本書,真正地將所有的痛苦和勝利囊括在美國的故事之中。──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這本生動的歷史栩栩如生地重現了這塊自由之地上的矛盾與虛偽。──《時代雜誌》

(本書)捕捉了完整的過去,當中在絕望中出現了希望,毀滅中出現了新生,在倒退中出現了前進的動力。──《芝加哥論壇報》

這個對美國過去全面而冷靜的描述並非不斷進步的故事,而是一個衝突與矛盾的故事,理性與信仰、黑人與白人、移民與本地人、工業與農業在其中交錯並在尚未完結的敘事之中激起陣陣的漣漪。──《紐約時報書評》

吉兒.萊波爾是現代生活中智識、原創性,以及風格的罕見結合。──《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這是一個建立在多元種族之上的國家,以及那些尋求實踐「這些真理」的人們的故事。──《衛報》

一直要到開始閱讀這本書,你才會察覺到在這特別的時刻我們是多麼地需要這樣一本書……天才之作。──《紐約時報書評》

令人驚豔……(萊波爾)集合了證據,證明美國比某些人所想的要好,比幾乎任何人所想像的要差,而且比那些最認真的歷史書所傳達的都要怪異。──《哈佛雜誌》

值得紀念……這是一部至關重要的作品,展現了整個故事新穎而清晰的敘事……是一本少見能使人由於其純粹的敘事能量而愉悅地閱讀的歷史書,令人激動,讓人著迷而不住地翻頁。──《新政治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吉兒.萊波爾Jill Lepore
吉兒.萊波爾是哈佛大學David Woods Kemper ''41美國史講座教授。她也是《紐約客》的撰稿人。身為公立學校教師的女兒,萊波爾一直想成為作家,但卻花費數年的時間打零工,從報童、女服務員、廚師助理、祕書、民調電訪員當到鞋店店員。她以儲備軍官訓練團(ROTC)的獎學金進入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主修數學,但最後在1987年獲得英語學士學位。在密西根大學獲得美國文化碩士學位後,她於1995年在耶魯大學獲得美國研究博士學位。2003年起,她在哈佛大學教書,2005年開始為《紐約客》撰稿。她的著作和論文被翻譯各國語文,包括德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拉脫維亞文、瑞典文、法文、中文和日文。2012年,她榮膺為哈佛大學學院教授,以表彰她在大學部教學的傑出成就;她還曾在哈佛法學院任教。她是美國藝術科學院和美國哲學學會的成員,也是美國歷史學家協會的前任主席。萊波爾的學術研究大多探討歷史紀錄中證據的缺失和不對稱。她喜歡思考人們如何知道他們所知道的。她的早期作品包括政治史三部曲:《戰爭的名字:菲利普國王的戰爭和美國認同的起源》(1998年),獲得班克羅夫特獎;《紐約燃燒:十八世紀曼哈頓的自由、奴隸和陰謀》(2005年),入圍普利茲獎的決選;以及《時代之書:珍妮.富蘭克林的生活和觀點》(2013年),入圍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她2014年出版的《神力女超人祕史》暢銷全美,並獲得美國歷史圖書獎。她與丈夫和三個兒子住在麻州的劍橋市。

相關著作:《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全史(上冊)》《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全史(下冊)》《真理的史詩:從創建殖民地到獨立戰爭,從解放黑奴到民粹雲起,一段歷經五百年驗證、淬鍊的美國全史(中冊)》

譯者簡介

馮卓健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猶他州立大學美國史碩士,聖路易大學美國史博士。曾經在Robert H. Smith國際傑佛遜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哲學學會擔任訪問學者。曾經發表作品於《美國革命雜誌》,以及著名的美國早期史學術部落格The Junto。負責本書導言、第一部、第二部。

涂豐恩
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創辦人,聯經出版社總編輯。著有《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合著)、《大人的日本史》。負責本書第三部、第四部、結語。

 

目錄

導讀(盧令北)
導讀(嚴震生)
譯者後記(馮卓健)
譯者後記(涂豐恩)

導言 聲明問題

第一部 概念1492-1799
第一章 過去的本質
第二章 統治者和他們的臣民
第三章 戰爭與革命
第四章 一個國家的憲法

第二部 人民1800-1865
第五章 人群的民主
第六章 靈魂與機器
第七章 船隻與殘骸
第八章 面臨戰鬥

第三部 國家1866-1945
第九章 公民、人,與人民
第十章 效率與大眾
第十一章 空中憲章
第十二章 現代性的殘酷

第四部 機器1946-2016
第十三章 知識的世界
第十四章 權利和錯誤
第十五章 戰線
第十六章 美國,已被破壞

結語
 

導讀:認識美國歷史的一本絕佳讀物
盧令北(東吳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真理的史詩》是一本完整的美國通史著作,涵蓋範圍由哥倫布至川普,整本書雖以編年體為架構,但作者萊波爾教授揚棄傳統編年體通史的敘寫模式,融合報導文學、新聞採訪、歷史傳記以及小說故事等文體,搭配鮮活細膩的筆調,讓整本書閱讀起來,不若諸多學術書籍有種沉重感,反倒像萊波爾教授坐在桌前,端杯咖啡,與讀者們細聊美國歷史的前世今生。《真理的史詩》跳脫通史書籍或歷史教科書的傳統框架,不以史事的堆積取勝,全書展現強大的親和力與學術底蘊,無怪乎比爾.蓋茲盛讚此書,並將其列入二○一九年推薦書單內。
  要如何理解美國歷史呢?「源遠流長」向來不是主要的形容詞彙。與歷來文明古國與近代諸多國家相較,美國歷史顯得渺小,甚至微不足道,因此若單以歷史文明的長度而論,美國是個小國,而這或許也是美國歷史較難吸引他國學生及學者們投身研究的原因之一。不過,此歷史蕞爾小國卻能脫穎而出,縱橫全球,其發揮的影響力,讓所有歷史大國望其項背,以此觀之,美國歷史倒是值得一讀。美國歷史雖不見「源遠流長」,但發展階段明確,且各階段特色鮮明,《真理的史詩》除了彰顯美國歷史這個特色外,更進一步呈現了美國歷史發展各階段所存在的一個事實,就是美國歷史始終在理想與現實兩端擺盪游移,以往如此,二十一世紀亦復如此。
  《真理的史詩》的英文版將近千頁,作者萊波爾教授在書中強調,此書的目的不在評論美國歷史,亦不在凸顯特定的史觀或立場,而是以史料為基礎,讓逝者為自己說話,讓今人認識過去,因此全書不批判也不溢美過往歷史。《真理的史詩》標題中所謂的真理,源自於傑佛遜當年負責起草獨立宣言之時,所堅信的三項基本原則,即政治平等、自然權利以及人民主權,雖說這三項原則建構了美國的國家基礎,孕育了所謂「美國價值」,但此價值在日後美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否一以貫之,為所有美國人所共同服膺?這是本書所關注的問題。《真理的史詩》將一四九二年至二○一六年的美國歷史,拆分為「哥倫布至華盛頓過世」、「傑佛遜入主白宮至內戰結束」、「重建時期至二戰結束」、「冷戰伊始至川普上台」等四部分,檢視後,萊波爾教授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歷史的具有矛盾的特色,早在殖民時期就已顯現。清教徒為尋求政治與宗教自由來到麻薩諸塞地區,但對清教徒對當地追求宗教平等的女性同胞進行迫害,對於堅持宗教寬容的羅傑.威廉斯亦視之為寇讎,迫其流亡外地並建立羅德島殖民地,而麻薩諸塞更是諸多殖民地中,率先將非洲奴隸列入法典的地區。此外,以主張人生而平等,具有生命、自由與財產權等天賦人權馳名的洛克,在其主筆的《卡羅來納基本憲法》中,卻建構奴隸制度,並稱凡自由之人對非洲奴隸均擁有絕對的權力。其後美國人不願做英國政治上的奴隸,起而抗爭,爭取獨立,但對自身的奴隸制度卻緊抱不放,獨立戰爭結束前後,近兩萬名的非洲奴隸逃離美國,至海外尋求自由,對甫成立且標榜自由平等的美利堅合眾國無疑是一記重拳。
  此種自由與奴役並存的矛盾現象,在一八六五年以前未曾改變,昔日傑佛遜所主張政治平等、自然權利,以及人民主權等原則,雖說深入人心,成為「美國價值」的一部分,但對執政者而言,並非是牢不可破的人間至理。一八二八年,教育程度不高的安德魯.傑克遜入主白宮,打破以往精英政治的壟斷,開啟了平民政治的年代,素有「傑克遜式民主」(Jacksonian Democracy)的美譽。然而挾超高民意,被後代史家視為開美國民粹風氣之先的傑克遜,在執政期間,卻屢被冠上「安德魯國王」之稱,傑克遜雖開啟平民政治之風,但對民主法治的認知有限,除無視於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強行遷移東南部地區的印第安人外,在高度爭議下,堅持解散具國家銀行地位的「美國第二銀行」。萊波爾教授以「人群之王」形容傑克遜,雖無褒貶之意,但傑克遜諸多施政作為,顯與傑佛遜所堅信的「美國價值」有明顯落差。
  這種「美國價值」與美國社會實際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屢見於美國歷史各個階段。內戰前北方同情非洲奴隸的有志之士,為改善奴隸境遇,根除奴隸制度,主張將境內非裔同胞送回非洲集體安置;林肯反對奴隸制度,主張人生而平等,但至一八六三年以前,林肯仍希望藉由保留奴隸制度,喚回南方重回聯邦。內戰結束,奴隸制度灰飛煙滅,眾人期待政治平等、自然權利、人民主權等傳統價值重新彰顯於一統後的美國,然繼之而起的,卻是美國歷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戒嚴,北方以勝利者之姿,對戰敗的南方進行長達十年的軍事重建。十九世紀後期,政治平等、自然權利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但非裔、亞裔、原住民、女性同胞以及中西部農民等權利,均不在國家社會關注範圍之內。
  對非裔同胞而言,內戰終結奴隸制度,並帶來三條憲法修正條文,但在現實生活中,依法享有政治平等與人身自由權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原住民的境況更糟,美國政府自十九世紀末推行同化政策,主觀認定如此可以提升原住民的文化層次,避免其繼續沉淪,然而強制推行的結果,卻是造成原住民族群大量縮減,文化支解,原住民猶如失根的蘭花,維繫生存尚不可得,遑論與白人共享所謂自由、平等、人權等權利,所謂「美國價值」,不過是場春秋大夢罷了。即使是中西部的白人農民,在東岸政治經濟派閥長期資源壟斷下,對「美國價值」的一體適用性,展開強烈批判,比其他族裔與階層幸運的是,中西部農民的反動情緒轉化成實質的政治力量,組成「人民黨」積極投入總統、國會等各級選舉,競逐政治權力。
  對萊波爾教授而言,即使在二十世紀,美國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進而擠進強權俱樂部,成為發號施令者,但此種理想與現實間所產生的矛盾性,未曾稍減。威爾遜以維護民主與世界安全之名,帶領美國參加一戰,戰後,賦予穩定世界和平與秩序職責的「國際聯盟」,卻慘遭國會否決。一九二○年代,美國成為世界首強,然社會咸認為美國孤立於複雜的國際事務之外,方是維繫自由、民主與經濟繁榮的不二法門,而主政的共和黨,力行自由放任的小政府政策,美國經濟一飛沖天,社會豪奢之風盛行,但卻通過了極具道德感的「禁酒令」(憲法第十八修正案)。三○年代經濟形勢急轉直下,為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民主黨總統小羅斯福一改以往小政府的施政方針,推出新政,聯邦政府權力急速膨脹,大政府時代宣告來臨。小羅斯福重新詮釋了美國自由主義,這種以大政府為核心的自由主義,加速了行政與司法兩部門間的衝突,新政政策屢遭最高法院宣告違憲後,小羅斯福執意改組最高法院,進一步引發憲政危機。
  二戰結束了美國的孤立主義與經濟蕭條,隨著美國成為世界霸主,美國歷史中的矛盾性進一步凸顯,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民權問題。美國自十九世紀末以來,在全球的影響力逐步擴增,自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冷戰期間諸多的代理人戰爭中,美國打的旗號,不外乎是反極權統治與捍衛民主自由,唯美國無法自圓其說的是,當美國極力捍衛全球民主、自由與人權之時,對於國內非裔同胞長期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何以置若罔聞、熟視無睹?美國在全球勢力的開展,加速了國內矛盾衝突,如瑞典學者,一九七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岡納爾.邁達爾,在其一九四四年出版的《美國困境》一書所言,美國已陷入困境,這種困境來自於美國既強調人生而自由,天賦人權不可剝奪,但卻又將非裔人民視為次等民族,拒絕賦予其政治與其他權利。
  邁達爾揭露了美國的困境,也一語道盡了美國歷史中的矛盾性,非裔同胞的民權困境,雖在經歷一九五○及六○年代激烈衝撞後有所改善,但卻未曾化解。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延續至二十一世紀,政治平等、自然權利、人民主權的「美國價值」雖依舊深固人心,但卻成為保守派與自由派、左派與右派以及不同團體間辨認敵我的識別標誌,敵對陣營除互指對方背離「美國價值」外,自認信守「美國價值」的一方,往往又矛盾地堅持其他團體或族裔無權分享「美國價值」。萊波爾教授以往在受訪時曾言,當歐巴馬上台後,她認為美國歷史上的矛盾會趨緩,唯川普當政後,矛盾與衝突不減反增,萊波爾教授在書中以「國家之船搖搖晃晃」來形容當今的美國。而當國家之船失去指南針,該如何前進?往哪前進?萊波爾教授認為方法無他,就是靠傳統的天文導航,「美國價值」如同天上的星星,國家之船雖然搖搖晃晃,但順著星星所示的航向前進,一切就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見諸美國歷史的發展過程,理想與現實交互擺盪是特色,也是必然,所謂的「美國價值」不是來自於虛幻夢想或空洞理論,而是根基於美國自殖民以來實際生活經驗的累積,因此對美國而言,「美國價值」既是天地真理,也是歷史真相,萊波爾教授對美國的未來抱持樂觀態度,因為面對變局,美國人無須大破大立,只須堅持固有核心價值,這既是美國的歷史,也是美國自古至今成長的原動力。

導讀:美國史起源爭議中看《真理的史詩》
嚴震生(政治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
  哈佛大學史學教授萊波爾女士二○一八年出版的These Truths: 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在二○二○年譯成中文,名為《真理的史詩》。此譯名雖然少了原來帶有嘲諷的口吻,但卻明白地彰顯其歷史巨著的內涵。原著英文長達九百頁,中文譯本也超過一千頁,內容豐富、論述精闢,確實是史詩般的經典著作。
  我列出本書中英文版本出版時間的目的,最主要是要強調這一兩年美國史學界出現的「一六一九計畫」,主張美國歷史的起源不是一六○七年維吉尼亞詹姆士敦的長期殖民,也非一六二○年五月花號帶著清教徒登陸普利茅斯後簽署「五月花號協約」的那一刻,而是一六一九年第一批非洲奴隸抵達維吉尼亞的安樂角(Point Comfort)之際。換句話說,這是修正史學(revisionist history)意圖打破傳統史學家的觀點,企圖將美國歷史奴隸制度的黑暗面帶入主流的討論。
  本書第八十一頁中提到這「二十名非洲人被判入了奴役之家,美洲的起源之書就此開了新的一章:自由與奴役將成為美洲的亞伯與該隱」。雖然萊波爾並非一六一九計畫的成員,但她在書內提及為何殖民地的美國人在一七七五年四月與英國發生軍事衝突後,選擇在第二年的七月才正式提出獨立宣言,因為維吉尼亞的英國總督鄧莫爾勳爵承諾黑奴若加入英軍,將會獲得自由(頁一四六),所以美國的獨立戰爭或許可解讀為奴隸主為捍衛這個制度的保衛戰。
  雖然黑奴在南北戰爭期間,經過林肯的解放宣言獲得自由,但又因南方的隔離和白人至上主義的阻饒,要到一九六○年代的民權運動後,才獲得法律上的平等,但真正的平等至今仍未完全實現。
  這本美國史中譯本發行的時間,剛好碰到美國極為動盪的二○二○年。由於新冠病毒的染病者和死亡者中,少數族裔的比例偏高,讓許多人看到美國醫療資源的分配和取得原來是如此的不公。接著繼過去幾年「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後,美國又發生好幾起警察對非洲裔嫌犯執法過當,甚至導致多位因而喪失生命,其中佛洛伊德一句「我不能呼吸」的吶喊,又成為許多美國關切種族歧視者示威抗議遊行的口號。
  此外,美國許多少數族裔對南方各州及部分激進白人團體,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的一個半世紀,仍然對主張黑奴制度、壓迫非洲裔的南方邦聯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表達推崇和敬意,相當不能接受,因此紛紛要求拆除他們的銅像及降下邦聯的旗幟。如果這個邏輯持續延伸,是否意味著許多美國獨立建國的英雄及制憲先賢,因為曾經蓄奴或是沒有反對這個制度,而應當被重新檢視?如果將這些歷史學者心目中形塑美國民主政治的領導人加以貶抑,美國的歷史難道要做完全的修正?過去認定美國的偉大歷史經驗乃是由白種盎格魯撒克遜基督徒所創建的,幾乎是一個共識,但如今這個共識卻受到修正主義的挑戰。
  新冠病毒、族群衝突、歷史修正主義已經讓美國兩個政黨的激化程度大幅提升,但九月中旬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的辭世,留下一個最高法院的席次空缺,又再度成為兩黨角力的戰場,將政黨激化待到極致。金斯伯格是一位爭取女權不遺餘力的民權鬥士,又是少數族裔及弱勢團體權益的捍衛者,是美國自由派的指標人物。民主黨和許多進步派人士當然不希望川普在此時任命一位保守派的大法官,讓原本以四比五略屈於下風的自由派力量,會成為三比六的絕對劣勢,但保守派則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若是川普能夠任命一位意識形態較為保守的大法官,將能在未來二、三十年間徹底改變最高法院的生態。
  二○一六年二月保守派大法官史卡利亞過世後,共和黨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主張當時已進入總統選舉的階段,不適合由現任總統在任期最後一年任命新的大法官,應將此任務留給新選出的總統。如今金斯伯格在距選舉前不到兩個月辭世,她的空缺難道不應該等總統選舉結束後才做決定嗎?然而麥康諾參議員現在卻選擇要立刻推動這項提名案,而許多當年、甚至在今年還曾信誓旦旦地表示選舉年不應任命大法官的共和黨參議員,如今卻選擇更改立場,主張提名程序應快速展開,原因之一當然是他們不想將此任命留給有可能當選的拜登,但或許是更不願意見到的事拜登要任命一位非洲裔的女性為大法官之承諾。
  如果我們檢視二○二○年的美國,就不難發現這個國家的價值及政治表現,並未隨著時代的改變向前邁進。本書分成四大部分,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十八世紀末(一四九二至一七九九年)是概念(Idea)、十九世紀到南北戰爭結束(一八○○至一八六五年)為止是人民(People)、南北戰爭結束至二次大戰終止(一八六五年至一九四五年)則是國家(State)、二次戰後到川普當選總統(一九四五至二○一六年)以機器(Machine)為題。每一部分又再分為四個章節,讓讀者透過這些標題來閱讀基本上還是照著時間順序鋪陳的美國歷史,即使部分因涵蓋議題廣泛而必須採取跳躍的敘述。由於內容豐富,個人僅能挑一部分做回應和導讀。
  雖然有前述簡單的四大標題,但在萊波爾教授的書中,我們不難發現本書英文的主標題These Truths來自於傑佛遜的獨立宣言中「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可言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才是隱藏在書背後的批判。
  本書相當精采的一部分是敘述十九世紀末期美國民粹主義的興起,和代表民主黨三次參選總統的布萊恩、這位天才演說家如何靠著煽動的語言崛起,在三十六歲時拿下一八九六年民主黨的總統提名。布萊恩代表美國十九世紀末期工業革命後、農民生活相對困頓下南部和西部大草原州的利益,他自認是小市民及被剝削勞工的代言人,因此在競選過程中,搭乘火車到二十七個州進行了約六百場的演講,企圖靠著反對建制派來獲得選民認同,但仍然敗給東部代表工商業利益的麥金利。
  一百二十年後,同樣是以民粹方式崛起的川普,卻和布萊恩的政治命運大不相同,成功地當選美國總統。若是我們看兩人獲得選舉人票的情形,就會發現在布萊恩獲得勝利的二十二個州中,有十八個是在一百多年後支持川普的南部和西部大草原各州。此外,布萊恩親近民眾進行的選舉造勢,正是川普當選後後不斷複製的模式,後者當然不滿新冠病毒讓他無法持續利用這樣選舉活動來營造他的優勢。
  最後,布萊恩在政治生涯結束後,成為一位反對達爾文進化論的佈道家,並且在高度爭議的司法案件「田納西州訴約翰.斯科普斯」中,代表檢方辯護。本書頁五七三中提到「在布萊恩的帶領下,原教旨主義從最初關於事實和真理的神學爭論,變成了一場關於信仰的民粹主義運動」,和我們目前見證川普利用基督教基本教義派的支持,反對進步價值和不相信科學的情形,確實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作者以下的觀察,更是值得我們警惕:「原教旨主義經久不衰,它對國家的建國原則,尤其是對真理的本質所構成的挑戰,將在二十一世紀仍持續讓人感受到。」(頁五七六)
  本書雖然是一本美國歷史的巨作,但它更應該是所有研究美國政治和美國社會必讀的教科書。因為作者在不強調修正史觀的情況下,對非洲裔美國人在歷史中的不平待遇,有巨細靡遺的描述。在閱讀少數族群及女性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經歷後,我們不難發現為何種族及性別歧視仍然根深柢固地存在美國社會中,而獨立宣言中所謂人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剝奪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的「這些真理」不僅尚未完全實現,不時還會出現倒退的現象,這或許是對美國民主實踐最大的諷刺。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09460
  • 叢書系列: Historia歷史學堂
  • 規格:平裝 / 1096頁 / 21 x 15 x 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圖書評論 -   評分:
 乾隆四十一年,也是公元1776...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1/03/15
乾隆四十一年,也是公元1776年。

那時的大清是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在這一年,乾隆除了追謚明末殉難諸臣,刪銷書籍,還重用了和紳。

同年的7月4日,北美洲費城的民眾召開了一次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並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they are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them,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該書從美洲的發現開起,一直到特朗普當選總統結束,高屋建瓴,把美國的前世今生寫了個明白。

數百年的建國史,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只是短暫的片段。然而經歷過獨立戰爭、南北戰爭、一戰、二戰、越戰、朝鮮戰爭的洗禮、及冷戰的對抗,經歷了工業革命、和以網際網路興起為標志的信息革命,45任總統的輪換和權力的和平交割,各種權利的爭取與思潮的碰撞,無數傑出的人物,如群星璀璨,融匯其中,所有的這一切賦予了這個國度神奇的色彩。

美國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擴展的過程,這種擴張不僅是領土,還有影響力及價值觀。從最初英屬殖民地,到西進,到南擴,一直到今天各州版圖的確定。其影響力也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乃至到全球。

美國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鬥爭史:有因基於獨立、領土、利益的國與國之爭,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爭,黨派之爭,以及涉及不同群體如女權、同性戀的平權之爭。

我們可以看到建國先驅們在該建造什麼樣的國家和制度方面的思考,無不彰顯著出睿智、深邃和高瞻遠矚,也看到盡管他們的認同人人平等,卻在黑奴解放及女性權益保障方面的局限。我們看到基於普世價值制度的美好,也看到各種問題的客觀存在。

1787年制定和通過的美國聯邦憲法及後續的憲法修正案,確立了三權分立與制衡、人民主權、限權政府、聯邦和州的分權等原則。遵循這些原則,在大變革的時代中,美國在各種力量拉扯和角力中,尋求平衡並探索前行,臻於強大。

時代的車輪,滾滾不息。未來何去何從,人民該有怎樣的期待和選擇?

“Praise the power that hath made and preserved us a nation, then conquer we must, when our cause it is just.”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首刷限定版) 15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5
$ 24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魔法帽的工作室 04特裝版
作者:白濱鷗
出版社:四季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4
$ 25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閃亮的金句:尋找滄海遺珠
作者:盧勝彥
出版社:財團法人真佛般若藏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4-11-07
$ 20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14-10-30
$ 23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牛津通識課30】光:傳遞訊息的使者
作者:伊恩.沃姆斯利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09
$ 26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主廚帶路:風味絕佳的東臺灣食材之旅
作者:楊柏偉Nick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9
$ 36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謝沅瑾蛇年生肖運勢大解析:年年必備全方位開運工具書!
作者:謝沅瑾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9
$ 34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114年幼兒園幼教師類教師資格考通關寶典[教師資格考]
作者:謝坤鐘
出版社: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5
$ 67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