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話 天意難違
雲林口湖,蚵棚架旁。
「碰!碰!碰!」
不遠處傳來幾聲槍響。
「好了,來收屍吧。」一名年約30多歲的黑衣男子丟下手上的菸蒂,用腳輕輕踩熄,對身旁的年輕男子淡淡的說著:「確認一下身分。」
年約20多歲的年輕黑衣男子,動作生疏的搜著屍體衣著上的口袋,總算在錢包搜到一張身分證。
「張天意,雲林縣口湖鄉……跟我一樣20幾歲啊……不知道以後哪一天我會不會也跟他一樣?」年輕黑衣男子低聲感嘆著。
「你小子沒膽啊!會怕還當什麼黑道!」30多歲黑衣男子聽了有點不爽,不耐煩地催促著:「好了!總裁要的就是這個人,不要想太多!趕快把它打包,工作做完就走!」
強勁的海風,漆黑的夜晚,一個父母長年在外工作、沒什麼親朋好友、大學地球科學系畢業後就返家獨居的年輕人,就此失去寶貴的生命。
卻是這一切故事的開端。
‧‧‧ ‧‧‧ ‧‧‧
第1話 分秒必爭
台北,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地震測報中心的每一台電腦,螢幕上接連跳出各式警報訊息,APP的警報聲隨後響起。辦公室的每個人都放下手邊工作,迅速聚集到發布台前,看著大螢幕川流不息的展示著即時地震波形、自動picking(註1)的到時和地震測站分布,摒息以待。
地震中心大辦公室的正中央,是個看似NBA球場正上方的環繞電視牆。不過,播放的當然不是NBA球賽,而是各種地震資訊監控畫面。電視牆的其中一側下方平台設置2台發布主機,氣象局官網上發布的地震報告都在此處理。辦公室座位則是一圈一圈的圍繞著電視牆,是必須第一時間處理地震資料的VIP席。緊鄰著辦公區域的機房設置著密集的機櫃與主機,和降溫冷氣都無時無刻高速運轉著。
「大毅,這顆花了幾秒?」副主任詢問著EEW(註2)系統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建構並開發出整套EEW系統的首席程式設計師程大毅博士。
「報告副主任,這顆約15秒發送出去。」身材高壯、卻總是臉色和悅的大毅博士,很快就給出答覆。
「嗯……已經採用了新方法、測站也從200多增加到400多,島內地震基本上都可以壓到10秒以內了,但東部近岸的還是有困難阿……」副主任若有所思。
「大毅,花蓮好幾個測站的波形這次一樣受到地下構造影響,P波衰減到振幅較小,沒達到觸發門檻,導致需要等待更多測站才能完成定位(註3)。」EEW系統的小組成員之一、同時也是即時地震資料接收系統負責人Eason說著。
「鈴鈴鈴鈴鈴……」辦公室的電話紛紛響起!
「您好,地震測報中心……是的,剛才花蓮地區發生地震,目前發布人員正在分析處理中,請稍後。」駐點工程師按耐著記者急電。同時,許多同仁也紛紛hold住來電,現場恢復平穩――
「咚咚咚咚咚……」
宛如戰鼓般的急促鼓聲,在眾人的期待中猛然響起。發布人員點開程式介面,比較2套自動定位結果,震源位置、深度、定位誤差都在容許範圍內,P波、S波picking數量都足夠,確認picking的到時也沒問題――OK,進入震度檢視介面,檢查是否有震度及波形異常測站……檢查完畢,確認地震報告無誤,送出!
FTP傳送OK,傳真OK,網頁和opendata(註4)都確認完畢,發布人員開始填寫發布流程檢查表。
「您好,剛才的地震已經發布,震央位置在花蓮縣壽豐鄉,最大震度4級……」原本hold住電話的同仁陸續回覆。
「不好意思,請問這次地震的原因是?」電話另一端的記者急問,趕稿的壓力也是挺大的。
「您好,關於地震發生的原因,稍後將由中心長官統一說明。」
「後面還有一顆!EEW規模5.5!一樣在花蓮!」駐點工程師趕緊提醒。
「主任,TBBS記者說5分鐘後到。」
「還有其他家記者……」
同仁紛紛回報。
「9點30分在地震走廊對外統一說明。」主任下達指示。
無須更多指示,發布人員坐在發布台繼續處理接踵而來的餘震,在場同仁分頭協助準備著歷史地震剖面(註5)、有感歷時分析(註6)、發布時效(註7)等資料,EEW小組彙整各項EEW發布參數,自動震源機制小組檢視、列印出各種震源機制解(註8)結果,資料處理人員返回座位處理人工重新定位、人工震源機制解等工作。
同時,各家媒體的SNG車早已抵達氣象局,架好的攝影機擠滿了地震走廊。
「真是的,又是個日常生活呢~」
站在這看似混亂、實則井然有序的場面中,Eason照慣例準備走到地震走廊,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
「欸……既然有10幾秒就能自動發布的EEW,為什麼還要人工發布啊?都好幾分鐘過去了~」
碰巧走過、聽到這句話的Eason詫異的停下腳步,想說地震中心怎麼會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身材瘦高的男生小聲嘀咕著。
「你大概是新進人員吧?因為EEW是追求快速發送地震訊息的技術,只用很少的測站和P波前幾秒的震波來推估震央和最大震度,難免還是會有一點誤差。例如震度,可能某個縣市預估5強,實際震度4級。科學上當然可以視為估計誤差,但像台鐵、高鐵、捷運、水庫等單位,SOP規定震度5級以上就要啟動應變機制、4級以下不用,就必須給一個明確的實測數值啦。」
「其實許多民間公司都有類似的應變機制,只是震度門檻各有不同,之前還有公司打電話來抗議我們公布的震度不實呢!
哎,這就是官方發布單位麻煩之處。」Eason無奈的兩手一攤:
「歡迎來到地震中心阿~」
‧‧‧ ‧‧‧ ‧‧‧
第2話 唯快不破
地震走廊中,針對主震的初步概況,主任已經說明完畢,輪到各家媒體提問。
「主任您好,前陣子氣象局公開宣布地震預警系統已經可以在10秒內發布,但這一次仍然超過10秒,請問原因是?」
「另外,之前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就已經多次公布他們的地震預警系統比氣象局地震中心的系統還要快,您有什麼看法?」一名記者接連提出了2個尖銳的提問。
咦?這不是之前都跟媒體多次宣導過的嗎?在旁待命的Eason心想,記者這樣有點明知故問吧?雖然說,政府單位的宣導,一般大眾通常看過就忘,趁地震後大家關心的時刻,透過媒體多加宣導,或許也是件好事。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之前已經宣導過,所謂10秒是指島內的地震。這次花蓮地震在近海,受到測站分布的限制,警報時間會多幾秒,這是我們下一階段繼續努力改進的目標。」
「第二個問題呢,我們也已經多次宣導過,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是『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的是『區域型』地震預警系統。『區域型』因為需要多個測站估計出比較準確的震央和震度,會有10到15秒左右的預警盲區(註9),『現地型』只用單站,在盲區內確實有機會比『區域型』快。但在盲區外,『區域型』的預警時間就會比『現地型』更早,『現地型』的準確度也……稍微有點落差。兩種技術不是用來互相比較的,互補起來成為『複合型』地震預警系統,對社會大眾才是好的。」主任四平八穩的回答著,雖然在場的人都看得出來他的不爽。
眼看受訪者沒上鉤,做出比較情緒性的回應、或回答出比較勁爆的內容,發問的記者微笑結束提問,暗忖著下次應該如何提出更能引發新聞性的問題。
「欸……學長,問你個問題可以嗎?」剛才那位新進人員不知何時走到Eason身旁,小聲詢問。
「可以呀,不過我想跟EEW有關的,直接詢問大毅會更好喔――阿,他被副主任帶走了……」Eason猶豫了一下――是在猶豫什麼呢?工作繁重?不擅長與人相處?說到底,大概依然是心情鬱悶,又不想影響別人,習慣性刻意跟同事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吧。
不過,內心那股聽到有人對地球科學議題有興趣、自己又有能力推廣理念的單純思緒,終於還是暫時蓋過其他雜念,Eason決定回應:「訪問結束了,我們到小會議室談吧。阿對了,怎麼稱呼你?」
「我叫張天意,呃……叫我小天好了,因為很多人說我的個性跟台語的『天天』有點像……」小天不好意思地說著。
「噢,好喔。」Eason忽然覺得氣氛輕鬆了起來:「小天你的問題是?」
「為什麼到現在還有人分不清楚『現地型』和『區域型』的差別呀?不是已經公開很多年了嗎?」
「欸~你這其實是很本位主義的說法喔~」Eason低頭微笑了一下:「我們在地科界待久了,已經把這件事當常識了。但對外界來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每天關注地震,不熟悉是正常的。別說一般社會大眾,交通部、防災單位、中小學老師……很多實際用到EEW資訊的人都常搞不清楚了。就像最近因為疫情,大家才會去關心原來我們口罩的產量那麼少,平常誰沒事會去關心咧?」
「只是,老實說,現在會容易讓大家搞不清楚,跟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積極』脫不了關係……呃……就先說到這裡啦。」Eason意識到自己要講超過了,趕緊打住。
「欸~學長,你明明就一副很有意見的樣子,說啦~我來關門……」小天意識到有打聽到八卦的機會,當然不會放過。
「哎……等等!我要講的不是什麼祕密,不用關門啦~」
Eason淺笑一下:「同樣是政府轄下的單位,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在對外宣傳方面確實比氣象局更積極一些,可能跟社團法人的定位有關?畢竟他們不只要爭取政府的經費。一般大家不見得會想仔細了解EEW的運作原理,強調『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在氣象局的預警盲區也能獲得幾秒鐘的預警時間,預警時間一個10秒內、一個超過10秒,誰快誰慢不是很簡單易懂嗎?所以『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比較快』的印象就逐漸被廣為接受啦。」
「誰叫氣象局不也積極一點宣傳呢?」小天對政府單位似乎頗有意見。
「哈~或許是這樣吧。」Eason也懶得多加辯駁:「結果導致後來我們中心提出EEW精進計畫時,老被審預算的立委打槍、被監委調查,理由都是『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地震預警系統不是早就比你們的快了嗎?』哈哈……很無言……明明氣象局的官方角色明顯比較不適合採用誤報率較高、準確性略低的『現地型』技術,但『比較慢』就是劣勢吧,變成還要多花許多時間解釋、報告。怎麼做比較好,我也不好多說啦。」
「之前好像有一年?不是還有一個四川地震預警時間60秒的事嗎?」小天繼續好奇。
「是2019年。正好是個介紹EEW原理的好例子。」Eason話匣子也停不下來了:「所有EEW的基本概念都是運用P波較快但搖晃較小、S波較慢但搖晃較劇烈的原理,用P波前幾秒的地震資料推估震源、發震時間和各地最大震度,簡單說就是跟S波拚時間。只用單一測站當然最快、但也誤差最大,之後用更多測站當然更準確、但時效就越慢,這終究是trade-off呀。」
「大家都很稱讚的日本地震預警系統,就是一個測站偵測到就先送出警報了,之後有誤差再發出更正警報。問題是日本的防災觀念培養得很好,社會能夠接受為了求快必須接受誤報的機率。台灣喔……我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四川那個,簡單算一下,假設他們花10秒算出預警資訊,加60等於70秒,以S波每秒5公里的速度來算,只要離震央300多公里的地方,就能獲得60秒的預警時間啦!這是國土大國家的優勢阿。問題是2019年那個四川地震好像規模6吧,傳到300多公里外基本上沒什麼感覺了……除非是像2008年規模8的汶川地震那種等級,那才真的有實際作用。」
「哈哈~學長你真的意見很多耶!」小天笑了出來。
「欸~不說了,搞得跟地震走廊解說一樣,回去工作啦。」
Eason心想,還是別爆料太多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