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如何「秉筆直書」?
董狐,生卒年不詳,春秋晉國太史,亦稱史狐。周大夫辛有的後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董狐秉筆直書的事蹟,實開中國史學直筆傳統的先河。
《左傳.宣公二年》記載,晉靈公夷皋聚斂錢財,殘害臣民,舉國上下為之不安。作為正卿的執政大臣趙盾,多次苦心勸諫,靈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殘害。他先派人刺殺趙盾,未遂,又於宴會上伏甲兵襲殺,未果。趙盾被逼無奈,只好逃走。逃到晉國邊境時,聽說靈公被其族弟趙穿帶兵殺死,於是返回國都,繼續執政。
太史董狐以「趙盾弒其君」記載此事,並宣示於朝臣,以示筆伐。趙盾辯解,說是趙穿所殺,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說:「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意思是他作為執政大臣,在逃亡未過國境時,原有的君臣之義尚未斷絕,回到朝中後,就應組織人馬討伐亂臣,不討伐就未盡職責,因此,「弒君」之名應由他承擔,這是按寫史之「書法」決定的。
˙諸葛亮有什麼智慧的傳奇故事?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發明家。千百年來,諸葛亮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亦為世人所歌頌。
諸葛亮嫺熟韜略,學識淵博,兼通天文地理,奇門遁甲。多謀略,善巧思,曾革新「連弩」,造「木牛」、「流馬」,推演兵法,做「八陣圖」。
西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三分」。西元223年,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勤勉謹慎,事必親躬,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西元227年,上疏《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西元234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為什麼《舊唐書》的品質不佳卻仍然受到重視?
《舊唐書》是現存最早的有系統紀錄唐代歷史的一部史籍。原名《唐書》,宋代歐陽脩、宋祁等編寫的《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此書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
後晉天福六年(西元941年),晉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趙瑩監修。後晉開運二年(西元945年)書成,時因劉昫為相,故該書署名劉撰。
《舊唐書》修撰時間短促,品質不佳,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楊朝晟傳》、《王求禮傳》和《丘神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實際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關文獻,照抄國史、實錄及唐末文書檔案,甚至許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樣仍然保留。而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無實錄存下,則雜採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因此《舊唐書》的主要是保存大量的史料。
此外,《舊唐書》還紀錄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以及他們和中原的唐王朝相互交往的親密關係。例如: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婚姻的紀實;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北方的突厥、西北的回紇、東北的吐蕃、西南的契丹等許多民族的歷史紀錄。在唐朝和鄰國日本、朝鮮、印度的關係史方面,《舊唐書》記載也較為詳細。其分量比起別的同類正史來要多得多,史實也較可靠。
˙《搜神記》對後世小說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搜神記》是晉代干寶編撰的志怪小說集。原本30卷,但早已散佚,今本是後人綴輯增益而成,僅得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主要是各種民間關於鬼怪、奇跡、神異以及神仙方士的傳說,也有採自正史中記載的祥瑞、異變等,其中不乏情節重複的故事,每個故事的敘述非常簡短,文學水準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對中國後世的傳奇小說發展影響很大,後世很多傳奇小說如「唐人傳奇」、《聊齋志異》等的寫作方法都和《搜神記》相似。
《搜神記》記載的部分志怪,有的後來被發揚,演變成戲劇、小說的題材,如《三國演義》中的「左慈戲曹操」、「孫策殺於吉」,部分「二十四孝」的故事,關於彭祖長壽,葛永成仙,南海鮫人,神農氏架野人,相思樹的故事,「含沙射影」、「黃粱一夢」等,皆源自於《搜神記》。
˙哪一部是中國最著名的浪漫主義神話小說?
《西遊記》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書中講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歷經81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明代中期,作者頗多爭論,一般認為是江蘇淮安的吳承恩。
全書共100回,60餘萬字。1至12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7回講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8至12回則介紹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經的緣由;13至100回是全書的主要部分,講述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經的故事。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生動有趣,老少皆宜,幾百年來深受百姓喜愛。
《西遊記》的故事原型是唐玄奘西遊天竺的歷史事件,在唐朝後期和五代時期的許多記載中已經出現了西行取經的故事。敦煌石窟存有西夏初年繪製的玄奘取經壁畫,其中已經出現持棒猴行者形象。南宋刊印的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已經發展出美猴王的故事。元明之際的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描寫了孫悟空的來歷。吳承恩就是在這些故事傳說的基礎上編寫《西遊記》。
自問世以來,《西遊記》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來,西遊記被改編成各種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等,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與紅孩兒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
˙道教是怎樣產生的?
對於道教的產生,現存的史料和道教經書中的說法各不相同。《魏書》中認為道教起源於老子;葛洪則認為起源於「二儀未分」之時的「元始天王」。目前普遍認為道教源於中國古代各地的巫術和鬼神信仰,而後各地巫俗信仰(如鬼道、方仙道等)再與儒、道、釋、墨、五行、陰陽等諸家學說相結合而創造的一種出各地不同的民間信仰體系。
先秦時期神仙思想對道教產生和發展有很大影響。戰國時許多地區出現了鼓吹長生不老和不死之藥的方士,這成為道教服食丹藥成仙的思想淵源,並影響了道教丹鼎派外丹和內丹兩派的發展。漢代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理論以及讖緯之學的興起,也對道教的產生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佛教的傳入加速了道教的產生。方仙道和黃老道在漢朝的氾濫對道教的產生形成催化作用。
在東漢,出現了以修道煉養解釋《道德經》的著作《老君道德經河上公章句》,被認為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論過渡的一個標誌。
˙「入梅」和「出梅」該如何界定與劃分?
中我國傳統方法上,入梅和出梅是根據節氣結合干支來推算的。按照曆法規定,芒種後逢第一個丙日為入梅,小暑後逢第一個未日為出梅。如果芒種當天的天干為丙,該日則為入梅,小暑當日地支為未,該日則為出梅。所以曆書上的入梅總是在六月六日到十五日之間;出梅日期在七月八日至十九日之間,每年的梅期比較固定而且各地都一樣。
氣象學上確定的入梅、出梅與曆書上的不一樣。氣象學上的入梅、出梅和梅雨季的劃定是根據大範圍的天氣環流形勢背景;天氣系統的地理分布特徵、降水的地理分布位置和氣象要素的變化等條件來確定的。由於每年環流形勢的演變不盡一致或相同,所以氣象學上的入、出梅的日期和梅期存在著複雜的差異。當梅雨鋒面和其雨帶抵達到或形成於長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區一帶時稱為入梅;雨帶停滯或徘徊時期稱梅雨期;待雨帶北移抬並較穩定地抵達到黃河流域時,江淮地區轉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時,江淮地區梅雨結束,也就是出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