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食材可以單獨成菜,
也可以和其他食材混合成菜,
如此一來,川菜就更加豐富多彩了--
作者致力於四川美食文化的蒐集與整理,將自己的心得陸續寫成了一些文字,絕大部分都已在報刊上陸續發表。人間煙火最溫馨,一瓢一飲都關情。
本書中所列出的食物,以四川地區為主,也有來自中國其他地區的代表性美食。既有漢族的傳統美食,也有諸如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美食。讀者可以了解到每道美食的色香味形、製作過程,更可以了解到每道美食背後所蘊藏的風土人情。融美食美景美文於一體,這就是本書創作此類文章的目的。
作者簡介:
彭忠富,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綿竹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有種幸福笑靨如花》及《吮指談吃》飲食文化隨筆集。一九九九年寫作以來,先後在《大公報》、《澳門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晚報》、《新民晚報》、《揚子晚報》、《羊城晚報》、《新商報》、《飲食科學》、《醫食參考》、《商業文化》、《美食》、《讀者鄉土人文版》、《烹調知識》、《四川烹飪》等報刊發表轉載文章千餘篇,其中美食旅遊文章占大多數,是中國頗有名氣的美食旅遊作家。
章節試閱
青稞美酒天上來
八月初在阿壩草原待了四天,仍然覺得意猶未盡。年年夏天上草原觀光,這是我和草原的一個約定。川西高原屬於青藏高原的邊緣,由於從盆地過渡到高原,一路上有數不完的崇山峻嶺、峽谷險灘,植被變化非常明顯,而且這裡有著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遺存,因此這裡成了自駕遊者心中的天堂。
儘管由於汶川特大地震的影響,加之入夏以來暴雨不斷,到處都是坍方,但是去藏區的路上仍然車水馬龍:旅遊大巴、越野車、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和背包族比比皆是,他們把沿途的酒店、旅館都塞得滿滿的,以至於我們走在街上,看見的都是一些衣著光鮮的觀光客,他們說著天南地北的方言,那些本地的土著反而躲在了鏡頭後面。
八月的川西高原,牧草茂盛,牛羊成群,正是一年中的黃金時節。去紅原、若爾蓋看大草原,看那些在草原上緩緩移動的犛牛、藏馬和綿羊,走進藏民的帳篷喝點酥油茶,品兩口青稞酒,戴上藏民獻上的哈達,聽藏民用半生不熟的漢語和你交流,或者騎馬在草原上馳騁,那種興奮是你在壩區永遠體會不到的。
高原上群山環繞,滿眼綠意,舒緩的曲線盡顯女性似的嫵媚。天空碧藍如洗,純澈明淨,朵朵雲彩懸浮在空中動也不動,那一刻彷彿時間也凝固了似的。在這一刻,不管你的鏡頭對著哪個方向,拍攝的照片都可以和大師媲美。這並不是你攝影技術有多麼了不起,而是夏日草原到處都充滿了畫面感,而且具有那種強烈的油畫寫實效果。
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還能碰上雄鷹,牠們在天空時而振翅飛揚,時而俯衝滑翔,盡顯草原王者之氣。奇怪的是,雄鷹往往只有一隻,也許王者天生就與孤獨相伴吧。有雄鷹的地方,往往就有舒緩流淌的河流。你站在河流邊,都聽不見它們流淌的聲音。它們靜默著,明鏡似的,低調得讓人詫異。草原上的河流似乎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它們在草原上迂迴徘徊,呈現出別樣的柔情,這也許與草原的地勢有關。不過這些河流一旦進入高山峽谷,就變得桀驁不馴起來,那震耳欲聾的流水聲讓人膽顫心驚,似乎瞬間就變得陽剛起來。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低矮的灌木叢,它們頂多一米多高,讓河流的岸邊多了些生機。樹木是草原上的稀罕物,海拔太高,它們受不了寒冷的熬煎,早就絕跡了。在草原上看水,月亮灣、花湖和九曲黃河第一灣是必去之地,早中晚景色各有千秋,有耐心的可以等日出和看日落,不過別忘了帶上好一點的相機,有些景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草原上的藏民已經開始定居了,家家戶戶的門樓上都飄著一面五星紅旗。鮮豔的國旗和藏族的經幡、瑪尼堆相得益彰,別有一番情趣。藏民是非常友善的,小孩子喜歡給遊客敬隊禮,他們臉上的高原紅讓人愛憐。除了在草原上放牧,藏民騎馬的反而較少,他們喜歡騎著摩托車在公路上飛馳,一眨眼就從眼前飛過了,只留下一個魁偉的背影。他們騎車絕少戴頭盔,都用頭巾纏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雙犀利的眼睛,那眼神像雄鷹一樣,讓人想起成吉思汗橫掃宇內的鐵騎。
我在阿壩草原上的松潘城裡住過。松潘古稱松州,是一個軍事重鎮,據說當年文成公主和親進藏就經過這裡,至今城裡還有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雕塑。古松州城經過整修,已經還原了當初的模樣,那種烈烈的肅殺之氣撲面而來。歷朝歷代,這裡都是內地和吐蕃勢力反覆爭奪的地方,說是戰略前線也不為過。吐蕃是一個強大的對手,甚至攻入過唐都長安城。
松潘漢、藏、回雜居,民族風情濃郁。那次我經網友介紹在松潘汽車站對面的旅館住店,攀談中得知老闆居然來自什邡,就是綿竹的鄰縣,已經落戶幾十年了,其面貌已和藏人無異,臉龐上有著明顯的高原紅,生活方式也完全藏族化了,讓人不勝唏噓。老闆熱情地邀請我們喝青稞酒,我們非常高興。青稞酒色澤清澈透明,聞之香,嚐之甜,不上頭,不口乾,實在是老天賜給藏人的佳釀。
「乃羌」在藏語裡是青稞酒的意思。老闆說,藏人世世代代靠青稞活著,青稞炒麵就是藏人的主食糌粑,只不過加上了酥油作為黏合劑而已。青稞做成酒,它的靈魂就在酒裡了。藏人的生活離不開青稞,也離不開青稞酒。比如每年藏曆七月初的「望果節」,五天時間除了唱歌跳舞,男男女女大部分時間都在喝青稞酒,消耗量是相當大的。藏人家家戶戶都釀青稞酒,但味道各不相同,當然也有工廠化的。
老闆就是釀青稞酒的好手,他說冬天得起個大早熬青稞,夏天就不用了。把洗淨的青稞放入鍋裡,再倒進不少於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清水,用大火熬著。當鍋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燒得過旺,邊煮邊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動,以便鍋中的青稞全部熟透,並隨時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兒,如還捏不爛,再加上一點水繼續煮。等到八成熟時,把鍋拿下來,涼上二十到三十分鐘的時間,這時鍋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乾了。趁青稞溫熱時,攤開在已鋪好的乾淨彩條布上,然後就在上面撒勻酒麴(酵母粉,幫助發酵的)。撒完酒麴之後,再把青稞裝在木桶裡,用棉被等保暖的東西包起來放好發酵。夏天需要兩三天,冬天則六、七天不等。發酵好後,需要在木桶裡注入適量清水,再蓋上蓋子悶一兩天,青稞酒就算大功告成了。當然飲用青稞酒前,需要對酒進行過濾。也有直接在木桶下部按上水龍頭的,這樣打開水龍頭,青稞酒就直接流出來了。
關於青稞酒的釀造法,著名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中有非常生動具體的描繪:
要說酒是怎樣造,造酒先要有糧食。青稞用來煮美酒,花花的漢灶先搭起,銅鍋用毛布擦乾淨,青稞放在銅鍋裡。倒入清潔碧綠的水,灶火膛裡火焰升。青稞煮好攤在白氈上,再拌上精華的好酒麴。以後釀成好美酒,一滴一滴滴進酒缸裡。釀一年的是年酒,年酒名叫甘露黃。釀一月的是月酒,月酒名叫甘露涼。只釀一天的是日酒,日酒取名甘露旋。
喝青稞酒的時候,藏人特別講究。接過主人遞來的青稞酒碗,客人要用右手無名指尖沾上一點青稞酒,對空彈射。同樣的動作要做三次,似乎是在祭天吧!有些時候,主人敬酒還要唱祝酒歌,這就更加隆重了。主人酒歌唱完,客人的青稞酒也要喝完,經常是一飲而盡,沒有誰在那裡磨磨蹭蹭地,顯得特別豪爽大氣。如果客人實在不能飲酒,可用無名指蘸點酒,舉手向右上方彈三下,主人就不會勉強,這樣也很人性化。
八月的阿壩草原,一些河谷地帶,地裡的青稞已經成熟了,黃澄澄的,形成一片起伏的麥浪。這就是青稞,這就是可以釀成美酒的青稞,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青稞美酒天上來
八月初在阿壩草原待了四天,仍然覺得意猶未盡。年年夏天上草原觀光,這是我和草原的一個約定。川西高原屬於青藏高原的邊緣,由於從盆地過渡到高原,一路上有數不完的崇山峻嶺、峽谷險灘,植被變化非常明顯,而且這裡有著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遺存,因此這裡成了自駕遊者心中的天堂。
儘管由於汶川特大地震的影響,加之入夏以來暴雨不斷,到處都是坍方,但是去藏區的路上仍然車水馬龍:旅遊大巴、越野車、小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和背包族比比皆是,他們把沿途的酒店、旅館都塞得滿滿的,以至於我們走在街上,看見的都是...
作者序
人間煙火最溫馨
「讀萬卷書,吃萬里路。」這是我的一個人生理想,現在只能說實現了一部分。按省分來說,我到過甘肅、陝西、雲南、貴州、重慶、江蘇和安徽等,一路走一路吃,見識了許多的美味兒。對於我這樣的好吃嘴兒,每到一個地方都去品嚐當地酒店的高檔菜是不可能的,住不起也吃不起,我能消費的就是那些平民化的食物。比如在成都總府路的龍抄手總店,三十多塊錢(人民幣)就能吃到一份四川名小吃套餐,兩個人吃管飽,還能品嚐各自的風味,店家真是想得周到。
這些平民化的食物就來自於民間,就是千百年來各地老百姓利用本土食材所孕育出來的美味兒,就是真正的人間煙火。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也許存在,比如金庸筆下絕情谷裡的公孫止等人,他們的一日三餐就是吃花瓣,但我等芸芸眾生,怎可能不食人間煙火呢?這就好像我們不能提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一樣。人間煙火,也許就是母親在灶臺上給我們烹飪出來的東西,滋養著我們的身體慢慢長大,它們在身上打下了故土深深的烙印。因此在異地他鄉,如果能吃到一份正宗的故鄉食物,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在品嚐這份食物的同時,我們彷彿能見到母親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能見到故鄉的街長里短和田園農舍,一份懷舊思鄉的情愫就在我們的心底醞釀出來。
我永遠記得,父親在家裡的八仙桌上做手擀麵的場景。我們兄弟仨圍著父親,看著他把一堆白花花的麵粉加進水後一陣攪拌,就變成柔軟的麵團,再用擀麵杖擀成薄薄的麵皮。那麵皮幾乎覆蓋了整張桌子,父親再把麵皮折疊起來,用菜刀切成手指寬的麵條,然後放到沸水鍋裡去煮。
一碗手擀麵的誕生,父親從和麵到切條,起碼要耽擱兩個小時。也許父親沒意識到,這兩個小時非常值得,父親的兩小時,讓我們知道父親那雙粗糙的大手,仍然能夠烹飪出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來,從而在我們心目中完成了他偉大形象的塑造。父親在擀麵的同時也沒有閒著,問問我們的學習,講講自己的見聞,或者乾脆給我們一人一塊小麵團,讓我們搓著玩去。這是多麼溫馨的一副場景啊!現在還有哪個父親,願意花兩個小時陪著孩子們擀麵條呢。至少我是做不到了,因為樓下就有機製水麵,口感跟手擀麵差不多,我只需要下樓去買就行了。我們把製作食物的過程交給了別人,贏得了時間,但是卻輸掉了親情,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哦!
在父母那裡,我至少學會了做手擀麵、包子、饅頭、藿香魚、餃子、湯圓、粽子、麵疙瘩和鍋毯子等,如果時間允許,我可以列出很長的一個單子來。這些食物,或者說這些來自鄉土的食物,正是川菜的一部分。川菜可謂博大精深,這跟四川豐富的物產是分不開的,雞鴨鵝兔、牛馬豬羊這些動物,小麥、稻米、糯米、玉米這些糧食,還有那些諸如紅苕、土豆、大豆、南瓜之類的雜糧,給川菜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食材。一種食材可以單獨成菜,也可以和其他的食材混合成菜,如此一來,整個川菜當然就更加豐富多彩了。
四川人好吃愛吃也會弄吃的,可是四川也不過是中國的一個省而已,全國的美食那就更加紛繁複雜了。好在現在各地人員流動頻繁,人走到哪裡,他們的飲食習慣就帶到哪裡。因此毫不奇怪,我就是只待在成都,也能吃到全國各地甚至外國的各種美食來。在那些旅遊區的美食一條街,你只要食量大,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內吃到幾十種名優小吃,這真是我們這些好吃嘴兒的口福啊!
吃東西那得品味兒,酸甜苦辣麻鹹甜,讓自己的味蕾與食物好好地交流交流,然後說出個一二三來,這就是真正的好吃嘴兒了。要是囫圇吞棗,就跟豬八戒差不多,豬八戒在高家莊吃包子,簡直是風捲殘雲,那純粹就是填飽肚子,我們現在不是經常說「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嗎?那就是要求我們吃東西還是得有所講究吧!
這些年來,我一有空閒就在四川及其鄰近省分遊走,增長見識,以文會友。我致力於美食文化的蒐集與整理,將自己的心得陸續寫成了一些文字,絕大部分都在報刊上陸續發表了,也得到了美食作家這樣的虛名。美食作家這樣的雅號,我覺得當之無愧,好吃愛吃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如果你吃了東西後,再寫成文章記載下來或者與人交流,若干年後,我們的後人如果要研究我們現在的風土人情,這些文章不就是很好的佐證嗎?
大文豪蘇東坡不就是好吃嘴嗎?他除了好吃還喜歡弄吃,發明了東坡肉這樣的美食。清人袁枚不過一知縣,有些政績,四十歲就告老還鄉,運作隨園,不僅把自己的私人園林隨園打造成了名園,還開發出《隨園食單》,吸引了許多達官貴人來隨園品嚐美食,可見文人與美食搭邊不是壞事,如果運作得當,還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呢!到了近現代,喜歡創作美食隨筆的文人就更多了,梁實秋、汪曾祺、陸文夫等,這些人不都是以美食美文見長麼?
我輩不才,半生只為吃行走,願追隨蘇學士等人之後,遊江山愛美食賞美人作美文。人間煙火最溫馨,一瓢一飲都關情,如果關於美食的系列文章能得到讀者諸君的青睞,這將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滿足。
二○一五年七月於四川
人間煙火最溫馨
「讀萬卷書,吃萬里路。」這是我的一個人生理想,現在只能說實現了一部分。按省分來說,我到過甘肅、陝西、雲南、貴州、重慶、江蘇和安徽等,一路走一路吃,見識了許多的美味兒。對於我這樣的好吃嘴兒,每到一個地方都去品嚐當地酒店的高檔菜是不可能的,住不起也吃不起,我能消費的就是那些平民化的食物。比如在成都總府路的龍抄手總店,三十多塊錢(人民幣)就能吃到一份四川名小吃套餐,兩個人吃管飽,還能品嚐各自的風味,店家真是想得周到。
這些平民化的食物就來自於民間,就是千百年來各地老百姓利用本土食材所孕...
目錄
〈自序〉人間煙火最溫馨
雅安花捲
閬中河粉
沉淪的酒徒
街子涼糕
川味鍋盔
看酒識男人
遵義豆花麵
河南燴麵
山西刀削麵
新疆烤饢
揚州炒飯
醉醪醩
吃虧是福
臘八粥
人生就是一場覓食
瀘定:血花和肥腸的混搭
壤口紀行
張飛牛肉
廣漢纏絲兔
油酥貓貓魚
吃獨食
魚味無窮
孝泉果汁牛肉
平樂炸蟹
二月二炒螞蟻
昭化蒸涼麵
石頭湯
德陽醬油
浪漫白鹿鎮
岷山千里雪
飯吃八分飽
春捲
粗茶淡飯才是真
黃龍溪吃蟲
白麻糖
梓潼片粉
大鍋飯
天蠶土豆
九鬥碗
雞黍之約
映秀豆花飯
冬至餃子夏至麵
饑來吃飯倦來眠
廣吉瑤寨魚米香
到綿竹過中國年
僰寨泡菜
排座次
羌鄉銀杏溝
南壩山韻
殺豬菜
洛帶醒酒樁
茶馬古道
汾酒情緣
越西吃酒
啤酒情結
青稞美酒天上來
〈附錄〉大成都市井美食地圖導航(部分)
〈自序〉人間煙火最溫馨
雅安花捲
閬中河粉
沉淪的酒徒
街子涼糕
川味鍋盔
看酒識男人
遵義豆花麵
河南燴麵
山西刀削麵
新疆烤饢
揚州炒飯
醉醪醩
吃虧是福
臘八粥
人生就是一場覓食
瀘定:血花和肥腸的混搭
壤口紀行
張飛牛肉
廣漢纏絲兔
油酥貓貓魚
吃獨食
魚味無窮
孝泉果汁牛肉
平樂炸蟹
二月二炒螞蟻
昭化蒸涼麵
石頭湯
德陽醬油
浪漫白鹿鎮
岷山千里雪
飯吃八分飽
春捲
粗茶淡飯才是真
黃龍溪吃蟲
白麻糖
梓潼片粉
大鍋飯
天蠶土豆
九鬥碗
雞黍之約
映秀豆花飯
冬至餃子夏至麵
饑來吃飯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