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工作,
是傳統工作型態的「危機」,
卻是屬於你的「轉機」!
「宅工作」完全指南!
在家上班、SOHO族、自由工作者、斜槓青年必讀!
在疫情肆虐的年代,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說,「獨自工作」已成為一種新常態。
「上班」不再是通勤打卡,不再是茶水間的人際關係,不再是僵化的職場生態,但「獨自工作」雖然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卻也讓我們失去了工作的「儀式感」,更常伴隨著強烈的孤寂感。身為自願或被迫的「獨自工作者」,我們究竟該如何調適自己的身心狀態呢?
在很多人眼中,擔任自由記者的蕾貝嘉是「獨自工作族」的成功典範,她幫許多知名媒體撰稿,擁有不錯的收入。但別人不知道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她幾乎每天都是睜開眼就在工作,被迫犧牲與家人相處、朋友歡聚的時光,甚至必須假日工作、抱病工作才得以應付客戶的需求,她看似比一般上班族多了「自由」,卻過得更辛苦也更不快樂。
於是她決定展開一場「工作大改造」!她明確規劃自己的時間,避免「假性工作」造成的浪費;調整工作心態,減少同時進行太多工作而分心;透過植物等療癒小物,打造舒適愉悅的工作環境……她並時刻學習吸收新知,以及思考如何行銷自己。
在本書中,蕾貝嘉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寶貴經驗,仔細剖析獨自工作的各種面向,為每個必須一個人工作的人提供了最實用的身心指南與工作策略,幫助你在工作、生活與人際關係上取得完美的平衡!
作者簡介:
蕾貝嘉.西爾Rebecca Seal
英國記者、編輯、電視節目主持人和作家,現居倫敦。
專門研究食物、飲料、旅行、生活方式和人們有趣的故事。她曾經為《泰晤士報》、《週日泰晤士報》、《金融時報》、《衛報》和《觀察家報》等知名媒體撰稿,也出版過許多暢銷食譜,是獲得極高評價的知名美食作家。
蕾貝嘉在經歷逾十年的自由新聞工作者生涯後,為「獨自工作族」量身打造這本完全指南,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必須一個人在家上班、遠端工作的人,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譯者簡介:
陳芙陽
政大歷史系畢業。曾任大成報編譯和記者、路透社編譯,現為自由譯者,努力在文字與培養國家未來主人翁之間取得平衡。譯有《潘朵拉遊戲》二部曲、《衣服故事專賣店》、《白色城堡》、《寫給母親的情書》、《愛在巴黎午餐時》等書。
章節試閱
第八章 做自己的執行長
獨自工作時,你對事業的一切都必須親力親為,至少剛開始是如此。你是行銷主管、社群媒體管理者、記帳員、會計,而且往往還身兼打掃廁所、買印表機墨水和提供資訊科技支援。需要同時擔任這些角色很困難,同時做好這些工作也不容易。
如果被告知說,從明天起要讓你領導一個組織,你會覺得自己能夠勝任嗎?如果是我,我會立刻離開去找書看、找顧問或教練,尋求協助。但當我們開始擔任自己事業的無頭銜執行長,卻往往就一頭栽了進去。在我訪問布里吉德.舒爾特的時候,她回想起她和一個非常成功的記者朋友的對話,這個朋友為了開創更為彈性的生活,幾年前加入自由工作者的行列。「她在紐約時報工作了好幾年之後,成為獨自工作者。」舒爾特告訴我:「她看著我說:『我了解到自己在為全世界最大的賤人工作。』她真的對自己很苛求,真的很有動力,從不覺得自己做得夠多。她隨時都在工作。她原本獨自工作,是想要給自己更多彈性,更能掌控自己的時間,但結果工作量卻更多。她一方面當然得到了自由,但另一方面卻也為自己設立了不符合實際的期望,這讓她每天的生活都過得很辛苦。」她的朋友對自己的嚴酷要求,遠勝於現實生活的任何老闆。
我們有時會忘記我們是自己的小型組織的負責人,忘記這個工作有多麼重大。我們是總經理、執行長、財務長也是營運長。我們負責確保員工的工作滿意度,確保他們不會過勞,能得到良好工作環境、足夠休息時間、合宜的工作空間以及所有工作需要的工具。我們同時也是人力資源長,全仰仗我們確保員工,也就是我們自己,能夠休息,在合理時間完成工作,得到做得完的工作量,不設定不實際的截止日或太過樂觀的目標。
要這麼說真是太難了,我比較願意聽而不想寫出來,但如果你持續被埋在工作重壓底下……這是你的錯,你可是老闆。(我知道這句話會讓我有多麼不受你們歡迎,因為我也經常有同樣的對話,通常跟我媽媽,真有趣。)
「我必須答應所有送上門的工作,否則我就會失去客戶;我沒有足夠的錢去拒絕工作邀約;我寧可忙碌有壓力,也不要完全沒工作;得到大量工作讓我成功。」
如果我們只考慮現在所處時刻,那麼這些事可能都屬真。不過,如同我已學到但可能永遠不會告訴我媽媽的是,工作過勞可能會造成許多方面的損害。我們的工作品質下降,變得毫無樂趣,並且越來越有壓力;而且就像我們在第十二章將會討論的,如果你嘗試在紙上對成功下定義,沒有人會寫下:「我想要無時無刻工作,沒有生活可言。」
蓋洛普公司近來調查了七千五百名雇員,探討工作過勞的原因。它指出的主要原因是:不公平的工作待遇;無法管理的工作量;角色缺乏清晰;缺乏來自主管的溝通和支持;不合理的時間壓力。調查對象顯然是組織裡的員工,但我們也可能在自己的小型組織製造同樣的問題。我們也一樣會不公平地給予自己太少時間內的太多工作,對於自身的期望只有粗略的感覺(往往只是「很多及現在」)。當這麼做的時候,我們便成了問題所在,這是我們的錯。
當然,剛開始成為自由工作者及經營新事業時,額外努力工作有其價值,而且我們所有人都會有工作似乎比時間多的時候。這正常可行,你可能勉強能夠忍受,只要它是有限度,而且只維持在盡可能的最短期間,最多幾個月。不過,這很容易不知不覺成為相當危險的長期習慣。
要解決這特殊的問題,意味著要學會說不(以及學會運用時間),或至少學會要求更多時間。許多截止日是肆意決定,或是其中帶有許多彈性。一旦你證明自己是會滿足客戶任何需求的人,像是時限,那麼如果可以,就試著在下個案子一開始就要求更長的交單期限。
如果是緊急水電工,延長期限就不管用;但即使是緊急水電工也可以建立一個體制,在休息或預約滿檔時,轉介客戶給另一個可靠的水電工,依據對方也會在休假時為你做同樣的事。不管你的工時通常包括什麼,這種做法的用意在於調回工時的壓力。
我們也是事業開發經理,因此應該盡快外包所有可以外包的事務,以便給予自己時間來從事自己的工作。如同在麻州波士頓巴布森學院教授零工經濟MBA課程的黛安.穆卡伊對我說的:「獨立工作時,很難自己承擔經營事業的所有角色。這很花時間,而且人們通常會有不喜歡或不擅長的事務,寧可把它們外包出去。」即使是線上或臨時聘用仍有助於建立你的團隊,給你空間來把注意力放在最擅長的事情。打造團體乍聽之下令人卻步,像是花費昂貴,但用不著如此。「要使它不那麼令人卻步,可以從你的人脈網絡或社群招聘,找人推薦,或使用像是Upwork等平臺來找到所需要的技能。你也不必花費大量金錢:社群媒體的人員時薪可能不到二十美元,一星期提供兩小時,這不會讓你破產。隨著事業成長,得到更多工作並提高費用,這樣以金錢換取時間就更加合理了。」而且,針對快樂和金錢的研究顯示,不管是外包家務事或工作,都遠比存錢更能增進幸福感。(時間金錢研究學者艾希莉.威蘭斯認為,一年花費五千美元外包工作上所提升的幸福感,可能相當於賺取一萬八千美元,這是相當吸引人的數字。)
要是感覺付錢給別人去做我們討厭的事不太舒服怎麼辦?人們會想:「但我可以自己做呀,所以我應該自己做。」他們很不願雇用幫手,來自中產階級成長環境的人,不曾找人來替他們做事,所以對此覺得有點不自在。因此我說的是:「不要把它想成是雇人來處理社群媒體、打掃家裡或跑腿,何不看成是一種獨立商務,而你是客戶,在協助他們發展事業。想想當你找到客戶有什麼感覺,是有多麼高興,這就是對方的感覺,他們也在經營事業。」
(穆卡伊真的很堅決支持外包工作,甚至更進一步認為:「這是我一直在和其他女性創業者說的事,你怎麼處理採購上班服裝?是不是都上網購買同一家品牌?你有沒有制服?是否有工作造型?你怎麼處理頭髮?你是否一星期兩次邊吹頭髮邊看工作東西?我的意思是,這些都是生產力的阻礙。」)
然後還有一個我們大多會忽略的角色:商務教練。如果你有現金(或非常擅長交換技能,參見第十七章),那麼可能想過要找一位真正的商務教練來協助思考你的事業、事業目的、執業、政策、經營宗旨與目標,但我們大部分的人,尤其是新加入的獨自工作族,都覺得沒這種時間和金錢。
但是,制定策略真的非常有價值,如果負擔不起聘用專業人士,還可以靠自己或是跟自行創立的團隊,採用商務輔導的主要原則。瑪格麗特.赫弗南告訴我,她認識有些獨自工作者會組織「個人董事會,這不是正式的單位,但他們有同事或朋友可以談論職業、財務、社交和家庭發展。這是一種保持正軌和聯絡,以確認他們沒有迷失自我。不管你怎麼稱呼他們(我就是稱呼朋友!),我認為生活中擁有這樣的人物很重要,以避免沉迷工作,在恐慌或過勞時提供協助,並維持某種人性。成功和失敗都是巨大挑戰,有時我認為成功比失敗的考驗更大。我見過更多人因為突然大獲成功而失序,但成功與失敗兩者對自我認同都是嚴重考驗。」
就某方面來說,一個好教練對任何獨自工作者都是一項好投資,本書所訪問過的許多獨自工作者,包括維多利亞.摩爾和夏洛特.史考特在內,都非常讚揚其短期或非常長期合作的人士。
即使你負擔不起教練,可以嘗試自力使用以下一些輔導原則:
ㄧ、為你的工作擬定經營宗旨。你的價值是什麼?事業目的是什麼?你對什麼人提供了幫助、娛樂、食物或維修?你貢獻了什麼,想要有什麼貢獻?不必崇高,儘管它的確可能崇高。如布里吉德.舒爾特說的:「非常清楚自己為何要成為獨自工作族,並記住這至高無上的理由,對於能夠不斷回到初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當你致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體系時。然後,當肯定會有的麻煩到來,這就是讓你堅持下去的東西。即使在最糟糕的日子中,你仍然會朝向並尊重最初的目標和意圖。」
二、你的個人、職業和財務目標為何?今年的?五年的?十年的?(這可以是任何方面,從你想要的愛情或家庭生活樣貌,到你想要居住的地方,以及每年要或想要賺的錢。個人和職業緊密連結,對兩者同時擬訂計畫,我們至少可以避免因為過度強調其中一方而以另一方面為代價。)
三、你要做什麼以達到這些目標?把模糊的大目標分解成比較容易達成及掌握的微型目標。所以不要說:「我想賺更多錢。」而要說:「我本季要再找到兩個付費更高的客戶。」或「我要提高百分之三的每小時效率。」或「我要掌握開銷費用,這樣才不會疏忽回收欠款。」不要說:「我想要當自由工作者,意指我可以更常旅遊。」改說:「我要在六月的下半月預訂一趟旅程。」(並且真正去做。)
四、你會如何計畫未來?包括狀況不順利的可能性?你是否需要預留一些錢或存一筆款項?你是否需要考慮可以讓收入多方開源的方式?你能否購買疾病失能險?這樣萬一你出於某種原因需要請長期病假,才能支付帳單。
五、可有人能協助你擔負責任?我們自己負責並非不可能,但如果能組織一個團體絕對會比較容易(理想上不要找近親家人或同居者,否則情況可能會有點……堪憂),或是加入現有團體,對方可以定期確認你是否完成你表示要做的事。
不過,這種計畫有兩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牢記心中。一是儘管你可以帶著非常了不起的目標清單,甚至相當清楚的達成計畫,但著手的最好方式還是一次一個。如果你試著同時改變或做太多事,就會給予自己太多事務,會覺得無法承受,而胡亂處置。這就像新年新目標:「我要減重,去健身房,當個好家長,學彈烏克麗麗。」而當了幾天精疲力竭的新自己後,意志力陷入谷底,我們回到原有的模樣,但是更加挫折和喪氣。
計畫要有雄心壯志,但每日執行要保守以對。確保一件事之後,再繼續下一件。
只是,假設你是自己公司的執行長、人力資源經理以及永續長(sustainability director),你真的需要對事業和自我既實際又溫和。社會學家兼個人工作專家鄭喜貞說:「你不能擔任執行長的角色,而只是說:『知道嗎?我們明年要獲利翻倍。』卻不去思考這會對公司其他員工(你)造成什麼影響。因為身為人力資源經理,你可以回答:『我們不會擴展人力來達成目標,所以你要做的是剝削目前僅有的一名員工。這樣可以支撐嗎?是你想要的嗎?』」她對此表示:「你需要的是跨越範圍衡量不同的事物:如果我想要實現目標,這對我的其他事情意味著什麼?對我的家庭、我的休閒和健康意味著什麼?」
第八章 做自己的執行長
獨自工作時,你對事業的一切都必須親力親為,至少剛開始是如此。你是行銷主管、社群媒體管理者、記帳員、會計,而且往往還身兼打掃廁所、買印表機墨水和提供資訊科技支援。需要同時擔任這些角色很困難,同時做好這些工作也不容易。
如果被告知說,從明天起要讓你領導一個組織,你會覺得自己能夠勝任嗎?如果是我,我會立刻離開去找書看、找顧問或教練,尋求協助。但當我們開始擔任自己事業的無頭銜執行長,卻往往就一頭栽了進去。在我訪問布里吉德.舒爾特的時候,她回想起她和一個非常成功的記者朋友的對話,...
推薦序
【推薦序】
學會當自己的老闆,才能享受選擇的自由
自由作家/劉揚銘
這本書是寫給自由工作者的職涯解惑工具書,感謝它非常實用。
獨自工作的人都經歷過,明明離開受雇身分、總算擺脫老闆指揮,如今卻每個案子都受人擺布,好像把一個老闆「解壓縮」成更多老闆使喚自己,毫無獨立之感。名為自由工作,卻容易為金錢焦慮,擔心收入而不敢拒絕案子,接太多工作又害怕做不完,從前在公司是被迫加班,如今卻自己選擇過量工作,嘗不到自由滋味。想當初,懷抱理想生活而離開穩定工作,追求獨立自主,卻還是感到迷惘、抓不到確定的未來……
好險我們有了這本書。作者蕾貝嘉.西爾(Rebecca Seal)是英國人,身兼記者、編輯、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是知名美食作家,她和先生兩人都自由工作(先生是攝影師),與孩子一起住在倫敦。即使在旁人眼裡蕾貝嘉很成功,但自由工作十年經驗的她,始終有和你我一樣的困頓,她試圖搜尋工具書來解決困難,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解答,於是自己寫了《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幫助工作者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想成為怎樣的人,設法打造符合個性的理想生活,而不是苦撐著、努力去做那些感覺不對勁的事。
我們都在離職後才知道,要先學會當自己的老闆,才能享受選擇的自由。自由工作有優點也有缺點,而克服缺點、享受優點,需要不少學習的過程。
自由工作的優點,是比受雇者擁有更多選擇和自主。能選擇怎麼工作、何時開始與結束工作,能選擇工作地點甚至合作對象,不但擺脫通勤之苦,工作滿意度還比受雇者高出百分之十(即使在收入較低的情況下也是)。自由工作者有百分之七十五不想回去當上班族,雖然憂慮與壓力較高,但也更樂觀、更能學新事物,此外,有超過百分之四十一的人改善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而自由工作的缺點,是容易缺乏規畫導致生活一片混亂。比如該怎麼進行工作?每天應該工作幾小時、何時才能休息(案主可不會等你有空才上門)。即使現在能維持生活,但未來職涯該往哪裡走?自由工作者每個人型態不同,沒有前例、沒有同事和上司,因此時常無人可求助,面對財務壓力、工時失控、對抗焦慮與失敗感,都需要解惑。
這本書分三大部分、十八章彙整自由工作的疑難雜症。如果打破章節重新綜合,可看出本書討論範圍幾乎涵蓋每個對工作疑惑的角落,包括:
從工作到休息—解決超時、過勞、如何設定界線、適當休息、保持心態穩定;
找尋工作意義—熱情存在嗎?必要嗎?工作意義又從何而來,面對成功與失敗;
如何看待金錢—包含心理層面與實質上,以及對待金錢與時間的交換關係;
處理人際關係—孤獨、寂寞、社群媒體帶來的比較心理與傷害,當然還有人脈;
工作以外的生活規畫—人生不是、也不該只有工作。
辭職後獨立工作九年的我,讀本書時有不少地方扼腕為何沒有早點看到!例如書中提到,研究證實超時工作有害健康、損害思考能力,每週工作四十八小時以上和睡眠失調有明顯關係。高工時不等於高生產力,人類最有效率的工時,大約是每週十到二十小時(十小時,不是錯字!)。再怎麼天才的人,每天也很難專注四小時以上。感覺時間充裕的人,生活幸福感最高,也因此,學會用錢來換時間「或」選擇減少收入以獲得更多自由時間,都是讓人生感覺更好的方法。
曾因過勞損害健康,只能黯然離職的我,也從書中了解為何我們總是自願過勞。勤奮工作才符合道德的心理、在人際展演與競爭中想取勝的心態、追求更多金錢的渴望,是動力,也可能是幸福生活的糖衣毒藥,不可不慎。
在找尋工作意義上,作者蕾貝嘉雖然是知名美食作家、出版好幾本暢銷食譜,但她卻老實承認自己對美食寫作沒有熱情(竟然!)。熱情或許是迷思,工作意義可來自追求專精、來自於感到與他人連結,而且意義因人而異,可以自己思考形塑,了解這點對我影響重大。
如果工作意義人人不同,那麼看待成功與失敗也很重要。第六章花了大篇幅討論獨自工作者面臨不確定性,如何從各種工作挫折中復原(包括工作以外的休息、與工作之中的找尋節奏),甚至如何面對失敗、接受失敗、學習找人協助。淡化自己和工作的聯繫,「你不是你的工作」,所以不需要把個人價值「只」建立在工作成就上,找到更大的認同,找到支持的人際網絡。這些建議,讓正在經歷生涯低潮的我,真有解惑之感。
而第十六、十七章分別從心理與實質層面探討金錢,更是我翻閱的第一個部分。對工作者來說,金錢至關重要;然而如何找到樂趣、意義這些內在動機來「預防」追求收入與地位的外在動機占據太多頭腦,也很重要。作者說,試著休息一下,不考慮金錢,不要執迷於成功,試著少一點甚至停下工作,把重心從工作移開,有效率地、快樂地,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後你會發現,工作會更有成果。
人生絕對不是只有工作,所以最後,想想自己不工作的時候要幹嘛,可能才是創造理想的生活最重要的課題。工作之外的人生,也該花時間好好計畫,畢竟我們不只是工作的老闆,也應該是自己人生的主宰。
【推薦序】
學會當自己的老闆,才能享受選擇的自由
自由作家/劉揚銘
這本書是寫給自由工作者的職涯解惑工具書,感謝它非常實用。
獨自工作的人都經歷過,明明離開受雇身分、總算擺脫老闆指揮,如今卻每個案子都受人擺布,好像把一個老闆「解壓縮」成更多老闆使喚自己,毫無獨立之感。名為自由工作,卻容易為金錢焦慮,擔心收入而不敢拒絕案子,接太多工作又害怕做不完,從前在公司是被迫加班,如今卻自己選擇過量工作,嘗不到自由滋味。想當初,懷抱理想生活而離開穩定工作,追求獨立自主,卻還是感到迷惘、抓不到確定的未來……
好...
目錄
自序
引言
第一部分 如何工作
第一章 優點
第二章 缺點
第三章 寂寞和孤獨
第四章 什麼是有意義的工作?
第五章 超時工作的問題
第六章 勇氣、復原力及做困難的事
第七章 專注和心流
第八章 做自己的執行長
第九章 其他人
第二部分 工作的地點
第十章 室內與戶外
第十一章 用餐和飲酒
第三部分 關鍵重點
第十二章 成功的模樣
第十三章 規劃的力量
第十四章 比較的禍端(以及社群媒體為何討人厭)
第十五章 自由工作者的人脈網及如何建立
第十六章 金錢問題(心理上)
第十七章 金錢問題(實質上)
第十八章 不工作的時候做什麼?
致謝
自序
引言
第一部分 如何工作
第一章 優點
第二章 缺點
第三章 寂寞和孤獨
第四章 什麼是有意義的工作?
第五章 超時工作的問題
第六章 勇氣、復原力及做困難的事
第七章 專注和心流
第八章 做自己的執行長
第九章 其他人
第二部分 工作的地點
第十章 室內與戶外
第十一章 用餐和飲酒
第三部分 關鍵重點
第十二章 成功的模樣
第十三章 規劃的力量
第十四章 比較的禍端(以及社群媒體為何討人厭)
第十五章 自由工作者的人脈網及如何建立
第十六章 金錢問題(心理上)
第十七章 金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