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偉大作曲家群像-海頓

的圖書
偉大作曲家群像-海頓 偉大作曲家群像-海頓

作者:尼爾.巴特沃斯 / 譯者:賴慈芸 
出版社:足智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5-09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偉大作曲家群像-海頓

內容簡介

  有「交響曲之父」美譽的海頓,於一七七三年出生於奧地利東部的小村莊羅勞。他和莫札特及貝多芬同是西洋音樂十八世紀古典時期中最具分量的代表人物。這三位音樂巨匠在西洋音樂史上各有不同的貢獻、成就與影響。在他們源源不斷的創作力之下,音樂的曲(形)式及內容終於達到自文藝復興及巴洛克時期以來的最高平衡點。
 
  海頓是十八世紀最富創造力的藝術家之一,在音樂上最大的成就莫過於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了,同時這也是他影響後世最主要的音樂形式。他是一位實驗性的作曲家,特別是在「主題」、「曲式」的運用方面。他時常在奏嗚曲形式的樂章中用單主題(monothematic)的寫法;對雙主題變奏(douletheme variation)技巧的運用也有獨到之處,他的《降E大調「擂鼓」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及《C大調鋼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Hob XVI︰48)就是最佳的範例。海頓晚年到倫敦時聽到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之後,更強烈地激發他寫神劇的動機,回維也納後就譜出了兩部曠世鉅作──《創世紀》及《四季》。
 
  在這本迷人的海頓傳記中,作者從海頓早年如何崛起、與艾斯特哈吉家族長久的交情,一直寫到他逝於維也納為止。書中引用許多當時的文獻以及同時代其他音樂家的追憶,回復到當時的情境。海頓本人的書信日記更增加故事內容的可信度。本書附有大量的插圖,多半是當時的版畫和繪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尼爾.巴特沃斯(Neil Butterworth)
 
  1934年生於英國。畢業於諾丁漢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英文及音樂系,後來又在倫敦市政廳音樂學校(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研習指揮,並獲得該校的指揮獎。目前擔任蘇格蘭格拉斯哥管弦樂協會(Glasgow Orchestral Society)指揮。
 
譯者簡介 
 
賴慈芸
 
  台大中文系畢業,現就讀輔大翻譯學研究所。曾任時報出版公司編輯,譯有《性騷擾與性別歧視》、《茶葉共和國》等書。
 

目錄

原著致謝詞
總序
導讀
 
1. 人生的開端
2. 在維也納的少年時期
3. 成長
4. 艾斯特哈吉親王與艾森市
5. 艾斯特哈薩堡(一)
6. 狂飆運動
7. 艾斯特哈薩堡(二)
8. 海頓與莫札特
9. 舉世聞名
10. 舊時代的結束
11. 倫敦︰1791—92
12. 巨擘
13. 倫敦︰1794—95
14. 在維也納的晚年
15. 最後十年
 
譯名對照表
 

總序   
 
音樂家傳記新視野
 
  傳記文學在整個文學及人類文化,占有相當的分量與地位。世界各民族起初以口語傳承民族、部族或原始社會英雄人物的事蹟;有了文字以後,就用筆記載偉大人物的傳記。
 
  傳記因此被認為是歷史學的重要佐證,學界視其為歷史學的分支,極重要的史料。
 
  傳記類書籍在我的藏書裡占了相當的分量,將近1,000本。這些傳記的範圍很廣,包括歷史人物(其實那一個不是歷史人物)、間諜、探險家、發明家、詩人、畫家、建築家等等。其中音樂家傳記就占了三分之二。
 
  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對某個特定人物感興趣時,除了蒐集在學術上受肯定的傳記以外,凡是在書店(幾乎是在國外)看到有關他們的傳記,或從書上讀到另有附人物圖像的好傳記,就會如在田野挖地瓜般,想盡辦法蒐購。結果是,書架上有關馬勒、莫札特的書就各超過100本。馬勒的研究在這幾年成為風氣,除了米契爾(D. Mitchel)及法國人拉•朗格(La Grange)以外,也有一些新近的研究,被挖掘出來的資料越來越多。
 
  音樂家傳記與其他領域傳記最大的不同點,可能是與一般傑出人物的生涯不同。我們從很多傳記上的記載得悉,不少人物屬大器晚成型,如發明家愛迪生兒童時期的智能發展就比較慢;但音樂家與著名數理學者一樣,很早就展現驚人的天才。
 
  依照學者的研究,音樂家的各種特殊技藝、才能,及數理學者驚人的計算能力,最容易被發現。通常一個人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受教育及實務工作,從中自覺所長,並集中精力投注於此,才能磨練出才華及成就;但是音樂及數理方面的才華,有些是與生俱來的,如上帝的恩寵,頭頂光環,因此很容易被發掘。
 
  幾乎可以斷言,歷史上留名的大作曲家或演奏家,都有過一段神童時期。有些特異才華無法維持太久,過了幾年這種能力就消失。
 
  在東方長幼有序、注重本分倫理的威權之下,天才很難得以發揮,沒有人栽培天才,就沒有天才生存的空間。但在西方有個特別的文化現象,即不管什麼年代都有「期待天才出現」的強烈願望,這可能與西方「等待救世主來臨」的宗教觀有關,西方各國肯定天才,對天才多方栽培的例子不勝枚舉。
 
  有人認為天才不但要是神童,而且創作力必須維持到年邁時期甚至逝世為止;另外一個條件是作品多,而且要對當時及後世有影響才算數。
 
  這樣的條件,令許多夭折的天才只能屈居為才子,無法封為天才。許多人認為天才都是英年早逝,但有些天才很長壽,可見天才夭折的說法,在科學昌明的廿世紀及即將來臨的廿一世紀,是近於妄斷的說法。
 
  音樂家傳記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傳;另外是由親友知已或學者所寫的傳記。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特徵之一,就是對超現實的強烈慾望,或因想像所產生的幻想的現實,及由於對現實的不滿,而產生的超現實兩種不同的極端,因而產生了「為藝術而藝術」的藝術至上主義。在這種風潮下,自傳及一般傳記中的許多史實,不是將特定人物的幻想,或對人物的期許寫得如事實般,不然就是把紀實寫成神奇的超現實世界。例如莫札特死後不久,早期的傳記往往過分美化莫札特或將他太太康絲坦彩描述為稀世惡妻;貝多芬被捧為神聖不可觸及的樂聖、李斯特是情聖、舒伯特是窮途潦倒、永遠的失戀者。更可怕的是,將邁人廿一世紀的今天,這種陳腔濫調的傳記,還是充斥市面,不少樂迷都被誤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各國對古樂器的復原工作不遺餘力,利用各種資料、圖片、博物館收藏品及新科技,而有長足的進步,得以重現這些古音。同時因副本或印刷器材的發達,原譜不必靠手抄,使古樂譜的研究有突破性的成果, 加上文獻學的發達,以及各種週邊旁述,不同年代的演奏形式、技法漸漸地被分析出來。因此目前要聽所謂純正的巴洛克時期所使用的樂器、原譜、奏法、詮釋,及重現湮沒多年的古樂,已不再是夢想。同樣地,音樂史上的作曲家如巴哈、莫札特、貝多芬的面目,已經相當準確地重現,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人員,不再只是苦心研究的學者,還包括許多業餘研究的經濟、社會、文化、醫事專業人員,從事精密的考證工作;著名音樂家的健康、遺傳病、死因、經濟收人、人際關係等,都有豐富的史料被發掘出來。因此第二次大戰後所出版的音樂家傳記,與十九世紀浪漫筆調下的描繪相距很遠。
 
  十九世紀傳記中描述的音樂家愛情故事極端被美化,而當時極流行的書簡更是助長了這些故事。十九世紀名人所留下的書簡,有些是吐露內心的真話,有些卻是刻意寫給旁人看的,若要以之作為史料,史學者、傳記作者都要小心取捨。
 
  優良傳記的標準是什麼?見人見智,很難有定論,但一定要忠於史實,不能私自塑造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物形象,不能偏頗或限於狹隘的觀點,要考慮時代性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廣泛的文化現象,但也要有自己的史觀。
 
  讀了優良的傳記後,重新聆聽這些音樂家的作品,會增加多層面的體會與瞭解。雖然音樂以音響觸發聽者的想像力,有些是普遍的理念,有些是作曲者強烈主觀所訴求的情感,與作曲家的個性及所追求的目標有密切關係。因此我鼓勵真正喜歡音樂的年輕人,只要有時間,多閱讀傳記。馬勒、莫札特、巴哈的傳記或研究書籍,我各有一百多本,但我還是繼續在買,看起來雖是重複,但每一本都有他們研究的成果,即使是同一件事,也有不同的獨特見解。當然,當作工具書的葛羅夫(Grove)音樂大辭典,都是由樂界的權威人士所執筆,比差勁的傳記可靠,但優良的傳記更富於情感、更有深人的見解,當作工具書也很可靠。
 
  由於喜歡讀傳記,不知不覺中對這些音樂家最後的居所有所知悉。因此旅遊時,我都會去憑弔這些音樂家的墓地或他們曾經居住過的居所。看到這些文物器具,會讓你像突然走入「時間隧道」般,回到幾百年前的景象,與這些作曲家的心靈交流。那種感觸與感動難以言喻。
 
  旅遊時,我除了參觀美術館、音樂博物館、上劇院、看音樂廳、拍攝大教堂及管風琴外,音樂家的史蹟或墓園都列人行程,會對這些地方產生興趣或好奇,大半是讀了傳記而引發的。
 
  讀好的音樂家傳記,如聽好音樂,對人的一生、才華、成就,可以做烏瞰式的觀察,對同時代人造成衝擊,對後代產生影響,並可以培養人們閱讀歷史的技巧;而且有些文章如文學作品般巧妙雋永,讀來回味無窮。
 
  這套由Omnibus出版的音樂家傳記系列,英文原版我幾乎都有,因為內容比聞名的葛羅夫音樂大辭典更深人,對每一個音樂家所處時代,有清楚的定位,應用最新研究資料,附加適宜的註解及推薦相關書籍,幾乎可以當作工具書,其中有些作者是樂界的權威人士。對音樂家及其作品想要有更深人瞭解或欣賞的有心人,這是一套良好的讀物。
 
資深樂評人
曹永坤
 
導讀
 
交響樂之父名垂青史
 
  奧國作曲家海頓享有「交響樂之父」的尊稱,他和莫札特及貝多芬同是西洋音樂十八世紀古典時期中最具分量的代表人物。這三位音樂巨匠在西洋音樂史上各有不同的貢獻、成就與影響。在他們源源不斷的創作力之下,音樂的曲(形)式及內容終於達到自文藝復興及巴洛克時期以來的最高平衡點。
 
  海頓的作品極為豐富,交響曲、弦樂四重奏及奏嗚曲等的數量也是三人之冠,然而即便在現今的音樂會節目中,仍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與地位。值得欣慰的是,研究海頓的論文與著作,以及重新編輯他的作品號碼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了顯著的進展。海頓在音樂學術上的貢獻與價值終究得以發揚光大。
 
  通常一位作曲家的創作方向及其風格,會隨著他周遭的生活環境、人物,以及個人獨特的性格而演變。這對海頓來說是再貼切不過的了。他的作品端正、穩定,樸實之中又不失幽默,就如他的個性一般︰他幼時在維也納史蒂芬大教堂唱詩班一待9年,直到變聲遭辭退為止;受聘為艾斯特哈吉親王的樂團擔任樂長,足足經營了30個年頭,寫下無數的器樂曲及歌劇,直到親王辭世才萌生辭意。如此看來,海頓是一位非常安於現狀,又能在任何環境之中找尋到創作素材並充分利用的偉大作曲家。他的《升F小調「告別」交響曲》及《C小調鋼琴奏嗚曲》(Hob. XVI︰20),就是他受了當時德國文學狂飆運動影響所寫作品的最佳例子。海頓晚年到倫敦時聽到韓德爾的神劇《彌賽亞》之後,更強烈地激發他寫神劇的動機,回維也納後就譜出了兩部曠世鉅作──《創世紀》及《四季》。
 
  此外,海頓也有一些極具原創力的作曲技巧。他是一位實驗性的作曲家,特別是在「主題」、「曲式」的運用方面。他時常在奏嗚曲形式的樂章中用單主題(monothematic)的寫法;對雙主題變奏(douletheme variation)技巧的運用也有獨到之處,他的《降E大調「擂鼓」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及《C大調鋼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Hob XVI︰48)就是最佳的範例。
 
  音樂作品風格的演變因作曲家而異,而徹底了解一位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必然有助於提升欣賞的能力。這本「海頓傳記」是英國Omnibus公司出版的「偉大作曲家群像」系列叢書之一,作者是英國指揮家尼爾‧巴特沃斯(Neil Butterworth)。他以清晰扼要的寫法,共分15章把海頓漫長的作曲生涯與背景做明確的敘述,並有許多珍貴的照相圖片資料輔助。相信這本傳記無論對學音樂者,或人門者,都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專任副教授
陳美鸞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69600
  • 叢書系列:藝術生活
  • 規格:平裝 / 164頁 / 17 x 24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圖解英文文法的原理【暢銷修訂版】:看圖學文法不用背,一張圖就懂!用老外的思維理解英文!
作者:安正鳳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4-09
$ 29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蔡康永的情商課3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4-08-01
$ 316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神奇柑仔店18:紅子與錢天堂的起點
作者:廣嶋玲子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4-10-31
$ 28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永世流轉Ⅱ 無修正
作者:黑青郎君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277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緋色誘惑(07)完
作者:山根綾乃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21
$ 128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2025【拆解英文的最佳利器】英文〔十九版〕(國民營事業/經濟部/台電/台糖/台酒/中油/中鋼/捷運)
作者:劉似蓉
出版社: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0
$ 56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電影幕後的律師:揭開影視製作的法律祕辛
作者:威律法律事務所、法律白話文運動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13
$ 33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超越極限:我的超馬之路
作者:魏嘉鴻、陳資穎
出版社:商鼎
出版日期:2024-11-20
$ 292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