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感恩之心〉
聽到過一個故事,主人公名叫賴東進,是臺灣第三十七屆十大傑出青年,一家生產消防器材的公司負責人。那是在兩岸傑出青年的一次座談會上,由於前面的發言者沒有把握好時間,於是主持人只給了他三分鐘。就是這三分鐘,他讓人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人們當時甚至忘了鼓掌。
賴東進說:「我的父母都是瞎子,我母親還有智障;在我家,除姐姐和我,剩下的弟弟妹妹全都是瞎子。因為瞎,我的父母只能靠乞討來養家餬口。我們家沒有住房,父母把家安在亂墳崗的墓穴裡……直到我九歲,父親才在好心人的勸說下把我送進學堂。上學那天,九歲的我第一次在老師的幫助下洗了澡……父母那個樣子,自然沒有能力供我上學,當時才十三歲的姐姐便到青樓去賣身;姐姐不在家,我放了學還得照顧一家大小。但我從不缺課,放學後連家都不回,便去要飯,之後餵給家人吃。因為智障,我母親每次來了月經都是我給她換紙……儘管如此,我還是要說,我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跪著給他們餵飯;我同樣感謝苦難的命運,是命運給了我磨難,使我的人生是這樣的與眾不同……。」
我後來又把這個故事說給了幾個朋友聽。那是一個節日,記得大家當時正在玩牌,聽了賴東進的故事,朋友先後找藉口離開了牌桌。我想,十有八九他們是回到了父母家人的身邊去了。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十七歲時,當我跌跌撞撞地離開我的家鄉湘陰,故鄉給予我的所有恩惠便隨著我的憧憬和抱負一起進入了行囊。在從軍的旅途上,在經商的風雨中,我都不曾忘記,也不敢忘記。
當一九九八年那場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了我的家鄉,母校買馬村小學搖搖欲墜、村官們難為無米之炊、孩子們不得不寄讀在村民家時,我的心便被揪得緊緊的。買馬村,那是生我養我的家鄉啊!儘管在此之前,我已經在縣城給父母買了房子,兄弟姐妹也全都隨我在外面闖蕩,一個個先後離開了買馬村,但在聽說村幹部們為了籌集建校款欲找人募捐時,我不曾絲毫猶豫,便應承了全部的款項,並且承諾以後每年都捐一筆錢,用來獎勵那些學習成績好、家庭困難交不起學費的學生。
因為此舉,村民們後來又是送匾又是立碑,讓我惶恐不安。老實說,我捐獻那二十萬元錢的初衷很純粹:報恩!是買馬村養育了我,如果我尚能長成一棵大樹,那麼買馬村便是我永遠的根;倘若我可以流淌成一條河,它便是我不竭的源。
就像我永遠不會忘記當年老家集鎮上那個擺書攤的老奶奶一樣,當時自己嗜書如命,卻常常囊中羞澀,不管什麼時候去她的書攤,老人家總是一臉笑意,怎麼翻怎麼看,老人家從來沒有不耐煩,她是知道我口袋裡面沒有幾個子兒的。遺憾的是後來好幾次回到家鄉,我都沒能夠在集鎮的街頭找到老人家略顯佝僂的身影,但老人家的慈眉善目,卻讓我常懷感念。
有時候想,自己的路能走到今天,其實是緣於文學。自己文學夢的萌芽,卻是得益於中學語文老師的栽培和引導。我那時偏科特別嚴重,語文老師卻因勢利導,不僅給我推薦好書,細心地點評我的每一篇作文,還將一本當時書店裡不常見的《四角號碼詞典》送給了我。至今還記得老師指導我背「橫一垂二三點捺,叉四插五方框六……」時的情形,以至後來每看到「老師」的字眼,我的腦際便會浮現他那親切的容顏。也因此,就在我個人經濟狀況略有好轉的時候,我總是會常常在給老師寫信的同時,不忘也寄點錢。我曾一直認為「忘記就意味著背叛」這種觀點不免有些絕對,但不該遺忘的如果也遺忘了,那甚至比背叛更讓人不屑。前年六月,我還派人把老師接到廣州,我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陪老師遊珠江、登白雲山。有次他有個親戚在東莞出了點事,我亦是全力以赴,替他把事情處理好。
在西方(其實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有個感恩節,我覺得這個節很好。他們怎麼感恩?他們這樣說:有的人有食品卻不能吃,有的人能吃卻沒有食品,我們有食品,我們能吃,感謝上帝!在這風雨交加的日子裡,我們有房子住;在這夜幕降臨的時刻,我們有燈光照;在我們孤獨的時候,我們有朋友;在我們寂寞的時候,我們有音樂,在我們……感謝上帝!
美國是一個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國家,也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但在感恩節這一天,美國人在盡情享受豐盛食物的同時,卻也不會忘記窮人。去超市購物,他們會將已購物品留下幾包放在超市的募捐框裡,或者將一包食品塞在飢餓的小孩手中,又或者去參加公益活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們認為,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彎腰,便是屬於前者;感受上蒼懂得要抬頭仰視,便是屬於後者。跪拜在教堂裡的那些人,仰望著從教堂彩色的玻璃中灑進的陽光,是懷著感恩之情的,縱使我並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總是被那種肅穆和虔誠所感動。
當然,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感恩而去抄襲一個感恩節,但我們必須常懷感恩之心。感恩是會產生力量的,這點我深信不疑。
我不是基督教徒,但我常懷感激之情。感謝上蒼給了我一個健康的身體和一個和睦的家庭,其中包括賢淑的妻子、活潑可愛的女兒,健康安穩的父母和家人。他們讓我放心在外面奔波,每當我拚搏得「遍體鱗傷」或「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之際,親人們定會給我療傷、給我清醒、給我鼓勁。
我感恩,因為仁慈公允的上蒼給了我一個好的時代和機遇,給了許多幫助我的「貴人」……。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豁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和不幸。
學會感恩,包括對曾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包括對曾欺騙過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包括對曾遺棄過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自立……。感恩,對所有使你堅定信念和取得成就的人。只有心懷感恩,我們才會生活得更加美好。
現實生活當中,因為忘了感恩,因為欲壑難填,受到報應和懲罰的例子還真不少。君不見,因為階段的成功,不知自己「姓什麼」,而失去了更多,甚至丟掉了老本;因為升遷的順意,不想久居人下,甚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尚無滿足,到頭來竹籃打水,反誤了卿卿性命;因為多方的擁有和富足,而忘了感恩,求全責備,總想有了還有、要了還要,總追求完美和全部,卻失去了更多……正應了一句格言:「上帝叫你滅亡,先要叫你瘋狂。」
《風俗通》裡邰子擊壤的句子這樣說:「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在吳稼祥的《把海水倒進杯子》裡曾經寫道:「上帝其實很公平,祂給富人以好食物,給窮人以好胃口;給大人物以矮小的身軀,給偉岸者以卑微的靈魂;給馥郁的桂花以可憐的形貌,給不芬芳的牡丹以天仙的姿色;讓惡人得到詛咒,但用享樂補償;讓善人獲得讚美,但用痛苦折磨;讓強大者獨處,讓弱小者群居;給無爪牙者以翅膀,給不能飛翔者以爪牙……。祂不讓任何東西完美,於是,人類才有了對完美的渴望。」祂給你這麼多,也一定會拿走這麼多。你所擁有的,都是必須感恩的。想通了,就感到周身舒坦,惶恐和浮躁便會隨風遠去。
還有,因性格的使然,在常懷感恩之心的同時,我也深知自己有許多的毛病和不足,比如有時有「牛脾氣」,經常有「刀子嘴」、「土匪相」……所以,我經常自己與自己作「鬥爭」,努力讓自己做「小」,讓自己「低調」……猶如一棵莊稼,成長發育期總是直矛朝上、葉面帶刺,只有成熟了,才慢慢低下豐碩的穗頭。
這個世界充滿了變數,我們的命運也充滿變數。不管什麼樣的日子,既然是上蒼賦予,那就會有祂的道理,那就需要我們常懷感恩之心。