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認識原猴類ヽ猴類和猿類的最佳知識繪本!
◎打破對「猴子」似是而非的傳統認知!
◎隨書附贈「延伸學習附冊」,透過遊戲深度賞析
我們都以為——
所有長得像猴子的動物都叫作「猴子」。
其實呀……
猴、原猴、猿,大不同唷!
紅毛猩猩晚上在哪裡睡覺?大多數的原猴是生活在哪座島上?為什麼白面捲尾猴之間會互相用手指戳眼眶?……關於「猴子」,你認識多少?
家喻戶曉的《西遊記》,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莫過於由猴子化身的「孫悟空」這個角色了。活潑、調皮又精靈的猴子,是一種非常有個性也相當常見的動物,而大家似乎也習慣把所有長得像猴子的動物都叫作「猴子」。《像猴子,又不是猴子》一書作者科詩柯娃博士,她曾多次去動物園參觀,無意中總是聽到家長為孩子錯誤地介紹靈長目動物。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對動物有正確的認識,進而激發孩子們對動物的喜愛和尊重,正是科詩柯娃博士創作這本繪本的最初動機。
生動活潑的文字解說,搭配簡潔而富美感的插圖,不但把原猴、猴和猿這三大家族的分類、分布、習性、生存方式和生活習慣等等,做了一個深入淺出的介紹外,也讓大家一起重新認識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動物,建立起「不是長得像猴子的動物就是猴類」的正確認知。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一隻喜歡觀察和寫作的猴子,一起進入世界各地的叢林王國,去拜訪牠的朋友們吧!
【本書特色】
1.簡潔而有系統地介紹原猴類、猴類和猿類三大家族。
2.繪畫兼具寫實與設計感,展現知識類繪本的知性與美感。
3.作者特別為臺灣讀者增加「臺灣獼猴」單元介紹。
4.邀請新北市三芝區橫山國小李弘善老師與藝術家、繪本創作者陳美燕老師精心設計「延伸學習附冊」,讀者可以透過遊戲及藝術賞析,深入學習。
作者簡介:
露西婭.科詩柯娃
斯洛伐克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目前在夸美紐斯大學自然科學院任教。在教學之餘,經常發表環境教育及動物主題的論文和學術報告,也非常熱衷於科普教育推廣的公益活動。
露西婭非常喜愛為孩子們解說動物科學知識,她堅信引導孩子喜愛、尊重動物,同時也會讓他們學會善待、尊重自己與他人。
繪者簡介
芭芭拉.科詩柯娃
目前在斯洛伐克藝術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專業是視覺傳達設計。本書是她與母親露西婭•科詩柯娃共同合作的第一本繪本。
芭芭拉從小就喜歡親近動物們,也熱愛繪畫創作。當她不作畫的時候,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學習衝浪。
譯者簡介:
梁晨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系斯洛伐克語言學以及外交學雙學士畢業,並在夸美紐斯大學哲學院取得斯洛伐克語言學博士學位。喜好兒童文學,長期致力於斯洛伐克與臺灣兒童文學的文化交流與推廣工作。
推薦序
我們與猿猴的距離
李明足/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靈長目動物中,除了人類,還包括了猿、猴、原猴。但微觀細思,對於各種猿猴我們又認知多少?
打開這本來自斯洛伐克的知識繪本,就像進行了一場觀察猿猴世界的叢林探險之旅。
於是,你會看到帶著誇張大眼鏡的眼鏡猴,叫聲像嬰兒哭聲的嬰猴;接著你會好奇為何白面捲尾猴一見到同伴就戳對方眼睛?荷蘭人為什麼看到懶猴要叫牠「小丑」?指猴的中指舉得高高的,不是在罵人喔!在做什麼?大家知道嗎?而哪隻猴子上過太空?哪種猴子最愛泡溫泉?紅毛猩猩睡前會鋪床嗎?還有還有……
這本書將知識趣味化,透過閱讀拉近了認識野生猿猴的距離,孩子的認知素養就能自然養成。
歐玲瀞/佳音電台主持人
相對於呈現完整故事脈絡的童書,科普類型的繪本也許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但培養孩子從小觀察大自然以及對身邊各種生物的認知,也是十分重要的。至於此類的繪本敘事方式如何貼近人類行徑與生活,來自斯洛伐克的《像猴子,又不是猴子》是一本兼具易閱讀理解與設計感的作品。
作者讓文字的陳述圍繞著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發展,讓孩子可以很容易產生認同感。繪者類版畫的圖像呈現,除了巧妙地掌握靈長目動物的外型與生態環境特徵,並在顏色的配置上,跳脫生物體固有色的侷限,呈現更多想像的可能性。特別是塊面與虛線相互交疊呈現的圖像語言,不僅提供讀者虛實呼應的觀看節奏,也成就了一趟認知與美感經驗的閱讀之旅。
導讀
好繪本,如何讀?
孩子讀的書,深深影響著他的未來。知識繪本好比在書與讀者之間種下一個因,引發孩子好奇、學習的動機,甚至左右將來研究或志向的選擇。
作為知識繪本,《像猴子,又不是猴子》不但有幽默的文字深入淺出地介紹靈長目動物家族,在圖像語言的表現上尤其饒富藝術美感與閱讀趣味。因此我們特別採訪藝術家・繪本創作者陳美燕老師,希望藉由問答的過程,與讀者們分享「讀」圖的方法,進而發現這本繪本的「好」。
Q:作者透過一隻熱愛觀察與寫作的猴子,帶領讀者探索靈長目家族。擬人化的手法在知識繪本的創作與閱讀上,可以起到什麼作用?
A:黑猩猩使用工具找尋食物,指猴用中指清理牙齒或鼻孔,而日本獼猴更是連泡溫泉都有先後順序,就像人類一樣,靈長目家族也有次第與倫理之別……作者從人的觀點和立場去理解、呈現靈長目動物的行為特徵或社群組織,讓作品因親切感與趣味性而更容易達到認知效果,並引人共鳴。
Q:本書在圖像語言上運用了什麼技巧?
A:繪者運用了「虛實相映」的技巧,代替一成不變的叢林環境,使整本繪本充滿靈動與活潑的生命力。不論是被微風吹動,光影忽隱忽現的葉片、叢林中流動的雲霧以及溫泉的水蒸氣等,繪者都巧妙地以虛線呈現環境的縹緲之感;相對的,則以扎實的色塊表現較具重量、厚實或穩定的物質環境如樹幹、岩石等;又如繪本中的嬰猴躺著的枕頭與包裹小嬰猴的包巾(好比媽媽呵護的雙手),也是以穩靠的色塊來呈現。
Q:書中動物的顏色為什麼不同於實際的動物?
A:靈長目動物的特徵與生存環境的色彩大部分為大地色,但實際上這些猴類生活在光影明明滅滅、色彩變化多端的地方,往往不能以單一、實際的顏色來認知。所以我們看見在繪者的匠心獨運下,猴子除了本身的毛色外,還含雜著綠色或藍色;而有些樹葉也被畫成粉褐色……目的就是為了反映四周環境在色彩上的變化,也可以引導讀者拓展想像的空間。
我們與猿猴的距離
李明足/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理事
靈長目動物中,除了人類,還包括了猿、猴、原猴。但微觀細思,對於各種猿猴我們又認知多少?
打開這本來自斯洛伐克的知識繪本,就像進行了一場觀察猿猴世界的叢林探險之旅。
於是,你會看到帶著誇張大眼鏡的眼鏡猴,叫聲像嬰兒哭聲的嬰猴;接著你會好奇為何白面捲尾猴一見到同伴就戳對方眼睛?荷蘭人為什麼看到懶猴要叫牠「小丑」?指猴的中指舉得高高的,不是在罵人喔!在做什麼?大家知道嗎?而哪隻猴子上過太空?哪種猴子最愛泡溫泉?紅毛猩猩睡前會鋪床嗎?還有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