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週年典藏版
一趟噶瑪蘭少年尋找生命源頭的時光之旅……
這是一本集歷史、科幻、冒險、現實小說大成的作品。臺灣兒童文學大師李潼巧妙地結合電影運鏡、剪接等技術,現代與過去重疊敘述的手法,虛實交錯,生動說演一位有噶瑪蘭原住民血統的現代少年潘新格,意外穿越時空回到西元一八〇〇年祖先居住的加禮遠社,縷述一趟尋找生命源頭的時光之旅;一段古今交錯的初戀史;一探原住民敬天惜地的生活智慧,以及展現來自中國大陸漳、泉、粵各族,和世居蘭陽平原的噶瑪蘭族人的互動消長,揭開一幕幕淒美壯麗的移墾史。
一位是「星媽」要求女兒追逐星夢的少女彭美蘭,一位是天真浪漫想去摘花而失蹤的少女春天,她們都與潘新格在不同時空下,有著淡淡情愫與精采對話……一陣閃電雷鳴後,在草嶺凹洞裡躲雨的潘新格回到了從前,與古人蕭竹友、何社商同行,展開他生命史中奇特的一頁。相隔近兩世紀,一條失而復得的山豬牙項鍊,透露出什麼訊息?一臺隨身聽和一包口香糖,又串起了哪些祕密?「虎字碑」與「雄鎮蠻煙」刻字,又告訴你我什麼故事?
【本書特色】
1.蒙太奇電影手法,歷史大戲再現!
結合電影運鏡、剪接等技術,虛實交錯、生動說演現代少年潘新格穿越時空,回到清朝祖先噶瑪蘭的居住地,尋找自我生命源頭的時光之旅。
2.魔幻寫實創作法,開經典文學之先河!
融合現代與過去重疊敘述的手法。在一陣閃電雷鳴後,在草嶺凹洞裡躲雨的少年潘新格回到了從前……他利用日記本把在「過去」的探險經過傳達到「現在」的彭美蘭身邊;他發現「隨身聽」失靈,但錄音效果仍然存在;他的阿公在他「過去」的夢中出現等等,這一切都展露了作者的巧心與慧心。
3.從文化尋根出發,追尋在地認同的覺醒!
「花、草、鹿、人和土地,都是上天的……加禮遠社的河水和土地,不是我們的,我們不能把它讓給誰。」作者巧妙地在作品中透過原住民傳統文化風俗與敬天惜地生活態度的演繹,讓少年潘新格重新認識自身的生命源頭,展現對原始生命力的追尋,並潛移默化埋下文化尋根、在地認同的種子。
作者簡介:
李潼(1953~2004)
本名賴西安。出生花蓮,定居宜蘭縣羅東鎮。年輕時在校園民歌時代勤於歌詞創作,以〈散場電影〉、〈月琴〉、〈廟會〉最為膾炙人口。同時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曾獲五十多項重要文學獎項,以《天鷹翱翔》、《再見天人菊》、《順風耳的新香爐》三部作品,連續獲得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少年小說首獎。
一九九○年以《博士、布都與我》獲得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
李潼致力為少年小說創作,作品有《夏日鷺鷥林》、《我們的祕魔岩》、《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少年噶瑪蘭》、《少年龍船隊》、《水柳村的抱抱樹》、《大聲公》(以上由小魯文化出版)、《老作家消失之謎》、《明日的茄苳老師》、《太平山情事》、《遊俠少年行》等。散文〈破紀錄〉、〈油條報紙.文字夢〉、〈老榕樹下讀報紙〉、〈熱荔枝〉、〈收集喜悅〉、〈做人做事做長久〉、〈瑞穗的靜夜〉、〈少年傀儡師〉等,選入國中、國小國文課本。另有作品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語文,並改編為偶劇、舞臺劇與動畫影片。
作品的質與量為臺灣兒童文學作家中罕見。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宋慶齡基金會文學獎銀牌獎
★金鼎獎兒童讀物推薦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入選「臺灣兒童文學100」
★「青春久久」99本文學好書
★入選「性別教育平等優良讀物100」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推薦好書
名人推薦:
典藏推薦(按姓氏筆畫列名)
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吳緯婷/詩人、宜蘭人
吳韻宇/教育部閱讀推手教師、國中教師
郎祖筠/全方位表演藝術工作者
徐瑩珊/嘉義縣興中國小教師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暨兒童文學工作者
陳曜裕/宜蘭縣蘭陽女中教師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文字閱讀推廣人
張苡慧/新北市榮富國小圖書管理暨閱讀推動教師
曾璧光/宜蘭縣蘭陽女中校長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歐陽秀幸/臺北市立螢橋國中校長
謝承志/資深故事人、教育工作者
蘇達/金鐘50戲劇節目最佳男配角
吳緯婷/詩人、宜蘭人
看過刺桐花開十次的時候,初讀《少年噶瑪蘭》。三色轟然觸地的閃電、逆行的秒針、靈幻日記本、山豬牙項鍊、男女的青澀情愫,對於和書中角色年齡相仿的我,留下決定性的小說經驗。也自此每看到龜山島,眼前就浮現迎風遍開的野百合,美而且憂傷。
三十次刺桐花開後,重讀《少年噶瑪蘭》,原來是一封給宜蘭的情書。融合史實奇想,為土地獻上頌歌,在撕裂處敷裹希望。天地一瞬,遊雲過客,加禮遠河仍像一條閃著鱗光的蛇,從身邊悠悠流走,旁觀所有祕密。
吳韻宇/教育部閱讀推手教師、國中教師
魔幻與寫實交錯、現代與過去並存,這是現代的戲劇文學,常吸引人的手法,而三十年前,李潼老師即以這樣的構思完成《少年噶瑪蘭》,時至今日重讀,依舊令人激盪不已。小說中透過噶瑪蘭少年尋根的故事,教會我們愛從認識開始,在虛實的情節中,血脈相連如同河水與土地般永恆連結。小說第一章中有段敍述:「哀傷且盛裝的女巫,在河邊為河神頌讃。……幸好,河面遼闊,啼聲竟變得悠揚。」在我們心中也是永恆的李潼老師,留下的書篇亦如同河面遼闊,在所有想念他的讀者心中,文字啼聲盡是悠揚。
徐瑩珊/嘉義縣興中國小教師
這是一本「少年」文學小說,而初次閱讀的我已年過半百。在閱讀過程中,好幾次的心中悸動,不自主地放慢了閱讀速度,細細咀嚼書中文句,藉由李潼老師細膩的描述,我看到了宜蘭的山光水色,也體驗到噶瑪蘭的平埔族文化與風情,更感受到時間河流裡的情牽夢繫!望著腳趾頭那道摺痕,此刻難以道盡的情緒是歌德那句話:「歷史帶給人們感動!」
陳曜裕/宜蘭縣蘭陽女中教師
歷史不斷地於今被論證,提及的內容卻只在過去了。《少年噶瑪蘭》不急於伸張觀念,簡單地憑藉一齣現代人並不陌生的穿越劇,穿插不同史料,帶領讀者拿捏歷史會是什麼?詮釋應當如何?說話畢竟容易,對青少年不免有說教之嫌;書中拋下答案,雖然情節仍是一種指引,卻溫柔許多。當然,書末「終曲」是否為一種現代隱喻?年表有無等同確認?也許所謂歷史,仍要如最後主角再次失蹤於現世,才能因重讀與思索而延續。
張苡慧/新北市榮富國小圖書管理暨閱讀推動教師
國中初次閱讀《少年噶瑪蘭》,感動我的是潘新格和春天相知相惜的情感。覺得龜山島的百合花—芬芳!研究所再讀《少年噶瑪蘭》,感動我的是李潼老師對兒童文學傾生命之力的投入,不論是一直突破的創新寫作手法或是貼近鄉土的寫作視角,讓作品充滿力量。覺得噶瑪蘭的藍天—遼闊!開始教書後和學生一起三讀《少年噶瑪蘭》,感動我的是在跨越近三十年,孩子們跟我有一樣的驚喜與感受,看他們爭先分享書裡喜歡的段落,恍然回到初遇《少年噶瑪蘭》有風吹過的午後。覺得《少年噶瑪蘭》—恆久!開啟閱讀這道穿越的門,遇見更多的美麗與感動……
曾璧光/宜蘭縣蘭陽女中校長
這是一本值得少年人細讀的好書,以小說的筆法,成功刻畫大時代脈絡下的原民少年的族群認同;這更是一本值得想要理解宜蘭發展的讀者,細細品嚐的好書,在如幻似真的妙筆之中,不著痕跡地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融入蘭陽平原的開拓歷史與文化內涵,更在極具戲劇張力的閱讀引力下,帶領讀者深刻而輕易地體會蘭陽平原的地理人文與生活之美。
歐陽秀幸/臺北市立螢橋國中校長
穿越劇在近幾年是大受歡迎的影視劇形式,運用時空交錯元素,交織出豐富的戲劇情節。而早在三十年前出版的《少年噶瑪蘭》一書,作者李潼便巧妙運用古今虛實的手法,導引出主角在歷史長河中,如何尋找自我認同的尋根之旅。
書中主角潘新格有幸回到過去,重新檢視找到答案的故事,再次提醒我們:尋根議題在已經容納更多新住民的臺灣社會中,想必將持續著也更顯重要。因此,理解歷史、致力族群融合、尊重包容彼此生存背景,才是臺灣社會應努力經營的世代集體情感和記憶,我想這本書應該可以帶給我們更深刻的思考。
謝承志/資深故事人、教育工作者
李潼的《少年噶瑪蘭》,付梓近三十年之際重版出來,很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永不因時間褪色。為什麼《少年噶瑪蘭》值得一讀再讀?正是透過閱讀,將情感投射於「潘新格」身上,進而能思考此刻自我與群體間的關係。我真心認為每個世代都該重新檢視,那些曾經陪伴、度過成長的經典,進而反思「這部作品可以如何反映現下」?
這是一趟跟著「潘新格」的穿越尋根之旅,找回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如同書中阿公所言,「每個人總是要知道過去,才好走將來;知道祖先的歷史,知道過去的對與不對,將來才會減少錯誤。」
最後,偷偷告訴讀過《少年噶瑪蘭》的老朋友們,我們很榮幸參與書中「終曲」時間軸,從二〇二〇年,邁向二〇二一年。這些故事之後發生的事,是否讓讀者們繼續締造故事下去呢?請打開這本書吧!
同學感動分享
吳欣穎/宜蘭縣蘭陽女中學生
《少年噶瑪蘭》中原本毫無交集、不同時空的人能夠互相幫助、交流,甚至產生感情,著實讓我想像要是哪天能像潘新格一樣穿越時空,會發生怎樣的火花?有什麼心境改變?事後每次重讀這本書就彷彿穿越一次,回到現實後都能體會到新的感受。但令我感到可惜的是故事在回到現代後,瞬間畫下句點,原本以為會有更多後續發展及故事敘寫,作者卻留下大量想像,僅以年表展現,徒留最後的想像讓人徘徊。然而也是因為如此,我才會一再地閱讀吧。
李昀芊/宜蘭縣蘭陽女中學生
《少年噶瑪蘭》講述先人耕耘與辛勞歷史,不只是熱愛土地之情,更多的是關於「認同」的故事。我就這樣搭乘時光機回到古老臺灣,作為讀者來回穿梭,成為時空中的遊子,和主角潘新格一同在時光旅程中辛苦、歡笑、流淚,字裡行間皆是感動。若我們能了解祖先長久以來的汗水,記起春天受騙的教訓,學習巴布的善良,欽佩整個噶瑪蘭族的生存法則,那麼我們就能在這時空旅行裡,做一個敬愛土地的尋根旅人,自信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林亮旼/宜蘭縣蘭陽女中學生
閱讀《少年噶瑪蘭》後,我尤其著迷於此書對景色及人物的描寫,不論是描繪漂亮的景致或刻畫人物細膩的感情,都栩栩如生呈現眼前。同時,書中的人事物十分貼近宜蘭風情及文化,使讀者快速縮短與角色間的距離,成功卻不突兀地讓現代噶瑪蘭人面對過去噶瑪蘭人。書中無成見的少年直接看到原住民最真實的一面,使他純粹記錄下人物的情感變化,讀至此,我恨不得能成為另一位少年噶瑪蘭,親身經歷如此吸引人的奇遇,記錄屬於我的蘭陽平原。
劉尹婷/宜蘭縣蘭陽女中學生
回到西元一八〇〇年的加禮遠社,潘新格認識了一群善良純樸的人們──自己的祖先。潘新格因此了解族人的歷史,同時拋開過往的自卑,找回了族群認同。作者除了傳達種族間的包容尊重,也喚醒我們對大自然的意識。或許在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噶瑪蘭人的無私與知足會使他們無法在世生存,但現代人相互競逐也沒有真的好好活過。正如春天所說:「花、草、鹿、人和土地,都是上天的……加禮遠社的河水和土地,不是我們的,我們不能把它讓給誰。」
劉音仱/宜蘭縣蘭陽女中
在歷史上,原住民族是一群備受輕視的團體,不僅是漢人與外來人的鄙視,同時還有本身族人的不接納,種種跡象都導致了原住民文化失傳,好比本書裡的噶瑪蘭族。全書藉由噶瑪蘭少年為主角穿越回到過去,過程除了體驗過去噶瑪蘭族的文化與習俗,還帶領讀者了解噶瑪蘭族的風俗民情。更藉由今昔之間的對比,表現關於族群尊嚴、土地正義的問題。
得獎紀錄:★宋慶齡基金會文學獎銀牌獎
★金鼎獎兒童讀物推薦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入選「臺灣兒童文學100」
★「青春久久」99本文學好書
★入選「性別教育平等優良讀物100」
★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
★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推薦好書
名人推薦:典藏推薦(按姓氏筆畫列名)
林文寶/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吳緯婷/詩人、宜蘭人
吳韻宇/教育部閱讀推手教師、國中教師
郎祖筠/全方位表演藝術工作者
徐瑩珊/嘉義縣興中國小教師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暨兒童文學工作者
陳曜裕/宜蘭縣蘭陽...
章節試閱
一八○○年夏天,在臺灣島的東北角,一塊濱臨太平洋的扇形平原上,偏靠平原南方,有一條叫加禮遠的河,河道曲折,一路從雪山山脈流竄向海岸。月明的夜晚,加禮遠河恰如一條閃著鱗光的蛇,扭曲身子,伸頭在海岸,輕輕舔嚐太平洋的鹹水;一嚐再嚐,嚐出了滋味,身子灌飽了,所以行動更加緩慢,彷彿睏睡一般。
就在這曲折河畔,接近河口的沙丘下,住了一群噶瑪蘭人,他們叫自己的聚落是──加禮遠社。
*********************
彭美蘭是不是也把我看成番仔?怎麼才能將指甲的摺痕永遠磨掉?彭美蘭是不是敷衍我?電視明星的演技,當然好得讓人看不出來!要怎麼告訴她:「我不是噶瑪蘭原住民!」彭美蘭一旦走上演藝之路,我們還會是朋友嗎?還會是不錯的朋友?我們還會是彼此在意的人?
*********************
春天低聲叫喚潘新格,說道:「我真想到龜山島看那些野百合,要是有一天,你能帶我去,那該有多好。明天,你會經過那裡,請用你的眼睛,代我看一看,好嗎?」潘新格點頭,慎重地答應。他說:「我也有一句話,請你記住,你也要告訴聰明的巴布,不要輕易把加禮遠社的土地,讓給人。」
春天聆聽,卻這樣回答:「花、草、鹿、人和土地,都是上天的,運氣好的人就能得到。加禮遠社的河水和土地,不是我們的,我們不能把它讓給誰。」
「不管怎麼說,妳一定要記住:沒有土地的人,就沒有地方住!」潘新格大聲說道,一仰頭,看見兩顆相隨的流星,霎時劃過夜空,星光短暫,才要多看一眼,已經消失。
一八○○年夏天,在臺灣島的東北角,一塊濱臨太平洋的扇形平原上,偏靠平原南方,有一條叫加禮遠的河,河道曲折,一路從雪山山脈流竄向海岸。月明的夜晚,加禮遠河恰如一條閃著鱗光的蛇,扭曲身子,伸頭在海岸,輕輕舔嚐太平洋的鹹水;一嚐再嚐,嚐出了滋味,身子灌飽了,所以行動更加緩慢,彷彿睏睡一般。
就在這曲折河畔,接近河口的沙丘下,住了一群噶瑪蘭人,他們叫自己的聚落是──加禮遠社。
*********************
彭美蘭是不是也把我看成番仔?怎麼才能將指甲的摺痕永遠磨掉?彭美蘭是不是敷衍我?電視明星的演技,當然好得讓...
推薦序
導讀1
再見李潼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文字閱讀推廣人
《少年噶瑪蘭》描繪居住在宜蘭、花蓮地區的噶瑪蘭族的歷史故事。李潼藉著主角潘新格回到過去,與祖先生活在一起,把噶瑪蘭人的往昔生活起居情形做了一次十分詳盡的敘述。作者淡淡道出噶瑪蘭人衰微的原因,例如漢人設計霸占噶瑪蘭人的土地;部分漢人對噶瑪蘭人的胡作非為;噶瑪蘭人沒有發明文字,在歷史上也就沒有地位等等。
這本少年小說在素材、技巧與情節方面有它不同凡響的風貌。從取材來看,它是歷史素材小說;從技巧來看,它融合了科幻小說與現實小說的手法;從情節來看,它又是充滿驚奇、刺激的冒險小說。
在技巧與情節方面,這本書使用了現在與過去重疊敘述的手法。這種新穎的手法加上「魔幻寫實」的應用,更提升了讀者的閱讀趣味,拓寬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一陣閃電雷鳴後,在草嶺凹洞裡躲雨的潘新格回到了從前,與古人蕭竹友、何社商同行,展開他生命史中奇特的一頁。他手錶指針的運轉、他利用日記本把在「過去」的探險經過傳達到「現在」的彭美蘭身邊、他發現了「隨身聽」失靈,但錄音效果仍然存在、他的阿公在他「過去」的夢中出現等等,這一切描述都透露出作者的巧心與慧心。
這本書的基本主題是「尋根」。它的尋根精神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對原始生命強力的追尋,挖掘原住民的文化,展現並歌頌一種非文化的原始精神,例如書中歌頌了噶瑪蘭人的勤勞有禮、和善好客、樂天知足、著重親族倫理和風俗禮節,也詳細描述了噶瑪蘭人的生活概況,如捕魚、獵取山豬、飲食習慣、喪葬禮儀等,但作者也同樣以淡淡的筆觸批評了噶瑪蘭人的部分生活習慣,如生食、迷信巫術、「打拉酥」酒的釀造方法等。這些動人的篇幅都是會吸引小讀者的。
第二個層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尋。作者特別塑造蕭竹友這位十分傳統的書生。他溫文儒雅,深信「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不畏艱險,勇於身體力行。他的一舉一動都代表了中國傳統的典型儒生。另外,作者花費不少篇幅來詳細描述何社商如何在「搶孤」中獲勝,十九世紀初,漢人如何在宜蘭羅東一帶討生活的概況,也是給傳統文化留下部分紀錄。
導讀2
請聽遠方的呼喚──李潼《少年噶瑪蘭》的穿越之旅
許建崑/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暨兒童文學工作者
生動的人物塑造
以《少年噶瑪蘭》這本書為例,李潼設定的十四歲少年潘新格,讓人印象鮮明。粗魯、衝動、愛打架,不守規矩,跳火車月臺,追求班上的女同學,害怕人家叫他番仔;說是「問題少年」也不為過。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他,見義勇為,能自我反省,幫助春天回到加禮遠社,也找回了作為噶瑪蘭人的自尊和驕傲。用小說的術語來說,潘新格是個「圓形人物」,而不是「扁平人物」,至於評論他是個好孩子?還是壞孩子?並不是李潼所關心的問題。
再看看春天、彭美蘭兩位少女,都有獨立的個性。春天有天真浪漫思想,她想要離開村落,去見識廣闊的世界;而彭美蘭被星媽形塑為電影小明星,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對母親消極反抗。這三個性格突出的男、女主角,行事風格不同,才使得故事的進展,有更大的「衝突」可以描寫。
緊實的麻花結構
至於故事的敘事方式,李潼選擇了文壇流行的「魔幻寫實」寫法,讓一九九一年的潘新格穿越時光隧道,去到一八○○年的蘭陽平原,「親眼目睹」噶瑪蘭人的生活狀態,那麼噶瑪蘭人的歷史、文物、情感、思想,自然而然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故事是虛擬的、奇幻的,但內容卻呈現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
李潼將兩個完全不搭嘎的時間,像麻花一般神奇地、緊密地捲在一起!
在地認同的覺醒
故事結束時,潘新格已經認同「噶瑪蘭・潘」的身分,然而他是真正的噶瑪蘭人嗎?他腳上小趾頭指甲的摺痕,能證明血緣嗎?阿公述說潘家連著三代都娶來自泉州、蕉嶺、熱河的女人,因此潘新格身上,也許混著閩南、廣東和滿族的血統。如果要仔細推敲,潘新格反而有百分之五十滿人的血緣也說不定!而指甲摺痕、父系社會的嫁娶,才是漢人的特質。李潼是否透過「噶瑪蘭人」的角色,在暗寫「漢人」的世界呢?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習題!
閱讀思考
設計者:新竹縣博愛國小 蔡依蘭 老師
新竹縣二重國中 鍾翠玲 老師
閱讀之後,為了更加理解內容或是思考更深入的問題,可以從下列的幾個問題著手,找一些夥伴,我們一起完成它。若時間有限,我們可以完成某些題目就好,一~六題可以幫助理解內容;七、八題理解全書的編輯設計;九、十題則是閱讀後的運用。
一、人物關係圖
✽本書出現那些主要人物呢?將關係列出來。
✽寫出潘新格的家譜,並在家譜中顯示呼吧與潘新格的關係。
二、請找出本書中幾個重要地點,畫出潘新格所行經路線並將在該場景所發生的事件,記錄下來。
三、潘新格所遇見的這些人物,可以依據他們的相處歸納出三種情感面向,我們整理一下吧!
四、在故事開始安排了美蘭和媽媽搭火車到大里天公廟;女巫呼吧因女兒春天失蹤心神不寧而昏迷,六位村裡的女巫,在她家舉辦驅魔治病的法會。作者李潼為什麼這樣安排?「天公廟」和「法會」有什麼特別意義?
五、結尾之處「讓一對有摺痕的腳拇趾指甲,在絢麗的閃光中,分享一些彩光。」作者安排潘新格這樣的結尾,是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呢?
六、作者在「終曲」這裡的安排,讓我們發現了什麼呢?
導讀1
再見李潼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文字閱讀推廣人
《少年噶瑪蘭》描繪居住在宜蘭、花蓮地區的噶瑪蘭族的歷史故事。李潼藉著主角潘新格回到過去,與祖先生活在一起,把噶瑪蘭人的往昔生活起居情形做了一次十分詳盡的敘述。作者淡淡道出噶瑪蘭人衰微的原因,例如漢人設計霸占噶瑪蘭人的土地;部分漢人對噶瑪蘭人的胡作非為;噶瑪蘭人沒有發明文字,在歷史上也就沒有地位等等。
這本少年小說在素材、技巧與情節方面有它不同凡響的風貌。從取材來看,它是歷史素材小說;從技巧來看,它融合了科幻小說與現實小說的手法...
作者序
作者後記
《少年噶瑪蘭》的背景故事
文/李潼
《少年噶瑪蘭》的小說背景,主要在一八○○年的噶瑪蘭平原頭圍(頭城)和加禮遠社(今冬山河出海口沙丘下的季水村),藉由一位一九九一年的現代少年玄奇的尋根之旅為主線,展現來自中國大陸漳、泉、粵各族和先住平原的噶瑪蘭族人的互動消長,一個古今交錯的初戀史和新舊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以及一段淒美壯麗的移墾史。這樣一個龐大的小說背景,在臺灣的少年小說界,幾乎不見前例,這對於我的學養認知、文學技法和寫作毅力,都是一項挑戰。
從寫作材料的累積,到情節走向的編排,我採用卡片、筆記、攝影、錄音、影印、剪貼,大致分類後,加以瀏覽,再依年代順序整合。經過「混亂期」再到主要情節浮現這期間,我完全利用「冥想」擬定綱要,同時將主、配角人物,時間軸心及情節的副線確定。
《少年噶瑪蘭》的基本結構章節,因訴求的是少年讀者,採取的是秩序感清晰的一前一後時空跳耀方式,大致是一、三、五章在一八○○年,二、四、六章回到一九九一年,及草嶺古道主場景與淡水或加禮遠社互跳。我相信現代的青少年,對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有豐富的觀賞經驗,只要我在小說的主線索嚴密掌握,單一事件和文字基調加濃,即使在小說開頭幾章的「布線」鋪陳,也能讓他們保持耐心看下去。
歷史小說的撰寫,困難不在史料的收集,而是觀點的選擇,和如何讓人物立體起來;如何讓遙遠的史實,仍保新鮮感;虛構的成分如何與史料交集疊合,而仍有真實感。歷史材料,大抵平面地陳述人和事,小說則不然,它必須相對的人性化、生活化,它有更多的觀點可以重新看待過去的所有人事地物。
《少年噶瑪蘭》既已出版,我的讀者們是否能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能否感受一些美感,甚至從中獲益,自己不敢預料;但顯然地,撰寫《少年噶瑪蘭》是我四十歲之前最痛快淋漓的一件事,我看到自己又向前跨了一小步。
作者後記
《少年噶瑪蘭》的背景故事
文/李潼
《少年噶瑪蘭》的小說背景,主要在一八○○年的噶瑪蘭平原頭圍(頭城)和加禮遠社(今冬山河出海口沙丘下的季水村),藉由一位一九九一年的現代少年玄奇的尋根之旅為主線,展現來自中國大陸漳、泉、粵各族和先住平原的噶瑪蘭族人的互動消長,一個古今交錯的初戀史和新舊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以及一段淒美壯麗的移墾史。這樣一個龐大的小說背景,在臺灣的少年小說界,幾乎不見前例,這對於我的學養認知、文學技法和寫作毅力,都是一項挑戰。
從寫作材料的累積,到情節走向的編排,我採用...
目錄
1遺失了春天的加禮遠社女巫
2在相同的軌道走著各自的路
3誰是神靈和惡靈合起來的人?
4你知道我的心聲嗎?
5沒有誰是土地的永遠主人
6讓絢麗的閃光牽引回舊時空
7好行萬里路的書生
8告訴我今日是何日
9流落異鄉的女孩叫春天
10日記本傳來遙遠的訊息
11新屋上的閣樓適合遠眺
12陌生而熟悉的沙丘聚落
13流動在血液裡的神祕呼喚
14我們都是時空裡的浮雲遊子
15祖先保佑的山豬牙項鍊
16古舊時代的成人禮
17我們牽手抵擋無情洪水
18龜山島上美麗的野百合
19請永遠記得我的叮嚀
20我的名字就叫噶瑪蘭.潘
終曲
導讀 再見李潼/張子樟
導讀 請聽遠方的呼喚──李潼《少年噶瑪蘭》的穿越之旅/許建崑
後記 《少年噶瑪蘭》的背景故事/李潼
閱讀思考
1遺失了春天的加禮遠社女巫
2在相同的軌道走著各自的路
3誰是神靈和惡靈合起來的人?
4你知道我的心聲嗎?
5沒有誰是土地的永遠主人
6讓絢麗的閃光牽引回舊時空
7好行萬里路的書生
8告訴我今日是何日
9流落異鄉的女孩叫春天
10日記本傳來遙遠的訊息
11新屋上的閣樓適合遠眺
12陌生而熟悉的沙丘聚落
13流動在血液裡的神祕呼喚
14我們都是時空裡的浮雲遊子
15祖先保佑的山豬牙項鍊
16古舊時代的成人禮
17我們牽手抵擋無情洪水
18龜山島上美麗的野百合
19請永遠記得我的叮嚀
20我的名字就叫噶瑪蘭.潘
終曲
導讀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