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動支付與塑膠貨幣極度發達的韓國
當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再度貶值,由三十塊台幣兌換一美元貶至三十一塊台幣兌一美元時,新台幣在美元面前顯得弱勢。然而同一時間,美元與韓圜的匯率正從一美元兌一千一百多韓圜一路邁入一千兩百韓圜大關,此刻更進一步看到韓圜的幣值有多麼地渺小。
貨架上從數千至數萬元不等的商品羅列,韓國民眾出門動輒得攜帶數萬至數十萬元的現金在身上,以應付「高價」的商品。儘管乍看下人人都是富翁,「千來萬去」不過是貨幣價值的一場玩笑,皮包裡永遠被數十張鈔票與無比沉重的各種硬幣占據,「富翁」風光外表下盡顯不便利的無奈。
因此,俗稱塑膠貨幣的「信用卡」與「簽帳金融卡」成了解決滿手鈔票最有效率的救星。這種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受到大眾歡迎,根據韓國金融委員會2018年統計,韓國信用卡普及率超過90%,平均每人擁有近2張信用卡,高居世界冠軍,且簽帳金融卡普及率更超過95%,年齡層並廣佈自國中生至老年人口,顯示不需要信用擔保,只需要銀行戶頭便可發行的簽帳卡滲透更加成功。
由於可以大幅減少整理、保管硬幣與紙鈔的成本,儘管交易金流將不再是秘密,商家對塑膠貨幣的態度多數也是樂觀其成。它們的廣泛使用成功讓大眾的皮包減重瘦身,同時也因為少了實體鈔票的使用實感,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規劃外的消費,某種程度上意外地促進經濟熱絡。當今使用塑膠貨幣進行付款已經是韓國的全民運動,訪問韓國的外籍遊客同樣受惠於如此便利的信用卡、金融卡使用環境,可以減少韓圜現鈔的兌換,更加靈活運用旅遊經費。在一些觀光區域,甚至連攤販都自備以無線網路連線的攜帶式刷卡機,讓遊客不用現金也能享受消費樂趣。
最近十年隨著韓國ICT產業高速發展,從3G、4G到目前已經商轉的5G,其境內行動網路覆蓋率、普及率與民眾智慧手機普及率始終名列世界前茅,因而促成「塑膠貨幣虛擬化」——綁定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的各種行動支付APP如雨後春筍般在韓國市場橫空出世。根據韓國中央銀行2018年調查,將實體卡片虛擬化的行動支付APP在2018年成長快速,全年齡層的韓國民眾已有20%左右固定以此進行各項消費,其中20~40歲的族群更有超過三成的整體使用率,在年輕世代的普及率相當亮眼。高達七成的使用者因為支付方式的便利與快速而使用這些APP取代原有的實體卡片付款,並且也有17%的使用者因為回饋點數與額外折價而使用。
包括三星的Samsung Pay、以通訊軟體起家的Kakao Pay、本土入口網站Naver的Naver Pay等APP百家爭鳴,各自使出紅利點數、折價等渾身解數吸引韓國民眾綁定卡片,讓行動支付的接受度持續提昇。
儘管如此,顧慮手機結帳的安全問題,韓國民眾對行動支付仍有一絲擔憂,強化個資保障成為目前行動支付發展的重要課題。
2.身土不二:「國產品」愛好運動
「身土不二」,這個字面上簡單的漢字單字意義卻多元複雜。由於朝鮮半島以農起家,在當地民眾傳統觀念中,有著「身體與土地不分開」這樣天人合一的概念。務農的年代由於遷徙機會小,普羅大眾的一生與出生、居住的地方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連結,因此當時民眾相信只有在自己生活的土地產出的農牧產品才符合自己的體質,形成自產自銷、自種自食的循環——這種精神與現在大力推廣的「吃在地、食當季」的飲食觀念不謀而合,兩者皆強調當地農產品對身體的好處。
1970年代,朴正熙政府推動富麗新農村的「新村運動」,作為全國農民後盾的農協(相當於台灣的農會)為了快速提昇農村民眾的收入,積極協助農民拓展農產品海內外通路,開始主打「身土不二」的口號,號召民眾大力購買、食用本國農產品,推升內需市場銷量。此後,農產品的紙箱上印著大大的身土不二,這個口號也開始被廣為流傳,在城市與鄉村的大街小巷出現,時時刻刻提醒韓國民眾吃韓國米、喝韓國水。
隨著韓國政府持續強調集體與團結,身土不二的發揚光大與質變帶有政治色彩,從古代最初單純在地當季食材概念,漸漸加入國家主義,慢慢轉向韓國人支持韓國農產品的概念,並隨韓國產業結構由農轉工,身土不二更進一步與韓民族思想裡的集體意識、參與精神相互作用,其概念更進一步拓展為韓國人支持韓國產品的「愛用國貨」價值觀——你的「身」體在這片「土」地上,請「不」要有「二」心。
搭上1980年代與1990年代亞洲快速成長的四小龍風潮,韓國與台灣一樣,成為當時世界重要的輕工業、基礎工業基地,韓國國貨包括生活用品、家電、汽車、服飾,乃至後期的手機在國際市場上因為價格而具有競爭力的同時,國內市場更在一片愛用國貨情結中蓬勃發展。
隨著1995年韓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創始會員,開放國際貿易的腳步不斷,加上2000~2010年間韓國加速與美國、歐盟、新加坡、紐澳等世界各重要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海外產品大幅進入韓國,讓民眾消費有了更多選擇,國內產品直接面臨品質、價格、知名度甚至品牌印象的競爭,愛用國貨的思維已快速從民眾腦中褪去,韓國人更加追求衡量各種需求後才進行的自由意志消費,身土不二不再是一昧地愛用國貨。
台韓兩國近代史相似相仿的地方太多,台灣也曾經歷「大同大同國貨好」鼓吹國貨的時光,但韓國的集體意識與全民參與的精神比台灣更加強烈,身土不二的變形與延伸概念已經成為韓國民族主義的一部分——例如韓國民眾對於彰顯國家、榮耀民族強烈的渴望與行動、對於大韓民族歷史與產品的自豪和驕傲。
時至今日,身土不二仍可在傳統市場見到,但其概念已經大幅退化回食用韓國農產品的概念,韓國人對農產之外的產品已無如此強烈執著。然而儘管「物質上的身土不二」隨著國際貿易發展日漸式微,在韓國人依舊強烈的集體意識與國族情感下,它仍將以其他形式、樣貌轉型持續影響這個白衣民族。
17.共食文化,不可獨食,小菜無限加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最近在韓國鬧得沸沸揚揚的,除了非洲豬瘟之外,其實更直接對韓國人影響的是A型肝炎!對於台灣人來說,因為要去韓國而需要先去打疫苗,是非常意想不到的事吧?但是若最近有計劃要去韓國的話,強烈建議在要出發去韓國的兩週前先去打A肝疫苗喔!
因為韓國人本身沒有B肝的帶原種,加上他們深信大家感情好就是要一起共食,代表我不會介意你的口水,所以韓劇中常常可以看到大家和樂融融,不分公筷母匙直接用自己的湯匙筷子在湯裡撈來撈去的場面...。也是因為這種文化,很多人都會知道韓國人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個人吃飯,會下意識覺得是不是不被社會接納,所以沒有人願意「一起」吃飯呢?這真的是很多外國人不能理解的事對吧?
當然現在因為大家工作、生活型態改變,慢慢會有鼓勵一人用餐的餐廳,烤肉店在不熱門的時段也不會強制要2人以上才能用餐,獨食文化也慢慢在年輕族群中發酵。但是共食文化還是常常讓人皺眉頭,而這一切更是在喜歡吃生食的韓國人因為西南部的貝類受感染、A型肝炎開始流行之後、疾病能夠快速蔓延的最大幫兇。因為共食的文化,讓能透過口沫傳染的疾病大肆在韓國流竄,因此除了有口水病的人之外,近期有機會到韓國的人都可以自備餐具,多一點準備就少一點風險喔!
不過說到這種熱情的飲食文化中,也有好的地方,因為韓國人吃飯習慣每個人都有飯、主菜、湯,而小菜則是大家一起分食的關係,小菜碟雖然小小一盤、但桌上的五六盤往往都是無限量供應,可以一續再續的喔!但大家也請按照食量吃完了再續,因為韓國新聞也有報導過,因為大家多叫吃不完最後整盤沒動放著的狀況,是會有不少的店家看到沒動的會「回收」給下一位客人吃喔!雖然是因應客人浪費的對策,但相信沒有人想吃這樣二次端出來的菜吧……為了避免害人害己,還請大家真的吃不夠再續小菜啦!
22.韓國人真的上完廁所都不洗手嗎?
如同標題,聽到Tina在韓國念書、工作的經驗之後,很多台灣人聊到韓國都會問說,韓國人真的上完廁所都不洗手嗎?據說是某個韓國男生在台灣的電視節目上坦承這件事,而且還說自己在台灣待久之後回韓國都會遭受文化衝擊。而要我回答的話,就女生這方面的觀察:這是真的。
走在韓國路上,雖然越來越多咖啡廳的廁所為了維持顧客使用權或是避免發生之前在韓國讓人害怕的廁所隨機殺人事件而設上了密碼,但為了促進觀光,公廁的遍及率一直在不斷的提升中。我自己很喜歡韓國廁所的一點就是,真的很大!因為韓國人非常注重外在形象,所以鏡子裡會充滿全身鏡、百貨公司的廁所更會隔出另一個專門用來補妝的地方,裡面會有漱口水、飲水機、甚至是插頭讓你捲頭髮(沒錯,韓國人隨身攜帶電棒弄頭髮)跟座位,配上輕柔的音樂跟清爽的香氣,根本就是超級自在的休息室!
但是!你會看到蠻多韓國女生上完廁所是直接走出隔間,就略過洗手台直奔化妝的小房間找位子喔!大家一定很好奇原因是為什麼吧?根據新聞的隨機統計加上我人肉調查的心得,當韓國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通常會下意識回你:「我不太知道那些人為什麼不洗手,但我有洗喔!」若是比較追根究柢問下去的就會說:「我猜應該是因為沒弄髒吧?」每次聽到這種回答我都只能對天翻白眼,請問怎麼樣才叫做「弄髒」!?
但就我的觀察,還有第三點是因為韓國人吃飽飯之後,一方面是牙醫等治療費用在韓國不便宜,一方面是因為飲食習慣,韓國人很怕牙縫卡辣椒粉或是嘴裡有泡菜或大蒜的味道,所以不分男女都會立刻去廁所刷牙,在那時候手自然就會沾溼,順便洗手,所以就會覺得,嗯我這樣應該已經常洗手了吧?自然在該洗手的時候就會沒做這個動作。
當然補妝手弄髒之後也還是會洗手,但看到上完廁所直接開始補氣墊粉餅難免還是讓人覺得害怕。不過就跟有一陣子很流行乾洗手一樣,養成習慣比說再多都重要,只能說好的習慣我們自己要好好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