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遍攝影理論書籍也非常艱澀,這些書籍可以簡單地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個別作者撰寫的專著,譬如Camera Lucida(《明室》)、A Short History of Photography(《攝影小史》)。第二種則是編者/作者疏理專著觀點整理而成的攝影書籍:攝影理論史,譬如Photography Theor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攝影理論:歷史脈絡與案例分析》);攝影批評理論,譬如Criticizing Photographs(《攝影批評》)。無論哪一種都不容易閱讀。
狹義上,攝影理論是關於攝影或影像的理論,通常討論媒介特性,這類書籍包括La photographie: entre document et art contemporain(《攝影:從文獻到當代藝術》)、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攝影的哲學思考》)。廣義上,攝影理論是用於思考和批評攝影的理論,即是說,任何與攝影有關的論述、觀點、批評等等也可以稱為攝影理論,因此攝影的理論可以源自其它學科的理論。
本書屬於廣義上的攝影理論書籍,構成這本書的學科觀點主要源自攝影理論(狹義上)、藝術理論,其次包括話語(discourse)、語境(context)、意識形態和批評理論等等。《攝影理論入門》便是從這些方面引導讀者思考攝影。
中文圖書市場並不缺乏攝影理論方面的書籍,攝影理論翻譯家毛衛東先生的攝影理論叢書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攝影初學者的攝影研讀訴求。不過,中文攝影理論圖書市場似乎缺乏入門級別的書籍,攝影讀者幾乎一開始就接觸攝影理論專著,而攝影理論往往也十分艱澀,這是我書寫《攝影理論入門》的原因。
本書的定位是攝影理論入門的入門。在認識攝影理論之前,讀者首先需要知道攝影理論關於哪些方面,攝影的拍攝思考和攝影的理論思考又會有什麼不同,兩者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其次,攝影者需要知道他們賴以進行攝影互動的攝影社會是如何干擾攝影思考。最後,攝影者需要區分清楚那些關鍵的攝影觀念究竟是關於什麼。讀者有了這本書的知識基礎之後,便能輕鬆地閱讀攝影理論和攝影批評理論的入門書籍,譬如Photography: A critical introduction(《攝影批評導論》)。
坦白說,學習任何一種攝影理論也不會增強拍照技術,但攝影理論提供的觀點卻能夠協助攝影者從新的角度觀看現實世界和理解攝影。攝影與「觀看方式」有關,也與攝影者「如何理解攝影」有關,攝影者的觀看方式和攝影理解決定相片將會呈現的畫像,從這一角度看來,攝影理論非常重要。
隨着社交媒體蓬勃發展起來,今天有各式各樣的攝影媒體,非常熱鬧。可是,普遍攝影者也因此而迷失在攝影媒體搭建的攝影世界之中。絕大多數攝影媒體會以十分精簡、取巧的方式告訴讀者攝影是什麼,藉由文本的易讀性吸納攝影讀者。一方面,這些媒體有普及攝影的作用,另一方面卻簡化了攝影;這不是攝影媒體引起的問題,而是絕大多數攝影讀者都更願意接受那個更簡單、更容易理解的攝影世界。簡化的攝影世界充滿不準確的、模稜兩可的攝影信息。攝影媒體簡化攝影,配合通俗文化宣揚大眾攝影,並把大眾攝影與其它專門的攝影類型混在一起,「攝影」似乎在逐漸消失。
普遍攝影者也有觀看攝影媒體論述攝影的習慣。絕大多數攝影者也會把從攝影媒體那裡聽回來的觀點當作是自己的觀點,他們的攝影思考其實只是內化攝影媒體觀點的過程。雖然攝影媒體普及了攝影,但同時也使人們離攝影更遠。
攝影就是攝影理論嗎?不是。攝影理論只是協助我們尋找攝影的思考工具。攝影關於人們的生活,關於人們如何觀看自己,以及自己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繫。高品質的相片也能看見這些特質。可是,如果沒有那些與攝影相關的理論的幫助,那麼我們可能只是在由攝影媒體、攝影社會構建的攝影世界中拍攝由他人構建的生活,由攝影媒體、攝影社會告訴我們應該透過攝影注視什麼、思考什麼。
如果說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愛好,有喜歡研讀攝影的人,有喜歡攝影實踐的人,有喜歡攝影娛樂的人,那麼這本書便是寫給喜歡研讀攝影、思考攝影的人。
楊椀爲
202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