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是我?」
◆「此生所為何來?」
◆「死後又到哪去?」
◆您是否曾問過自己這三個問題?得到解答了嗎?還是仍茫茫找尋?
◆又或許根本沒想過/不敢想,就只是依著安排扮演好每一個「我」?
生與死並非高高在上的神聖存在或絕口不說的隱晦忌憚,如同我們正在「活著」,其實「死亡」也存在自身之中。我們需要的,不過就是直面生死的智慧與勇氣。
「我初正因無常,聊發道心」─曹洞宗宗祖‧道元禪師
這是一位禪僧於修行轉捩點上開始提筆的隨筆集,也是他生而為「人」對事物的直覺或觀點的整體反思。
*面對生之困頓,啟尋諸行無常的真相*
本書作者南 直哉年幼時期體弱多病,常常感受到死亡的威脅,即便是恐懼害怕的,卻也漸漸引起他對於「死亡」意義的好奇與探究。十五歲的時候,第一次知道「諸行無常」這句話,這是作者與佛教的相遇契機;二十五歲剃度出家,入到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開啟了修行之道至今。
*以身為禪僧的覺悟,回歸佛教的初心*
經驗「生之困頓」、體會「有身皆苦」,了悟一切皆因「諸行無常」,在一次又一次的際遇之中省思自身的原點與初衷。作者以修行的歷練及直心的文字,像是談論日常一般地言述生死;用獨特的生活體驗,闡述宗教與人我之間的關係,並藉以重新追問佛教與禪的真義。
作者簡介:
南 直哉 Minami Jikisai
禪師,一九五八年生於日本長野縣,早稻田第一文學部畢業。經歷一段職場生活後,於一九八四年皈依曹洞宗,同年入門大本山永平寺(福井縣),一直到二00三年為止過了約二十年的修行生活。二00五年起擔任青森縣恐山菩提寺代理住持、福井縣福井市靈泉寺住持。著有《日常生活中的禪》、《老師與少年》、《出家的覺悟》、《善的根據》、《從「質問」入門的佛教》等書,其他還有與人合著的《輕鬆「禪」入門》等多種。
譯者簡介:
吳繼文
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日本國立廣島大學畢業,曾任聯合報副刊編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總編輯,台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著有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天河撩亂》;譯有河口慧海《西藏旅行記》、井上靖《我的母親手記》、藤原新也《印度放浪》、中平卓馬《為何是植物圖鑑》、吉本芭娜娜《廚房》、《蜥蝪》、《哀愁的預感》等多種。
章節試閱
諸行無常
我和曾經長時間拒絕上學的一個青年對話,他對我說:「其實啊,那時我覺得家裡每個人都是在演戲,而學校跟外面的社會也沒什麼兩樣。」
我雖然很早就對家族抱著「會不會每個人只是扮演被安排好的角色」這樣的疑惑,但在真實生活中並不會懷疑父母對我的愛,所以也沒有「家人都在演戲」的感覺。可是他所說的學校「跟外面沒什麼兩樣」,我卻深有同感。
我讀小學低年級期間經常缺課,所以在學習進度上本來就與其他同學有相當差距,單單為了「趕進度」就吃了不少苦頭;升到高年級後,自己所感受到的東西,和同齡的小孩一般關心的事物逐漸乖離,到了小學畢業時,心理上已經完全無法接受任何調整。
導致比方說,我直到不久之前對「朋友」這個字眼指的是什麼樣的人還是搞不太清楚(進入修行道場後,認識了一起吃苦的同期友伴,才開始對這個字眼的意思有了比較具體的理解)。
在那之前,我只能虛應故事「交際」一下,因此到現在還有聯絡的學生時代友人一個也沒有。只要一轉學、一畢業,也就自然忘掉了。期間自己做了什麼事儘管都還記得起來,但這些事和什麼人一起做的卻一片空白,所謂「難忘的回憶」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
「恩師」也是我無法理解的字眼。根據教科書稍加講解,此外再沒什麼過人之處的傢伙,無論如何也配不上那樣尊榮的稱謂。這也是沒辦法的,我們家,祖父母、父母和伯父母都是教員。他們的確都不是壞人,也不是那麼無能,但看他們一生的言行,「老師」這個人種和其他人比起來並沒有特別優秀,卻是一目瞭然的事。
記得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社會科的作業要我們畫住家附近的商店,我覺得沒什麼道理,就跟老師說「自家附近不用地圖我們也清楚得很!」結果惹得老師火冒三丈。
我回家對爸爸說這件事,他唯恐天下不亂地笑著說:「你說得沒錯啊!」從此以後,我對「老師」說的話就不再相信了。
簡單說,深植我內心的一些觀念,在學校無論如何就是沒辦法和其他東西替換,也沒辦法說服自己七折八扣打馬虎眼。老師也好、朋友也好,上課也好、課外活動也好,都無法告訴我死是什麼。偏偏我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個。
誇張點說,自從產生「死亡也存在我們自身之中」這樣的印象以後,我頭部右後方就常常浮現這個念頭。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要怎麼辦才好,卻一無所知。
雖然還不至於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為這件事苦惱,但它已經變成我感情的主旋律,對學校裡面任何事情,我都無法心無旁騖地全力以赴。
我就是在這類混亂開始前後,發現了「書」。我知道有人針對我糾結在自己內心、混沌無解的謎團做了正面的剖析,於是試著去找這種「大人的書」來讀。
最早接觸的「大人的書」我還清楚記得,是一本叫做《極限的民族》 的報導文學作品。
我偶然在書店翻到的,是書中關於「何謂殘酷」的一節。
文章在報紙連載期間,有讀者來信抗議作者報導愛斯基摩人狩獵過於殘酷,不適合在報紙刊載,作者於是以答覆讀者投書的形式寫道:「如果這就是殘酷,那麼剝掉稻穀的皮煮來吃就不是殘酷嗎?」
作者還說,如果想吃壽喜燒(日式牛肉火鍋),就必須先殺牛。這種時候,從殺到吃都是同一個人,跟殺的和吃的是不同的人,有什麼差別呢?大概就是這樣的內容。我被這個部分深深地吸引了。
有些人確信不疑的事情,另外一些人則不以為然,但任何一方都沒有確實的根據。或者反過來說,雙方都有各自的根據。你要採用哪一個端視其先決條件,亦即所設定的遊戲規則。我認為作者想要傳達的就是這樣的訊息。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人告訴我,自己過去的經驗,所謂現實感所具有的脆弱(不確定)性。
我拜託媽媽買給我,媽媽說「這樣的書對你太難了吧!」但還是答應了。我抱著書第一次熬夜苦讀,如癡如醉。
因為這樣,我開始大量閱讀。上了中學以後,知道小說這種東西對性啊、死啊都會有毫無保留的描寫,所以看到有類似內容的作品,只要能拿到手一定看。
貪吃漸漸導致食傷。最主要是的問題是,這些書對個案研究或許有幫助,卻看不到更重要的、關於各種困惑煩惱的解決方案。
比方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知道作者也遭遇同樣的困頓,即使如此,但我認為這樣也還不到發狂或自殺的地步。要解決那些困境並不難;至少我對這些事都挺能應付。
一旦食傷之後,不想再看那些書了,於是動念要創作自己喜歡的東西。我說的不是寫學校讀書周「指定圖書」的讀後感時,不讀內文只看後記然後自己瞎掰,也不是老師特別指名要我寫作文時胡吹亂謅地交差,而是假裝認真讀書,然後偷偷寫一些不讓人看的文章。
對於一個充滿熱情、本應自由奔放的人,刻板無聊的中學生活實在毫無吸引力。
如果我知道有所謂「登校拒否」(中輟生)、「不登校」(逃學)這種事,或許我也會加以考慮,但是當時我所住地方的中學完全不會讓人產生這樣的念頭。
首先,關於這種事情的實例即使你想看也看不到。或者真的有這樣的學生,但所有人都把他們當做極端例外的「問題學生」,沒有人會認真思考事件的深層原因。
那時洗腦對我還發生效用,並不會想要「登校拒否」,在與自己的現實感覺完全分裂的、有如收容所生活的「義務」教育體系裡面,我就是扮演一個「怪咖、好笑的傢伙」度過那些難以適應的時光。
「我在學校的時候,就帶起面具,沒有人知道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中學女生說,而事實正是這樣。表面上個性開朗愛說話,但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在想什麼,根本是另外一回事。
這樣的生活到了中學三年春四月的時候,精神上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開學典禮 之後,領了新教科書。在有好一陣子沒這麼熱鬧的教室中,我百無聊賴地翻著國語課本,翻到古文的地方,我看到這樣的句子:
祇園精舍之鐘聲,發諸行無常之響;沙羅雙樹之花色,現盛者必衰之理。
「諸行無常」——感覺眼前有一道細細的光線一閃,仿佛讓我看到一個嶄新的地平線。記得當時脫口而出:「啊,就是這個!」
這幾個字,可以完整而鮮明地表達我到那時為止的生之困頓。
存在我自身當中的死,所謂活著,就是逐漸步向死亡,此即「無常」,也就是生之所以困頓的緣由。獨斷點來說,我在這時開悟了一次。
它的正確意義我當然是不懂的;我甚至不知道這是與佛教有關的字眼。可是既然有這樣的說法,那麼我所感受到的事情應該有告訴別人的價值與方法。這對我是極大的震撼。雖然當時並沒有那麼明確意識到,但它讓我看到了類似希望的東西。
佛教和我就是這樣邂逅了。並不是先遇到什麼高僧大德,而是直接和文字以這樣的方式相逢,到底是好是壞,直到如今我也不太明白。
諸行無常
我和曾經長時間拒絕上學的一個青年對話,他對我說:「其實啊,那時我覺得家裡每個人都是在演戲,而學校跟外面的社會也沒什麼兩樣。」
我雖然很早就對家族抱著「會不會每個人只是扮演被安排好的角色」這樣的疑惑,但在真實生活中並不會懷疑父母對我的愛,所以也沒有「家人都在演戲」的感覺。可是他所說的學校「跟外面沒什麼兩樣」,我卻深有同感。
我讀小學低年級期間經常缺課,所以在學習進度上本來就與其他同學有相當差距,單單為了「趕進度」就吃了不少苦頭;升到高年級後,自己所感受到的東西,和同齡的小孩一般關心的事物...
目錄
【導 讀】傳奇永平寺:南直哉禪師的行履小景
第一章 出家的緣由
斯洛文尼亞來鴻/生之艱難/兒童氣喘/看見死亡/入院/性衝動/諸行無常/坐禪賭生死
第二章 禪僧說法
1 只入與不入
2 「因何」, 還是「如何」
3 無我與滅私
4 他者眼中的自己
5 禪定的召喚
6 教祖的素質
7 「為所應為」的自由
8 有或無
9 生與死與生死
10 古參真命苦
11 峰之色,谷之響
12 真理不只一個也挺好
13 幸好有我
14 心的時代?
15 鞭子和警策
16 所謂開悟
17 在守靈夜上
18 可笑的話
19 沒辦法呀
20 花兒何在
21 換個說法看看
22 罪與業
23 信而煩惱
24 追憶某牧師一家
25 告別的意義
26 為什麼會有我
27 S師父的選擇
28 初心,發心,立志
29 承擔的勇氣
30 從檀家變成信者
第三章 美國安居體驗記
楔子
序
1 彰顯師的食指
2 廣闊大地上的小小寺院
3 燈明與星火
4 英文!英文!
5 蕎麥茄汁意大利麵
6 日居月諸
7 個人清潔日
8 後會有期
後記
文庫版後記
【導 讀】傳奇永平寺:南直哉禪師的行履小景
第一章 出家的緣由
斯洛文尼亞來鴻/生之艱難/兒童氣喘/看見死亡/入院/性衝動/諸行無常/坐禪賭生死
第二章 禪僧說法
1 只入與不入
2 「因何」, 還是「如何」
3 無我與滅私
4 他者眼中的自己
5 禪定的召喚
6 教祖的素質
7 「為所應為」的自由
8 有或無
9 生與死與生死
10 古參真命苦
11 峰之色,谷之響
12 真理不只一個也挺好
13 幸好有我
14 心的時代?
15 鞭子和警策
16 所謂開悟
17 在守靈夜上
18 可笑的話
19 沒辦法呀
20 花兒何在
21 換個說法看看
22 罪與業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