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則13 行為跟本性不一樣
有些時候,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就已經很棒了。
這條法則緊隨上一條法則,如果上一條法則看起來灰暗無望,那麼這條法則會讓你感到光明多了:即便人類的本性難移,但人們還是偶爾會改變自身的行為。
但如果你認為這條法則是靈丹妙藥、包治百病,那麼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面對改變,有些時候我們會出現排斥反應,尤其是當我們被逼著違背自己的本性行事時。所以在看了這條法則後不要以為:「這下好了,我那過分嚴厲的姊妹是可以變得不再吹毛求疵。」理論上是如此,可是她的內心還是會有強烈的掙扎。因為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她的本性或是人生經歷),她就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可能她覺得這麼做才是誠實的表現,或者認為這麼做是為你好。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能指望她會改變呢?就算她不再言語批評,她的內心仍然是會這麼想。這是你無法抹滅的事實。
其實,有些時候能改變某個人的行為便已足矣,因此你也就別太在意他們的本性了。這就像是得到你老闆的授權等同於得到勝利,至於誰該在乎他們的本性?無論如何,那個人絕對不是你。然而當一個重大任務隨之而來,他們又回到舊有的行事作風時也別太意外,因為他們確實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本性。在面對高風險的情況時,過去授權他人的恐懼經驗使他們重拾本性罷了。
假設你的伴侶做事方式一團糟。你永遠在廚房裡找不到想要的任何東西,因為物品總是被到處亂放。也許你能夠說服伴侶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來減少爭吵的次數,哪怕對方的本質依舊沒變,這也值得去嘗試看看。畢竟對他們來說,做出改變會讓他們內心產生掙扎,尤其在他們感到緊張、壓力大,或者在做一頓大餐時要保持整潔就更加困難了。但總歸還是有效果的。
在明白這項法則後,也許能為你所面對的問題開啟一道曙光。你身邊的人都是自身經歷的產物,當他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時,是需要新的經驗來取而代之。在你的伴侶明白待在乾淨整潔的廚房做飯是怎麼感覺,你的老闆也學會分配工作以減輕負擔,隨著時間累積新經驗後的他們,性格上或許會被慢慢改變,可能會變得井井有條或者能夠張弛有度,那些他們過去看來相當恐怖的事情,現在他們也會發現換個方式做挺好的,甚至還會覺得大有裨益。
但也有可能他們不這麼想。如果發生任何事情加深了你老闆對授權的恐懼,他們的做事方式可能會變得更糟;又或是你的伴侶一如既往地遭到挑剔,他可能會再次認為自己受到約束、萬分委屈。你不能假設行為的改變是能導致性格的改變,但如果連行為的改變都沒有發生,你或許可以放寬自己的心胸,從改變自己的行為開始。
法則37 不要比誰更慘
你說你比他的處境更糟,對方的心情也不可能因此忽然變好。
幾年前,我的一個朋友的丈夫過世了。讓她感到驚訝的是,有那麼多人在跟她比慘。她的一個離婚的朋友跟她說:「至少妳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了。」另一個朋友則描述自己父親的離開讓母親多麼痛心,因為他們相濡以沫半個世紀。這些話都明確地表達了—妳(僅僅二十年的婚姻)還不算太慘。
實際上,告訴對方處境並不像他們所認為的那麼糟,從來不是什麼好的相處之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果有人剛剛失去另一半、離婚、被裁員、生重病,這時候你說你比對方的處境更糟,對方的心情也不可能忽然變好。
我的這位朋友,大可把所有用這種方式困擾她的人都寫下來,並且謹慎地審視他們之間的友情。但是,她沒有列出類似的清單,因為那些並不是問題所在。生活總是艱難,甚至經歷過痛苦的人們也會意識到,即使自己遇到困難時還被別人比慘,都比不上在這些時刻仍有人願意陪在身邊談心聊天。實際上,有時藉由自己的遭遇,反倒能將對方的注意力,從自身的困境中抽離出來。
當然,在安慰人的時候需要一些敏銳度。例如,你和剛被診斷出得了重病的朋友一起涕淚交加,這時你卻說因為你的寵物最近也出了問題;或許在這種時候,你應該另外找個人傾訴你的傷痛。有時你可以很體貼地說:「比起你所遭遇到的,我經歷到的困難差得遠了。」尤其是當你們的情形有些相似的時候。這麼說也表示你沒有低估他們所經歷的悲痛和苦楚。除此之外,不要把你們兩人的事情混為一談,最重要的是不要比慘。
交換意見是人類的天性,因為它體現了同理心。如果你朋友說:「我真的很擔心自己會丟掉工作。」你回答:「我知道那種感覺很不好受!我的公司最近也在裁員。」這樣回話就得體多了,因為你理解對方的困難。如果想讓對方把你當朋友,那麼你就不能說:「這算什麼?我的公司現在正在大裁員,現在想找差不多的工作實在太難了。」如此一來,雖然你讓朋友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但也讓他感覺到自己沒什麼資格抱怨。
這裡的關鍵在於,如果你的朋友或同事正唉聲嘆氣的對你大吐苦水,或者他們目前正處在非常艱難的處境,你們談話的重心就要放在對方和對方的感受上,而不是你自己。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抱怨時機,不用急在這個節骨眼跟別人比較。
法則41 讓他們自己思考
不給直接建議,就不會給對方施加壓力,你只需要提出一些明理、睿智的問題。
希望前面的幾條法則沒給你帶來太多的負能量,我不是說你的善意幫忙只是使事情變得更糟。我明白你不想看到你關心的人難過,你想改變他們的處境,這一切都合情合理。
所以我有個建議,為什麼你不嘗試幫助對方,讓他自己做出更好的決定呢?這麼一來,你不用涉入太深,對方也會變得更有自信、更加開心,你也會覺得自己有幫到對方,這不是皆大歡喜嗎?雖然我不能保證對方最後做出的決定會和你的一樣,畢竟適合你的選擇不一定對他奏效,但你至少能幫助對方把整件事情好好地梳理一遍。
順帶一提,這種方法可用於對方直接向你尋求建議時;如果對方只是來找你聊聊他們的麻煩也適用。你有個萬能的回覆方法—你只需要問些問題就行。對,就是這麼簡單。
看起來輕而易舉,對吧?當然,你的提問不一定能將對方引導到未經思慮的不成熟答案上。你需要提出開放式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必須要有詳細具體的答案,不僅只提「是」或「不是」就能應付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你可以讓對方把所有問題告訴你,即便你對這些問題都有自己的一套合理看法;可是你是要問對方,不是在問你自己。詳細描述答案可以讓對方把問題看得更透徹,進而幫助對方找到自己的解決之道。
接下來,你可以再問一些更具體的問題,讓對方探索問題裡的所有選項。切記,你不要對任何選項表示出自己的偏好,即便你真心覺得某些選項比較好。你要做的是恰當地提問,否則這個法則將無法發揮效用。在這過程中,仔細觀察對方的感受,這也是最重要的步驟。記得,與其問「如果……會怎麼樣」,不如問「如果……你怎麼想」;雖然這麼做與解決方案無關,但足以幫助對方去思考。
因此,多用「如果」和「假如」的提問方式來探索他們的所有選項:「如果……你怎麼想?」、「假設……」不停地提出選項—但你不能有任何預設—讓他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都想清楚。讓我舉個例子:假設你的朋友正考慮是否和伴侶同居,他對這件事有點拿不定主意。如果同居後感情破裂了怎麼辦呢?又如果搬過去了一切順利呢?如果兩個人能離對方近一點,他們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待在一起?讓對方認真考慮所有可能性的選項,以及在每種情況下的感受。
我曾經和某位女性討論過她的煩惱,當時她正陷在是否將某個興趣愛好變成商業模式的兩難之中,因為她很擔心,如果二者都搞砸該怎麼辦。但是,她其實是有機會能冷靜思考這個問題,並想出折衷的辦法來。比如先將商業模式控制在小範圍內,看看能否找到風險小且切實可行的做法。這麼一來,她其實就不用那麼擔心了,因為如果營運不善的話,也就沒有必要擴大規模經營。
令人驚訝的是,將事情思考清楚後,所有的情況都會改變。要達到這樣的情況,有時還是需要這麼做:不給直接建議,不給對方壓力,只需要提出一些明理、睿智的問題,而且是從旁協助的朋友才能做到。當你這麼做時就是幫到他們了。
法則55 人們渴望被喜歡
你肯定不會喜歡一個討厭你的人吧。
這條法則像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沒錯!除了像自閉症等極為特殊的心理障礙患者(唯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才能給予他們建議),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被人喜歡,而不是不受歡迎。有些人不惜代價只為了贏得他人的喜歡,有些人則不會為此委曲求全。實際上,即使這些人都非常在乎被所愛的人喜歡與尊重,但他們與前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希望被所有人喜歡,而後者更傾向於被自己喜歡或尊重的人喜歡。因此,當你與他人打交道時,得先確認對方渴望被人喜歡的程度。
每個人都會有意識或下意識認知到,喜歡是互相的。你肯定不會喜歡一個討厭你的人吧。因此,某人認為你喜歡他,那麼他肯定願意與你合作;反之,如果他覺得你討厭他,那麼要一起共事便十分困難。
因此,這條法則的核心便像是:如果你喜歡對方,對方也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喜愛(這應該是身為人最基本的一種感知能力吧)。為了保持他在你心中的好印象,他會盡力做好你所交代的事情。對於一個能感受到你對他的厭惡的人來說,他肯定不會去迎合你。
乍聽之下,這看似一條簡單的法則。但是,請仔細回想你所認識愛唱反調的人們,他們似乎不太喜歡他人,顯然難以用這條法則一以貫之。但如果為了讓他們有一點喜歡你,難道你不會在他們需要幫忙時提供援助?支持他們的論點?或是在他們需要聽眾的時候擔任傾聽的角色?
前提是,對方必須意識到你喜歡他們。如果你是真心喜歡對方,在不需要過多的思考下,對方很自然就能夠感受到你的真心。但如果面對你討厭的人時,又該怎麼做呢?事實上,如果你不喜歡他們,他們也是能感受得到,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予援助,你也會因此更加討厭他們。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在這種情況下,你當然可以不理會你討厭的人,讓這個惡性循環持續下去。但如果你需要這些人的幫忙,你就得改變自己的想法,迫使自己與這些讓人頭疼、難以對付、老出難題的人們好好相處與溝通。這很棘手,對吧!是的,非常棘手,但也不是不可能實現。
我發現,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別逼迫自己一下子接受這些人的全部,這實在太困難了。如果你仔細挖掘的話,總能在這些人身上找到某些特點。你只需要找到它。這時不妨思考一下,在他們的伴侶和小孩眼裡看到的他是什麼模樣,也思考一下在他身邊的人們為何如此觀看。即使你一開始會為他們的伴侶、小孩感到難過,可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也是趨向愛的步驟啊。也許他擅長做自己的工作,使伴侶的生活更加輕鬆,也許他很幽默、也許他對動物們很友善,諸如此類。一旦你邁出艱難的第一步,你就會逐漸改變自己對他的看法,從不喜歡到不討厭,甚至最後逐漸喜歡上對方。至於如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善意—你可以偶爾給予對方真心的稱讚,也可以在偶遇時給他們一個微笑。久而久之,對方自然能感受到的。
法則80 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你的心情糟糕是你自己的事情。
有一種人故意刁難你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你可能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直難為你,只是你偶爾會碰到這種情況。還有一種人,他們在大部分時候待人刻薄,而這些人可能是你無法逃避的人,像是你的主管、父親或是你的孩子。
在這一章,我們會講到各種難相處的人,你能做的只有盡可能地理解他們的思維,你也可以使用我的一些策略,來幫助你以更好的方式應對這些人。但你需要意識到—你不可能改變別人—正如我們在第十二條法則裡所談到的。如果你應對得當,你可以讓對方對你保有基本的和善,但在一些情急所迫的狀況下,他們仍舊會遵循自己原本的個性。例如,一個情緒勒索者可能倏然發現你不吃這套,那麼他便不會在你身上浪費時間,甚至不再以此打擾你;但你無法阻止他繼續情緒勒索他人,或者在背地裡繼續使用他的伎倆。
順道一說,本條法則甚至適用於你的孩子。這可能是他們的天性,或甚至你已無法改變的相處方式。無論是哪一種,你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他們以情感綁架你是行不通的,到最後,他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所以,從邏輯來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你只能改變一個人,那就是你自己。如果別人的行為讓你感到厭煩、壓力大、沮喪甚至憤怒,需要改變的人是你自己,而不是對方。因為這些負面情緒產生在你身上,而不是他們身上。
請別說我太嚴苛,因為我沒有,我只是在陳述事實。不管你喜不喜歡,不論他人對你如何刻薄,如果你想有不同的感受,你就得靠自己來調整這些情緒。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然你早就辦到了。但是,應對難相處的人首要步驟,便是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對方的行為影響了你的情緒,那麼你得及時覺察並做出調整。
法則99 操縱不僅僅是說服
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是一昧聽信他人的觀點。
極度的爭強好勝(如上一條法則中定義)是讓人們變得極度狡猾的一個原因,也是人們使用操縱手段來獲取所需的一個原因。有些人會把別人給予的信任作為跳板,用陰險狡詐、偷雞摸狗的方式來操縱別人。
我非常清楚這本書裡有四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講如何獲取他人支持,你可能會說這是一種操縱別人的行為。我要特別指正的是,我所提倡的是不損害他人利益來贏得對方信任的方法(通常都是對別人有利的)。我稱之為「影響」,而不是「操縱」。如你所見,我只是將自己觀察到的有效方法傳遞給大家。在這裡,我得說實話,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做法也能發揮相同的效果。所以每當我使用「操縱」這個詞彙時,我指的是那些使用陰謀詭計、完全不考慮會帶給他人什麼樣的後果,甚至這些行為往往不懷好意。
再一次強調,我只分享我觀察到的有效方法;而實話是,某些陰謀詭計有時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但是,當我提到「操蹤」時,是指在不考慮對他人的影響下,運用計謀和策略,甚至時常是有害他人的。把這點說清楚之後,我們來聊聊操縱者是怎麼回事。在這裡,我們無法逐一列出造成此一行為的原因(通常都是極其複雜)。但關鍵的一點是,操縱者根據經驗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行為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最好方式。善於操縱的人是經驗豐富、鮮少失手的,可是問題在於,這些操作不會是你想要的。
這些人想出了一種新穎的方式來操縱你,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戀愛中。你知道他們正在操縱你,但你拿不出證據。他們會否認,而且他們的手法過於高明,以致於其他人也不會相信你。他們在交談中會占據主導位置、會情緒勒索你、從不接受指責、試圖說服你,讓你認為自己才是有問題的人,他們擅長說謊、會植入假訊息(字面上或在人們的腦海中)、會故意阻撓你,敏銳捕捉到你的弱點等等。一個微不足道的操縱者就已經很難對付了,更別說一個經驗豐富的操縱者。
對於這樣的人,你該如何應對呢?首先,不要讓他們說服這是你的錯。如果你知道對方具有操縱欲,那麼他說的任何關於你太過敏感、健忘或不講理的言語,請都不要予以理會。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昧聽信他人觀點。每個操縱者都有自己慣用的策略,你應該思考如何辨識,並且預先計畫好你的因應辦法。如果他們在工作中會拿你的成果來邀功,請開始在寄信聯絡人中加入主管的email(你可以跟主管說,這麼做是讓他能瞭解專案進度)。如果他試圖將自己的意願藉由你的嘴巴說出來(「你是不是也覺得讓孩子們早點睡覺比較好?」或「你也想這樣吧」),千萬不要上鉤。請明確表示要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