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揭開封建帝王「君權神授」的神祕外衣
解密古代帝王馭權的非常手段
披露歷史君主治世的非常方略
˙內容生動、有趣:以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諸位帝王,藉此讓讀者輕鬆了解每位帝王的特色與歷史地位。
˙脈絡清晰:從三皇五帝、夏、商、周至清末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歷代帝王的承襲與改朝換代都鉅細靡遺地說明,讓讀者從了解每一朝代的興盛與衰亡。
˙圖文、表格解說:以多幅精美插圖、精彩圖說和表格,與文章相輔相成,讓閱讀更加輕鬆,不再枯燥乏味。
【內容簡介】
古代國家最高的統治者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午,數百位封建帝王粉墨登場,或運籌帷幄,或馳騁疆場,上演了—幕幕或悲壯、或激昂的歷史悲喜劇。真正的王者勵精圖治,造福百姓,自然能夠彪炳史冊,流芳百世。而一些末代君王則不思進取,驕奢淫遣,不但斷送國運,而且往往辱及自身,遺臭萬年。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古代帝王因為是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身分,一直是歷史大舞臺的主角。他們或以蓋世武功稱霸於世,或以絕妙文采震爍古今,或以雄韜偉略彪炳史冊,或以昏庸殘暴臭名昭著,或以軟弱無能甘當傀儡,或以柔情萬種纏綿於兒女情長之中……
本書以正史為主要材料,兼采別史、野史等記載,力求以現代人的眼光審視歷史,以新的價值觀念評判歷史人物之所為。另外,我們還精選了大量與之相關的精美圖片,意在全面具體地幫助讀者了解和感受當時的歷史風貌和歷史背景,使之拉近讀者與歷史人物的時空距離。相信本書對讀者了解歷史、了解古代帝王的生平事蹟有所裨益。
˙為何中華民族會自稱是「炎黃子孫」?
˙為何古代帝王會由禪讓制度轉為世襲?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
˙三國時期,究竟哪一國才是歷史認定的正統?
˙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為何會有這麼多朝代?
˙歷史上有哪些輝煌盛世?又有哪些治世?
˙除了正統朝代的帝王外,還有哪些君主是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人物?
章節試閱
周武王
|繼承父志|
周文王去世後,其子姬發繼承王位,稱為武王。他拜姜尚為尚父,並請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華公高等做他的助手,繼續沿用文王富國強兵的政策,準備完成其父未竟的事業-討伐商紂王。
武王一面積極準備伐紂的事宜,一面派人打聽紂王的動向。當得知,殷商已是「讒惡進用、忠良遠黜」: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裝瘋,被罰為奴;微子感覺無望,已經出走,隱居起來;百姓們不敢口出怨言了。武王覺得殷商已是分崩離析,眾叛親離了,征伐紂王的時機已經成熟,便立即拜姜尚為帥,發兵五萬渡過黃河東進。大軍到了盟津,八百諸侯也率兵前來助戰,武王便在盟津舉行了誓師大會。會上武王列舉了紂王荒淫無道、作惡多端的暴行,鼓勵大家同心伐紂,要一鼓作氣奮勇向前,成敗在此一舉,不滅紂王,決不退兵。
牧野之戰
誓師大會結束後便發動了滅商戰爭,武王率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離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雙方軍隊就在牧野附近擺開了陣勢進行決戰。紂王認為自己有軍馬七十萬,可周軍只有五萬,這簡直是以卵擊石、飛蛾撲火。可他哪知武王的軍隊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之師,作戰勇敢頑強,而他那七十萬大軍中,一多半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奴隸和從東夷捉來的俘虜,他們平日受盡了紂王的壓迫和虐待,對紂王恨之入骨,又有誰肯為他賣命。所以兩軍剛一交鋒,奴隸們就掉轉矛頭,紛紛倒戈投降,配合周軍攻打商軍,紂王所謂的七十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姜尚便指揮周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朝歌。
牧野戰敗之後,紂王逃回朝歌,感到已無回天之力,就命人將宮裡珍寶都搬到鹿臺,然後放起火來,自焚而亡。從此延續了六百多年的殷商王朝,隨著惡貫滿盈的紂王的自焚而徹底滅亡。
建國措施
武王滅商後,為了收服人心,在政治上採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首先,採取了以殷治殷,分封而治之的辦法,安撫殷商遺民。他封紂王之子武庚為殷侯,繼續治理殷民。同時,將殷商王畿(京城周圍千里)內之地分為衛、庸、邶三個小國,派自己的三個弟弟分別治理,負責監視武庚,號稱「三監」。他下令釋放被紂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賢臣比干的墳墓,放出賢臣箕子並恢復其原職。又散發供紂王淫樂奢侈之用的財物、糧食,賑濟飢民和貧弱的百姓。透過採取這些措施,商地很快穩定下來。同時為了項固政權,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武王決定按功行賞,實行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先後受封的功臣主要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分封魯、齊、燕、衛、宋、晉、虢等七十一個諸侯國。
周武王施行分封制的目的
一、安撫殷民:封紂子武庚於殷,並在殷的周邊,設邶、墉、衛三國,封給霍叔、管叔、蔡叔,用來監視武庚,此舉明告天下,滅紂是弔民伐罪,無滅殷絕祀之意,以安撫東方的殷人。
二、興廢繼絕:把焦、祝、薊、陳、杞這些封國,封給有功德於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後裔,表示崇德報功之意,鼓舞民心。
三、移民實邊:齊、魯、燕三國,為周在東方新的領域,這些封國為移民實邊政策,而寓有區域的開發,足食足兵的用意,同時在政策的運用上,也可以說在殷民族的後方,建立了牽制的力量。
由於過度的辛勞,姬發在滅商後的第二年就病倒了。當時,天下尚未安寧,周室大臣們都擔心姬發的逝世將會帶來動亂。姬發的病情一度稍有好轉,之後很快又惡化了。彌留之際,姬發還念念不忘尚未安寧的天下,他擔心自己的兒子姬誦年紀尚幼,缺乏政治經驗,不足以擔起管理天下的重任,便把輔政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了叔旦。
後世評價
周武王有著廣闊的心胸和長遠的眼光,同時能果斷處事,在看到商朝的無道後,他打著「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旗號來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進而擴大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伐紂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紂王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周武王有著傑出的領袖魅力,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這也是他獲得人們支持的重要原因。
周武王
|繼承父志|
周文王去世後,其子姬發繼承王位,稱為武王。他拜姜尚為尚父,並請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華公高等做他的助手,繼續沿用文王富國強兵的政策,準備完成其父未竟的事業-討伐商紂王。
武王一面積極準備伐紂的事宜,一面派人打聽紂王的動向。當得知,殷商已是「讒惡進用、忠良遠黜」: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裝瘋,被罰為奴;微子感覺無望,已經出走,隱居起來;百姓們不敢口出怨言了。武王覺得殷商已是分崩離析,眾叛親離了,征伐紂王的時機已經成熟,便立即拜姜尚為帥,發兵五萬渡過黃河東進。大軍到了盟津...
目錄
序 言
揭示中國兩千年封建皇朝政治的風雲變幻
第一章 三皇五帝
伏羲氏|炎帝|軒轅黃帝
堯帝|帝舜
第二章 夏朝
夏禹|夏啟
第三章 商朝
商湯|盤庚|武丁|商紂王辛
第四章 兩周
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昭王
周厲王|周幽王|周桓王
第五章 秦朝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
第六章 東西兩漢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
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漢光武帝
漢明帝|漢和帝|漢獻帝
第七章 三國時期
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漢昭烈帝
後主|吳大帝|廢帝|末帝
第八章 東西兩晉
晉武帝|晉惠帝|晉元帝|晉孝武帝
第九章 南北朝
宋武帝|宋文帝|齊高帝|梁武帝
北魏孝文帝
第十章 隋朝
隋文帝|隋煬帝
第十一章 唐朝
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周聖神皇帝|唐中宗|唐玄宗|唐肅宗
唐代宗|唐憲宗|唐敬宗|唐文宗
唐僖宗|唐昭宗
第十二章 五代十國
梁太祖|後唐太祖|後唐莊宗|後唐明宗|晉高祖|後漢高祖|周太祖
周世宗|武肅王|武穆王|後蜀高祖
後蜀楚恭孝王|南唐後主
第十三章 宋朝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
宋英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
宋孝宗|宋寧宗
第十四章 大遼王朝
遼太祖|遼東丹王|遼太宗|遼穆宗
遼聖宗|遼興宗|遼天祚帝|遼德宗
第十五章 大理與西夏
大理國王|西夏景宗
第十六章 金朝
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金廢帝
第十七章 元朝
元太祖|元太宗|元世祖
第十八章 明朝
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
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明憲宗
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
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
第十九章 清朝
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
清世宗|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
清文宗|清穆宗|清德宗|宣統帝
序 言
揭示中國兩千年封建皇朝政治的風雲變幻
第一章 三皇五帝
伏羲氏|炎帝|軒轅黃帝
堯帝|帝舜
第二章 夏朝
夏禹|夏啟
第三章 商朝
商湯|盤庚|武丁|商紂王辛
第四章 兩周
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昭王
周厲王|周幽王|周桓王
第五章 秦朝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
第六章 東西兩漢
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
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漢光武帝
漢明帝|漢和帝|漢獻帝
第七章 三國時期
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漢昭烈帝
後主|吳大帝|廢帝|末帝
第八章 東西兩晉
晉武帝|晉惠帝|晉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