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原是鋪設於舞台之上的毛織品,屏氣凝神中,演員踏上了紅毯,敷衍人間百態。
戲曲、電影乃至於常賴以改編的文學,往往有著微妙的連結,且交織出奇異的影像世界。本書從虛構的小說作品中,看見了以南管、電影發展為背景的臺灣早期風華,見證著戲曲、電影在臺灣的演變歷程。接著檢視華語電影中,探討性別展演與戲班文化的精彩作品,如:《霸王別姬》、《梅蘭芳》等,突顯其類型特色與寓意,並選擇標誌著戲曲電影里程碑的京劇電影《洛神》、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兩部作品,探討其圖像意義與美學價值,從而引出電影《刺客聶隱娘》,從尤侗《黑白衛》雜劇、京劇再到電影,析論聶隱娘故事演變及生命情懷的轉變。最後將視野擴大,以展現「獻子成忠」精神之日本戲劇《菅原傳授手習鑑》,與元雜劇《趙氏孤兒》進行跨文化比對,兼論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所呈現的武士精神蛻變。
本書特色
★文學、戲曲、電影,呈現不同展演方式中或同或異的影像世界!
★由臺灣、華語、延展到日本的跨文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