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好朋友
陳衛平/小魯文化社長
善惡是倫理學上永遠的課題。漁夫與水鬼之間發生的故事,正是圍繞著善與惡的兩難糾結來展開的。敘事文本內容簡約,節奏明快,但跨越的視野卻很恢弘,觸及的議題、角度和深度亦非常可觀。
首先,漁夫慷慨施酒,水鬼感謝圖報,施法讓漁夫的漁獲增加,這是一種禮尚往來的朋友之情。水鬼提醒漁夫勿起貪念,則是一種高級情懷,更是善根發芽之惕勉。但接下來,水鬼為脫離苦海必須找人當替死鬼才能投胎超生,這件事卻涉及損人利己的道德問題。因此這兩位主角,多年來一直受困於兩難之間。水鬼想找替死者,又拜託漁夫別插手干預他的好事;若漁夫知情卻硬要見義不為、袖手旁觀,便是另一種不道德的惡行,但出手相救又斷了朋友超生的機會,這種行為似乎也傷害了朋友之情。
故事的發展很巧妙,作者安排了三次的試煉,第一次是河邊洗衣服的老太太,水鬼必須製造「意外」才能得逞。第二次是自己要投河自殺的孕婦,水鬼不需要有積極加害行為,就可輕易達成目標。第三次則是生命力旺盛的年輕小夥子,只要水鬼高抬貴手,他就能自力活命。
前兩次漁夫通過了「見義而為或不為」的試煉;水鬼也通過了「私利」和「友誼」的試煉,逐漸體悟到自己與朋友在良知上所具備的同質性。第三次,漁夫選擇了不介入水鬼的因緣,他的「隱忍」,觸動了水鬼的善根,並且老友為他所做的「見義不為」的犧牲,也終於促使水鬼通過「不損人利己」的測試。
這裡面,漁夫最後之所以選擇不介入他者的因緣,我們也可以解讀為是鼓勵水鬼為自己的生命做出決定,而不是永遠依賴他人幫他做決定,善惡就在一念之間。於是,當水鬼的願力脫離「利己」的時候,他當下也就超越了「小我」。這段生命層次躍升的歷程,帶給讀者一種啟迪:迷時他渡,悟時自渡。臨門一腳,終需自己來完成。
此外,人鬼本來殊途,作者在故事中卻做出自然的融合,絲絲入扣。它所觸碰的議題,譬如宇宙如許浩瀚,人類只以人為主的人生觀是遠遠不夠的,若無視那無量層次的生命體升墮其間,狹隘的生命觀只會造就鄙俗、物化的人生觀。道家齊物之論,不言而喻。佛家超越三界輪迴之說,誠非謬理。
漁夫不以私友之情以害義,寧為孟子性善的踐履者,未假思索、當下即是。而他對於鬼神的態度,則為不諂、不媚而無求,不存利益交換之心;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交友以義合,以善相惕厲,斐然成章。
此繪本因以中國民間信仰為背景,繪圖採取水墨風格,毋寧是最佳詮釋手段。
封面「水鬼」二字,色黑而具奇詭之感,漁夫造型表情活潑俏皮,打破傳統文人畫的疏離關係,拉近了與讀者的親和力,小紅魚的色彩平衡了藍綠黑的溫度,魚游的方向則導引讀者進入故事的世界。
蝴蝶頁,是以水墨的流動蔭染於大片橙紅底蘊中,預示了故事演出的時序應在水波盪漾於日落昏黃之際,充滿幽祕探索之魅。而書名頁上,蜿蜒河邊散落的幢幢小屋,則揭開了故事發生的地點。當主角漁夫出場時,月牙如勾,形單影隻,獨酌河畔,施酒於水中好兄弟,頗有「一樽還酹江月」的氣派。接著水鬼出現了……
故事中除了文本之外,畫中有話之處甚多,譬如月亮出現的時機,月牙、月圓與情境間的差異;漁夫收網漁獲增加時的表情平淡舒坦。三位可能成為替死鬼的角色,看似雷同,其實各有千秋,第一位老太太,遭到環狀巨流鎖定卻渾然不知;第二位有心投河自願走入的孕婦,頭上烏雲密布,瘦小的身軀象徵內在能量的消失,身處河水未深的環狀波紋,象徵自我的束縛;第三位年輕力壯,無需漁夫介入,亦有自救能力。其他如兩位主角在船上的對白與肢體語言,象徵了自渡與渡他,二者互相成就的因緣。而水鬼以誠待友,屢遭好友食言而壞事,卻仍要預告下次的替死鬼計畫,似乎暗示內心深處的矛盾求救訊號。但第二次的失敗後,水鬼仰首向天,長袖入水漂流的圖像,正顯示他的放下和隨緣心境。果然最後也突破了小我格局。結尾,主角為印證夢境,來到城隍廟,與老友相見,四目相對、以心印心,盡在不言。
此書文本與繪畫相得益彰,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生而為人,學習如何分辨小情小義和大義凜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同時要問問自己,面對人鬼殊途、生命層次的轉換或輪迴,是否因這則故事而有了更為開闊的體悟呢?我們的信仰,是否能夠超越為了利己而與鬼神做交易的境界呢?而對於所謂的莊嚴神聖,除了積德,別無他途,也是否能有所領會呢?
大言不言,作者在故事中沒有說出的部分,才是我們最該聚焦之處。世間能將儒釋道融為一體的文化,其中奧妙又豈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