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彼得‧杜拉克齊名的英國當代管理思想家韓第自傳
他要大家思考: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的成敗?
又要如何界定自己的生命價值與方向?
「韓第不僅是管理大師,更是傳統思維的解放者,追求人類和諧相處的人道主義者。」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 高希均
從一個在傳統基督教家庭成長的愛爾蘭小男孩,到牛津大學攻讀古希臘羅馬文史的大學生;從婆羅洲叢林獨當一面的殼牌公司主管,到參與創立英國第一個商業學校的倫敦商學院;從訓練政商學界領袖的聖喬治堂學監,到著名管理大師與暢銷書作家,韓第的一生多采多姿。他是如何成功轉換不同的角色?一路上又遇到什麼挫折?
在這本書中,他回顧自己一生中面臨的許多課題、走過的許多轉折,毫不遮掩自己所犯的錯、曾經存在的疑惑。他曾因為不滿公司給他的工作,怠忽職守,進而反思基層員工的負面力量對組織的傷害。他也曾運用一些小手段,只為了在會議上讓自己的提案可以通過,進而思考領導方式的合法性。他用一個個小故事來反思我們的價值觀,思考管理與社會問題。
韓第不斷激發讀者思考,哪些東西是我們珍視的價值,是金錢,還是家人?工作在我們人生扮演什麼角色?而組織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是為股東賺錢,還是成就更高的使命?不管在人生哪個階段,讀者都可在韓第的詰問中反思己身,看到人生與職涯的多種可能性。而管理者更可以就這些問題檢視自己的組織,發現管理上的藍海。
作者簡介:
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英國當代管理思想大師,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
1932年出生於愛爾蘭牧師家庭,曾在牛津大學歐瑞爾學院攻讀古希臘羅馬文史。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經理人,而後又到美國麻省理工的史隆管理學院進修。回到英國之後,韓第與英國的商界菁英創辦英國第一所管理學院:倫敦商學院,並擔任該校教授,而後又擔任英國皇家工藝協會(RSA)的主席。
韓第之所以被稱為大師,是因為他在「組織與個人的關係」和「未來工作形態」上提出的觀念,都帶給商業界莫大的影響,如「組合式生活」、「酢漿草組織」、「S曲線」、「跳蚤工作者」等。從49歲那年起,韓第身體力行他的理論,離開組織,成為不折不扣的「跳蚤」和「組合工作者」,身兼自由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教授、演說家、企管顧問等多職。
重要著作品包括:《覺醒的年代》(The Empty Raincoat)、《變動的年代》(Beyond Certainty)、《組織寓言》(Inside Organizations)、《適當的自私》(The Hungry Spirit)、《大象與跳蚤》(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阿波羅與酒神》(Gods of Management)、《大師論大師》(The Handy Guide to the Gurus of Management),以及他的個人自傳《你拿什麼定義自己?》(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21 Letters On Life And It's Challenges)(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唐勤
筆名。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清華大學語言學碩士。這是她替天下文化譯的第四本書,之前三本是科學人文叢書的《第三種文化》、自然人文叢書的《沙漠隱士》、社會人文叢書的《明星高中Live Show》。
章節試閱
第八章
父親的離世
我剛參加一場國際會議,在從巴黎回家的路上接到一個訊息,說父親嚴重中風,住進都柏林一家醫院,瀕臨死亡。我很震驚。我們向來以為父母會永遠存在,而且他兩年前才從愛爾蘭教會的工作崗位上退休。與此同時,我正過著企管學者彷彿很絢爛的生活,搭飛機東奔西走、出版書籍,忙忙碌碌,盡我所能向上攀爬事業的階梯。可是父親已經七十四歲了,我知道最近幾年他的心臟出過幾次小毛病。於是,我趕回愛爾蘭,在病榻旁和母親及妹妹會合。我抵達的第二天他就去世了,神智始終沒有清醒過來。
我很悲傷。我一直很喜歡父親。他話不多,脾氣溫和,待人可親。我非常喜歡他在教會帶領禮拜的方式,可是在家裡,我從來不知道他內心深處的想法,在不少方面,他都保持著個人隱私。老實說,我對他有些失望。我覺得他不該安於待在鄉間的一個小教區,幾乎一輩子都沒換過工作地點,推辭升遷機會,甚至推辭掉較大的城市教區的聘請。我自私的認為,在城市裡我的日子會過得更有趣。他似乎是個不求上進的人。
愛爾蘭的習慣是在人死後兩天之內舉行葬禮,因此我們匆促的做了安排,準備把靈柩送回離都柏林二十多英里的教堂,那是他為一小群新教徒擔任四十年牧師的教堂。我們將舉行一場簡單的家庭葬禮,給一個安靜的人一個安靜的結束,不過我們還是在隔天的報紙上刊登啟事。
我們一家人跟著靈車,循著主要道路從都柏林出發。我不記得有誰開口說什麼,走在充滿記憶道路上的旅程滿是悲傷。然後,一件怪事發生了:當我們接近轉向村子的叉路口時,一輛警車從路旁開上來,擋住對面來車,開始引導靈車沿著叉路前行。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沒要求他們這麼做。然後,當我們接近那座深入鄉間的老教堂時,發現道路兩邊停了綿延幾百碼的車輛,幸好有人預先替我們留下停車的位置。而教堂裡面也是擠滿了人,甚至滿了出來。許多人站在教堂外面,沿著小徑站著幾排人。我們走進教堂,心中充滿問號。唱詩班走進來,一如既往穿著黑色長衣、戴著白領子,但袍子顯然太短。他們不是平常的唱詩班男童;我們開始明白,他們是過去的唱詩班男童,專程從愛爾蘭各地回來,自動組成唱詩班,再一次為父親詠唱。
還有大主教,父親的老主管,他也來了,走在唱詩班後面,一身英國國教的全副儀典裝束。奇怪,我們以為他正在住院,可是他自己要求出院,特地趕來這裡。他告訴教友,我父親是個特別的人,他幫助很多人,贏得更多人的佩服。他的人生、他的牧師工作,是所有人的榜樣。
走出教堂後,我們站在敞開的墳地旁,棺木已經放入,好多好多人朝我們走來。「你父親替我施洗,」有一個人說:「他在這座教堂裡為我們證婚,幾年前又給我女兒施洗。他是我們家庭的重要部分。」「他在我生命的關鍵時期給了我充滿智慧的忠告。」另一個人說:「他似乎對現實世界有很深刻的了解。」還有一些人只說:「我們會想念他,像他這樣的人太少了。」
我站在那裡思索父親這個人,才恍然明白自己從來不曾了解他。我問自己,有多少人會參加我的葬禮?我父親過世的消息一定被熱烈的口耳相傳,才會在僅僅一天的通知時間下,有這麼多人立即放下手邊的事,從各地趕到這裡。我的生命和工作,會對誰有這麼重要?我的忙碌生活和所謂的成就,跟這麼多受到他影響的生命相比,價值有多高? 他不是平凡的人。問題出在我身上,不在他身上;我評斷他的方法一直是錯的。
我離開時,心中帶著難過,也陷入思索。我迷失在自己的奔忙之中。假使我想對任何人起作用,我必須重新找到真正的自我。我開始明白,接受他人的價值和抱負,而不努力找出自己的方向,固然是誘人的做法,卻非正途。
後來,我發現我們大多數人需要痛苦和創傷,或是排拒和失望,來啟動生命的改變。「我們有的不再是幾個不同的事業,」一個愛爾蘭年輕人不久前對我說,「而是幾段不同的人生,一生中有好幾段。」的確如此,不過轉換人生需要勇氣。留在你了解的人生裡雖然容易得多,但這個人生可能是條死路。轉換人生經常意味著從另一根梯子的最低層開始爬起,然而,假如你發現自己本來攀爬的那條梯子靠的牆壁不對,那麼正確的決定很明顯:你急需儘快找到另一根梯子,愈快愈好。
父親過世後的那幾年,我和各行各業頗有成就的一些人談過話。不少人都有類似的故事,在經歷痛苦或打擊後,他們才被撼動,被震上了另一條人生道路。他們也許是遭到排拒或挫折,也許是得到某個工作或升遷機會。對有的人而言則是被裁員,當時他們覺得深受打擊,而且都覺得遭到侮辱,即使並非如此。等到日後回顧,被迫離職的那件事常會被視為從死巷子脫身的好機緣。和死亡近距離接觸,不論是自己生死交關的經驗,或像我一樣有親近的人離世,也是常見的故事。
婚姻破裂也是另一種型態的死亡。一個成功的銀行家在三十歲出頭時,就擁有了一切:「我什麼都有了,坐落鄉間的房子、網球場、游泳池、湖、四個孩子,還有開保時捷跑車的漂亮太太。然後有個週末回家,我發現她和另一個男人有婚外情。回想起來,我不在家的時間太長,即使在家,我可能太習慣不當她一回事,把僅有的時間都放在孩子身上。我是個好父親,卻不是個好丈夫。」他們離了婚,一年後他辭掉工作,全職從事慈善工作。「婚姻的結束,」他說:「讓我以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生命的前景,才發現我並不喜歡那樣的未來。」
第八章
父親的離世
我剛參加一場國際會議,在從巴黎回家的路上接到一個訊息,說父親嚴重中風,住進都柏林一家醫院,瀕臨死亡。我很震驚。我們向來以為父母會永遠存在,而且他兩年前才從愛爾蘭教會的工作崗位上退休。與此同時,我正過著企管學者彷彿很絢爛的生活,搭飛機東奔西走、出版書籍,忙忙碌碌,盡我所能向上攀爬事業的階梯。可是父親已經七十四歲了,我知道最近幾年他的心臟出過幾次小毛病。於是,我趕回愛爾蘭,在病榻旁和母親及妹妹會合。我抵達的第二天他就去世了,神智始終沒有清醒過來。
我很悲傷。我一直很喜歡父親。他話...
目錄
編者附言
總導讀 英國韓第大師的思潮縮影──展開「閱讀韓第」心靈之旅 高希均
第一章 你真的知道你是誰嗎?
第二章 愛爾蘭的根
第三章 希臘智慧
第四章 婆羅洲的教訓
第五章 黃金種子
第六章 教商業的學校
第七章 安蒂岡妮的挑戰
第八章 父親的離世
第九章 家是城堡
第十章 聖馬可教堂和聖喬治禮拜堂
第十一章 組合式生活
第十二章 有產階級
第十三章 廚房和書房
第十四章 學校如犬舍
第十五章 家庭大事
第十六章 大師的時代
第十七章 帶著麥克風旅行
第十八章 七十歲生日
致謝
編者附言
總導讀 英國韓第大師的思潮縮影──展開「閱讀韓第」心靈之旅 高希均
第一章 你真的知道你是誰嗎?
第二章 愛爾蘭的根
第三章 希臘智慧
第四章 婆羅洲的教訓
第五章 黃金種子
第六章 教商業的學校
第七章 安蒂岡妮的挑戰
第八章 父親的離世
第九章 家是城堡
第十章 聖馬可教堂和聖喬治禮拜堂
第十一章 組合式生活
第十二章 有產階級
第十三章 廚房和書房
第十四章 學校如犬舍
第十五章 家庭大事
第十六章 大師的時代
第十七章 帶著麥克風旅行
第十八章 七十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